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

ID:78711646

大小:90.8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2-04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1页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2页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3页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4页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5页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6页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7页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8页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9页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_第10页
资源描述:

《我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讲:中国传统自然观与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比较一、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流变二、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以及对它的评价三、领悟自然与认识自然Nature一词的词源MiddleEnglish[essentialpropertiesofathing]:中古英语[事物的内在属性]FromOldFrench源自古法语FromLatin:nãtra源自拉丁语nãtrafromnãtus,pastparticipleofnãsc[tobeborn]:源自nãtus,nãsc的过去分词[出生]亚里斯多德对古希腊的“自然”一词的理解1、起源或诞生2、事物所由生长的东西,即它们的种子。3、自然物体中运动或变

2、化的源泉。4、构成事物的基质。5、自然事物的本质或形式。6、一般的本质或形式。7、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西方人对自然的理解意味着问题的存在,而中国人对自然的传统理解意味着问题的终结。对自然界的整体理解有智慧的有机体上帝创造的有秩序的整体被上帝创造的惰性不动的机械的整体(16到18世纪)进化的自然(19世纪生物进化论和20世纪以来的宇宙论)系统和演化的自然观(20世纪中期以来)对本原或基质的理解物质本原:质料因(爱奥尼亚哲学家)数学形式本原:形式因(毕达哥拉斯,572-479BC)理念论:扩展的形式因和一种动力因(柏拉图,427-347BC)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

3、四因说和以之为基础的神学自然观(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上帝创世与数学形式本原(16-19世纪)现代的形式因和质料因:数学形式和基本粒子。唯心目的论:对宇宙演化的唯心解释;唯物动力因:运动是事物的本性。时间表︱630︱530BC︱380BC︱500-1600︱1600-1800︱1900--一、西方主流自然观的流变亚里斯多德的四因说1、要说明事物的存在,必须在现实事物之内寻求原因。2、质料因就是构成每一事物的原始质料,它本身不是一种特殊的事物。3、形式因指事物的形式结构,形式说明事物的本质。4、动力因指使一定的质料取得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力量,也就是某一具体事物的变化者或制造者。5、目的因

4、指一具体事物之所以为形式所追求的那种东西,也就是它是为了什么目的而产生的。6、四因又可最后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因为事物变化的动力,在于它们追求一定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要获得确定的形式,所以动力因和目的因最终也是形式因。二、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以及对它的评价(一)天道自然(二)变化的相对性(三)顺从自然(四)天道渊微(五)西方式评价(六)古人到底说了什么?二(一)天道自然自然一词的中国内涵:自在当然,自然而然“南海之帝为悠,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地为浑沌。悠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悠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5、浑沌死。”(《庄子·应帝王》)“天道远,人道迩”有彗星见于辰之西,大夫裨灶向郑相子产说,宋、卫、陈、郑四国将同日有火灾,只有用瓘斝玉瓒等祈禳,才能免除。子产以为天灾流行,决不是玉器所能祈禳的。他说:“天道远,人道迩,裨灶何以能逆料天道呢?分明是无稽之谈。二(二)变化的相对性1、天道循环“反者,道之动”(《老子·第四十一章》)2、变而不化“圣人…变而不化”(《管子·内业》)“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二(三)顺从自然1、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

6、必有机心。有机心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庄子.天地》)“圣人因之,故能裳之”(《管子.九守》)2、天人合一二(四)天道渊微知其然不求其所以然“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此古人立言之慎也。”(清.阮元《畴人传》)二(五)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的西式评价1、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知识分子进行科学探索的心理冲动;有限的察其所以与对万物本原的追问“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与不肖,而察其所以也。”(《吕氏春秋.审已》)“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2、

7、中国传统思维长于类比而不是概念清晰的推理;推己及人与普遍人性论比附与归纳和推理重人伦名分而不是物性概念3、对现代和未来科技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强调自然的对立统一观念,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二(六)古人到底说了什么也许有这样两句话可以见证传统中国文人对自然的感觉。远山来与此堂平——欧阳修为扬州平山堂所题传统文人所喜爱的建筑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平淡的距离。——王澍,当代建筑设计家三、领悟自然与认识自然(一)人所建立的科学观念和技术,有如蜘蛛网一般,蜘蛛透过它织的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