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导学案

诗三首导学案

ID:79497207

大小:16.8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15

诗三首导学案_第1页
诗三首导学案_第2页
诗三首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诗三首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诗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制作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征;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欣赏诗歌的语言美、艺术美,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涉江采芙蓉》中的游子思乡之情;曹操思贤若渴及统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感。【课前预习】一、知识积累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代的於工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

2、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钟噪《诗品》中称赞《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课堂探究】(一)《涉江采芙蓉》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诗人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课后故事】《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

3、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萧统把魏晋前一些无名氏的抒情五言诗编在一起而成的诗集。萧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他是南梁的太子,谥号昭明,所以后世也称他为昭明太子。萧统一家就是西汉时萧何的后人,他的父亲就是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在公元502年,萧衍抢了他家亲戚齐和帝的位子,当上了皇帝。萧统为后人所敬佩的原因,一是因为他身居太子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却勤政爱民,政绩突出,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二是因为他不但外貌出众、风流倜傥,而且还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所主编的《文选》,对后世影响较大,是后人研究魏晋的重要资料,是个难得的全才“官二代”。他为后人所

4、铭记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的男主角。有同学能背诵王维的《红豆》对吧。红豆——<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传说有一次他去江阴顾山,一为躲避宫廷的斗争,二为安心编著《文选》。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个长相十分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二人便谈起了佛家的经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便跟踪到了草庵。二人又就佛家经义深谈而不舍。从此以后,萧统便多次去草庵找慧如。但可惜,两人身份太过悬殊,一个是皇太子,一个是出家人,根本没有可能结成连理。后来《文选》编著完成,萧统受皇帝的诏命回宫。可是慧如却因此相思成

5、疾,忧郁而亡。当萧统听说之后,日夜兼程的赶来,面对的只有一杯黄土。他含泪地种下了一颗红豆,并把慧如住过的草庵题名为“红豆庵”,以为纪念。萧统回去之后过了几个月,便也病死了。后来,他种下的这颗红豆长成了树,红豆树因此被称为“相思树”。萧统与慧如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所以,后人便常常用红豆代表相思。当然,红豆代表相思的原因这只是其中一个说法,以后有时间再为同学们讲述其他的几个故事。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古人爱用花草等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在本诗中也得到了体现。[拓展阅读]生年不满百《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

6、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作业:背诵《涉江采芙蓉》《诗三首》导学案第二课时制作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征;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欣赏诗歌的语言美、艺术美,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曹操思贤若渴及统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课前预习】历史上的曹操形象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认识曹操,更好地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A、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

7、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三足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C文学家(诗歌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