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ID:82315822

大小: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10-21

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1页
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2页
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3页
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烫伤烫伤时热敷最常见的并发症。(一)发生原因1.可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局部烫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没有准确测量水的温度,只凭手的感觉,易使温度失控;热敷器具与皮肤直接接触或用太薄的布包裹热敷器局与皮肤相隔,特别是使用玻璃瓶盛装热水,其导热效果强更易发生烫伤。2.末梢循环不良者、老人、小孩、知觉迟钝者、麻醉未清醒着和昏迷患者感知反应差,由于患者肢体移动后不经意直接接触热敷器具,很易导致局部烫伤。(二)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发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三)预防及处理1.治疗中应向患者解

2、释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保证热疗安全。2.保持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热水灌入前准确测量水的温度,不能凭感觉;根据病人的体质状态、局部组织对热的耐受力不同,选择适宜的水温,一般在60~70℃,知觉迟钝及昏迷患者不超过50℃。3.应用热水袋时,隔一层毛毯或外包一层厚毛巾,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4.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热疗过程严密观察皮肤及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检查皮肤,如有皮肤发红,及时予处理,避免烫伤的发生。5.皮肤发红者,立即停止热敷,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可给予冷敷,有水疱者按浅二度烧伤

3、治疗。二、其他并发症(一)发生原因肌注青霉素后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过敏反应的现象,其过敏原可能是青霉素加热后的分解产物。青霉素的分解产物有青梅烯酸、青霉胺和青霉酸等。这些分解产物并无抗菌作用,但却有一定程度的抗原性。而且青霉素的分解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研究证明,温度每增高10℃,青霉素的分解速度约增加2~3倍,所以局部热敷加速了青霉素的分解,产生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致皮肤大面积坏死的原因是热刺激降低了痛觉神经的兴奋性,可减轻局部疼痛,但它使局部血管扩张,可增加局部血流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药液外渗

4、,还可使细胞内的溶酶弹性增高,加重局部组织损伤,致使发生大面积坏死。(二)临床表现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发红,外观酷似急性炎症表现,但不痛、不肿,仅感发痒。无感染化脓发生。停止热敷后3~5天,上述症状逐渐消退。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剧痛、发热、肿胀、变色,继之出现色素沉着,皮肤感觉麻木迟钝,严重者局部皮肤发黑、坏死、溃烂。(三)预防及处理1.根据热敷的适应证选择热敷。2.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一般较轻。如停止热敷,即可逐渐自行消退。如病情需要使用青霉素,应选择在更换部位进行注射。3.

5、药液一旦渗漏于皮下,应立即停止输注。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外渗药物的吸收,并灭活外渗液。可按外科常规进行清创、换药、理疗等,待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后尽快植皮保护肢体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