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

ID:82597090

大小:2.21 MB

页数:41页

时间:2022-10-28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1页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2页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3页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4页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5页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6页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7页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8页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9页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羊梭菌性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致病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黑疫、羔羊痢疾等病。这类疾病在临床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容易混淆,常引起羊的急性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羊快疫及羊猝疽羊快疫由腐败梭菌引起,以真胃(第四胃)呈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羊猝疽系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即C型魏氏梭菌)的毒素引起,以溃疡性肠炎和腹膜炎为特征。二者呈最急性急过,可混合感染。羊快疫在百余年前就出现于北欧一些国家(苏格兰等),羊猝疽最先发现于英国,在美国和前苏联也曾发生过。1953年春夏期间,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生羊快

2、疫和羊猝击的混合感染,造成流行。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曾发生过类似疫情,但相比之下羊快疫单发者居多。病原腐败梭菌为G+厌氧大杆菌,有鞭毛,体内外均能产生芽胞,不形成荚膜。取病羊血液或脏器作抹片镜检时,常能发现单在及二三个相连的粗大杆菌,并可见其中一部分已形成卵圆形膨大的中央或偏端芽胞,有的呈无关节长丝状,其中一些可发现已断数段。这种无关节长丝状的形态,在肝被膜的触片更易发现,这是腐败梭菌极突出的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本菌可产生四种毒素,γ、β、r、δ,一般消毒药物均能杀死本菌繁殖体,但芽胞抵抗力较强。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为G+、有芽胞

3、的大杆菌,产生12种外毒素,主要有4种a、β、ε及c,不耐热,具有酸活性,有抗原性,用化学药物处理可变为类毒素,根据中和试验分为A、B、C、D、E五型。每型魏氏梭菌产生一种主要毒素,一种或数种次要毒素。流行病学羊快疫:绵羊易感,体质好的易感,年龄多在6-18个月之间,山羊、鹿也可感染本病。途径:一般经消化道感染,经伤口感染会引起恶性水肿。传染源:芽胞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后成为机体常在菌,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会引起发病,导致死亡。羊猝击:主发于成年绵羊,1-2岁绵羊发病较多。常呈地方流行,经消化道感染。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

4、,多发于冬春季节。症状与病变羊快疫:(1)往往突然死亡,看不到症状;(2)有的病羊表现虚弱和运动失调;(3)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4)体温一般正常。(5)极度衰竭,昏迷数小时,至1d死亡,死亡率达100%;(6)真胃出血性炎症变化显著。羊猝疽:(1)病程短促,常未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2)有时发现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痉挛,眼球突出,在数小时内死亡;(3)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4)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后者暴露于空气中,可形成纤维素絮块。羊快疫及羊猝击混合感染:最急性型:一般见于流

5、行初期。(1)采食停止;(2)神经症状:四肢分开、弓腰、头向上,行走时后躯摇摆,磨牙、不安;(3)腹痛、流泪、呼吸迫促;(4)从口鼻流出泡沫,有时带有血色;(5)随后呼吸愈加困难,痉挛倒地,四肢作游泳状,迅速死亡,病程2-6h。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后期。(1)食欲减退、行走不稳,排粪困难,有里急后重的表现;(2)喜卧地、牙关紧闭,易惊厥;(3)病程一般为1d左右,100%死亡;(4)胃黏膜出血,溃疡。临床诊断只能怀疑是这类病,确诊需要实验室诊断腐败梭菌:可用肝脏触片查无关节的长丝状菌体,分离鉴定病原,产生的毒素目前还没人能查出,据报道,荧

6、光抗体技术可用。魏氏梭菌:病原分离鉴定,查小肠内容物毒素。诊断防制1.加强平时的防疫措施,(病程短,来不及治疗),当发生本病严重时,可转移牧地,可收到减少和停止发病的效果。2.免疫接种:每年定期注射1-2次(1)羊快疫、猝击二联菌苗(2)羊快疫、猝击、肠毒血症三联菌苗(3)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三联四防苗:用于预防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和羔羊痢疾。(4)羊快疫、羊猝击、羔羊痢疾、肠毒血症、黑疫五联菌苗(5)羊快疫、羊猝击、羔羊痢疾、肠毒血症、黑疫、肉毒中毒,破伤风七联菌苗(厌气七联干粉苗),可随需配合可对怀孕母羊在产前进行两次

7、免疫,第一次在产前1-1.5个月,第二次在产前15-30d,母羊获得的免疫抗体,可经由初乳授给羔羊;但在发病季节,羔羊也应接种菌苗。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病的发生是由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常称此病为“软肾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病原D型产气荚膜梭菌(D型魏氏梭菌,绵羊中毒杆菌)流行病学为土壤常在菌,也存在于污水中,采食后寄生于肠道,产生ε毒素,侵害NS,休克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在牧区,多发于春末夏初青草萌发,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

8、段时期,在农区,则常常是在收菜季节,吃了大量菜根菜叶或大量谷物后发病。本病多呈散发,绵羊发生较多,山羊较少。2-12月龄的羊最易发病。发病的羊多为膘情较好的。症状突然发病,突然死亡,很少能见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