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

ID:82501190

大小:811.0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22-11-03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1页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2页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3页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4页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5页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6页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7页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8页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9页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_第10页
资源描述: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382020年4月19日

1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部分:文本第二部分:图纸第三部分:说明书3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82020年4月19日

2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部分:文本382020年4月19日

3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目录3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章现状概况1第二章发展条件分析7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12第四章城市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13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职能及发展目标14第六章城市规模15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9第八章城市交通规划21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2第十章城市给水系统规划23第十一章城市排水工程规划24第十二章城市供电工程规划25第十三章城市环境卫生规划26第十四章城市电信工程规划27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28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29382020年4月19日

4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进一步指导某县在新世纪初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把某县建设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城为战略目标,特编制本规划。第二条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标准》第三条编制原则1.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3.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建设实施原则。 4.坚持阶段开发、适时推进的过程控制原则。 5.坚持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现实性原则。 7.坚持有效利用土地,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用地原则。 8.坚持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原则。第四条规划期限基期近期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第五条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为某县县域范围(324公顷)县域空间层次第六条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以建成具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城市为目标,完善产业结构,使城市整体实力有大幅度提高。把某县建设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科技发达、教育先进、环境优美、生活方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旅游城市。382020年4月19日

5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章城市性质、规模第七条城市性质某县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中心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以梅子等各种特产的农业和各类风景名胜的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城市。第八条城市规模近期()全县总人口近期,县域人口为30万人,县城人口为6.1万人;远期2030年,县域人口为35万人,县城人口为8.9万人。382020年4月19日

6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第九条城镇发展战略要抓住本次规划给某县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某县在全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占的重要位置,正在建设的能源交通设施所形成的优势;大力培育市域内中心镇相互依托、相互补充,使主城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周边的村镇也得到协同发展第十条城镇发展技术政策1.全面节约用水,建成节水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在确保城市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制定工业、农业、生活方面节水标准,鼓励采用各种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强中水回用,建立累计收费制和奖惩制,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用水。2.保护城市生态。充分利用城区内零星地块以及位于全新世地震断裂的“只拆不建带”进行绿化,绿化市区周边的荒山和市区内的砂砾地,保护近郊植被。保护现有水面并尽可能地扩大城区内的水面,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应尽可能地用作绿化水源。3.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农副产品一定的自给率的同时,满足综合经济实力的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4.在对“三废”和噪声进行治理,对污染严重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采用清洁能源改进城市燃料结构、周边地区防风林带的建设、经过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对改进环境质量的作用。5.重视减灾防灾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条城镇分布县城范围东到214国道、北至茈碧湖风景区,西至老城区,南至凤羽大沟。规划范围面积为25.4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994.44公顷。382020年4月19日

7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布局第十二条用地功能布局1.西部、凤羽坝东部、邓川西部、凤羽南部、乔后北部、东半部为不适宜2.坝东、西两侧为适宜性差3.东南石所的东部和西部,县城东北部为较适宜4.西南、中部为适宜  由于主城区周边的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适宜种植作物,本着节约农田的原则,我在规划时尽量不占用征用农田土地。因此以设计以改造为主,新建新区为辅。城市布局形态为集中式布局。第十三条用地调整原则和措施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城市布局与区域的土地利用、山水生态、交通网络相互协调 3.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4.城市布局要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和运转高效。 5.工业——生产协作、设施共享;交通条件;污染与隔离 6.废气(有害气体工业不宜过分集中,考虑风向、风速,设防护带) 7.废水(上下游,回用);废渣;噪声(远离居住区,防护绿带) 8.居住用地、文教用地应布置在环境较好的地段 9.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与科研、高校设施毗邻 10.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储避开居民区,保证隔离地带 11.城市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 12.对外交通设施的合理规划与方便利用 13.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第十四条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现状总用地49.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6.3%,人均18.72行政管理办公用地现状占地35.7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1.7%,人均13.42平方米。文化设施用地1.113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9%,人均0.4184平方米。没有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3.346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9%,人均为1.257平米。宗教用地0.18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006%,人均人均0.07平方米。第十五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总用地38.62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8,人均8.4。第十六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382020年4月19日

8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现状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为93.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30.55%,人均35.02平方米。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用地112公顷,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23.2%,规划人均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24.3平方米。商业用地大部分集中于两条河流划分的中间地块。规划将商业金融用地整合在城市原有主干道上,形成于地热国相呼应的商业金融中心,商业主轴线贯穿整个老城和新城。将商业,金融、服务业、饮食整合后结合绿地,地热国的自然资源,形成商业带和商业中心。某县的主导产业就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从而能吸引城市向南发展。第十七条居住用地现状现状某县城,居住用地规模115.0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7.67%.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43.26平方米。其中二类居住用地为78.6公顷,占总用地的25.77%,人均29.54平米。三类居住用地38.5公顷人均占总用地的11.8%,人均13.7平方米。没有一类居住用地。存在问题,由于在二类居住用地中间还存在三类居住用地,因此居住用地的综合评价偏低。居住环境不尽如人意。在居住用地的分布看来没有统一的布局考虑,只是按城市原来发展模式自由布局。其中公共配套设施不全。第十八条居住区规划布局据城市人口预测,住区规划规范,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目标等综合考虑布局某县城城市居住区。规划县城居住用地主要沿城市边缘布置。部分商业用地配套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配套居住用地,住区基本在周边公共服务设施边界服务半径内。住区拥有便捷的交通服务系统,居住用地周边都有城市次级干道联系。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482.8公顷,规划人均居住用地37.02平方米。二类居住用地37.5公顷,是城市建设用地的35.26%。第十九条工业用地规划   当前某县的工业没有得到好的发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导工业,农作物加工不成规模,某县的经济农作物的加工具备中远期发展一定工业规模的条件。因此,从引导发展的角度看,规划将工业区放在东部的中心位置,以配套相应的设施。   现状工业用地2.639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86%,人均0.99平米的人均工业用地面积。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3.22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的2.739%,人均用地面积为2.87平方米。第二十条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物流仓储用地主要布局在县城的东方,主要服务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现状物流用地为0.规划用地面积为6.2766公顷,人均1.3平米。382020年4月19日

9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五章环境保护第二十一条环境治理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加大治理力度,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得到控制和保护,环境质量有明显改进,城市生态进入良性循环。第二十二条空气环境保护  1.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合理规划。市中心区附近的水泥厂必须外迁。关停新疆建材陶瓷厂、市地毯厂、永红针织厂等1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 2.开发、利用、推广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加快天然气管道输配系统建设和车用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汽车改装、加气站的建设,加大风电建设力度。  3.加大治理汽车尾气力度,推广双燃料车、电喷发动机汽车等车型。4.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包括热电联供,取缔小锅炉房,建设集中供热锅炉房和片区锅炉房,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限制使用劣质煤,推广煤炭洗选加工及型煤。5.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包括热电联供,取缔小锅炉房,建设集中供热锅炉房和片区锅炉房,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限制使用劣质煤,推广煤炭洗选加工及型煤。第二十三条 水环境对策 1.要经过各种措施保证绿化生态用水,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境。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生态恶化的环境问题。3.适当提高水价,推广应用中水回用、工业废水回用技术,做好节水工作。 4.对水源保护区内的现有工业治理。第二十四条 噪声控制对策              1.进一步强化“噪声控制达标区”的创立及巩固。  2.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及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降低交通噪声。    第二十五条 固体废物处理对策  1.提高工业废渣利用率,对医院固体废弃物实施密闭运输、集中焚烧。  2.从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入手,改进对生活垃圾处理,建设垃圾堆肥场、焚化场、填埋场。    第二十六条 教育和综合治理  1.树立人类居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加强对城市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2.对水源保护区实施有效的管理,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全面节水,建成节水型城市。382020年4月19日

10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采用各种高新技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  4.加强法制管理,实行综合治理和“三同时”。严格限制高耗能或污染较大的工业项目上马。382020年4月19日

11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六章文物保护第二十七条文物保护“旧州三塔”、“九气台真武阁”、“马家祠堂”、“施介故居”等四项。最终“凤羽古建筑群”、“旧州三塔”、“九气台真武阁”等三项列为云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2020年4月19日

12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七章绿化、景观系统第二十八条绿地规划指标人均公共绿地7.0m2,绿地率达25%;人均公共绿地7.3m2,绿地率达27%;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8.0m2,绿地率达30%。第二十九条绿地现状绿地的面积10.72公顷,人均面积只有4.03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2.037公顷,防护绿地8.69公顷,广场绿地为0.  因此我们可知城市绿地系统不完善。人均绿地率不足。在城市的东北方有部分防护绿化带而外,在城市中仅拥有少量的道路交通绿地。第三十条各类绿地规划布局规划城市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57.9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2%,人均绿地广场用地12.6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40.1公顷,人均8.72平方米,防护绿地8.69公顷,人均1.89平米。广场用地9.125公顷。人均1.98平米。382020年4月19日

13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三十一条城市交通现状道路交通设施用地26公顷,人均10.6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31%。城市道路用地占26公顷,人均9.77平方米,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8.5%。交通枢纽用地占1.977公顷,人均0.74平米。交通场站用地占0.41公顷。人均0.15平米。   由于现状城市道路密度大可是由于道路宽度不足导致道路拥挤现象严重,道路绿地布置很少,也影响了城市环境的优化。第三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对城区的交通组织,规划在结合动、静交通分析的基础上,某县城区的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与自由结合的路网形式,在保留原有的城市主干道的同时新增加了两条城市主干道,“两横两纵”形成城市主要的道路骨架,道路采用三级,即主干路36米,次干路15米,支路7米。交通干道为两横两纵布置采用三块板模式。服务全城,服务半径为1.25公里。   规划道路交通施用地72.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人均道路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5.75平米。其中城市道路用地占54.55公顷,人均11.865平米。交通枢纽用地8.2079公顷,人均1.785平米,交通场站用地为14.48公顷人均3.15平米。第三十三条对外交通规划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是靠省道与国道的连接,新区规划为行政中心,也是省道的连接点,成为某县的南大门,而在地热国一侧对公路进行了改造,设计地热国的外围道路与省道相连另外一侧直接对外,充分避免内部交通与外部车辆的碰撞。国道214南往丽江北上昆明,东南向保山德宏。是城市对外的主要道路,西边联城市对外交通省道,北方向茨碧湖连接对外交通。382020年4月19日

14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三十四条给水规划原则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4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三十五条城市生活用水量预测根据对县城人口规模的预测,远期(至2030年)为5.8万人,根据某县的实际情况,远期取220--450升/人预测远期用水量为1.276万吨/d——2.61万吨/d第三十六条工业用水量预测预测远期0.173万吨/d——0.326万吨第三十七条消防用水量预测预测远期35L/S第三十八条未预见用水量预测预测远期0.0262314万吨/d——0.082215万吨/d第三十九条排水工程规划原则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4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382020年4月19日

15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四十条排水量预测排水3.155——7.691万吨/d第四十一条雨水工程规划源县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规划。雨水管的规划按照地形的走势,自然地形,自然坡度及道路坡度,根据雨量计算流量,同时满足排水管最小自净流速的要求定出雨水管径DN1000-DN1500之间。    根据道路的竖向成果,按就近入河的原则,雨水就近排入凤羽河和海尾河。    按照暴雨公式:    q=a(1+0.96*lgp)/t+13p0.09    式中:q-暴雨强度    p-重现期    t-汇流时间第四十二条污水工程规划污水厂的布置按照“上游取水,下游排水”的原则建在城区的南部,靠近海尾河。污水管道规划至主次道级。沿城镇次干道布置。系统布置及管道铺设按支管收集在排入主管进入污水厂再排入海尾河。第四十三条供电工程规划原则1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内容,应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2应根据所在城市的性质、规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动力资源的分布、能源结构和电力供应现状等条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城市电力规划。3布置、预留城市规划区内发电厂、变电所、开关站和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和用地时,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4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四十四条供电负荷预测本次规划用电负荷预测采用人均综合用电量发进行预测。由于某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平缓,城市用电主要是居民,商业用电,因此预计在2030年规划期末城市居民人均用电量按:1000kw·h/人·年计算。则2030规划年限城市用电量达:4500万kw。第四十五条城市供电工程规划382020年4月19日

16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某县城近期以35kv变电站为城区供电电源,中远期随着城区的发展对35kv变电站扩容改造以满足对供电的需要。城区供电电压为10kv,线路走向依托道路作为通道,城区主要道路电力线采用电力电缆沟敷设,其它等级道路采用电力电缆沟敷设。382020年4月19日

17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四十六条电信现状某县通讯站有一个,县城电话普及率为75%,铺盖整个城区。第四十七条电信工程规划根据国家机关的规定结合某县的发展情况,2030年电话普及率达90%,电信光缆的覆盖率达到75%,使每个居住新区都能通上网,政府部门,部分商业建筑都能覆盖到。  主要经过次干道敷设电信电缆其它等级一道路架空布线为主。第四十八条城市环境规划目标1城区环境设施布置合理、美化环境、方便使用,整洁卫生和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 2远期生活垃圾袋装分类,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水冲式公厕所占比例达100%,粪便排入污水管道纳入污水处理系统,无害化处理达100%。第四十九条环卫实施规划1加强环境卫生机构及环卫人员的配置,合理配置环境卫生各项设施用地和专用设备。 2废物箱的设置:商业街设置间距25-50米,交通干道设置间距为50-8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距为80-100米。 3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按《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标准》的要求,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设置。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公厕之间的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为800米以内。公厕规划为水冲式,公厕的粪便应排入污水管道。382020年4月19日

18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章防灾减灾规划第五十条抗震工程规划某县位于地震带上,在城市遭到地震破坏时,要能确保人们能系统安全的到达安全地区。城区内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都要按抗震设防烈度做好工程地质和抗震工作。对原有建筑、构筑物,特别是生命线工程都要按抗震设防烈度完成抗震加固工作。疏散道路的选择立足于现有道路功能及交通能力,重点保障疏散人员救灾物资能快速、有效、安全的被运送到,路宽不小于15米。疏散的场地按照就近原则。场地能够是中小学操场、街心花园,路旁绿化等。同时考虑通信、医疗、供水、供电、粮食、交通公厕等公用配套设施。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主次干道相连接,路宽不小于10米。第五十一条消防规划规划时在新区设置了一个消防站。靠近凤羽河便于消防取水,在水量不足的时候要设置消防水池。消防给水管道与城市自来水管道共用,规划布置成环状形式。 消防给水管道用水主要依靠城市供水系统,充分利用城区内经过的河道。382020年4月19日

19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一章人防工程规划第五十二条人防工程规划原则1、防空规模:主要应付局部战争,并考虑局部战争升级防敌实施核袭击的可能。 2、防护兵器:应付高技术空袭兵器。 3、防护目标:防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防护重点目标为主。   4、防护强度:应付敌高新兵器的高精度、高威力破坏。第五十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4、国务院、中央军委、大军区、省有关人防工作的方针、政策。第五十四条人防工程规划城市防护是城市在组织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功能之外的一项重要功能,而人民防空是城市防护的一个重要部分。人防工程规划应能使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建设尽可能好的满足城市防护需求,具有较高的防护效益。人防工程规划确定了城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发展水平、建设重点、布局步骤,是搞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城市功能的主要保证;人防工程规划能够保证人防工程建设有重点、有序、合理发展,避免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提高工程利用率;人防工程规划能够保证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保持协调一致,对城市建设额人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382020年4月19日

20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二章分期建设规划第五十五条近期规划原则1.综合规划、重点实施的原则综合规划各项建设,按照总体实施方案,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有重点抓好重点工程,标志性工程建设,避免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中期发展和远景规划的关系。2.环境优先、基础先行的原则环境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根本前提,环境建设应放在优先的地位;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区建设的基础,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符合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3.统筹兼顾、配套齐全的原则城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有很强的程序性、相互制约性和关联性。建设中必须统筹兼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应配套齐全。4.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城区的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管理协调职能,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加快城区的建设。第五十六条近期规划建设1.规划年限为-。    2.近期规划人口()总人口为27000人。    3.近期规划用地()总用地为324公顷。    4.近期规划的项目:  (1)公共建筑用地:结合城北的地热国,修建配套的公共建筑和服务设施,对称中心进行偏移,时商业中心与地热国连成一线,逐步对新城进行改造,扩建学校,商场,整合服务用地。  (2)道路广场:配合商业服务类的建筑配置小广场,对原有城区的道路进行改造,与原有主干道的南向平行和垂直在建两条主干道,对新区的道路同时修建。  (3)公路交通用地:对原有的客运站进行了搬迁,更靠近国和省道一侧,主要是防止客运车与城内的车辆发生冲突。  (4)居住用地:近期主要是考虑新区的建设,原有的居住用地进行整合。382020年4月19日

21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绿地:结合原有的公园和中心广场,加强绿化建设,对原有的进行扩建改造,可将绿地公园连接起来。382020年4月19日

22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三章实施规划主要措施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领导。成立由某县各单位及自治区、某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某县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协调各方面意见,处理重大问题,以保证规划能顺利实施。修改、完善、补充、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条理、措施,建立维护规划严肃性的法制体系。加强监督机制,严格依法行事,按规划办事,任何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依法处理。规划管理权必须集中在市政府,为加大对违法建设及乱修乱建的执法力度,应充分发挥城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违法建设的监督查处作用。向社会宣传规划,让社会了解规划,让公众参与规划,使规划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把实施规划变成自觉行为。   多方筹集城市基础设施资金及认真研究社会公益事业的实施办法,使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服务。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及时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镇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解决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影响规划实施的问题。充实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逐步实行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的设计管理系统。382020年4月19日

23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四章附则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包括说明书和现状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并应一并使用。本规划自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本规划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进行调整。本规划由某县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382020年4月19日

24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部分:图纸382020年4月19日

25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目录(1)区位分析图(2)坡度分析图(3)高程分析图(4)用地评定图(5)用地现状图(6)用地布局图(7)功能结构图(8)道路交通规划图(9)道路竖向设计图(10)给水规划图(11)雨水排水规划图(12)污水排水规划图(13)电力电信规划图(14)绿地系统规划图(15)近期建设规划图382020年4月19日

26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部分:说明书382020年4月19日

27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目录3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章现状概况11.1区位条件11.2自然环境11.3人文社会11.4经济资源11.5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2第二章发展条件分析72.1农业发展条件72.2某县温泉旅游现状分析82.3温泉生态旅游发展政策机遇102.4温泉生态旅游发展市场机遇102.5温泉生态旅游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102.6温泉生态旅游发展挑战102.8水利建设现状分析11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123.1城市发展条件分析123.2城市发展战略12第四章城市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134.1城市规划依据134.2城市规划原则134.3城市用地规模预测13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职能及发展目标145.1城市性质的确定145.2城市职能145.3城市发展目标14第六章城市规模156.1人口规模预测156.2城市人口规模预测156.3城市规划建设用地18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97.1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97.2影响城市发展方向选择的因素197.3用地评价与选择197.4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207.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207.6居住用地规划207.7工业用地规划207.8物流仓储用地规划20382020年4月19日

28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八章城市交通规划218.1规划原则218.2城市道路规划218.3对外交通规划21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29.1城市绿地现状229.2规划原则229.3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与广场用地规划22第十章城市给水系统规划2310.1给水规划原则2310.2用水量预测2310.3给水量预测23第十一章城市排水工程规划2411.1排水规划原则2411.2雨水工程规划2411.3污水工程规划24第十二章城市供电工程规划2512.1供电工程规划原则2512.2负荷预测2512.3城市供电工程规划25第十三章城市环境卫生规划2613.1规划目标2613.2环卫设施规划26第十四章城市电信工程规划2714.1电信现状2714.2电信工程规划27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2815.1消防工程规划2815.2人防工程规划2815.3抗震工程规划28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2916.1近期建设原则2916.2近期建设规划29382020年4月19日

29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章现状概况1.1区位条件某即洱海之源,因高原明珠洱海发源于此而得名。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北纬25°41′~26°16′、东经99°32′~100°20′之间。东邻鹤庆县,南接大理市、漾濞县,西毗云龙县,北连剑川县,总面积2533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距省会昆明471公里,距州政府下关73公里。境内居住白族、汉族、彝族、回族、藏族、傣族、纳西族等多种民族成分。被誉为“鱼米之乡”、“高原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如牛之乡”、“梅子之乡”、“唢呐之乡”1.2自然环境某县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干湿季节分明,光照充分,“四序恒温”,温暖宜人,境内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特征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境内是常见的气候现象,气温和降雨量一般随海拔高度分布差异很大,一般情况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多。平均气温随海拔增高递减率为0.63°C/100米左右。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3.9°C,多年平均降水732毫米,年日照2061~2439小时。有300天左右平均气温在10~30°C之间。县境内江河溪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黑潓江水系属澜沧江流域支流,入河支流41条,293千米,山溪227条,417千米;弥苴河水系亦属澜沧江流域支流,入河支流51条,327千米,山溪149条,232千米,平均径流量4.8亿立方米,占洱海平均径量的59%,是注入洱海的主要水源。每平方千米平均产水量42万立方米,地表水年降水总量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2亿立方米,过境流水9亿立方米,共计21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0.7万千瓦,至水电装机40300千瓦,尚有很大潜力可供开发。1.3人文社会某是多民族聚居县,多民族聚居决定了某县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在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主崇拜在某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以外,其它民族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本主、土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信教群众有3万多人,共有小寺小庙464个,其中佛教82个,道教2个,伊斯兰教7个,基督教1个、儒释道三教合一12个,本主庙235个,土主庙22个,宗教祠堂29个,山神庙46个,土地庙16个。1996年经过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0个,其中清真寺7个,佛教寺院20个,道教宫观2个,基督教聚会点1个。某,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全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个,其中省州级各3个。唐初浪穹诏主丰时设治颖州巷、筑凤凰台、凿白沙井,南诏统一六诏时白洁夫人率兵抗敌,明将傅友德与元右臣普颜笃大战佛光寨,明建文皇帝避难眠龙洞、躬耕石龙寺等等,都留下许许多多传说和遗迹。某是清华园最早的共产党员施滉的故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孕育了滇西北最早的革命武装。某,各族人民勤劳智慧、能歌善舞,是“神话王国”和“天女撒歌的地方”,是著名的“白族唢呐之乡”。1.4经济资源382020年4月19日

30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4.1物产资源某坝区沃野平畴,分布有广阔的水域。主产稻谷、蚕豆、烤烟、油菜及各种蔬菜,其中大蒜种植已发展成产值超亿元的新兴产业。自然繁衍和人工种植、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多、产量大。鱼类品种达10科36种,主要有草鱼、鲤鱼、鲢鱼、鳙鱼、武昌鱼、鲫鱼、檀香鱼等;莲根、慈姑、筊瓜、海菜产量大品质优。得灌溉之利,享田渔之饶,某向为“鱼米之乡”。且水草丰茂,饲料充分,乳牛饲养历史悠久,某是全国著名的“乳牛之乡”。山区土地广袤,牧草丰盛,主产玉米、洋芋、荞麦、芸豆,林果和畜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境内适于梅子生长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渥,所产鲜梅个大肉厚,种植、加工、销售相连接的梅子产业已经崛起,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梅果之乡”。食用野生菌资源丰富,松茸、鸡土从、牛肝菌等远销省内外。某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点突出。境内高山、亚高山与河谷、盆地相间,具备亚热带至高山寒温带的各种自然环境。现存蕨类以上高等植物700多种,种子植物的15个地理成分齐全,有云南红豆杉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1种。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针叶林地域分布最广。常见树种分属43科、95属、249种。鸟类有上百种。罗坪山至点苍山一线及西部广大山区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其中久负盛名的鸟吊山,候鸟南迁时节百鸟翔集,蔚为壮观。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其中一类的有金钱豹和黑鹿两种。随着山林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覆盖率不断回升,一些曾绝迹的野生动物种群活动也相继出现。中草药材品种多、蕴藏量大,植物类达860种,动物类也有10余种。花卉资源中,兰科植物约有16属、120种。某,家养兰花历史悠久,名品迭出,是全国闻名的“兰花之乡”。(生物资源)某境内已发现矿种25个,已知矿产地50余处。金属矿有金、银、铅、锑、铜、锌、锰、铁、钛、镁、铝等,其中钛矿品位高,颇具开发价值。非金属矿主要有岩盐、硅藻土、大理石、石灰石、褐煤、泥炭(草煤),尤以建筑石材储量大、品质优,焦石、腊坪墨色大理石被誉为“黑金花石”。(矿产资源)1.4.2旅游资源某,自然风光旖旎,风景名胜众多。旅游景点有200余处,可分为西湖、茈碧湖、海西海、鸟吊山等景区。西湖水乡湖中有村,村中有湖,柳岸芦湾,烟渚渔歌,“翛翛然有江南风景”。茈碧湖清如碧玉,不但以盛产珍稀古生物“茈碧花”而著名,还因里海北岸、罴谷山麓宛若世外桃源的梨园景色而令人神往。海西海青山拥翠,漪澜恬静。鸟吊山松涛窸窣,杜鹃灿烂,更有百鸟朝凤的奇观。境内还有许多奇峰幽洞、林海甘泉、雾霭蒸腾的温泉和如瑞雪飘落般的梅园。湖光与山色,冷水与热水,众多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地处丽江、大理、迪庆三大风景区的枢纽地带,某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具有资源优势,更具有难得的区位优势。某,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全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个,其中省州级各3个。唐初浪穹诏主丰时设治颖州巷、筑凤凰台、凿白沙井,南诏统一六诏时白洁夫人率兵抗敌,明将傅友德与元右臣普颜笃大战佛光寨,明建文皇帝避难眠龙洞、躬耕石龙寺等等,都留下许许多多传说和遗迹。某382020年4月19日

31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是清华园最早的共产党员施滉的故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孕育了滇西北最早的革命武装。某,各族人民勤劳智慧、能歌善舞,是“神话王国”和“天女撒歌的地方”,是著名的“白族唢呐之乡”。1.5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1.5.1综合县域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某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3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1012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6538万元,增长2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5665万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37:31:32调整为35:34:31,人均生产总值11267元,增长13.8%。1.5.2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建成标准化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28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58.3万亩。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农业产值96864万元,增长11.8%;林业产值19372万元,增长48.18%;畜牧业产值100875万元,增长15.46%;渔业产值5623万元,增长21.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0万元,增长15.4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6万亩,比上年减少5183亩,其中:油料20413亩,比上年减少500亩;蔬菜50873亩,比上年减少1734亩;烤烟48000亩,比上年增加9444亩。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产品名称产量(吨)比上年增长(%)一、粮食1560182.1(一)谷物120578-2.0稻谷73230-5.98玉米30689-7.96大麦1581540.2(二)豆类2535126.7(三)薯类100894.1二、油料30152.1其中:油菜籽30152.1三、烟叶647015.1其中:烤烟647015.1四、蔬菜1014414.9五、禽蛋190613.2六、肉类3808316.9七、水产品68001.5.3工业、能源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向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78796万元,同比增长25.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93368万元,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85427万元,同比增长41%;完成工业增加值88848万元,同比增长2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294万元,同比增长21%。完成非电工业投资1.65亿元,同比增长14.6%。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规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94584万元,增长66%,完成利税总额32879万元,完成利润总额30020万元。382020年4月19日

32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新能源建设成效明显,累计投资17.2亿元,建成罗坪山、马鞍山等7个风电场,共有230台风机并网发电,风电装机容量达32.6万千瓦,累计上网电量4.6亿千瓦时,实现总产值2.5亿元。清水朗山、丰乐风电场等项目有效推进,湾佛村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测光站建成,全县新能源开发不断加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乳制品吨49187-1.84其中:液体乳吨44639-4.9配混饲料吨297310.77发电量万度56334325.4供电量万度190678.68砖万块612718.5拖拉机台5608420.4软饮料吨1091218.61.5.4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78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廉租房、公租房和海之源民族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启动实施。邓川、三营、牛街、凤羽等集镇基础建设进展顺利,5个自然村、433户的扶贫开发整体推进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12亿元,同比增长4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329万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984万元,增长40.2%;非农户投资完成11352万元,增长13.0%;农村私人投资完成22993万元,增长28.3%。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年末具有资质等级企业3个,年末从业人员1012人,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3088万元,增长11.8%,实现利润782万元。1.5.5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400万元,同比增长20%。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56810万元,同比增长20.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0590万元,同比增长19.8%;分行业看:批发业488万元,同比增长15.7%,零售业71523万元,同比增长20.1%,住宿业10992万元,同比增长19.7%,餐饮业4397万元,同比增长21.3%。1.5.6财政与金融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1616万元,比上年增长3610万元,增长20.1%,其中:上划中央和省级税收完成7100万元,增长1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516万元,比上年增收2489万元,增长20.7%。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7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2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1%,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43451万元,比上年增长28.22%;个人存款余额18034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6%;储蓄存款180328万元,增长16.35%。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12164万元,比上年增长41.8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8197万元,增长17.25%;中长期贷款余额93967万元,比上年增长92.7%。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指标年末数(万元)比上年增长%各项存款余额32650019.91其中:单位存款14345128.22382020年4月19日

33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储蓄存款18032816.35各项贷款余额21216441.85其中:短期贷款11819717.25中长期贷款9396792.71.5.7文化、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繁荣进步,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加快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稳步推进,共放映电影1080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实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发现文物点180处,复查30处,广电网络光纤化改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断巩固完善,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3%和99%。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校安工程全面完工投入使用,校安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兑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984.59万元,发放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632.68万元。高中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明显加快,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蓬勃发展,“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14171人;小学91所(含65个校点),在校学生24285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760人;幼儿园60所,在校学生6051人,全县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共有教职工2493人,其中专任教师2099人。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巩固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日趋健全,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新农合参合率达95.7%,全年共有84.6万人次从中受益,减免补偿医疗费用4732.16万元。年末,全县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17个,其中:9个镇乡卫生院、8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17个卫生事业单位总编制600人,现有在职职工55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94人,床位566张。全县有村卫生室90个,民营医院3家,个体诊所18所。1.5.8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末全县总人口289819人,其中男145480人,女144339人,非农业22697人,年末总户数80586户,人口自然增长率3.5‰。城区在籍人口约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共14752人,非农人口11850人;城区暂住人口约6646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66元,同比增长24.4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年城镇新增加就业130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4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1个,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11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693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50263人,参保率达95.25%。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3103.33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41.12万元,发放五保供养金111.6万元,生活困难救助金84万元。1.5.9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投资320万元的县城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和总投资6101万元的邓川等5个集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顺利完成。永安江、罗时江、弥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东湖、西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洱海流域企业废水排放整治工作扎实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森林某”382020年4月19日

34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建设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苍山、罗坪鸟吊山、西罗坪、黑虎山、茈碧湖、海西海等6个野生动植物类型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43.42万亩,管护天然林203万亩,全县林木绿化率达59.4%,森林覆盖率达47.9%。全县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进。结合旅游二次创业战略的实施和大理州“1+6”中心城市群建设,紧紧围绕创立省级园林县城的目标,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有序实施,海之源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启动,居住产业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县城整体改造提升工作顺利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27.01%。全县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市场日趋活跃,生态旅游不断升温,全年共接到游客70万人次,同比增长9%,旅游社会总收入达4.89亿元,同比增长9%。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某县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内容投资总额(万元)主办部门共计33个项目239,800一、需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12个148,3001县城规划道路建设海尾河南段、文碧路南段延长线等规划道路9,000县住建局2凤羽河水库工程坝高55m,库容400万m3,灌面2.0万亩14,000县水务局3某县茈碧湖水库扩建项目扩建库容1.13亿立方米22,000县水务局4某县三岔河水库供水工程水库建成后供水到某县城、214沿线、大理市两城区及海东开发区的管网8,000县水务局5国道214线大理市上关-某县城段改造工程改造26公里沥青砼路面,其中一级公路7.2公里,二级公路18.8公里48,500县交通运输局6大丽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宽40米,长约4.822千米4,500县交通运输局7罗时江低污染水净化旁侧生态河道及湿地建设工程旁侧生态河道建设,河道内设置曝气机,生态浮床、浮岛,生态堤岸,河床砾石,生态复合填料等4,500县环保局8弥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弥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实施内容有河道保畅通工程、河道加固工程、河道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生态河道走廊6,305县环保局9永安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治理的基础上继续按照“东三西七”生态河道走廊模式实施永安江河道综合整治2,694县环保局10罗时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治理的基础上继续按照“东三西七”生态河道走廊模式实施罗时江河道综合整治2,688县环保局11牛街乡太平等4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334.84公顷;内容:农田整理、田间道路、农田水利1,100县国土资源局12海之源文笔路商贸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建设10万平方米商品房、经济适用房25,000县城投公司二、需中央、省州资金支持并开工建设的9个21,60013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日处理85吨,占地面积160亩3,510县住建局14县城海之源民族文化广场6000平方米广场、12颗民族文化柱、民族表演舞台、7900平方米绿化等1,500县住建局382020年4月19日

35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5某县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新建3600平方米,可容纳1198人,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大礼堂1,300县文广局16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弥苴河长度5.6km,配套建筑物43件1,873县水务局17某县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实作教学楼新建实训实作教学楼8636平方米1,500县教育局18炼西线通畅工程40公里油路建设3,124县交通运输局19锦洋生物公司精制小牛血清产业化建设技改项目精制小牛血清产业化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年处理达5000万毫升小牛血清并符合环保及药品生产要求的GMP生产线2,980县发改局20洱宝实业梅果农产品深加工技改项目依托某丰富的梅果资源,采用干浸提取创新专利技术制取浓缩汁生产青梅饮料,新增标准厂房3850平方米和加工设备设施2,850县发改局21邓川农特产公司马铃薯变性淀粉技改项目马铃薯变性淀粉厂房、车间、仓库、设备及配套设施等2,960县发改局三、需加快推进进度12个69,90022邓川污水处理场及配套管网工程近期建设0.2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管线总长10公里2,450县住建局23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改厩8000头,水改旱5000亩、养鱼灭螺500亩。新建青贮窖5万立方米,种植牧草3万亩,新建奶牛运动场40万平方米,淘汰病牛230头3,745县畜牧兽医局24某县人民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新建9700㎡住院楼3,342县卫生局25三营永乐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治理面积6000亩1,250县水务局26三岔河水库工程溢洪道进口段、大坝上下游护坡、北干渠、进库公路路面工程等年内全面完工12,167县水务局27凤羽、茈碧两条通乡公路17.78公里油路建设1,140县交通运输局28某县右所梅和等5个村基本农田整理建设规模:982.17公顷;内容:农田整理、田间道路、农田水利2,600县国土资源局29某县廉租住房项目建设50000㎡(含乔后镇实施部分)6,750县城投公司30右所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1.03万亩1,400县财政局31云南洱海农业湿地保护管护区建设项目保护面积1.5万公顷,二期建设南沙坝、永安江生态河流廊道、弥苴河生态河流廊道等1,781县农业局32某县三营镇供水工程供水能力日供水0.5万吨,近期供水能力日供水0.25万吨,建设配套管16.5KM1,296三营镇政府33大理下山口普陀泉度假区项目占地63900㎡,新建产权酒店、温泉公寓、水景贵宾楼、高端温泉villa、villa式企业会所等建筑面积77000㎡及相关设施32,000县旅游局382020年4月19日

36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章发展条件分析2.1农业发展条件某县立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的实际,围绕建设历史名土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目标,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要求,积极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梅果、木瓜、山药、百合等名土特产业已成为某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梅子产业既成为山区绿化荒山保持生态平衡,又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优势。某县抓住以梅子地理标志    产品保护为契机,紧紧围绕“靠科技、突特色、找市场、重加工”的四大战略,加大培植梅子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引导梅农在适宜区大力种植,创立示范样板,建优质苗木苗圃基地,3年内培育某盐梅、苦梅、水照梅三大类优质苗木500多万株提供种植,全县9个镇乡,90个村委会1.3万多户种植梅子,面积已达9.4万亩,产量达1.11万吨。随着梅子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提高,推动了梅子食品的初加工、精加工企业发展,先后创立10多家大中型梅果系列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以及300多户以家庭为主的粗加工作坊,生产果脯、果酒、调味品、饮料四大系列150多个品种,加工产值达1.08亿元,梅农收入2553万元,解决季节性用工9800多人次。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木瓜花开及果实成熟时节,将是茈碧湖畔旅游观光的一道靓丽风景。某县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将发展木瓜作为绿化和净化生态环境,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来抓。当前,洱海源头茈碧湖畔利用沟道、河埂、闲散空地、房前屋后种植木瓜,全县种植面积达5890多亩,总产量达4797.8吨,农民收入577.2万元,随着木瓜市场看好,涌现出100多户从事木瓜粗精加工、经营,生产果脯、果酒远销省内外,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某农民增收的又一产业。  突出特色,挖掘历史名土特产。某县依托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具有较好的历史声誉、较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市场空间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松鹤、犁头的“山药”;牛街、茈碧湖的“荷 苞豆”;碧云、果胜的“百合”;江干、九台的热水“莲藕”;陈官、永安的“海菜”等名特产列入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和亮点,组织运用以确保生态条件相一致,保持原汁原味,并全面推广选育优良品种,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产量。当前,产品四季不断,除供应县内以外,还销往大理、丽江、兰坪、香格里拉等地州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的增收,使其在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为“亮点”,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成为“富点”。2.1.1存在的问题一是农用物质上涨,农民购买投入不足二是发展不平衔,镇乡与镇乡之间有差距382020年4月19日

37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仍虽加强,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四是创新发展的观念和意识不够强。2.1.2发展农业采取的措施(1)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某县结合全县的发展实际,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主线,集聚组织资源、技术力量和项目资金,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推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农业结构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某县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加大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不断提高优质、绿色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走出了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资源优势与产业化优势相兼顾、自然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创立早熟大蒜、梅果、乳畜三大产业化经营,水稻、包谷、蚕豆、啤饲大麦四大无公害生产基地,马铃薯、白芸豆、海菜、油菜、荞子五大纯天然名特作物种植,并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2.1.3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某县是洱海的源头,每年流入洱海的水占洱海径流量的67%。为有效保护洱海,做到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某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强县的目标,把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将农业、林业、水利、环保、交通等部门的资金统筹安排到广大农村,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亿元资金,在全县掀起“某净、洱海清”的新农村建设热潮,加快建设新农村农业循环发展体系。  过去广大农村,庭院是粪场、门前堆垃圾、污水遍地流,人畜粪便污染严重。某县经过建设沼气池和改厩、改厕、改厨房相配套,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以解决农村燃料能源供给和人畜粪便污染问题,当前已建沼气池13592口,年处理污染物2.5万吨,农民年减少能源支出300多万元,沼气池普及率达60%。某还经过建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场,配发垃圾清运车,建设垃圾池,推广卫生旱厕,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聘请环保协管员,使全县农村垃圾实现定点收集定点处理,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某新农村建设的新探索。某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在山区发展经济林果,坝区发展种植业和乳畜业,农、林、畜并进。针对传统农业化肥利用率低,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某经过实施控氮减磷优化平衡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和推广使用磷素合化剂、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秸秆沤制还田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年沤制3万多吨秸秆,年少施化肥1500多吨,大、小春作物亩产平均增长5%,实现少施化肥增产增收的目标。积极培植马铃薯、白芸豆、水生植物(海菜、莲藕)、油菜、荞子五大纯天然名特农作物种植。某382020年4月19日

38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县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在西山、炼铁、乔后等主要镇乡的山区建成了高淀粉加工型脱毒马铃薯1.7万亩 ,年产马铃薯3.06万吨;优质大白芸豆3.79万亩,年产量达8575吨,以苦荞为主的晚秋作物5.2万亩 ,年产量达9464吨;积极发挥了水面资源,重点在右所、邓川、茈碧湖建成莲藕、海菜、茭瓜和慈菇等水生植物种植0.9万亩,突出生态,净化水质,并积极探索保鲜、脱水等先进技术;以凤羽为重点,结合培植发展现代农业,改革栽培措施,建成1.73万亩无公害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年产量达2963吨。同时,某县为确保农业结构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科技措施,并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抓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科技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展。2.2某县温泉旅游现状分析2.2.1某县温泉资源分布某县温泉资源呈带状分布,从地理位置来看,形成了沿县境内214国道从北到南的包围趋势。某县最北端的牛街镇,分布着众多的温泉群,具有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因出水量不同而形成或大或小的温泉群,在当地随处可见。从牛街镇沿214国道由北向南3公里左右,士凳温泉、火焰山温泉集中的分布于三营镇。某县地热资源丰富,在全县12个乡镇中,邓川镇、牛街镇、三营镇、右所镇、茈碧湖镇等8个乡镇都有众多的温泉群,年产38摄氏度到78摄氏度温泉水308万立方米,这些温泉大部分属于硫磺泉和碳酸泉。以县城“热水城”、九气台温泉、下山口温泉、城西温泉、火焰山温泉、江干温泉、牛街泉群等为代表,这些温泉水质好、水温高、出水量稳定、保健医疗效果佳,并与风景名胜、民族风情浑然一体,具有较高的开发前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数九气台温泉。九气台温泉位于某县城境内,这一带地区“三步温泉四步汤,气蒸雾迷似仙乡”因丰富的地热资源而闻名,有“热水城”之誉,地处大理至丽江国际旅游专线的中部,北离丽江138公里,距下关73公里,东离214国道3公里,西南部与县城相连,北与江干温泉和茈碧湖风景区相连,四周柳岸荷田,风景十分秀丽,附近还保留着不少如标山古刹、赤硐壁、潜龙庵二忠暮等名胜古迹。徐霞客、杨升庵、李元阳等历代名士游至,无不感叹称奇。温泉疗养区面积1平方公里,温泉水质优异。矿物质含量高,富含钾、钠、钙、镁等多种矿物质,属硫磺泉,水温65摄氏度到78摄氏度,可饮可浴。因热泉中盛产名贵药材:天生硫,对风湿病、皮肤病、关节炎等有特殊疗效,故数百年间慕名前来沐浴者常年络绎不绝。2.2.2某县温泉旅游开发利用状况在滇西北旅游圈内,某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温泉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到当前为止已建立了两家二星级温泉宾馆、大理地热国、下山口温泉一条街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温泉旅游企业,这些企业都有住宿、餐饮、康体、休闲娱乐等功能。某县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温泉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某县温泉地的开发现状为:(1)从原来功能单一的洗浴澡堂向积极增强温泉旅游功能方向发展的温泉地,如九气台温泉度假村、下山口温泉一条街、牛街温泉区等。(2)未开发或开发不足温泉资源区,如炼铁镇、乔后镇、三营镇等的温泉群。382020年4月19日

39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九气台温泉位于县城境内,因具有较明显的医疗保健价值而闻名省内外。它与风景绮丽的茈碧湖风光相邻,附近还保留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具有较大的资源复合优势,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它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滇西一带最具吸引力的温泉旅游地。已建立了温泉宾馆、美容中心、歌舞厅等各种娱乐设施。,四川万泰集团投资开发的大理地热国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952亩,现每日可接待游客的最大数为5万人次,已建成可容纳1万人左右的沐浴场,总规模为1000个床位的宾馆及度假别墅,可容纳5000人的中心广场、3000人的歌舞表演广场,能停1500辆车的生态停车场。众多美观而无接待大厅的VIP客房的出口都直接与室外露天浴场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相连,体现了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尊重了客人行动的隐私性。建筑物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了一个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当前,客房、多功能会议厅、游客中心、体育运动中心、文化长廊、绿化等设施还在建设中,这里将建成全县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温泉旅游地。下山口温泉度假村离县城约十公里,位于214国道旁,四周群山环绕,分布着各种名目的娱乐设施、洗浴中心、美容中心等,成为周边各县市居民周末度假及当地居民日常娱乐的场所,也是当前县内规模最大的天然露天沐浴场。温泉水富含30多种矿物质和其它微量元素,对关节炎、风湿病、皮肤病等疾病有治疗作用。温泉宾馆、会议中心、温泉体育俱乐部及游乐设施还正在建设中,某县力图把下山口温泉建设成为集观光、疗养、度假于一体的世外桃源。牛街镇、三营镇,由于受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致,温泉资源在最近几年才受到重视而得以开发,现已成为某县进一步发展温泉旅游的重要开发地区。过去,当地建有众多的澡池,温泉被大量的用于居民的冼浴、灌溉水稻、种植藕、养殖鱼等方面。在众多的温泉群中,火焰山温泉最富有特色,它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这里地质活动频繁,历史上曾有多次火山爆发。温泉水从地面直喷向高空,形成20多米高的地热喷泉景观,蔚为壮观。泉水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可有效改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软化皮肤角质等,具有较高旅游欣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火焰山温泉与海西海水库风光相邻,还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某县当前正集中力量开发火焰山地热喷泉奇观,改造并扩大温泉澡塘,大力投资连片开发这一地区的地热资源。炼铁镇、乔后镇,是某县境内白族人口最集中,也是交通、经济条件最落后的地区,这限致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的联系,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当地居民保留着原有的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白族文化氛围,随着某县温泉旅游的发展,这里将成为某县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旅游地。2.2.3温泉生态旅游发展优势2.2.3.1丰富的温泉资源某县丰富的温泉资源是发展温泉旅游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温泉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某县以丰富的地热资源闻名于云南省,温泉星罗棋布,仅在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4个主要的地热区,平均水温在76摄氏度以上,某县因此有“温泉之乡”的美称,县城又有“热水城”382020年4月19日

40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的盛誉,温泉具有水量稳定且储量大、水温高、水层浅、水质好的特点。主要有碳酸泉和硫磺泉两大类,因富含镁、钙、钾、钠、氯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具有显著的医疗保健效果。某县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有效的弥补了大理,丽江两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均无天然温泉的缺憾,实现了资源互补,这种集多种优势于一身的温泉资源,在云南省其它地区并不多见。2.2.3.2众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某县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在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白、汉、回、彝、傣等23个民族,总人口约32万。民族文化璀璨、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景点有200多处,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丰富,自然资源以水域风光类为主体特色,人文资源以古迹建筑类和民俗风情类为主体特色,其中,水域类34处,占14%;古迹建筑类57处,占23%;民俗风情类61处,占24%;地文景观类20处,占8%,分布于东西湖旅游区、茈碧湖康体旅游区、海西海旅游区、凤羽鸟吊山旅游区四大片区中。某县境内田坝与湖泊相连、河渠与村落交错、平畴活野、湖光山色,景色十分迷人,徐霞客游后有“悠悠然有江南风景”的赞誉;杨升庵则有“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之感。宗教、建筑、民俗、街区、村落、节庆、音乐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历史沉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县内主要景点有:茈花竞秀、柳梨怀抱的的茈碧湖;菜畦晴沙、芦叶泛鲜、六村七岛错落其间的碧潭西湖;百鸟朝凤、绿阴葱葱的鸟吊山;钟乳林立的清源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赕诏德源城遗址;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凤羽镇;以及段信苴宝摩崖碑等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某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为某县发展温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2.3.3区位和气候条件优势某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南接大理、漾濞,北接剑川,东邻鹤庆、宾川,西邻云龙,距省会昆明471公里,距大理下关市73公里,地处大理、丽江、迪庆三大旅游热区的中节点上,洱海湖区有着“亚洲文化的十字路口”之称,而某县正处于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地带,在“大港洱旅游区”中,某县以其特有的“高原白族水乡文化”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14国道、大丽路穿境而过,在大理州的12个县市中经济实力名列前茅,位居全州第四位,因此某县发展温泉旅游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文化区位、经济区位条件。 某县气候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度海拔地带,因而光照充分,平均日照数为2451小时,全年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0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8摄氏度。春冬多晴,夏秋多雨,温度环境优越,既不干燥,也不闷热。因此,某县发展温泉旅游不存在因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一年四季都可开展温泉旅游,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2.2.3.4客源市场潜力大某县为县级旅游目的地,主要依托省、州市两级旅游目的地来开发客源市场。某县客源市场可分为三个层次,(1)区域市场层次,以某382020年4月19日

41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县为中心,主要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保山等相邻市州的近邻市场(2)省内外市场层次,以大理为中心,主要包括昆明、楚雄、玉溪、曲靖、红河等为代表的云南省中程市场。(3)省外市场层次,主要指省外游客远程市场,这些客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大理、丽江、迪庆等客源市场分流而来,因此某县发展温泉旅游的市场潜力大。2.2.4温泉生态旅游发展劣势2.2.4.1温泉旅游主题和特色不明显,市场营销不活跃某县的温泉资源在云南省内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但温泉旅游的知名度并不高,没有自己鲜明的温泉旅游主题和特色,市场营销不活跃,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许多游客都是经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而来或途经某县停留下来。安宁温泉、腾冲温泉都是享誉省内外的温泉旅游地,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有着“热水城”美誉的某县,温泉旅游却未形成规模,主题和特色不鲜明,一方面是温泉资源还未得充分的开发利用;另一个方面在于:某县温泉旅游市场不活跃。宣传促销活动较少,缺乏旅游节庆活动和网络营销,以及各种宣传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县温泉旅游市场的发展。2.2.4.2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温泉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如果在开发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过度开采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对温泉造成严重的破坏,最终影响到温泉旅游健康发展,某县当前还没有制定出温泉的保护条例,存在着各企业和居民乱开滥用的情况,有些地段因过渡开采而严重破坏了温泉水层,导致泉水消失,温泉水浪费现象严重。大多温泉旅游区也只注重如何开发温泉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对温泉的保护意识不强,某在发展温泉旅游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开发而轻保护的问题,这将影响到某县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2.4.3温泉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不完善温泉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度假旅游方式之一,涉及到旅游活动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某县无论是在温泉旅游的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设施建设方面,都还比较落后。当前,全县只有旅游住宿设施13家,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餐厅较少。在交通、通讯、供电等方面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某县当前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700多名职工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占30%;高中文化水平的占60%;大学毕业的只占10%。无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素质上看,都不能完全的适应某县发展温泉旅游的需求,不利于某县温泉旅游服务向高质量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2.3温泉生态旅游发展政策机遇云南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积极提高全省旅游产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云南省及各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滇西北大河流域国家公园的建设项目,大理州又正加大力度深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更新换代旅游产品,进一步发展大理旅游业,这些都为某县发展温泉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机遇2.4温泉生态旅游发展市场机遇382020年4月19日

42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云南省作为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大理州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随着旅游需求市场呈现出细分化趋势,人们的旅游需求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游客将会从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向新旅游目的地分流。为某县发展温泉旅游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前景。2.5温泉生态旅游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某县政府把发展温泉旅游作为县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度重视,提出了把某县建设成为国家级康体疗养休闲基地的目标,正不断加大对温泉资源的开发力度,丰富、完善景区景点结构,开发特色产品。某县已成立了温泉开发招商引资协调领导组,协调解决对温泉的开发和利用,某县当前已形成在滇西北旅游地中以温泉为特色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这与政府的大力友持有很大关系。2.6温泉生态旅游发展挑战2.6.1旅游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已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都将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发展,纷纷挖掘自身发展旅游业存在的潜力,利用当地资源特色,深入发展新旧旅游目的地,不断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丰富旅游产品,这给某县发展温泉旅游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2.6.2邻近温泉旅游地的竞争安宁温泉、腾冲温泉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无论是在温泉旅游开发的模式还是在温泉旅游的市场营销方面,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并拥有高档次的温泉旅游配套设施。某县正处于温泉旅游的起步阶段,在温泉旅游设施的规模、档次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以减小邻近温泉旅游地所带来的竞争。2.7某县发展温泉旅游的办法和措施2.7.1加强境内资源整合,突出温泉旅游特色随着温泉旅游竞争的日益激烈,温泉旅游地如果还是单靠温泉沐浴来开发温泉资源,已无法适应现代旅游市场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很难保证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从而无法实现温泉旅游的长期性发展。旅游者到温泉地度假,除了满足温泉治疗的需要外,更注重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对健康、对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心灵的放松。因此当代对温泉资源提倡创新式的开发,以丰富温泉旅游的内涵。经过温泉旅游,使旅游者能得到全身心的休养,陶冶和升华,达到彻底的放松,享受生命。为此,温泉旅游地在依托温泉资源发展温泉旅游时,要结合当地的民情风俗、融乡土文化、自然景观于一体,开发具有特色的温泉旅游产品,丰富温泉旅游的内涵,以增强温泉旅游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温泉旅游地的竞争,而富有特色的温泉旅游开发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温泉地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程度。某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的利用当地景观特色,加强境内资源的整合,把浓郁的白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温泉资源进行互补,突出温泉旅游特色。某县在发展温泉旅游的过程中,要针对各景区的特色,对开发主题进行详细定位,围绕主题来开发景区内的景观、文化,从而实现景区的差异化发展,这不但避免因重复开发而造成对温泉资源的浪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温泉旅游地的竞争力,有效的促进了温泉旅游的持续性发展。一方面满足了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增加了旅游地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延长旅游者在温泉地的停留时间,增加了旅游者在温泉地的消费,提高了温泉地的旅游收入。例如:世界著名的地中俱乐部水疗中心,就是经过环境、声音、味觉等方面的高水平专业设计来体现“健康、放松、休闲”382020年4月19日

43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的主题,它的内部环境设计有机的与地中俱乐部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使旅游者身心得以彻底的放松。2.8水利建设现状分析2.8.1水资源现状某素有“高原水乡”之称,水资源极为丰富。弥苴河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4.82亿立方米,占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8.13亿立方米的60%,某因之被称之为洱海之源。黑潓江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6.38亿立方米,干流最大洪水达每秒1120立方米,境内落差达375米,平均坡降6.4%,极具水电开发价值。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0.7万千瓦,至水电装机40300千瓦,尚有很大潜力可供开发。2.8.2水利建设某县十分重视水利建设,贯彻“山、水、田、林、路、电结合,蓄、引、提、排并举”的方针,对江河湖泊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不懈地修建防洪、防涝设施,建成了蓄水、引水、提水、防洪、水土保持等众多水利设施。,某县加大对水利项目的建设投资,完成了投资300万元的血防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小型水利建设项目7件和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50件,全面完成总投资2205万元的茈碧湖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年末全县水库总数为15座,总库容量为15892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库容量15507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97.6%。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6.4千公顷。382020年4月19日

44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3.1城市发展条件分析(1)大理州“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重大机遇《大理州“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是大理州“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在城乡建设发展方面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制定特定领域有关政策的依据,被州政府确定为重点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大理州城镇化率将由33%增长到40%以上,从国际经验来看,大理州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何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加快“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建设,有力推进全州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大理的下属县“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某县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二五”是大理州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城镇化发展规划将统筹全州以滇西中心城市群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本《规划》的编制是技术性的城市规划向政府政策性的建设发展规划转化的过程,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同时对全国州范围内县级市的发展起巨大推动。特别对某作为大理,丽江,迪庆交通旅游节点大理面对东南亚的后背重要城市,某市将是大理州的重点建设投资地。(2)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机遇云南桥头堡战略是大理发展的中的重大历史机遇首先,加大了国家省政府对大理州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对某县大理后背城市的交通建设投资不断提高。其次,有效促进了某县的对外开放力度,促进大力对外贸易,同时对某县的旅游商业有巨大促进。第三,在打牢大理发展基础推动某经济飞跨越发展的同时,国家对大理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将也不断加大。同时将对某县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机遇。第四由于大理城市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将推进大理、丽江迪庆的旅游发展,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了某的旅游的发展,更加有效的利用了某的旅游资源。3.2城市发展战略3.2.1产业优化战略从大理州和整个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出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积极优化先有产业,引进高端产业体系,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3.2.2生态旅游战略3.2.2.1加强境内资源整合,突出温泉旅游特色以当地丰富的地热温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综合开发各类度假村庄,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当地村民培训,使她们掌握温泉疗养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开发建设农业生态型民俗旅游村。3.2.2.2实施温泉主导型的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382020年4月19日

45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以温泉旅游为主导,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使各类产业经济得到发展。3.2.2.3完善各类旅游配套设施配合当地温泉旅游资源,离不开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建设酒店、步行街、娱乐村等场所,使当地旅游多样化,才能更好的促进某县旅游业的发展。3.2.3城乡联动战略在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建设专业园区,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体制改革等,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3.2.4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部人才,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坚持边建设边治理的方针,把经济建设与改进环境结合起来,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382020年4月19日

46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四章城市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4.1城市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标准》4.2城市规划原则1、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3、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建设实施原则。 4、坚持阶段开发、适时推进的过程控制原则。 5、坚持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现实性原则。 7、坚持有效利用土地,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用地原则。 8、坚持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原则;4.3城市用地规模预测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规定,处于建筑气候区划第三、第四、第五气候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现状为144.8m2的。要求在105-115(m2)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94-110m2允许调整范围在-20←-0.1因此可采用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范围在94-110m2之间。由于人口规模小与土地的人口最大容量相差距大,在近期内某县城人均建城市设用地面积不会变动很大为了建设环境优良的某县城,保护环境。因此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定为105m2。又因为人口预测得2030年的人口约为P2030=4.598331万因此,2030年莫末某县成城城市用地规模为482.824755hm2。382020年4月19日

47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及发展目标5.1城市性质的确定5.1.1城市性质确定的依据(一)某县梅子产量居全省第一。土产有乳扇、酥油、炖梅、雕梅、弓鱼、天生磺。(二)某县自然风光旖旎,风景名胜众多。旅游景点有200余处,可分为西湖、茈碧湖、海西海、清源洞、鸟吊山等景区。(三)某,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全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个,其中省州级各3个。结合新的发展要求,某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中心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以梅子等各种特产的农业和各类风景名胜的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城市。5.2城市职能(一)大理自治州的农业基地(二)大理北部的交通枢纽(三)以温泉为主导的文化旅游城市、山水田园生态型城市。5.3城市发展目标5.3.1人口发展目标实现全民教育,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教育投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科技科研系统完善。5.3.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经济和特色产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加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明显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初具雏形。5.3.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加强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某山区生态屏障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 发展某周围地区生态林地。划定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湖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建设。 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控制大气、水、噪音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382020年4月19日

48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六章城市规模6.1人口规模预测6.1.1城市人口现状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末全县总人口289819人,其中男145480人,女144339人,非农业22697人,年末总户数80586户,人口自然增长率3.5‰。城区在籍人口约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共14752人,非农人口11850人;城区暂住人口约6646人。6.1.2规划期间影响城市人口变动的因素6.1.2.1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影响人口的变化在农业生产力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作物品种和提高亩产量,都是增加粮食的重要途径。我们虽然不能将人口变迁完全归因于粮食的多少和农业生产的兴衰,但农业发展和粮食丰收肯定有利于人口增殖。6.1.2.2社会环境与人口的变化休戚相关就政策而言,对广大农民来说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是最重要的。只要政府将农民与土地结合,轻徭薄赋,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就有利于人口增殖。反之,土地兼并,赋税苛重,人身依附加强,人口总量就会减少,其中有饥俄而死,也有人口逃散和隐匿人口现象。前面所讲人口波浪型变化,又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变化对人口兴衰的影响。6.2城市人口规模预测6.2.1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是对一个城市的历史人口数据的发展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直接预测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它经过建立城市人口与年份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这种相关关系一般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的,在城市规划人口预测时,多以年份作为时间单位,一般采用线性相关模型。按下式计算。Pn=a+bYnPn;预测目标年末城市人口规模Yn:预测目标年份a、b:参数经过一组年份与城市人口的历史数据,拟合上述回归模型,如回归模型经过统计检验,则视为有效模型能够进行预测;否则,应视为不相关或相关不密切,不能用该方法进行预测。时间序列法适用于城市人口有长时间的统计,人口数据起伏不大,未来发展趋势不会有较大变化的城市。1988-某县人口数量表年份城市人口(万人)年份城市人口(万人)198828.1927.5198928.8727.58199230.3228.75199831.5728.532.5328.7537.7628.9832.9829.16382020年4月19日

49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图从图中能够看出从1988年到和从到的人口数量变化很大,因此取以后的数据,计算~2030年,从图中公式可得:Y=0.2779X+27.349→Y=0.2779x25+27.349=34.3万人因此2030年某县人口Pn=Y=34.3万人。-某县茈碧湖镇人口变化表年份镇总人口(万人)年份镇总人口(万人)1.955.551.955.611.965.631.985.785.535.88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图从图表中能够看出到和到两者的数据相差较大,因此取的数据来计算,计算~2030年,从图中公式可得,预测2030年某县茈碧湖镇人口:Y2030=0.0703x(2030-+1)+5.4173=7.17万人得出2030年茈碧湖镇总人口数X=7.17万人。-某县城区人口与茈碧湖镇人口比例变化表年份城区人口(万人)城区人口与茈碧湖镇人口比2.100.382.070.372.120.372.150.382.200.392.660.45382020年4月19日

50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图从图表公式中预测2030年城区人口与茈碧湖镇人口之比:Z1=0.012x(2030-+1)+0.348=64.8%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Z2=6600/26600=25%预测出2030年某县城区人口为:Y=7.17x64.8%+7.17x64.8%x25%=5.80万人6.2.2综合增长率法合增长率法是以预测基准年上溯多年的历史平均增长率为基础,预测规划目标年城市人口的方法。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Pn=P0×(1+r)∧n式中:Pn: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n: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r:预测年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r应根据多年城市人口规模数据确定,缺乏多年城市人口规模数据的城市能够将综合年均增长率分解成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分别根据历史数据加以确定。综合年均增长率法预测城市人口应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机遇和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条件,参考可比城市同样发展阶段的人口增长情况,确定多个综合年均增长率r,形成多个人口预测方案。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末全县总人口289819人,其中男145480人,女144339人,非农业22697人,年末总户数80586户,人口自然增长率3.5%。城区在籍人口约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共14752人,非农人口11850人;城区暂住人口约6646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66元,同比增长24.4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年城镇新增加就业130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4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1个,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11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693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50263人,参保率达95.25%。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3103.33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41.12万元,发放五保供养金111.6万元,生活困难救助金84万元。1988-某县城市人口调查表年份城市人口(万人)年份城市人口(万人)198828.1932.98198928.8727.5199230.3228.58382020年4月19日

51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99831.5728.7532.528.532.5328.7537.7628.981988年-1998年人口增长率:[(31.57-28.19)/10]/[(28.19+28.87+30.32+31.57)/4]=11.4‰-人口增长率:[(32.98-32.5)/4][(32.5+32.98)/2]=11.5‰-人口增长率:[(29.16-27.5)/6][(27.5+29.16)/2]=9.5‰从上式中得出人口增长率在9.5‰-11.5‰Pt=P0(1+r)t其中r为人口综合增长率,t为时间Pt=28.98×(1+9.5‰)^19=34.68万人Pt=28.98×(1+10.5‰)^19=35.34万人Pt=28.98×(1+11.5‰)^19=36.01万人预测2030年某县人口为:P2030=(34.68+35.34+36.01)/3=35.34万人-茈碧湖镇人口调查表年份镇总人口(万人)年份镇总人口(万人)1.955.551.955.611.965.631.985.785.535.88((1.98-1.95)/4)/((1.95+1.95+1.96+1.98)/4)=3.8‰((5.88-5.53)/6)/((5.53+5.55+5.61+5.63+5.78+5.88)/6)=10.25‰从表中能够出到的数据与到数据相差过大,因此取到的数据10.25‰。预测2030茈碧湖镇人口为:Px=5.88×(1+10.25‰)^19=7.14万人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图从图表公式中预测2030年城区人口与茈碧湖镇人口之比:Z1=0.012x(2030-+1)+0.348=64.8%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Z2=6600/26600=25%预测出2030年某县城区人口为:Y2030=7.14x64.8%+7.14x64.8%x25%=5.79万人综合以上两个人口预测方法预测出2030年某县城区人口为:P2030=(5.80+5.79)/2=5.80万人综合以上两个人口预测方法预测出2030年某县茈碧湖镇人口为:382020年4月19日

52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Y2030=(7.17+7.14)/2=7.16万人6.3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某县属于第五气候区,现状人均用地为102.35m²/人,因此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85.0m²/人~105.0m²/人,规划人口规模≤20万人,2030人口规模5.80万人。综合得出允许采用的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范围为:85.0x58000=493公顷;105.0x58000=609公顷综合得出允许采用的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范围为493公顷~609公顷。382020年4月19日

53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7.1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一、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二、城市布局与区域的土地利用、山水生态、交通网络相互协调 三、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四、城市布局要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和运转高效。 五、工业——生产协作、设施共享;交通条件;污染与隔离 六、废气(有害气体工业不宜过分集中,考虑风向、风速,设防护带) 七、废水(上下游,回用);废渣;噪声(远离居住区,防护绿带) 八、居住用地、文教用地应布置在环境较好的地段 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与科研、高校设施毗邻 十、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储避开居民区,保证隔离地带 十一、城市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 十二、对外交通设施的合理规划与方便利用 十三、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7.2影响城市发展方向选择的因素7.2.1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地质条件等土地的自然因素一般是制约城市用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出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目的的各种对开发建设活动进行限制。7.2.2人工环境高速公路、铁路等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以及区域产业布局和区域中各城市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因素均有可能成为制约或诱导城市向某一特定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7.2.3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7.2.4规划及政策性因素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政策性因素以及其它各种规划的影响。如农田保护、文物保护。7.2.5其它因素土地产权问题、农民土地征用补偿问题、城市建设中的城中村问题等社会问题也是需要关注和考虑的因素。7.3用地评价与选择7.3.1用地评价(A)地质条件分析某县东半部处于中甸——下关构造震线中部382020年4月19日

54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B)气候条件分析某县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处中国建筑气候区第五气候区,主导风向为南风。由于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因而阳光充分,四季悬殊不大。5-10月为雨季。11月到此年的4月为旱季。(C)定性分析特殊指标①某县东半部处于中甸——下关构造震线中部,苍山一线的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差大,凤羽坝东部、邓川西部分布着中山峡谷有季节性河流,山势陡峭影响程度为“严重影响”②某坝东、西两侧为低山山地,东部山麓集中分布着断陷湖滨盆地,山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这一带。属于“较重影响”③而东南石所的东部和西部分布着东湖和西湖,海西湖在县城东北部这一带属于“一般影响”7.3.2用地选择(A)西部、凤羽坝东部、邓川西部、凤羽南部、乔后北部、东半部为不适宜(B)坝东、西两侧为适宜性差(C)东南石所的东部和西部,县城东北部为较适宜(D)西南、中部为适宜由于主城区周边的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适宜种植作物,本着节约农田的原则,我在规划时尽量不占用征用农田土地。因此以设计以改造为主,新建新区为辅。城市布局形态为集中式布局。7.4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7.4.1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现状总用地49.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6.3%,人均18.72行政管理办公用地现状占地35.7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1.7%,人均13.42平方米。文化设施用地1.113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9%,人均0.4184平方米。没有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3.346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9%,人均为1.257平米。宗教用地0.18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006%,人均人均0.07平方米。7.4.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总用地38.62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8,人均8.4。7.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现状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为93.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30.55%,人均35.02平方米。382020年4月19日

55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用地112公顷,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23.2%,规划人均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24.3平方米。商业用地大部分集中于两条河流划分的中间地块。规划将商业金融用地整合在城市原有主干道上,形成于地热国相呼应的商业金融中心,商业主轴线贯穿整个老城和新城。将商业,金融、服务业、饮食整合后结合绿地,地热国的自然资源,形成商业带和商业中心。某县的主导产业就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从而能吸引城市向南发展。7.6居住用地规划7.6.1居住用地现状现状某县城,居住用地规模115.0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7.67%.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43.26平方米。其中二类居住用地为78.6公顷,占总用地的25.77%,人均29.54平米。三类居住用地38.5公顷人均占总用地的11.8%,人均13.7平方米。没有一类居住用地。存在问题,由于在二类居住用地中间还存在三类居住用地,因此居住用地的综合评价偏低。居住环境不尽如人意。在居住用地的分布看来没有统一的布局考虑,只是按城市原来发展模式自由布局。其中公共配套设施不全。7.6.2居住区规划布局据城市人口预测,住区规划规范,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目标等综合考虑布局某县城城市居住区。规划县城居住用地主要沿城市边缘布置。部分商业用地配套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配套居住用地,住区基本在周边公共服务设施边界服务半径内。住区拥有便捷的交通服务系统,居住用地周边都有城市次级干道联系。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482.8公顷,规划人均居住用地37.02平方米。二类居住用地37.5公顷,是城市建设用地的35.26%。7.7工业用地规划   当前某县的工业没有得到好的发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导工业,农作物加工不成规模,某县的经济农作物的加工具备中远期发展一定工业规模的条件。因此,从引导发展的角度看,规划将工业区放在东部的中心位置,以配套相应的设施。   现状工业用地2.639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86%,人均0.99平米的人均工业用地面积。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3.22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的2.739%,人均用地面积为2.87平方米。7.8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物流仓储用地主要布局在县城的东方,主要服务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现状物流用地为0.规划用地面积为6.2766公顷,人均1.3平米。382020年4月19日

56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八章城市交通规划8.1规划原则(1)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2)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3)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4)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5)在道路设计中注意节约用地,合理拆迁房屋,妥善处理文物、名木、古迹等。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8.2城市道路规划   8.2.1现状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26公顷,人均10.6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31%。城市道路用地占26公顷,人均9.77平方米,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8.5%。交通枢纽用地占1.977公顷,人均0.74平米。交通场站用地占0.41公顷。人均0.15平米。   由于现状城市道路密度大可是由于道路宽度不足导致道路拥挤现象严重,道路绿地布置很少,也影响了城市环境的优化。   8.2.2规划   对城区的交通组织,规划在结合动、静交通分析的基础上,某县城区的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与自由结合的路网形式,在保留原有的城市主干道的同时新增加了两条城市主干道,“两横两纵”形成城市主要的道路骨架,道路采用三级,即主干路36米,次干路15米,支路7米。交通干道为两横两纵布置采用三块板模式。服务全城,服务半径为1.25公里。   规划道路交通施用地72.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人均道路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5.75平米。其中城市道路用地占54.55公顷,人均11.865平米。交通枢纽用地8.2079公顷,人均1.785平米,交通场站用地为14.48公顷人均3.15平米。8.3对外交通规划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是靠省道与国道的连接,新区规划为行政中心,也是省道的连接点,成为某县的南大门,而在地热国一侧对公路进行了改造,设计地热国的外围道路与省道相连另外一侧直接对外,充分避免内部交通与外部车辆的碰撞。国道214南往丽江北上昆明,东南向保山德宏。是城市对外的主要道路,西边联城市对外交通省道,北方向茨碧湖连接对外交通。382020年4月19日

57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9.1城市绿地现状  绿地的面积10.72公顷,人均面积只有4.03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2.037公顷,防护绿地8.69公顷,广场绿地为0.  因此我们可知城市绿地系统不完善。人均绿地率不足。在城市的东北方有部分防护绿化带而外,在城市中仅拥有少量的道路交通绿地。9.2规划原则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3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进土壤进行绿化;5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6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7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9.3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与广场用地规划  城市开敞空间的体系布局方式选择为带状和环状布局方式为主。  规划城市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57.9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2%,人均绿地广场用地12.6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40.1公顷,人均8.72平方米,防护绿地8.69公顷,人均1.89平米。广场用地9.125公顷。人均1.98平米。  根据城区的空间格局,规划结合现状地形、水系水体,充分考虑山水格局。在城区内,规划将城区水系、滨水绿化与公园绿地,人工绿化相连通。中心主城区用一个环状绿化带作为中心景观带,布置4.5米的道路绿化到,以形成城市景观氛围。规划沿某县现有水系布置5-15米不等的滨水绿化带和滨水公园,尽量保持结合自然形态特征的绿化景观风貌,建设一条以滨水风光观赏兼休闲活动的河滨绿化走廊,同时充分利用滨河绿化景观走廊将周边山体景观以及城区公共绿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山水城镇绿化景观体系。382020年4月19日

58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章城市给水系统规划10.1给水规划原则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4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0.2用水量预测10.2.1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根据对县城人口规模的预测,远期(至2030年)为5.8万人,根据某县的实际情况,远期取220--450升/人预测远期用水量为1.276万吨/d——2.61万吨/d10.2.2工业用水量预测预测远期0.173万吨/d——0.326万吨10.2.3消防用水量预测预测远期35L/S10.2.4未预见用水量预测预测远期0.0262314万吨/d——0.082215万吨/d10.3给水量预测结合地方性质,根据用水量预测得出:最大管径取600mm.最小可取到300mm.给水3.71——9.048万吨/d,取水构筑物至水厂处理构筑物(含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0.097——0.189立方米/h10.4给力工程规划382020年4月19日

59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近期在某县北部,地热国与风景区之间的海尾河的河边修建一个自来水厂,用于生产,直接供城区饮用。供水管网采用环状布置,尽量避免主干道,覆盖整个城区的每个地块,保证县城的每个人都能用水方便,达到家家入户.382020年4月19日

60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一章城市排水工程规划11.1排水规划原则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4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1.2雨水工程规划   源县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规划。雨水管的规划按照地形的走势,自然地形,自然坡度及道路坡度,根据雨量计算流量,同时满足排水管最小自净流速的要求定出雨水管径DN1000-DN1500之间。    根据道路的竖向成果,按就近入河的原则,雨水就近排入凤羽河和海尾河。    按照暴雨公式:    q=a(1+0.96*lgp)/t+13p0.09    式中:q-暴雨强度    p-重现期    t-汇流时间11.3污水工程规划   污水厂的布置按照“上游取水,下游排水”的原则建在城区的南部,靠近海尾河。污水管道规划至主次道级。沿城镇次干道布置。系统布置及管道铺设按支管收集在排入主管进入污水厂再排入海尾河。11.4排水量预测根据人口规模的预测以及各类用水设施的预测,排水量为3.155——7.691万吨/d382020年4月19日

61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二章城市供电工程规划12.1供电工程规划原则1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内容,应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2应根据所在城市的性质、规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动力资源的分布、能源结构和电力供应现状等条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城市电力规划。3布置、预留城市规划区内发电厂、变电所、开关站和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和用地时,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4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2.2负荷预测 1负荷密度法2人均综合用电指标法(用电水平法)由上述两种预测方式,负荷预测:2030年用电量8万KWH,考虑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000小时,供电负荷8万KWH/4000H=5.032万KW=50320KW。12.3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某县城近期以35kv变电站为城区供电电源,中远期随着城区的发展对35kv变电站扩容改造以满足对供电的需要。城区供电电压为10kv,线路走向依托道路作为通道,城区主要道路电力线采用电力电缆沟敷设,其它等级道路采用电力电缆沟敷设。382020年4月19日

62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三章城市环境卫生规划13.1规划目标  1城区环境设施布置合理、美化环境、方便使用,整洁卫生和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  2远期生活垃圾袋装分类,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水冲式公厕所占比例达100%,粪便排入污水管道纳入污水处理系统,无害化处理达100%。13.2环卫设施规划  1加强环境卫生机构及环卫人员的配置,合理配置环境卫生各项设施用地和专用设备。  2废物箱的设置:商业街设置间距25-50米,交通干道设置间距为50-8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距为80-100米。  3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按《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标准》的要求,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设置。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公厕之间的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为800米以内。公厕规划为水冲式,公厕的粪便应排入污水管道。382020年4月19日

63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四章城市电信工程规划14.1电信现状某县通讯站有一个,县城电话普及率为75%,铺盖整个城区。14.2电信工程规划  根据国家机关的规定结合某县的发展情况,2030年电话普及率达90%,电信光缆的覆盖率达到75%,使每个居住新区都能通上网,政府部门,部分商业建筑都能覆盖到。  主要经过次干道敷设电信电缆其它等级一道路架空布线为主。382020年4月19日

64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15.1消防工程规划15.1.1规划原则(1)统一规划、完善体系、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实施(2)合理划定消防责任管区(3)完善各类消防设备(4)城区内各重要建筑及火灾易发企业,一预防火灾为主,需要配套完善建筑内部消防设备。15.1.2消防规划  规划时在新区设置了一个消防站。靠近凤羽河便于消防取水,在水量不足的时候要设置消防水池。消防给水管道与城市自来水管道共用,规划布置成环状形式。  消防给水管道用水主要依靠城市供水系统,充分利用城区内经过的河道。15.2人防工程规划15.2.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4、国务院、中央军委、大军区、省有关人防工作的方针、政策。15.2.2规划原则   1、防空规模:主要应付局部战争,并考虑局部战争升级防敌实施核袭击的可能。   2、防护兵器:应付高技术空袭兵器。   3、防护目标:防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防护重点目标为主。   4、防护强度:应付敌高新兵器的高精度、高威力破坏。15.2.3人防工程建设   城市防护是城市在组织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功能之外的一项重要功能,而人民防空是城市防护的一个重要部分。人防工程规划应能使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建设尽可能好的满足城市防护需求,具有较高的防护效益。人防工程规划确定了城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发展水平、建设重点、布局步骤,是搞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城市功能的主要保证;人防工程规划能够保证人防工程建设有重点、有序、合理发展,避免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提高工程利用率;人防工程规划能够保证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保持协调一致,对城市建设额人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15.3抗震工程规划382020年4月19日

65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某县位于地震带上,在城市遭到地震破坏时,要能确保人们能系统安全的到达安全地区。城区内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都要按抗震设防烈度做好工程地质和抗震工作。对原有建筑、构筑物,特别是生命线工程都要按抗震设防烈度完成抗震加固工作。  疏散道路的选择立足于现有道路功能及交通能力,重点保障疏散人员救灾物资能快速、有效、安全的被运送到,路宽不小于15米。  疏散的场地按照就近原则。场地能够是中小学操场、街心花园,路旁绿化等。同时考虑通信、医疗、供水、供电、粮食、交通公厕等公用配套设施。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主次干道相连接,路宽不小于10米。382020年4月19日

66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16.1近期建设原则   1.综合规划、重点实施的原则综合规划各项建设,按照总体实施方案,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有重点抓好重点工程,标志性工程建设,避免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中期发展和远景规划的关系。2.环境优先、基础先行的原则环境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根本前提,环境建设应放在优先的地位;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区建设的基础,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符合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3.统筹兼顾、配套齐全的原则城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有很强的程序性、相互制约性和关联性。建设中必须统筹兼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应配套齐全。4.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城区的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管理协调职能,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加快城区的建设。16.2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年限为-。    近期规划人口()总人口为27000人。    近期规划用地()总用地为324公顷。    近期规划的项目:    1公共建筑用地:结合城北的地热国,修建配套的公共建筑和服务设施,对称中心进行偏移,时商业中心与地热国连成一线,逐步对新城进行改造,扩建学校,商场,整合服务用地。    2道路广场:配合商业服务类的建筑配置小广场,对原有城区的道路进行改造,与原有主干道的南向平行和垂直在建两条主干道,对新区的道路同时修建。    3公路交通用地:对原有的客运站进行了搬迁,更靠近国和省道一侧,主要是防止客运车与城内的车辆发生冲突。    4居住用地:近期主要是考虑新区的建设,原有的居住用地进行整合。382020年4月19日

67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绿地:结合原有的公园和中心广场,加强绿化建设,对原有的进行扩建改造,可将绿地公园连接起来。382020年4月19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