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

ID:78799241

大小:178.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05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1页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2页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3页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4页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5页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6页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7页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8页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9页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63∕T 1587-2017 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青海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B04备案号:55158-2017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1587—2017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2017-06-20发布2017-09-20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3/T1587—2017前言本规程依据GB/T1.1-2009的要求进行编写本规程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邵登魁、李江、侯全刚、李全辉、张丽梅、张蓉珍、韩文婷、贺庆安、马国业。IDB63/T1587—2017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

2、定了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的制种田条件、亲本要求、隔离条件、育苗、设施养苗、定植及田间管理、花期控制与授粉、后期管理、采种等技术。本规程适宜于海拔2300米以下,年均气温7.2℃以上的河湟谷地地区早熟型结球甘蓝杂交制种过程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715.4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GB/T23416.4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甘蓝类NY/T848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DB63

3、/T1234甘蓝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规程3制种田条件3.1育苗条件采用露地或设施内育苗。3.2亲本越冬条件选择日光温室或半地下式阳畦。冬季温室内夜间气温低于10℃时盖外保温;阳畦覆盖棚膜,夜间加盖外保温越冬。3.3定植田条件亲本定植田基本产地环境符合NY/T848要求。排灌条件便利。4亲本要求符合GB16715.4中亲本质量要求。5隔离条件制种田周围1千米内不可以种植其它十字花科开花植物。6育苗6.1育苗方式1DB63/T1587—2017穴盘基质育苗,商品基质需消毒后使用。育苗需有遮阳设施。6.2育苗时期8月中旬到8月下旬期间育苗

4、。6.3基质处理与装盘采用广谱性杀菌剂均匀搅拌于机制中消毒,消毒药剂及方法参见附录A,完成消毒后装入穴盘。6.4播种采用干籽点播,每穴中点播1粒种子,播种深度0.50厘米~1.00厘米。父本三等分后分批次播种,第一批父本比母本提前5天~10天播种,第二批和母本同时期播种,第三批比母本晚5天~10天播种。6.5苗期管理6.5.1光照管理播种后需采取遮阳措施。育苗前期保持光照强度10000Lux~60000Lux,育苗后期保持光照强度20000Lux~80000Lux。6.5.2温度管理育苗温度管理符合DB63/T1234要求。6.

5、5.3水肥管理苗期水肥管理符合DB63/T1234要求。。6.5.4病虫防治苗期需防治黑胫病;蚜虫和潜叶蝇,具体农药使用方法参见附录A。6.5.5种苗要求苗龄25天~30天,三叶一心到四叶一心,假茎0.35厘米~0.40厘米,子叶完整,叶片色泽正常,无病虫害。7设施养苗7.1移栽前准备7.1.1温室处理前茬要求非十字花科作物。熏蒸消毒参见附录A。土壤培肥,施入商品有机肥6000千克/公顷(400千克/667平方米),磷酸二铵374千克/公顷(25.00千克/667平方米)。深翻土壤,浇透水。地表见干见湿时整地做畦,移栽畦南北走向

6、,宽2.50米~3.00米。7.1.2阳畦处理选择向阳地块制做半地下式阳畦。阳畦东西走向,北面筑畦墙,山墙由北向南斜坡状;挖阳畦时先去掉20.00厘米表层肥土后下挖20厘米,做成60.00厘米~70.00厘米高的墙体后回填肥土。阳畦跨度2.502DB63/T1587—2017米~3.00米,长度依照棚膜和地块确定。制做完后施入,施入商品有机肥6000千克/公顷(400千克/667平方米),磷酸二铵374千克/公顷(25.00千克/667平方米),浇透水。地表见干见湿时整平畦面。7.2移栽8月下旬到9月上旬移栽。温室内东西向开沟,

7、阳畦内南北向开沟。沟深8.00厘米~15.00厘米,行距25厘米,株距20.00厘米。移栽完浇灌稳苗水。7.3冬前管理7.3.1温度管理温室(阳畦)内夜间气温10℃~15℃,白天气温18℃~25℃。7.3.2水肥管理15天~20天灌溉一次,灌溉量300立方米/公顷~375立方米/公顷。温室内要通风排湿。移栽后30天结合灌溉追肥一次,每公顷追施N:P:K=15:15:15的三元复合肥300.00千克(20.00千克千克/667平方米)。7.3.3病虫管理病虫害防治符合GB/T23416.4要求,具体防治药剂及方法参见附录A。7.3

8、.4越冬苗要求假茎粗1.80厘米~2.50厘米,叶片数11片~17片,叶球未形成,叶色正常,无病虫害。7.4冬季管理7.4.1温度管理越冬期温室(阳畦)内昼夜气温控制在5℃~12℃。7.4.2光照管理冬季晴天白天需保持光照7小时~8小时,阴雪天正午需光照2小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