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

ID:81924183

大小:454.5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7-06

上传者:U-1390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1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2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3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4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5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6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7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8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9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5一、选择题.质量分数为n的NaOH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加热蒸发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n,此时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bmol/L,则a,b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b=2abB.b>2aC.b<2aD.a=2b答案:A.(2010年山东淄博二模)下列分离方法不合理的是A.用分馏的方法,可从石油中得到汽油B.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加入乙醇萃取的方法C.只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提纯D.除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用加入足量铁屑过滤的方法解析:乙醇与溶剂水互溶。答案:B.(2010·江西省联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硝酸银溶液可以区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B.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C.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D.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加入硝酸溶液,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解析: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为防止其挥发,通常撒上硫粉。答案:C.以下各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300mL1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1mol/LAlCl3溶液B.200mL1mol/LMgCl2溶液C.100mL0.5mol/LCaCl2溶液D.100mL2mol/LKCl溶液解析:选C。300mL1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00mL1mol/L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200mL1mol/L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00mL0.5mol/L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00mL2mol/L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0.8g某物质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是A.16g/molB.16gC.32D.32g/mol答案:A.(2009·合肥模拟)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2mol·L-1的溶液中:NH.Na+、Cl-、HCO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AlO.S2-、CO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第16页,共16页

1D.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ClO-、MnO.Al3+、SO解析: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mol/L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或强碱性溶液,故溶液中一定不存在HCO,选项A错误;选项C中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含MnO的溶液呈紫红色,选项D错误;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呈强碱性,所以Na+、AlO.S2-、CO能大量共存。答案:B.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由此得出的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KNO3不是电解质B.KNO3溶液是电解质C.KNO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在KNO3溶液中,水电离出了大量的离子解析:KNO3固体是电解质,但常温下不导电,KNO3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答案:C.经分析知道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不可能是混合物B.不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单质D.一定是纯净物解析:A项,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故A、C、D皆错;化合物的定义中规定,必须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所以不可能是化合物,故答案选B。答案:B.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荷,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A.(NH4)2SO4B.NH4HCO3C.NH4NO3D.NH4Cl解析:选C。A、B、D中的氮均以NH形式存在,有利于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粒吸收,供植物较长时间缓慢吸收,而C中的氮一半以NH.一半以NO形式存在,后者所带电荷与土壤胶粒所带电荷相同,不容易被土壤吸收。.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BaSO4↓+H2OB.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Ca(HCO3)2溶液:Ca2++HCO+OH-===CaCO3↓+H2OC.Na2CO3溶液中通入CO2:CO+CO2+H2O===2HCO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解析:A项中不能进行部分约简,应为Ba2++2OH-+2H+SO===BaSO4↓+2H2O;B项,NaOH足量时发生反应:Ca2++2HCO+2OH-===CaCO3↓+CO+2H2O,NaOH不足时发生反应:Ca2++HCO+OH-===CaCO3↓+H2O;D中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改写成离子,正确的写法为CH3COOH+OH-===CH3COO-+H2O,D错。第16页,共16页

2答案:C.把铁片加到1L1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当反应后溶液中Fe3+和Fe2+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铁片减少的质量为A.2.8gB.5.6gC.11.2gD.1.4g答案:C.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都易失去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B.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除锂外均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D.单质的密度都小于1答案:B.某单质X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B.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X是金属,Y也是金属;X是非金属时,Y也是非金属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解析:Cu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u活泼性强于Ag,Fe与CuSO4溶液反应可置换出Cu,也可与NaHSO4后应置换出H2,B正确;C错。答案:B.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2++2H2OFe(OH)2+2H+。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颜色A.浅绿色略变深B.颜色基本不变C.变为红褐色D.变为黄色解析:选D。Fe(NO3)2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中的H+、NO将Fe2+氧化为Fe3+,所以溶液变为黄色,故D正确。.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B.铁C.铝D.镁答案:C.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双选)第16页,共16页

3a(干燥气体)b(液体)ANO2H2OBCO24mol/LNaOH溶液CCl2饱和NaCl溶液DNH31mol/L盐酸解析:选BD。A项中反应为3NO2+H2O===2HNO3+NO,故最终液体不能充满烧瓶;B项中反应为CO2+2NaOH===Na2CO3+H2O,故该项符合条件;C项中Cl2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不会形成喷泉;D项中NH3极易溶于盐酸溶液,符合条件,所以B、D两项正确。.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 ②实验室制取NO2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解析:大气固氮是N2生成NO,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实验室制取NO2的原理是浓硝酸和金属铜的反应,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是铵盐与碱的反应,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答案:A.用如图所示方法,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有Cl-。关于溶液①和溶液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BaCl2溶液,②是稀盐酸B.①是稀盐酸,②是BaCl2溶液C.①是稀HNO3,②是AgNO3溶液D.①是稀H2SO4,②是AgNO3溶液解析:选C。Cl-的检验方法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所以选C项。A、B项在检验过程中引入Cl-,干扰了检验;Ag2SO4也是一种白色沉淀,干扰了Cl-的检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C.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答案:BD.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l2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大多数金属反应B.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2C.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第16页,共16页

4解析: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先转化为NO,而后再转化为NO2,B项错误;硫难溶于水,C项错误;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D项错误。答案:A.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都能够在空气中燃烧B.都能够与水剧烈反应C.都是柔软的银白色金属D.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答案:CD.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A.136B.50C.86D.222答案:B.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Cl>S>OB.还原性:Na>Mg>AlC.稳定性:HF>HCl>HBrD.酸性:HClO4>H2SO4>H3PO答案:A.以下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七个主族,八个副族B.有三个长周期(均含18种元素),三个短周期(均含8种元素)C.零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8列(从左往右)D.第三主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列(从左往右)答案:C.金属K与Na的金属性相近,K与Na盐共熔时,很难将Na从混合物中分离。若调整温度到一定程度,则可用Na与KCl反应制取金属K。已知四种物质的熔、沸点如下:KNaKClNaCl熔点/℃63.6597.8770801沸点/℃7748821500(升华)141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推知,用Na与KCl反应制K的适宜温度是A.97.8℃~770℃B.770℃~774℃C.774℃~882℃D.1413℃~1500℃解析:选C。Na+KClK↑+NaCl,在774℃~882℃,钾变成气体逸出使平衡向右移动,且Na与NaCl均未变成气体,所以可以制得K。.氯原子对O3的分解起催化作用:Cl+O3===ClO+O2 ΔH1。ClO+O===Cl+O2 ΔH2。大气中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O3===2O2 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所示:第16页,共16页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O+O3===2O2的ΔH=E1-E3B.O+O3===2O2是放热反应C.ΔH=ΔH1-ΔH2D.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解析:由题给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知ΔH=E3-E2,由盖斯定律可知ΔH=ΔH1+ΔH2,A、C均不正确。答案:B.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在298K、1.01×105Pa下,将22gCO2通入750mL1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1L2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O2(g)+NaOH(aq)===NaHCO3(aq);ΔH=-(2y-x)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ΔH=-(2x-y)kJ·mol-1C.CO2(g)+NaOH(aq)===NaHCO3(aq);ΔH=-(4x-y)kJ·mol-1D.CO2(g)+NaOH(aq)===NaHCO3(aq);ΔH=-(8x-2y)kJ·mol-1解析:选C。1molCO2和1L2mo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Na2CO3,放出ykJ的热量。由0.5molCO2与0.75molNaOH反应生成0.25molNa2CO3、0.25molNaHCO3,共放出xkJ热量。生成0.25molNaHCO3时放出的热量为(x-y/4)kJ,故生成1molNaHCO3放出(4x-y)kJ热量。.(2011年重庆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过程都与能量变化有关,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表示CO(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ΔH=-283.0kJ·mol-1B.铝热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常温下就能顺利发生C.拆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释放能量D.化学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解析:选B。放热反应不一定在常温下就能发生,铝热反应虽然是放热反应,但需要高温反应才能进行,B项不正确。.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第16页,共16页

6A.1∶1B.1∶3C.1∶4D.2∶3解析:设H2、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mol。则x+y=5,571.6x/2+890y=3695,解得x=1.25mol,y=3.75mol,两者之比为1∶3,故选B项。答案:B.下列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He>Ne>ArB.电负性:F>N>OC.最高正价:F>S>SiD.原子半径:P>N>C答案:C.同周期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A.ns2np3B.ns2np4C.ns2np5D.ns2np6答案:B [具有B选项中电子构型的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达到半充满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最小。].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试解答下列各题:(1)电子排布式中的n=________;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原子轨道呈现________形。(2)元素X的名称是________;它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答案:(1)2 2p(写出np也可以) 三种互相垂直的伸展 哑铃 (2)氮 .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①它们均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C、D在同一周期,A、B在同一主族;②它们可以组成化合物B2C2、A2C、DC2等;③B的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④B2C2同A2C或DC2反应都生成气体C2,B与A2C反应产生气体A2,A2与气体C2按体积比2∶1混合后点燃能发生爆炸,其产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常温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在B2C2、A2C和DC2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 本题的解题突破口为B2C2,可联想为H2O2、Na2O2、C2H2等。再根据B的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确定B为钠、C为氧,气体C2即为氧气。由④又可推测A2C为水,DC2第16页,共16页

7为二氧化碳,Na与H2O反应生成H2,H2与O2按体积比2∶1混合能发生爆炸,这样A为氢,D为碳。其他依次推出。.氢原子的3d和4s能级的能量高低是A.3d>4sB.3d=4sC.3d<4sD.无3d,4s轨道,无所谓能量高低答案:C氢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1,吸收能量后发生跃迁,变为激发态原子,由于3d为第3能层,4s为第4能层,因此跃迁到离核越远,需要吸收的能量也越多,所以4s能级的能量要大于d能级的能量。.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A.sp—pB.sp2—sC.sp2—pD.sp3—p答案:C [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都是采用sp2杂化,溴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4s24p5,4p轨道上有一个单电子,与碳原子的一个sp2杂化轨道成键。].下列关于苯分子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苯分子呈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键角皆为120°B.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6个碳原子中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以“肩并肩”形式形成一个大π键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键D.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D.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A.碘单质B.水C.苯D.甲烷答案:B.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且为盐的是A.CH3COONaB.NH4ClC.CaCl2D.H2O2答案:A [CH3COONa属于盐且碳原子间为非极性键。].下列变化过程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形成的是A.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B.氯化氢溶于水C.溴化氢与氨反应D.锌和稀H2SO4反应答案:C [原物质为共价分子的只有B、C,但HCl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而发生电离,并没有形成离子键;而HBr+NH3===NH4Br过程中,破坏了H—Br共价键,形成了离子键。].当1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①N2(g)+3H2(g)===2NH3(g) ΔH=-92.4kJ/mol②N2(g)+3H2(g)===2NH3(g) ΔH=-46.2kJ/mol③NH3(g)===N2(g)+H2(g) ΔH=+46.2kJ/mol第16页,共16页

8④2NH3(g)===N2(g)+3H2(g) ΔH=-92.4kJ/mol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全部解析: 1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kJ的热,则1mol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需吸收2.72kJ/g×17g=46.2kJ的热量,氮气和氢气生成1mol氨气时放出的热量为46.2kJ。答案: B.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A.固体NaOH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NH4NO3解析: 初中阶段已知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会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发生反应:CaO+H2O===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热,乙醇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显著的变化。答案: AB.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解析: 该反应中反应物Br+H2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HBr+H的总能量,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ΔH=117kJ/mol-42kJ/mol=75kJ/mol,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答案: A.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向1L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C.ΔH1<ΔH2<ΔH3D.ΔH1>ΔH3>ΔH2解析: 稀醋酸电离时吸收热量,故放出热量少,ΔH1>-57.3kJ/mol;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故放出热量多,ΔH2<-57.3kJ/mol;稀硝酸为强酸,中和热ΔH3=-57.3kJ/mol。答案: D第16页,共16页

9.已知1molNaOH与HCl完全反应放出57.4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28.7kJ/mol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28.7kJ/molC.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kJ/molD.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kJ/mol解析: 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须是生成1molH2O时的情况。由题意可知生成0.5molH2O放热28.7kJ,则生成1molH2O放热为57.4kJ,即该反应ΔH=-57.4kJ/mol。答案: D.(2011年云南昆明高三第一次模拟)恒温、恒压下,1molA和1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2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相等C.当v正(A)=2v逆(C)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若起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则达平衡时生成3amolC解析:选D。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中平衡状态的判断,转化率及等效平衡问题。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条件是在恒温恒压下,A项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与n和a有关;B项起始时刻密度小于达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C项应为当2v正(A)=v逆(C)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为等效平衡。.(2011·宁波效实中学高二期末)一定量的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6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物质B的转化率降低C.x+yz,C的体积分数减小,B的转化率降低,故A、C、D错误,B正确。答案: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FeCl3溶液蒸干后不能得到FeCl3晶体B.可逆反应2SO2+O22SO3中,当SO2、O2、SO3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2时表示已达平衡状态的标志C.将足量的镁粉加到NH4Cl溶液中气态产物只有H2D.电解质熔化时都能导电答案:A.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第16页,共16页

10A.T1>T2,ΔH>0B.T1>T2,ΔH<0C.T1<T2,ΔH>0D.T1<T2,ΔH<0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图象知识。先看横、纵坐标的含义,其次要看拐点。由“先拐先平”知T2>T1,且T2温度下平衡时HI的量少,故温度升高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2011·青岛调研)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④C.③D.④⑤解析: A是固体,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而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升温v(正)、v(逆)均应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答案: B.已知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l0-12,对于该温度下pH=1的硫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该溶液中加入同温同体积pH=13的Ba(OH)2溶液,反应后溶液呈中性B.该溶液中硫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0C.等体积的该硫酸与室温下pH为1的硫酸中和碱的能力相同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同温下pH为3的硫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答案:C解析:在该温度下,当pH(强酸)+pH(强碱)=12时,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恰好完全中和。现碱过量溶液呈碱性,A错;选项B中两者之比为10-1/10-11=1010,B错;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同温下pH为3的硫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100,D错;由pH的定义式可知C项正确。.标准状况下,向100mL6mol·L-1的KOH溶液中缓缓通入8.96LCO2气体,充分反应(假设CO2全部被KOH吸收)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c(K+)>c(HCO3-)>c(CO32-)>c(OH-)>c(H+)B.c(K+)>c(CO32-)>c(HCO3-)>c(OH-)>c(H+)C.c(K+)>c(CO32-)=c(HCO3-)>c(OH-)>c(H+)第16页,共16页

11D.c(K+)>c(HCO3-)>c(OH-)>c(CO32-)>c(H+)答案:A.pH=1的两种一元酸HX与HY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X可能是强酸B.HX的酸性比HY的酸性弱C.两酸的浓度大小c(HX)c(HY),pH=1的两种一元酸稀释100倍,HX溶液的pH会小于3。.(2011年重庆高三第一次模拟)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①②③④pH111133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醋酸盐酸A.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B.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C.等体积③、④两溶液与足量的Zn反应,产生气体量③>④D.温度下降10℃,①②③④四种溶液的pH均不变解析:选D。NH3·H2ONH+OH-,加NH4Cl晶体后平衡左移,pH减小,NaOH+NH4Cl===NaCl+NH3·H2O,溶液pH减小,A正确。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溶液pH关系①>②>④>③正确,因加水稀释时NH3·H2O和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B正确。等体积③、④两溶液与足量Zn反应产生氢气③>④,因为③、④pH=3,而醋酸浓度大于盐酸,C正确。温度下降10℃,NH3·H2O、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pH会发生变化,D不正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强极性键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C.NaCl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D.NaCl晶体中不存在离子解析: 判断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看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完全电离,而不是依据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如HF中存在强极性键,但它却是弱电解质,故选项A正确。导电能力的大小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关系。当然在浓度相等及离子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选项B错误。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不是通电,故选项C错误。氯化钠晶体中存在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选项D错误。答案: A.(2009年浙江理综)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第16页,共16页

12。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Li+2Li0.35NiO22Li0.85N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B.充电时,Li0.85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解析:A项,放电时Li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充电时Li0.85Ni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项,用水作电解质时,Li要与水反应;D项,放电时,正极得电子而吸引阳离子Li+。答案:D.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解析: 乙中I-失去电子放电,故为氧化反应,A项正确;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3+被还原成Fe2+,B项正确;当电流计为零时,即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证明反应达平衡,C项正确。加入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故甲中石墨作为负极,D项错。答案: D.如下图所示,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4>2>1>3B.2>1>3>4C.4>2>3>1D.3>2>4>1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问题。金属的腐蚀,从本质上讲也是组成化学电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为负极,该金属被氧化,不活泼金属便被保护起来,其被腐蚀的速率大大减小,所以容器3中的铁被腐蚀的速率比1中的慢;反之,当铁与比它不活泼的金属,如Sn、Cu等连接起来,则其被腐蚀的速率增大,所以在容器2中的铁比容器1中的铁腐蚀得快。容器4是一个电解池,在这里Fe是阳极,不断地以Fe2+的形式进入容器中,从而加快了铁的腐蚀,在上述四种容器中,容器4中的铁的腐蚀速率是最快的。综上分析,铁被腐蚀的快慢顺序为:4>2>1>3。第16页,共16页

13答案: A.(2010年广州花都区调研)一种甲醇、氧气作电极,强碱溶液作电解质的新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其电池反应为2CH3OH+3O2+4OH-2CO+6H2O,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6H2OC.标准状况下,通入5.6LO2并完全反应后,有0.5mol电子转移D.放电一段时间后,通入氧气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解析:原电池中还原剂一极做负极,氧化剂一极做正极,A错;1mol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为4mol,故C错;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反式为O2+2H2O+2e-===4OH-,故pH升高,D错。答案:B.如下图所示装置中都盛有0.1mol/L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A.③①④②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④③解析: ①为原电池,活泼金属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腐蚀速率比④快,②③为电解池,阳极金属相当于被强氧化剂氧化,故②中的Zn被腐蚀的速率比①中的Zn还快,相反,阴极金属相当于被强还原剂保护,从而不易被腐蚀,故③中的Zn比④中的Zn腐蚀还慢。故由快到慢的顺序是②①④③。答案: D.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答案:A第16页,共16页

14.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x点时,ROH完全电离B.在x点时,c(M+)>c(R+)C.MOH是一种强碱D.稀释前,c(ROH)=10c(MOH)[答案]A[解析]从稀释倍数与pH变化可以看出ROH是一种强碱,MOH是一种弱碱,则稀释前c(ROH)<10c(MOH)。.低合金高强度钢Q460是支撑“鸟巢”的铁骨钢筋,除含有铁元素外,还含有Mn(锰)、Ti(钛)、Cr(铬)、Nb(铌)等合金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F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B族B.Q460比纯铁的硬度大C.TiO2、TiO2、TiO2互为同位素D.Nb3+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核外有41个电子答案:B.(2011·新课标,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OH-===CO+H2O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Fe2+和S2-都具有还原性,可被硝酸氧化,A错误。由于NaOH过量,OH-与NH和HCO都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HCO+2OH-===NH3·H2O+CO+H2O,B错误。由于HSO的酸性强于C6H5OH,所以少量SO2通入苯酚钠中生成苯酚和亚硫酸钠,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C6H5O-+SO2+H2O===2C6H5OH+SO,C错误。CaCO3是难溶物,醋酸是弱酸,均不拆写,醋酸钙是易溶于水的盐,拆写,D项离子方程式正确。.(2011·安徽,13)第16页,共16页

15室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1B.b点:c(NH)+c(NH3·H2O)=c(Cl-)C.c点:c(Cl-)=c(NH)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pH=14或0时,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1,a点7<pH<14,因此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1,故A错误;b点不能确定氨水是否与HCl恰好反应,若未恰好反应,该关系式不成立,故B错误;根据电荷守恒有:c(NH)+c(H+)=c(Cl-)+c(OH-),在c点pH=7,即c(H+)=c(OH-),故有c(NH)=c(Cl-),C正确;d点时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再加盐酸温度降低只能是加入盐酸的温度低于溶液温度,这才是温度下降的原因。第16页,共16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