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

ID:81924143

大小:87.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7-08

上传者:U-1390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_第1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_第2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_第3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_第4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_第5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_第6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_第7页
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6一、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答案:B.(2011年天津一中高三月考)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计算该温度下这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不可少的物理量是①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 ②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③溶液的密度 ④溶液的体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而物质的量浓度=,故还需知道溶液的密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必须正确、规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试管夹时,大姆指不应按住短柄B.使用胶头滴管时,应使滴管始终垂直向下,一般不得伸入容器内C.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把一小块试纸伸入溶液里并迅速取出,观察是否改变颜色D.用漏斗给酒精灯添加酒精解析:试管夹的短柄按住后,夹子打开无法夹持试管;胶头滴管不得伸入容器内是防止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被污染;试纸不得浸入待测溶液中;给酒精灯添加酒精通常使用漏斗。答案:C.(2010·重庆市调研)下列实验方案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向FeCl3饱和溶液中滴加沸水并加热煮沸B.除去SO2气体中混有的CO2:将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C.区别苯和乙苯: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观察现象D.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加硫酸铜晶体观察现象解析:选项A,加热煮沸后得到Fe(OH)3悬浊液而不是Fe(OH)3胶体。选项B,Na2CO3溶液也会吸收SO2。选项C,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之,选项D,应加无水CuSO4。答案:C.对于1mol/L的氨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A.将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溶于水配成1L溶液,即可得到1mol/L的氨水B.1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1.7%C.1mol/L的氨水与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ol/LD.将1mol/L的氨水与3mol/L的氨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第7页,共7页

1解析:B项中,由于氨水的密度ρ<1g/mL,所以1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1.7%,错误;等质量的1mol/L的氨水与水相比,前者体积大,所以二者混合,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ol/L,C项正确;1mol/L氨水和3mol/L氨水浓度不同,密度不同,故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不为2mol/L,D项错误。答案:AC.一定条件下,RO和氟气(F2)可发生如下反应:RO+F2+2OH-===RO+2F-+H2O,从而可知在RO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A.+4B.+5C.+6D.+7解析:根据离子方程式两端电荷总数相等:n+1×2=1+1×2,n=1,设RO中R的化合价为x,则x+(-2)×3=-1,所以x=5。答案: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O2+4HClMnCl2+Cl2↑+2H2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B.2H2S+SO2=3S+2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3S+6KOH=2K2S+K2SO3+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5NH4NO3=4N2↑+2HNO3+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答案:D.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C+S===K2S+2NO2↑+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被氧化的元素是,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答案:氮和硫;碳;KNO3和硫;碳;CO2;K2S和2NO2。.根据中学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虽然石墨有较好的导电性,但它属于非电解质B.实验测得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C.实验测得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能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D.蔗糖(纯净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蔗糖属于非电解质答案: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小于lnmB.能透过半透膜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答案:C.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2Fe3+===Cu2++2Fe2+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H2O===2Na++2OH-+O2↑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H++Cl-+HClO第7页,共7页

2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6H++5H2O2===2Mn2++5O2↑+8H2O解析:B项应为:2Na2O2+2H2O===4Na++4OH-+O2↑;D中MnO能氧化Cl-生成Cl2。答案:AC.往X盐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后再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X可能为:A.Na2SO3B.FeSO4C.CaCl2D.Na2CO3。.为了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可使含杂质的氯气通过某特定的干燥管,此干燥管中装有下列药品中的A.五氧化二磷粉未B.浓硫酸C.饱和食盐水D.碱石灰答案:A.(2011年四川绵阳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水(已染成红色)。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细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是A.左高右低B.左低右高C.左右一样高D.来回振动解析:选B。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所以造成大试管中空气受热膨胀,所以选B。.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解析:选D。D项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其褪色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硝酸的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褪色,但也有可能是硝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究竟是哪个原因,还需要实验验证,D项不准确。.下列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A.HDB.CO2C.H2OD.C2H5OH答案:D.元素X、Y、Z均为主族元素,已知元素X、Y的正离子与元素Z的负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Y的原子半径大于X的原子半径,则此三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是:A.X>Y>ZB.Y>X>ZC.Y>Z>XD.Z>Y>X答案:B.气态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I1),气态正离子继续失去电子所需最低能量依次称为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下表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单位:eV(电子伏特)]数据。元素I1/eVI2/eVI3/eV第7页,共7页

3甲5.747.471.8乙7.715.180.3丙13.023.940.0丁15.727.64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金属性比乙弱B.乙的化合价为+1价C.丙一定为非金属元素D.丁一定是金属元素答案:A.下列有关σ键的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电子云图象是由两个s电子重叠形成的,即形成ssσ键B.s电子与p电子形成spσ键C.p电子与p电子不能形成σ键D.HCl分子里含一个spσ键答案:C.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C.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D.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答案:A.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BF3为三角锥形分子B.NH的电子式为,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C.CH4分子中的4个C—H键都是氢原子的1s轨道与碳原子的2p轨道形成的s—pσ键D.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C—Hσ键答案:D [BF3为平面三角形,NH为正四面体形,CH4分子中碳原子的2s轨道与2p轨道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然后与氢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s-sp3σ键。].氰气(CN)2的结构如下,性质与氯气相似,下列关于氰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中含有两个σ键和4个∏键C.分子中键的键长大于C-C键的键长D.固态时属于原子晶体答案:AB.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A.CaC2+H2O=Ca(OH)2+C2H2B.NH3+CO2+H2O=NH4HCO3C.2NaOH+Cl2=NaCl+NaClO+H2OD.2Na2O2+2CO2=2Na2CO3+O2答案:D.下列各组分子中,按共价键极性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第7页,共7页

4A.HF H2O NH3 CH4B.CH4 NH3 H2O HFC.H2O HF CH4 NH3D.HF H2O CH4 NH3答案:A [共价键极性的强弱取决于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的电负性,其电负性相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越强。].最近,中国科大的科学家们将C60分子组装在一单层分子膜表面,在—268℃时冻结分子的热振荡,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首次“拍摄”到能清楚分辨碳原子间单、双键的分子图像。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一定既含单键又含双键的是A.CO2B.C2H4OC.COCl2D.H2O2答案:C.室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a+、NO3-、Cl-B.K+、Na+、Cl-、NO3-C.K+、Na+、Cl-、AlO2-D.K+、NH4+、SO42-、NO3-答案:B.下列事实中,能证明HCl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氯化氢易溶于水B.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D.氯化氢不易分解解析: 液态HCl不导电说明其在熔化状态下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形成离子,表明HCl是共价化合物。答案: C.在已知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8×10-10mol-2和2.0×10-12mol3·L-3。若用难溶盐在溶液中的浓度来表示其溶解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Cl和Ag2CrO4的溶解度相等B.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C.两者类型不同,不能直接由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能力的大小D.都是难溶盐,溶解度无意义答案:C.下列不能减慢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降低温度B.加入氯化钠溶液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D.增大锌的用量答案:D.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并且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答案:AC.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第7页,共7页

5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2O3制备Al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答案:D.(10分)钠与FeSO4溶液反应,很难完整地观察到反应全过程的有关现象。有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往试管内装入新制备的FeSO4溶液,并在液面上覆盖一薄层汽油,然后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待试管内汽油层消失后,往试管内投入一小粒钠,并迅速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1)实验中汽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钠后观察到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有________色沉淀生成。(3)如果往试管中加入汽油后立即投入钠粒,则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该试题的关键是明确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钠先与水反应,所得产物再与盐溶液反应。同时注意反应过程中的某些物理知识,如反应放热、汽油汽化等。答案:(1)受热时汽化,其蒸气将试管内空气排尽,起保护气作用 (2)白(3)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由氢气、汽油蒸气、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4)2Na+2H2O+Fe2+===2Na++Fe(OH)2↓+H2↑.(2012·荆门市高三期中考试)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D.加入少量NaCl,会使氯水的pH升高解析:由于氯气与水反应已达到平衡,所以通入氯气后,c(H+)/c(ClO-)不变;SO2会与氯气反应,使氯气浓度减小,溶液漂白性减弱;加入少量固体NaOH后,溶液中存在c(Na+)+c(H+)=c(Cl-)+c(ClO-)+c(OH-),而c(H+)不一定等于c(OH-);加入少量NaCl,增大了氯离子浓度,会使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逆向移动,氯水的酸性减弱,pH升高。答案:D.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A>B>CB.原子半径:A>B>C第7页,共7页

6C.离子半径:A2->B2+>C-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C>B答案:A.(2012·江苏卷)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答案:A 【解析】②中S与O2只能生成SO2,错;④中FeCl3溶液在加热时,Fe3+水解生成Fe(OH)3,进而分解生成Fe2O3,得不到无水FeCl3,错。第7页,共7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