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

ID:78770531

大小:157.2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05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1页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2页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3页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4页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5页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6页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7页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8页
资源描述:

《DB34∕T 3715-2020 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安徽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CCS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715—2020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tissuecultureandrapidpropagationofSpathiphyllumkochii文稿版次选择2020-11-27发布2020-12-27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4/T3715—2020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阜阳师范大学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

2、林业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阜阳师范大学、安徽大汇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亳州市花易捷花卉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农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太和县淼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兰伟、凌飞东、郑萍、任杰、尚冰冰、刘晓艳、谢欣雨、张源、胡新、王静宇、王显梅、刘峰、王先亮、侯林威。IDB34/T3715—2020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白鹤芋(Spathiphyllumkochii)组培快繁的组培设施、培养基配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组培苗分级、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白鹤芋组培育苗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

3、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NY/T2306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组培设施按照NY/T2306的规定执行。5培养基配制5.1培养基类型的选择选择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5.2MS培养基配制按照NY/T2306的规定执行。5.3培养基配方5.3.1腋芽诱导培养基MS+6-BA2.0mg/L+NAA0.1mg/L+蔗糖30g/L+卡拉胶5.5g/L。5.3.2继代增殖培养基1D

4、B34/T3715—2020MS+6-BA2.0mg/L+NAA0.05mg/L+KT(6-糠基氨基嘌呤)0.1mg/L+白砂糖30g/L+卡拉胶5.5g/L。5.3.3生根培养基1/2MS+NAA0.5mg/L+AC(活性炭)0.3g/L+白砂糖20g/L+卡拉胶5.5g/L。5.4培养基pH值用pH计或pH试纸测培养基pH值,用1mol/LHCL或1mol/LNaOH调节培养基pH值至5.8。5.5培养基分装利用自动灌装机分装,每升分装25~30瓶。分装时培养基不得沾在培养瓶口周围。5.6培养基灭菌-2-2在1.1kg·cm~1.2kg·cm、121℃下,培养基灭菌15min~20m

5、in,并尽快取出存放固定位置,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配制的培养基应12h内进行灭菌。6愈伤组织诱导培养6.1外植体选取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白鹤芋植株上,选取幼嫩的侧芽为外植体备用。6.2外植体清洗将选取的外植体在自来水下流水冲洗15min~20min。6.3外植体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浸入70%乙醇中消毒20s~30s后,将70%乙醇倒去,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浸入2.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min~20min,倒出次氯酸钠溶液,用无菌水冲洗4~5次,置于无菌滤纸上晾干备用。6.4外植体接种6.4.1接种工具消毒将剪刀、镊子等接种工具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后,放置

6、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时,接种工具用电热灭菌器灭菌,然后在无菌工具放置架上冷却至室温备用。6.4.2接种将已消毒的外植体去除外层苞叶和下端切口,留取1.5cm~2.0cm长顶芽,接种在4.3.1腋芽诱导培养基上。每瓶培养基接种2个~3个顶芽。6.4.3标记接种后,每批用记号笔将品种代号、培养基编号、工作人员编号及接种日期等信息标示在培养瓶上;记录本人的接种数量,包括母瓶数和接种瓶数。2DB34/T3715—20206.5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4℃~26℃,光照强度2000lx~3000Lx,连续定时光照时间12h/d。6.6培养时间外植体接种后,连续培养20d左右,外植体逐渐膨大,叶腋处萌发

7、许多不定芽。继续培养45d~50d后,不定芽长成芽丛。7继代增殖培养7.1转接将芽丛分成大小相对一致的两半,转接到4.3.2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如此反复,通过以芽丛倍增的方式,实现幼苗大量增殖。7.2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4℃~26℃,光照强度2000lx~3000Lx,连续定时光照时间12h/d。7.3培养时间一般为45d左右。7.4培养代数继代增殖次数控制在10代以内。8生根培养8.1转接将苗高3.0cm以上,生长健壮、长势一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