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

ID:81924146

大小:106.2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7-08

上传者:U-1390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_第1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_第2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_第3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_第4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_第5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_第6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_第7页
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5一、选择题.(2010年枣庄质检)有a、b、c、d、e五种无色气体,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a和b相混合气体变为红棕色②c和d相混合产生白烟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④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的浑浊a、b、c、d、e依次可能是A.O2、NO、HCl、NH3、CO2B.O2、NO、NH3、HCl、SO2C.NO、O2、NH3、HCl、SO2D.HBr、Cl2、NH3、H2S、C2H4解析:根据表中所给出的两种气体混合后的现象并结合选项中所给出的气体范围进行分析。①a和b混合后气体变为红棕色,一定是NO和O2混合反应生成NO2;②c和d混合产生白烟,一定是NH3和HCl混合反应生成NH4Cl;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c、e可能是NH3和SO2,再结合②可知c是NH3,则e是SO2,d就是HCl;④把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可得出b、e可能是O2和SO2;由③已得出e是SO2,那么b就是O2;结合①可得出a是NO,从而得出a~e依次是NO、O2、NH3、HCl、SO2。答案:C.某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最高能层n=4。问:(1)符合上述条件的元素,可以有______个,原子序数分别为__________。(2)写出相应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指出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答案:(1)3 19、24、29 (2)K:[Ar]4s1 第四周期ⅠA族Cr:[Ar]3d54s1 第四周期ⅥB族Cu:[Ar]3d104s1 第四周期ⅠB族解析 (1)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该电子在4s轨道上,所以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1。次外层:当最外层已经填入电子时,次外层的3s和3p应已充满。而3d轨道可为0,5,10(其中5和10由洪特规则判定。这三种情况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9,24和29,即K、Cr和Cu等三种元素)。(2)上述三元素的电子构型分别为:K:[Ar]4s1,第四周期ⅠA族;Ar:[Ar]3d54s1,第四周期Ⅵ族;Cu:[Ar]3d104s1,第四周期ⅠB族。.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4NA个电子B.1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为0.02NAC.常温常压下,6gO2和26gO3混合气体中的原子总数为2NAD.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的原子数为0.5NA答案:C.右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用来收集的气体是A.NOB.NO2C.COD.SO2答案:BD.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第7页,共7页

14.4g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16∶9B.23∶9C.32∶9D.46∶9解析:选A。根据X+2Y===2M+R知生成4.4gR时生成的M为×4.4g=3.6g,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参与反应的Y的质量为3.6g+4.4g-1.6g=6.4g。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M的质量比为=,故选A。.生活里的化学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下列书写正确的是A.用氯气作为水的消毒剂:Cl2+H2O===2H++Cl-+ClO-B.用食醋清除热水瓶胆里的水垢:2H++CaCO3===Ca2++H2O+CO2↑C.胃药里含氢氧化铝能降低胃酸的酸度:Al(OH)3+3H+===Al3++3H2OD.纯碱能用于清洁厨具是由于它溶于水呈碱性的缘故:HCO+H2OOH-+H2CO3答案:C.下列物质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氢氧化铁胶体 ②水 ③豆浆 ④蔗糖溶液 ⑤FeCl3溶液 ⑥云、雾A.②④⑤B.③④C.②④⑥D.①③④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殊性质,水、蔗糖溶液、FeCl3溶液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答案:A.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顺序是A.R2+>X2+>Z2+>Y2+B.X2+>R2+>Y2+>Z2+C.Y2+>Z2+>R2+>X2+D.Z2+>X2+>R2+>Y2+解析:选A。X2+与R不反应,说明氧化性R2+>X2+;由X2++Z===X+Z2+,说明氧化性X2+>Z2+;由Y+Z2+===Y2++Z,说明氧化性Z2+>Y2+;即氧化性R2+>X2+>Z2+>Y2+,A项正确。.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可乐”饮料B.石油C.冰水混合物D.加碘食盐答案:C解析:冰和水都由H2O分子构成,体系中只存在一种分子,是一种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第7页,共7页

2C.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能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答案:D.(2011年山西实验中学高三月考)用来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并干燥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c、d为止水夹,b为分液漏斗活塞,通过Y形管和止水夹分别接两球胆,现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为使实验成功,甲、乙、丙分别盛放的试剂为甲乙丙A饱和NaHCO3溶液12mol/L盐酸18.4mol/LH2SO4B饱和Na2CO3溶液2mol/LH2SO4饱和NaOH溶液C饱和NaOH溶液2mol/LH2SO418.4mol/LH2SO4D18.4mol/LH2SO4饱和NaOH溶液18.4mol/LH2SO4解析:选C。分离CO2、CO必须满足甲能溶解CO2,然后对CO干燥,分离出CO,再加入难挥发性酸制出CO2,对CO2干燥又得到C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光学特性、生物功能、电学特性、耐高温、强度高B.光导纤维做通讯材料有许多优点,但怕腐蚀,铺设也很不方便C.高温结构陶瓷比金属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不怕氧化、密度小等优点D.光导纤维除用于通讯外,还可以用于医疗、信息处理等许多方面解析: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性质稳定,耐腐蚀能力要比金属材料要强得多,所以,认为它怕腐蚀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答案:B.有A、B、C、D四种含硅元素的物质,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  (1)C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A和水;(2)A溶液与钙盐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3)B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4)C在高温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D和一种气体;(5)C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单质B。  根据上述变化,写出A、B、C、D的化学式。答案:Na2SiO3  Si  SiO2  CaSiO3.特大洪水过后,受灾地区的水源常被严重污染。下列物质中能对被污染的饮用水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A.生石灰B.漂白粉C.明矾D.绿矾解析:选B。考查饮用水的杀菌消毒。A不适合用于饮用水消毒,C和D主要是净化水,除去水中的悬浮物。第7页,共7页

3.目前,关于二氧化碳是否为大气污染物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的理由是①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③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④除二氧化碳外,甲烷、一氧化二氮也是温室气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因CO2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它不是大气污染物。.以下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P4O6B.BF3C.PCl5D.H3O+答案: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答案:A.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一电离能Y小于X,也可能Y大于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强于Hn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酸性强于Y的D.X和Y形成的化合物中,X显负价,Y显正价答案:B [电负性X>Y,故原子序数X>Y,由于它们处于同一周期,如X为Mg,Y为Na,则第一电离能Y小于X,如X为Al,Y为Mg,则第一电离能Y>X,故A项正确。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弱于HnX,含氧酸的酸性X的强于Y的,故B项错误,C项正确。电负性值大的吸引电子能力强,在化合物中显负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B.p电子云的形状是对顶双球C.L电子层有d轨道D.2p轨道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答案:A [s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p电子云是哑铃形;L电子层只有2s、2p两个能级,故无d轨道;2p轨道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为B或F。].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VA=VB+V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B.+2C.+3D.+4答案:A.能正确表示CH4中碳原子成键方式的电子排布图为第7页,共7页

4答案:D [碳原子中的2s轨道与2p轨道形成4个等性的杂化轨道,因此碳原子最外层上的4个电子分占在4个sp3杂化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F3B.H2OC.SiCl4D.PCl5答案:C.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A.CO2B.Cl2;C.CCl4;D.SO2答案:AC.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分子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且分子中没有形成π键的是A.CH≡CHB.CO2C.BeCl2D.BF3答案:C.根据物质溶解性“相似相溶”的一般规律,能说明碘、溴单质在CCl4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是A.溴、碘单质和CCl4中都含有卤素B.溴、碘是单质,CCl4是化合物C.Cl2、Br2、I2是非极性分子,CCl4也是非极性分子,而水为极性分子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 [相似相溶原理是从实验中归纳出的经验规律。一般非极性溶质(或极性小的)易溶于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极性溶剂,强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氨水相比较,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pHB.NH3·H2O的物质的量C.OH-的物质的量D.完全中和时消耗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解析:选C。两种溶液中一水合氨总的物质的量均为0.001mol,由于0.01mol/L的氨水浓度小,电离度大,所以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多,溶液中电离后剩余的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少,故B错误,C正确;因一水合氨的总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完全中和时消耗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相等,D错误;0.01mol/L的氨水中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比0.1mol/L的氨水小,所以pH是前者小于后者,A错误;故选C。.(08广东卷)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和OH-B.NaHCO3溶液中:c(H+)+c(H2CO3)=c(OH-)C.10mL0.10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H+)第7页,共7页

5D.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相同答案:C.常温下pH=4的FeCl3溶液和pH=10的K2C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FeCl3溶液大B.K2CO3溶液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答案:C.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H<7的溶液是酸的溶液B.pH>7的溶液是碱的溶液C.pH>7的溶液有可能是盐的溶液,这是因为盐可能电离出H+D.pH>7的溶液有可能是盐的溶液,这是盐类水解造成的答案:D=10-3mol·L-1②综合①②可得:V1∶V2=1∶4。.在t℃时,某Ba(OH)2的稀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序号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mL盐酸的体积/mL溶液的pH①22.000.008②22.0018.007③22.0022.006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  )A.3B.4C.5D.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pH的综合计算和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Ba(OH)2溶液的pH=8,即a=8,再根据a+b=12,则b=4,该温度下KW=10-12mol2·L-2;当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6,即加盐酸的体积为22.00mL时,恰好完全中和,根据c(H+)×22.00mL=c(OH-)×22.00mL,又c(OH-)=10-4mol/L,则盐酸c(H+)=10-4mol/L,pH=4,即c=4。.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页,共7页

6A.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B=C=A=D=E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酸性[答案]B[解析]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时,KW相同;温度越高,KW越大,A项错误。从A点到D点,溶液中c(H+)增大,可采取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措施。从A点到C点,溶液中c(H+)、c(OH-)同时增大,KW增大,应采用升温的方法,C项错误。B点KW=10-12,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 Na2CO3C.NaOH Na2CO3D.Na2O2 NaOH Na2CO3解析:涉及的反应有:2NaHCO3Na2CO3+CO2↑+H2O,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CO2+2NaOH===Na2CO3+H2O,基于CO2与NaOH的反应,则先让CO2与Na2O2全都反应,若剩余Na2O2,则再与H2O反应。2molNaHCO3受热分解产生1molCO2,已足以把Na2O2反应掉,故残留固体只有Na2CO3。答案:A.在指定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在pH=13的溶液中:Na+、Ba2+、Cl-、NO3-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O-、Cl-、NO3-C.无色溶液:Cu2+、K+、SO42-、Cl-D.强碱性溶液:K+、Mg2+、NO3-、HCO3-答案:A第7页,共7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