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

ID:8070973

大小:38.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05

《黄河颂》教学反思_第1页
《黄河颂》教学反思_第2页
《黄河颂》教学反思_第3页
《黄河颂》教学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黄河颂》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黄河颂》教学反思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黄河颂》的尾声。二、齐读课文《黄河颂》。三、分析尾声部分。四、学生齐读课文《黄河颂》。五、讨论分析课文押韵。六、讨论分析诗歌三美特点在课文中的体现。七、讨论分析课文使用的修辞手法。八、播放歌曲《保卫黄河》。九、师生齐读课文。十、布置课后练习。附:板书设计序曲黄河颂主体尾声: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音乐美诗的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黄河颂》选自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现代诗。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面对着黄河唱出了颂之歌。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号召中华儿女向黄河学

2、习,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杨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如下特点:第4页一、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绘画美。教师要求学生多次诵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大,这符合诗歌的教学特点。二、让学生在聆听比较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保卫黄河》的歌曲,让学生聆听比较,比较歌曲《保卫黄河》和歌曲《黄河颂》的旋律有何不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其实,诗歌是歌曲的文字载体,学生只有读懂了诗歌,方能领会音乐的旋律和精神;记住音乐旋律,便记住了

3、诗歌,两者相辅相成。三、让学生在修辞手法的分析中领悟诗歌的建筑美这首诗以短句为主,兼用长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黄河的伟大形象和伟大精神。如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这些诗句既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啊!黄河!啊!黄河!啊!黄河!运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层次分明、感情深沉。如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运用了直接反复的修辞手法,这反复咏叹强、而有力的结尾,突出了黄河的伟大精神。歌词也久久回响在中华热血儿女的耳边。还有拟人、比喻等等的修辞手法,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以诗歌三

4、美第4页为轴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又了解诗歌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线是清晰的,诗歌知识点的安排是合理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流于形式,往往由教师回答了事。学生从诗歌中找韵脚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只让学生回答押an韵,而未能让学生具体找出押韵的字;教师自己回答了几个韵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押韵的知识,无从得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问自答的时间明显多于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时间。由于这样,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影响了课堂

5、教学效果。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落到实处教师讲得好,学生也应该学得好,这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好,学生学不好,课堂教学便失去了意义。在分析诗歌的绘画美时,学生未能清晰的找出体现绘画美的地方,教师也没有强调指出。这种绘画美学生究竟体会到了没有,教师无从把握。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诗歌具体的物象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诗歌绘画美的特点就体现出来了。三、在诵读过程中,未能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本诗写得明快雄健、音节洪亮,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由于诗歌的写作时代背景与现在不同,学生缺乏对写作时代背景的了解,未能读出诗歌的

6、节奏感和韵律感,这就需要教师讲明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教师应该给学生示范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节奏感来。教师可以这样指导:第4页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停顿。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四个分句的重音词是奔、掀、奔、劈,四个分句应该越读越激昂,方能表现黄河的气势。3、歌词中的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拉长,黄河要读得高昂。4、诗歌第一次啊!黄河!,要读得舒缓深沉;第二次啊!黄河!,要读得坚强有力;第三次啊!黄河!,要读得高亢激昂。5

7、、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教师指导完毕之后,自己进行范读,再由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诵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也能发现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只有朗读,才能让学生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的审美情趣。当然,出现以上问题不能全怪教师。其一,由于本校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大多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诗歌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平时很少看课文,在课堂上未能很好的与教师呼应。其二,教师是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对课堂的教学不够熟悉,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所

8、难免。看来,今后的语文教学,还得继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