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ID:82934980

大小:1.40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3-09-25

上传者:186****5381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1页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2页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3页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4页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5页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6页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7页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8页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9页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优质文本2016年7月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和答案全国201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27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1.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A.威尔逊B.史坦因C.魏洛比D.古德诺答案C解析:行政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学者施坦因1865年撰写的?行政学?一书提出,但当时其主要内容是行政法。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产生于1887年的美国,以威尔逊?行政研究?一文的发表为标志,他把政治和行政加以区分,被誉为行政学鼻祖。美国学者古德诺于1900年发表了?政治与行政?一书,把政治功能和行政功能予以理清,探讨了政治与行政的协调。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行政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研究。1926年,美国学者怀特出版?行政学导论?一书,作为首套行政学教材,确立了行政学学科体系。在怀特之后,1927年美国学者魏劳毕发表?行政学原理?,1930年美国学者费富纳发表?行政学?,两人在行政学体系上进一步完善怀特的工作,重点研究了管理工作中的财政与预算问题,讨论了物质与采购、储藏等问题。至此,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根本形成。2.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政府C.人民政协D.党委答案:B解析: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共行政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那么是依法管理。3.法国学者法约尔提出的著名管理理论是〔〕A.管理过程理论B.组织行为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官僚组织理论答案:A解析: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根底〔该学派将法约尔尊奉为开山祖师〕,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开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4.在雷格斯的行政生态模式中,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

1优质文本A.融合型模式B.衍射型模式C.交互型模式D.棱柱型模式5.经济体制的核心是〔〕A.价格形成机制B.经济增长方式C.社会资源调配制度D.经济核算制度答案:C解析:经济体制,主要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两种,顾名思义,“公有〞、“私有〞主要表达的是社会资源的调配模式。6.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是〔〕A.高斯B.雷格斯C.西蒙D.泰罗答案B解析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的,是美国学者雷格斯。雷格斯认为:“要了解一个社会的行政行为,就必须跳出行政本身的范畴,而从其社会背景去了解,也即是去了解公共行政与其环境之关系。〞雷格斯通过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社会环境因素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生态学理论体系。7.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A.诱导力B.强制力C.组织制度D.利益答案:B8.行政权力合法性的根底是〔〕A.公共性B.强制性C.执行性D.有限性答案:B9.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A.行政职能B.行政执法C.行政监督D.行政指导答案:A10.在西方,我们将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时期的政府称为〔〕A.全能政府B.无政府C.“守夜人〞政府D.有限政府答案:C

2优质文本11.半总统制类型国家的典型代表是〔〕A.英国B.德国C.法国D.瑞士答案:C12.统计局属于行政管理机构中的〔〕A.咨询机构B.辅助机构C.信息机构D.派出机构..答案:A13.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A.合法性B.主体性C.系统性D.权威性答案:A14.整个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预算编制B.预算执行C.预算核算D.决算管理答案B15.解决与机关工作人员生活起居有关问题的管理活动被称为〔〕A.机关环境管理B.效劳后勤管理C.生活后勤管理D.物资管理答案C16.会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A.会议质量控制B.会议接待C.会议议程D.会议规模答案:A17.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中,最活泼的要素是〔〕A.行政职位B.行政人员C.行政体制D.精神要素答案:B18.行政组织生存的依据是〔〕A.职能B.目标C.环境D.权力答案B19.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是〔〕A.行政监督B.行政决策C.行政执行D.行政改革答案B

3优质文本20.渐进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A.西蒙B.韦伯C.林德布洛姆D.埃佐尼答案C21.可以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行政管理方法是〔〕A.经济方法B.行政方法C.行为方法D.法律方法答案:C22.行政指令实质上依靠的是〔〕A.法律B.强制性权威C.道德标准D.行政权力答案D23.破釜沉舟属于〔〕A.目标鼓励B.奖励鼓励C.竞争鼓励D.反鼓励答案A24.我国行政道德体系的根底与灵魂是〔〕A.为政府效劳准那么B.为党效劳准那么C.为人民效劳准那么D.为社会主义效劳准那么答案C25.在我国,宪法将制定行政规章的权力授予〔〕A.国务院B.全国人大C.省级人大D.国务院各部委答案B26.行政道德标准区别于行政法律标准的最根本属性是〔〕A.自律性B.政治性C.相对稳定性D.权威性2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绩效最经常表现为〔〕A.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B.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C.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D.经济开展水平28.行政绩效评估活动的根底和核心是〔〕A.选择和确定评估人员B.选择和确定评估对象C.选择和确定评估结果的公布机制D.选择和确定指标体系29.崇尚非连续性的渐进主义,主张对行政机构实行更严格管理监控的行政开展模式是〔〕A.英美模式B.法德模式

4优质文本C.希腊模式D.韩国模式30.行政开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提升行政能力C.精简行政机构D.降低行政本钱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l2005年2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煤矿平安生产工作,强调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痛下决心,标本兼治,坚决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务院决定,把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强化煤矿平安监察执法。请问:(1)这次机构的微调遵循了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哪些原那么?(2)这次机构微调说明了什么?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论述1、行政:是指对事务的治理和执行。

5优质文本2、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方案、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行政管理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3、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以下要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的根本依据是行政权力;4、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那么是依法管理;5、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1、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结束后,随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展,政府职能开展的结果;2、当时各国的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着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官僚主义盛行等弊端,这是政府改革的契机,也是行政管理学随之产生的契机。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原因:1、威尔逊是行政管理的创始人。“行政学〞一词,最早是德国学者史坦因在职865年提出的。?行政学研究?被公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2、古德诺和怀特的奉献;古德诺在199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一书,创立了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行政管理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了根底。1926年,怀特出版了?行政学导论?,又是宣告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权威著作。3、泰罗“科学管理〞的促进作用。法国人H•法约尔于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管理过程论,德国人M·韦伯于1910年出版?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提出“理想型官僚组织体系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政管理学开展的新特点:1、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方兴未艾;2、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加深。孙中山先生进出并实践了五权分立。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1、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正确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的规律,对指导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2、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可以为政府正确地制定政策和有效地招待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从而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行政效率;3、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对于培养高水平的政府公务员,也有不可无视的作用。4、环境:是指围绕某一主体的外部境况。5、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的类型:从总体范围、规模和层次上分,可分为以下三类:宏观行政环境、中观行政环境和微观行政环境;从内容上分,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管辖区域上分,可以划分为国际行政环境与国内行政环境。也可以划分为是中央行政环境与地方行政环境;从不同结果程度上分,可以划分为良性结果的行政环境;恶性结果的行政环境、良性结果与恶性结果互相兼有的行政环境。行政环境的特点:主导性、联系性、综合性、层次性、变异性。高斯,于1936年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947年他又发表了?政府生态学?,强调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1957年,里格斯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创立了以生态学方法研究行政管理的新的行政理论体系。研究行政环境的意义:1、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是增强行政管理学应用性的重要前提;2、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才能科学地确定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各个环节、手段,行政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的科学性;3、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有利于树立起系统整体的公共行政观念;4、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有利于确立开放平衡的公共行政模式。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是二者间根本的辩证关

6优质文本系。这种关系以行政环境为主体那么表现为行政环境制约行政管理,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假设以行政管理为主体那么反映为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以保持二者间的动态平衡。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有影响,甚至有时起决定作用,但是,这并非意味着行政管理就是消极的、被动的。实际上,行政管理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同时,又积极地利用和改造行政环境。行政管理存在和开展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它在适应行政环境的根底上,积极地促进其所赖以建立的经济根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和开展,在于它对行政环境能动的改造。6、行政生态模式: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行政生态学以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美国行政学者里格斯1957年发表?比拟公共行政的模式?一文,提出“农业型行政模式〞、“工业型行政模式〞和“过渡型行政模式〞的概念。里格斯将行政模式分为三个形态:融合型、衍射型、棱柱型。里格斯认为,要了解一个社会的行政行为,必须跳过行政本身的范围,将其与有关社会背景联系起来。7、自然环境:是行政活动最根本的物质前提,是行政活动的空间和工作范围。与行政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地理状况、人口分布、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是:首先,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开展的复杂的多重因素中的一个,对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次,自然环境既然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常的必要条件,它就必然给社会生产和生活以一定影响。再次,行政管理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变表现为两种趋向:一是改善自然环境;二是破坏自然环境。8、经济环境:是社会环境中最根本的因素,社会的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它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性质和原那么及其活动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济环境包括物质技术和经济制度两个方面。9、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政权制度和政党制度两个方面,是一个国家上层建筑最根本的构成形式,最集中地反映了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10、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的法律环境是否良好,主要看其法律体系是否完备,立法程度是否合理,执法、守法和监督情况是否受到人民的赞许。11、文化环境反映人类生存和开展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态度、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开展的程度和趋向。12、民族是行政环境中不可无视的因素。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开展都是和一定的社会相联系并受其制约的。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这对政府行政管理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政府必须重视民族因素,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充分考虑各民族的特点和开展趋向。宗教因素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宗教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以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13、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经济环境总的趋势

7优质文本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正朝着高度和深度开展。国际政治环境的主题是:和平与开展。14、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根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它既含政府的行政职责,也包含政府的行政功能,是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辩证统一。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表达。行政职能具有:阶级性、效劳性、多样性、动态性等特性。政府行政职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体系。从根本职责看,它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二项根本职能;从行政过程看,它又包括方案、组织、协调、控制等项运行职能。行政管理的根本职能:1、政治职能。这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其核心在于维护和稳固国家政权。政治职能包括两个方面:专政职能、民主职能。2、社会职能。社会职能具体包括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效劳职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效劳和检查监督。这概括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政府经济职能的根本内容。社会效劳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在秩序,增进人民福利而采取的各种效劳措施及其管理活动。政府社会效劳职能的主要内容在于为社会提供各种效劳和搞好社会保障,如搞好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人口控制、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等。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效劳和检查监督。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方案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方案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方案职能的要求是确定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而方案是为达成行政目标而进行的具体筹划;方案也是执行的依据和控制的标准、手段。组织职能:是行政机关围绕行政目标具体筹划和安排行政活动,推动行政活动有序进行的功能。协调职能的作用是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各个机构、各个环节和各类人员的沟通、联系和合作,保证方案目标的实现。控制职能:这是指通过建立信息反应和绩效评估机制,按照行政方案标准,衡量方案完成情况并纠正方案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方案目标的实现。控制职能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应控制三种。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研究行政职能是正确把握政府行政管理的前提和根底。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政府行政管理,首先必须明确政府的行政职能,了解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以及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职能是行政机构设置和改革的重要依据。根据职能建立相应的机构;职能转变了,机构亦必随之改革和变化。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方案、组织、协调、控制诸职能有序运行的过程,每项职能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其中任何环节的疏忽,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管理系统,导致行政功能紊乱。因此,只有研究行政职能,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行政管理职能及其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保证整个管理系统高效的运作。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奴隶制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十分微弱,国家行政职能的重点在于政治统治;封建制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内容稍有增加,但还是很微弱的,其职能的重点在于政治统治。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政府的社会管理奉行“政府要好,管事要少〞的信条,经济上那么实行“私

8优质文本人自治〞的原那么,主要依靠“无形的手〞来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及其他各方面事业的开展。其职能的重点仍在于政治职能,对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固和开展起着“守夜人〞的作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垄断资产阶级充分地运用和强化了政府的统治职能,专政镇压职能大大加强,民主职能那么有所减弱,政府由“守夜人〞变成了“社会主宰者〞。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而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2、伴随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日益拓展,经济职能成为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点;3、当代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的强化与行政职能的社会化是同步进行的。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1992年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使我国开始了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经济根底的这一系列变化,必然要求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与之相配套、相适应,要求政府行政职能的调整与转变。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的。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当社会主义国家转入正常的建设时期,主要是政治统治职能太强,社会管理职能太弱;在经济职能中,微观管理功能太强,宏观管理功能太弱。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根底。职能是:机构设置和机构改革的重要依据。只有分清职能和明确职能,才有可能据此对原有机构进行科学的调整和改革。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方面的关系和问题,涉及整个体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坚决不移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15、行政组织: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局部。我国政府行政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前者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组织的根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权责体系、法规制度、物质因素。行政组织的特性:1、政治性与社会性。行政组织是统治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稳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行政组织承当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它必须效劳于社会,施益于社会公众。2、法制性与权威性。行政组织的设立、变更或撤销均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进行;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3、系统性与动态性。行政组织的类型: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16、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行政组织结构的形式: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和纵向和横向两者的统一形式。17、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是指各级政府、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上下级之间构成的领导与服从的关系。研究纵向结构应重视如下两点: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幅度与层次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例。加大管理幅度,层次就相应减少;相反,缩小管理幅度,那么层次相应增多。因此,管理幅度与层次是影响行政机构形态的决定性因素,两者必须同时兼顾,做到幅度适当,层次少而精。2、层次管理的原那么。行政组织

9优质文本的纵向结构,管理学上称为直线式结构。其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它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辖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18、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是指同级政府和每级政府各同级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如从各个工作部门的职能范围和业务性质看,一级政府又可分为一般权限和专门权限部门。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管理学上称为职能式结构。其特点是:各级行政领导人都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行政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其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的现象。19、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分三个时期,形成三种理论: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共同特点是:从制度标准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了一些具有标准性的组织建设原那么。但仅侧重对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无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2、新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3、现代组织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组织理论的研究引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成果,使西方组织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展阶段。主要有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纵观西方组织理论的开展,可以看到,它从重视组织的制度标准到重视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进而开展到对组织进行宏观的、综合的研究,其中不少理论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国情和行政组织的阶级实质不同,对上述理论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必须进行科学分析。20、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制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编制管理的原那么是:精简原那么、统一原那么、编制立法原那么。统一原那么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统一领导2、统一职能目标3、机构设置要统一完整。编制管理的根本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21、人事行政:是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人事行政的范围主要限定在国家行政组织的内部或者说主要是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管理活动;2、人事行政为履行公共行政职能,完成各种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3、人事行政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人事行政的特征:1、法治化。法治化是现代民主国家推行法治政治的必然结果。2、专业化。专业化来自现代政府行政管理事务的复杂化、多样化和标准化的趋势。政府公务人员也必须相应地专业化。这可以作如下分析:公务员职业专业化、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3、职业化。职业化即政府公务员

10优质文本职业的终生制或永久制。4、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人事行政适应行政管理规律和社会开展的需要而作的改变或更新。现代化大致包括以下方面:观念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技术手段现代化。人事行政的职能:人事行政的职能说明了国家行政组织在行政人员管理方面的工作内容和作用。人事行政具有两种类型的职能,一类是一般的管理职能,一类是特殊的或技术性的管理职能。人事行政一般的管理职有方案、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种职能。人事行政特殊职能可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公职人员的录用、公职人员的开发、公职人员的维持、公职人员的使用。人事行政的任务:1、根据所要完成的工作,确定相应职位或工作岗位。2、任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应符合具体的职位要求。3、任职人员安心于在其岗位上工作。4、任职人员努力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人事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以适当的人力和财力保证公共行政组织的高效运行,较好地实现既定的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人事行政的地位:人事行政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极其显要的地位。作用:1、人事行政是稳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2、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必要条件。3、人事行政是加强人才建设、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22、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一种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它是人事行政的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较为完备的形式,是人事行政的核心内容,表达了人事行政开展的一般趋势,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制度。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国家。23、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英国和美国是最早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国家。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确定,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是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决定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它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从此,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公务员的科学管理,保障国家公务员的优化、廉洁,提高行政效能,以适应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4、公务员的根本管理制度有:任用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工资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退休制度。任用制度:任用选拔国家工作人员是人事管理的初始环节。任用制度中所讲的任用,一般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用人条件和用人标准,正确地运用任用方式,合理地选用工作人员。国内外比拟常用的任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选任制、委任制、聘用制、考任制。职位分类:是现代人事行政的划时代的标志,又是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根底,是法治行政的产物,又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职位分类又叫职务分类,它是按照工作性质、职务繁简、责任大小、需要资格四个要素来划分的。职位分类制度的作用表达在以下方面:第一、职位分类制度能够满足分类分级,统一管理的要求。第二,职位分类制度能够提供“因事求才〞的用人标准。第三,职位分类制度是考核、培训、支付劳动报酬等管理活动的依据。总之,职位分类作为人事管理的一项根底工作,在整个人事管理中具有

11优质文本广泛而重要的功能。工资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其根本形式而言,只有两种,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考核的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退休制度有以下几种方式:自愿退休、强制退休、残废退休、延迟退休。25、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原那么:1、依法行政原那么;2、分类管理原那么;3、德才兼备与注重功绩原那么;4、适才适用与扬长避短原那么;5、智能互补与结构合理原那么;6、公开平等与竞争择优原那么。公开平等与竞争择优原那么,是指在人事行政管理过程中,对有关工作人员的选拔、考试、任用、晋升、晋级等,先公布有关要求和条件,出后根据法定的程序,在适当的范围内,让每一个符合要求和条件者平等地参加竞争,根据竞争的结果,择优汰劣。26、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或人事行政的运行机制,是指为贯彻人事行政的根本原那么,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等组成的人事管是的体系制度。从我国当前政治和经济开展的要求出发,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健全和完善以下人事行政机制:1、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机制,当前我国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人事工伤口要改变过去封闭半封闭和神秘化的做法,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形成一个开放的人事管理系统。其次,在人事管理中要打破各种不合理的个人或社会因素的限制,创造条件,为每一位工作人员提供显露才华的平等时机。最后,要在考试录用、考核奖惩、职务晋升、工资晋级等各个环节表达竞争,优胜劣汰。2、更新机制。人事更新机制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人员更新制度。二是素质更新制度。3、鼓励机制。4、调控机制。27、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领导的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领导者居于领导活动的主导地位,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客观环境是领导活动的根底。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4、权威性。28、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行政领导的特点:1、从概念分辨上看,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标准。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有鲜明的政治性。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29、职位:是权力机关或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或规定,按程序选举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责任。职位的特点: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确定的,即按政事需要设置职位,而非因人设位。2、职位的数量有限。3、职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因领导者的变动而变动。4、行政领导者的职位由上级主管部门依据职能和职权的分配确定,按法定程序任免。5、职位上的行政领导人员担任职务与责任的时间长短、职务与责任是否主要,对职位本身并无影响。30、职权:是职位上的权力。职权的特点:1、职权由职位派生出来,职和权紧密联系。2、职权与职位相称,即职权大小与职位上下、责任轻重和职责目标相

12优质文本适应。3、职权是法定权力。职权的范围:1、执行权威2、领导权3、管理权4、用人权5、检查、监督权6、协调权。31、行政领导责任:是行政领导者基于职权在行政上应负有之责任,或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应尽的义务,或对国家的行政委托的任务应负的责任。这包括政治、工作、法律三方面的责任。32、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行政领导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是因为行政领导者担任一定职位而获得的有法律效力的权力。33、行政领导方法: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行政领导的根本方法是:1、实事求是的方法。实事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也是我人行政领导的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2、调查研究的方法。这是行政领导者的根本功,是行政领导者认识客观实际,把握行政管理规律的根本途径和方法。3、群众路线方法。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开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行政领导者的根本工作方法。4、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矛盾分析方法,要做到: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全面看问题,学会抓关键;③创造条件做好矛盾转化工作。34、领导方式:是领导方法的一种表现,是行政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按行政领导的指挥模式,通常将行政领导的方式分为四种:1、强制方式;2、说服方式;3、鼓励方式;4、示范方式。根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可以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类:1、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2、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3、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根据行政领导权力的控制和运用程度分类,有集权式、分权式和均权式行政领导方式。35、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有效地到达行政领导目标而灵活地运用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识、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在方法上的表达。行政领导艺术的形式有:1、授权艺术。授权:是上级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处理问题的自主权。2、用人艺术。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用人也是行政领导者的一种主要职能。3、处事艺术;4、驾驭时间的艺术。36、行政领导制度主要有:1、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与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这种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民主制的根本内容:主要有:在国家生活中,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权以不同方式积极参加对国家大政方针、重大决策和法令的讨论,参加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的根本领导制度,具体表现在: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那么。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各级领导的全部实践活动中,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直接表达。因此,它决定和影响着其他领导制度。37、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主要内容:1、行政首长和领导本级政府的工作。一级政府的行政首长对本级政府所管辖的工作有全面领导权,最后决定权和为完成任务的人事提名权,对本行政机关的工作负全部责任。

13优质文本2、实行人民政府工作会议制度。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色: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无疑是属于个人负责制类型。其优点是责任清楚、事权集中、行动果断,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我国行政首长制是属于个人负责制类型,但又吸取了委员会议制的长处,。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在发挥集体作用下的个人负责制,是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首长负责制。39、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主要有:1、领导干部与群众联系的制度。其包括:接待日制度、直接对话制度、咨询会制度、信访制度、通报评议制度。2、上下级领导之间联系的制度。其包括:通报征询制度、报告指示制度、检查反应制度。3、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联系的制度。主要有:办公会议制度、集体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40、领导者的素质:指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以及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行政领导干部的素质结构:行政领导干部除身体素质外,应该在政治、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合理的素质结构。政治素质的主要内容:1、要有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2、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思想境界;3、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知识素质的主要内容:1、行政领导者要有丰富而结构合理的知识;2、行政领导者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①比拟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律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②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③比拟丰富的文化生活知识。能力要素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①洞察力;②预见力;③决断力;④推动力;⑤应变力。综合能力的主要内容:①信息获取能力;②知识综合能力;③利益整合能力;④组织协调能力。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气质、性格、意志等几个主要方面。心理学研究分析说明,具有创造精神,能翻开工作局面的开拓型行政领导者,其心理素质都会有一些近似的特点,这表现在:①敢于决断的气质;②竞争开放的性格;③坚忍不拔的意志。41、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是指在行政领导集团中各种不同素质、经验、年龄和各种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按比例的有机结合。实现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必须遵循的原那么:1、要从着重考虑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转移到重点考虑领导成员的最正确组合。2、要从着重考虑年龄、文化知识等静态组合转到重点考虑性格、气质等动态组合。3、在选拔行政领导成员时,要从全面要求转到因岗位不同而有所侧重。4、既要重视配备和调整行政领导成员,也要注重加强行政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建设和培训。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智能结构。4、气质结构。42、办公室管理:是指作为机关单位综合办事机构的办公室,对本机关单位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等所做的管理。办公室是整个机关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局部。办公室管理的特征:1、政策性。办公室工作最根本的特征。2、综合性。这是办公室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另一个根本特征。3、辅助性。办公室管理具有明显的辅助性特征。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主要是当助手、当配角。4、效劳性。这是办公室管理的根本特征,也是保证行政机关正常、高效工作的根底。办公室管理的任务:1、参与政务。2、处理事务。3、搞好效劳。办公室管理的作用:1、辅助领导决策和处理问题的参谋作用。2、协助领导管理信息的耳目作用。3、协助领导得管理日常工作的助手作用。办公室管理的主要内容:1、日常性工作。它包括以下几大项:①会议工作。②信息处理。③机关事务管理。④公文处理。⑤文书档案工作。⑥信访工作。⑦公关工作⑧印章管理。⑨机要保密工作。2、综合协调工作。①工作任务性的协调。办公室或办公室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参与或牵头组织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来完成各项工作或任务的。②管理事务的协调。它是办公室或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联系、沟通、调解、协商等方式,以解决领导机关及其所属机关之间,机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的一种管理工作。③协调领导机构内部的关系。3、辅助决策工作。它包含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①在领导机关或领导得决策之前,协助他们进行调村研究,了解

14优质文本情况,掌握、收集有关信息,为决策做好准备工作。②在掌握情况、收集信息后,提出或协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一个或几个决策方案,供领导机关、领导者决策时参与、选择。③承当决策事务。④协助领导机关实施决策和检查决策的执行情况。4、领导者临时交办的工作。43、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是指对本单位的物资和日常生活事务的管理,任务是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后勤事务管理的意义:①后勤工作是所在机关、单位其他部门工作的根本条件。②后勤管理是其他一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③后勤管理是组织关心群众的纽带。后勤事务管理的根本原那么:是热心效劳、方便群众和勤俭节约三条。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①物资管理;②财务管理;③生活后勤管理。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改革的方向:①推动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②推动机关后勤效劳中心经营企业化;③推动机关后勤效劳社会化,促进后勤效劳联合。44、行政工艺:是指在行政体系的行政流程中,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改良行政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以实现行政体系和行政人员的最正确状态和行政高效化的目的。行政工艺设计的重要意义是:①有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②有助于行政机构的改革,克服官僚主义弊端;③有助于保障行政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45、行政决策:是指行政组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就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拟定并选择对策的活动。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①从决策主体看,决策主体的特定性;②从决策客体看,决策的广泛性;③从决策依据看,决策的权威性;④从决策目的看,决策的非营利性;⑤从决策约束范围看,决策约束力的强制性。行政决策的类别:①国家行政决策、地方行政决策和基层以行政决策;②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③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④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和局部常规决策;⑤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有一个确定的决策目标,面对的决策环境条件,不能控制,但还能测定其出现的概率,决策后果有一定把握,但并不完全可靠,要承当一定风险的决策活动,故也称随机型决策或统计型决策。⑥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①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其他行政运行功能的根底;②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首要职责和发挥才智的舞台。③行政决策是保证行政管理高效化和提高政府威信和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④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能促进整个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实现。行政决策对国家和社会开展的影响作用:政府在国家机器中居于中心地位,全社会生活无不围绕行政权利展开,政府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时所制定和实施的行政决策的成败,直接促进或延缓甚至破坏国家政权和社会的稳固与开展;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国家管理职能的增多,任何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没有政府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因科技革命的推动,变化加快,政府管理面临的管理对象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行政决策后果影响越来越大,对国家和社会开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突出。决策在行政定理中的作用:为行政管理提供总方案,行政管理决策保证正确方向。行政决策的根本原那么:①系统原那么;②信息原那么;③预测原那么;④可行原那么;⑤择优原那么;⑥弹性原那么;⑦民主原那么。行政决策根本程序:1、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①发现问题是行政决策活动的起始点。凯普纳和崔戈二人合创的“KT分析法〞。这种方法把发现问题分为界定问题和分析原因两步。②明确目标,为决策活动指明方向。2、集思广益,拟订备择方案。①拟订方案的过程。拟订方案分两步走:第一,初步设计或称轮廓设想;第二步,精心设计或称细部设计。②应有假设干个备择方案。一般从作用上看可行的备择方案有三类:积极方案;应变方案;临时方案。③行政决策备择方案应具有的特点。特点是:创造性;可行性;多样性;群众性。3、评估选优,择定决策方案。①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的关键步骤;②确定合理的评选标准;

15优质文本③要充分发挥专家能人的作用;④要有科学的抉择方法技术;常用的具体抉择决策的技术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方案前提分析法;决策树法。4、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①有些择定的决策方案有必要局部试点;②有些择定的决策方案有必要作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有如下特点: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多。46、行政咨询:是指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为政府履行行政职能、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决策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政策建议等于智力效劳的活动。行政咨询的特点:1、现代咨询的特性。现代咨询活动都有如下主要的共性:效劳性;独立性;多元性;智能性。2、行政咨询的特性。有如下特性:政治性;民主性;实用性;广泛性。行政咨询的根本功能:预测的功能;提供和分析信息情报的功能;研制方案的功能;评估论证方案的功能;检验、反应、调整决策方案的功能。行政咨询对行政决策的作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有咨询效劳;行政咨询能提供公正、科学的智力效劳。行政咨询的根本原那么:决策者第一的原那么;客观性原那么;现实可操作性原那么。行政咨询研究的根本方法:经验分析法;理论分析方法;民意测验方法。47、行政决策体制:专指用制度加以固定的承当行政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权、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总称。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系统:1、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①确定决策问题、目标体系和研究课题。②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拟定假设干备择方案。③抉择决策方案。④指挥检查、监督决策方案的实施和组织对某些决策方案进行局部试点。2、行政决策咨询系统。3、行政信息系统。48、行政执行:就是具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贯彻、落实决策机关发出的决策指令,以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和过程。从狭义上讲,行政执行就是具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根据决策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命令而采取的具体管理活动。具体讲狭义的行政执行具有以下含义:①行政执行的主体是具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②行政执行的任务是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具体的指示、命令。③行政执行的手段和条件是通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手段来实现决策的目标和完成执行任务。行政执行活动的根本特征:现实性;综合性;具体性;灵活性;强制性。行政执行的作用:①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②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据;③行政执行是使原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④行政执行活动及其执行结果,是形成新的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行政执行的根本过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执行方案活动和一般准备活动两个主要方面。制定行政执行方案应遵循下述原那么:民主集中原那么;量力而行原那么;统筹原那么;重点原那么;弹性原那么。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是行政领导者将已经确定的执行方案通过命令、引导、沟通、监督等方式,切实落实到执行实践中去,实现执行活动目标的过程。指挥活动的重要性:第一,在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指挥,轻者会疲软混乱,或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重那么酿成无政府状态、发生动乱甚至导致政府或集体的消灭。第二,指挥活动是领导作用在执行实践中有效发挥的重要表达,也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第三,指挥的效率和成败也直接决定着管理活动的效率与成败。指挥者应具备的条件:①要有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敢于指挥。②要心明眼亮,有效指挥。③要有战略和战术思想,科学指挥。④要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善于指挥。有

16优质文本效指挥的要求:①指挥必须统一,不能政出多门,多头指挥;②指挥者必须拥有指挥权力。③指挥必须按照层级体系进行。行政指挥的方式:口头指挥;书面指挥;会议指挥。沟通:是指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交流,通过沟通到达思想和行动上的协调一致。协调:是指行政领导通过引导、调停和说服的方法使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之间建立起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行政执行监督:指监督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标准,运用适当的监督手段,对监督客体所进行的检查、控制和矫正。控制类型主要有三种: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反应控制。执行中的控制活动要求:①明确决策目标;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责任;③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④建立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机制,使执行中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到控制层。行政执行的总结阶段:总结:是指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在执行任务完成之后,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工作标准对执行工作所做的评价、反应、检讨与衡量。总结的内容:①对执行情况的检查。②对执行情况的评定;③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总结的方法:①集思广益;②归纳演绎;③上下结合。49、行政协调:是指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各阶段之间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关系,以便和谐合作地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行政协调的特点:广泛性;目的性;层次性;权威性;灵活性;相对性。政府内部的协调:指构成政府系统的各单位和成员之间的协调活动,包括整个政府系统内部母系统与子系统的纵向协调、子系统与子系统的横向协调。政府内部纵向协调包括:上下级政府间的协调;政府内部领导成员与下属成员之间的协调。政府内部横向协调包括: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政府部门间的横向协调。政府内部人员的横向协调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同一行政领导班子内领导成员之间的协调;第二种,是不同行政单位的领导人员之间的协调;第三种,是行政机关、单位内的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政府外部的协调:是指政府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下面重点地说明几种政府外部的协调:1、政府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协调,要求政府应全面了解、深入研究、认真贯彻立法机关的各项决议;列席人民代表大会听了人民代表意见,接受人民代表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主动协调好与国家立法机关的关系。2、政府与国家司法机关的协调;3、政府和军事系统的协调;4、政府与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协调;5、政府与人民团体的协调;6、政府与经济文化组织的协调;7、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协调。行政协调的原那么:〔一〕依据法规,方向明确的原那么。行政协调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来引导被协调各方统一认识。〔二〕统筹兼顾,平衡冲突的原那么。〔三〕求同存异,灵活权变的原那么。〔四〕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那么。行政协调的客观必然性:1、管理分工与统一的矛盾。2、机构配置与职权的矛盾。3、人际关系的矛盾。4、行政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不协调。行政协调的目的和功能:目的在于实现和提高行政系统的整体效能。行政系统只要努力实现自身内部的协调以及与管理对象的适应、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就能产生良好的整体效能,从而实现协调的根本目的。功能具体表现在:1、团结凝聚功能;2、目标导向功能;3、有序控制功能。行政协调对国家和社会开展的作用:1、行政协调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条件;2、行政协调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证;3、行政协调是促进社会经济开展的重要措施。行政协调的主要方式:1、律令式协调方式;2、说服式协调方式;3、建议式协调方式;4、紧急协调方式;5、冷处理式协调方式。行政协调的几种方法:1、对人际关系的协调方法。主要有:坦诚引导法;喻意提醒法;批评警示法;奖惩并用法。2、对组织系统关系的协调方法。主要有:利益平衡法;目标导向法;沟通协商法。3、对经济、社会和思想的协调方法。主要有:政策方案调控法;调查纠偏法;思想教育法。行政协调常用的手段:主要包括:1、对话与谈话形式;2、会议形式;3、文件形式;4、访问与联欢形式;5、舆论先导形式。50、行政沟通: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和人员在内部以及内外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信息,以到达相互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行政沟通的特点:行政沟通是社会沟通的一种,具有社会沟通共有的社会性、创造性、

17优质文本机动性、选择性、互助性等特点。行政沟通具有自己的个性:1、行政沟通的双方至少有一方为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2、行政沟通渠道主要是正式沟通渠道。3、行政沟通的内容根本是有关行政管理的广泛的信息。行政沟通的类型:〔一〕纵向行政沟通。具体有: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二〕横得行政沟通;〔三〕双向行政沟通〔四〕单向行政沟通。行政沟通在行政协调中的作用:〔一〕行政沟通是行政协调的前提〔二〕行政沟通推进行政协调开展。提高行政沟通效率的途径: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完善行政沟通体制;3、畅通沟通渠道;4、改善信息质量。50、信息: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变化及其特征的反映,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表征。信息的根本特征:1、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性;2、信息的广泛性;3、信息的可转换性;4、信息的可传递性;5、信息的时效性;6、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作用:1、信息是社会系统进行有组织活动的纽带;2、信息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其作用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开展的一个先决条件;②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信息;③信息产业与物质产业一样是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生产力开展的巨大动力。3、信息是管理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51、行政信息: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状态与开展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真实反映。具体的讲行政信息就是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开展状态和开展规律的各种消息、文件、情报、资料、数据等的统称。行政信息这个概念有以下含义:①行政信息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状态的客观描述;②行政信息是对行政管理活动开展规律的客观描述;③行政信息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状态和规律的真实描述。行政信息的分类:1、按行政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内源信息与外源信息;2、按行政信息的时间特征,可分为历史信息、现实信息和预测信息;3、按行政信息记录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记录性行政信息和非记录性行政信息;4、按行政信息的标准程度不同,可划分为标准性行政信息与非标准性行政信息;5、按行政信息期待性不同,可划分为预知的和突发性的行政信息;6、按行政信息的性质可分为原始性信息和非原始性信息。行政信息的根本特征:〔一〕行政信息的权威性;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行政信息是由法定的作者形成的;2、行政信息内容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二〕行政信息的实效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1、行政信息记述内容的实效性;2、传递过程的时效性。51、行政信息系统:是由信息点、信息工作队伍、信息工作机构、信息传输手段、信息工作制度等要素组成的,具有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功能的有机整体。行政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信息点;信息工作机构;信息工作队伍;传输手段;工作制度。信息点是根底,信息机构是依托,队伍是工作的保证,传输手段是系统运行的神经,工作制度那么是系统运行的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行政信息系统。行政信息系统的特征:①层次性;②严密性;③独立性;④整体性;⑤技术性。行政信息系统的根本功能:①开发功能;②处理功能;③反应功能;④传输功能。行政信息系统的作用:①行政信息系统是行政信息源和使用者之间的桥梁;②建立行政信息系统可以提高行政信息的加工处理效率;③政府信息网络化对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要求:〔一〕全面。这就要求:1、资料、数据、材料收集要齐全;2、信息要素全面,不仅要把信息发生的时间、地点、状态、趋势交等清楚,而且还应当有材料、有观点、有分析、有建议。〔二〕准确。1、反映行政管理活动的事这必须是准确

18优质文本的,包括时间、地点、状态、结果等都是真实可靠,不能模棱两可,想象虚构;2、反映客观事实的数据、资料、必须要准确、科学,表述也要清晰;3、经过加工制作后的信息要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质,不能以偏概全,得出的结论要以信息列举的事实为依据,不能借题发挥或掺杂个人的主观认识。〔三〕及时。行政信息加工处理的程序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的收集。信息收集的要求:1、信息收集范围要广、内容要全面;2、收集信息要具有敏锐性;收集信息要具有新颖性。信息收集的方法:;间接收集。行政信息收集中应注意适应性问题:第一,培养政策的敏锐性和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第二,注意围绕一定时期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部门的主要任务来有重点的收集信息;第三,根据领导的决策和管理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收集信息,直接为领导决策效劳。〔二〕信息的筛选和鉴别。筛选和鉴别的要求:1、真实。2、适用。3、简明。行政信息鉴别的方法:分析法;核对法;调查法。〔三〕信息分类。分类的根本要求:①分类的标准要尽量统一,使信息资料能够恰当的归入某一类别;②分类的方法要恰当,对于行政信息来说,共分类方法主要是有利于对信息的加工、传递和满足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分类方法:①按内容上分类。根据信息反映的主要内容可划分为财政、税收、商业、贸易、文教等类别;②按传递方向分类。根据信息反映的内容和信息提供的渠道不同,可分为上报信息、下达信息、内部交流信息和外部传递信息等。③按信息所要求的急缓程度分类。可划分为紧急处理信息和非紧急信息。④按信息的机密程度分类。可分为机密信息和非机密信息。〔四〕信息的编辑加工。信息编辑加工的要求:①真实准确;②适用对路;③审慎负责。信息编辑加工的方法:①比拟法;②概括法;③提炼法。〔五〕行政信息的传递。行政信息的传递要求:①建立清晰明确的传递通道;②选择适宜的传递方式;③采用快捷和高效的传递设备,提高行政信息的传递效率。〔六〕行政信息的反应。〔七〕行政信息的存储。52、行政监督:是行政系统内外监督主体对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监察或督察。行政监督的特点:〔一〕监督主体的多样性。各级监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主体;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公民等是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主体。〔二〕监督对象的特定性;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三〕监督内容的广泛性。行政监督的作用:1、对于行政系统的作用。对于行政系统来说,行政监督可以减少行政行为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违法现象。2、对于社会系统的作用。行政监督可以对社会经济开展起促进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有五个特点:①官吏监察问题受到各朝各代的普遍重视,监察制度与考核制度相配合,构成了较完整的官吏管理制度。②讲求监察机构设置技术,赋予监察机构以特殊地位和权力;③注重监察官员的任职条件和程序,一些朝代对此作了严格规定;④注意监察权与行政权的联系,使行政受制于监察,监察不脱离行政;⑤加强对监察机构自身的制约。卢梭、潘恩、杰斐逊提出了国家主权应当属于人民的民主主义主张,认为民主政体是最理想的国家形式。卢梭还认为,主权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民把权力委托给政府,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政府如果不按人民的意志活动,人们就可以撤换它。杰斐逊认为,民主共和政体是一种最合理的政治制度。人民是共和国权力的唯一源泉,防止政府蜕变的可靠途径是依靠人民对政府进行监督。洛克、孟德斯鸠鉴于君主专制制度下个人大权独揽的弊端,提出了由不同个人和社会集团分掌国家局部权力并互相制约的主张。三权分力分三个机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体系。〔一〕权力机关监督。1、权力机关对行政监督的内容。权力机关对行政监督的

19优质文本内容主要有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2、权力机关对行政监督的形式:形式主要有会议监督和日常监督。〔二〕执政党的监督。执政党对行政监督的内容。首先,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各级行政组织加以实施。其次,中国共产党通过行政组织中党员的职务行为和行政行为的检查、催促、惩式,使党员行政工作人员不滥用权力,模范履行工作职责,并带动非党员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行政工作。执政党对行政监督的形式:主要有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一般监督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级党组织经常全面了解和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正确的主张和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二是经常催促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监督。专门监督:是指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从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所实施的监督。〔三〕司法机关的监督。在我国指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四〕人民政协的监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五〕公民监督。〔六〕新闻舆论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主要有一般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一般监督包括: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行政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是国家最高行政监察机关,是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专司行政监察的职能机构。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行政处分权。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主要行使以下职权: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通报权;处理权。我国行政监督作用未充分发挥的表现:1、权力机关监督的实际效力比拟小;2、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公民监督的实际效力小。加强行政监督的途径主要有:〔一〕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要注意解决的问题:1、加强机构建设;2、完善法律,明确职权;3、完善监督程序;4、明确人大代表的任职资格及履行行政监督的法律职责,提高人民代表履行行政监督的自觉性,保证监督实效。〔二〕充分发挥执政党监督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执政党监督的作用,需要在制度上解决两个问题:1、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防止权力过分集中。2、党应当依据法律实施监督。〔三〕提高公民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四〕强化政府机关内部监督。〔五〕提高各级行政监察人员的权力;〔六〕加强舆论监督。52、财务行政:是指国家的各级财务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遵循经济及财务管理规律,对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过程实施管理的活动。财务行政有以下根本含义:1、财务行政的主体是代表国家的政府和政府有关机构。2、财务行政的客体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务行政的目的是提高财务资源的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务行政的根本职能: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三个方面。配置资源:是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平分配:是指通过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实行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目标。53、国家预算:称财政预算,是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的需要所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成认并得到批准的某一年度内的政府财政收支方案。国家预算的作用:1、财力保证作用;2、调节控制作用;3、反映和监督作用。国家预算体系与组成:〔一〕国家预算体系。我国实行一级政府建立一级预算的体制,设立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以及乡五级预算。〔二〕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地位。中央政府主要担负保证国家内政,外交、国防、援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建设和宏观经济调控,与此相适应,中央预算主要担负国家重点建设和方教建设,中央行政及国防等方面的资金需要,同时还要调剂地方预算的余缺,支援经济不兴旺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展等方面的开支。中央预算成为国家履行其职责的根本财力保证,在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地方预算在国家预支算中的地位也不容

20优质文本无视,这是因为地方政府担负着国家在各地的政治、经济任务,地方预算必须有方案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方教建设、地方行政等供给资金,此外支援农业的各项开支、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也由地方预算安排。〔三〕国家预算收支划分范围。国家预算编制的类型: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指将全部财政收支提案经济性质归类,分别编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收支对照的预算,以特定的预算收入保障特定的预算支出。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预算,具有法律效力,应向社会公布。54、: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和社会公共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原那么和方式集中起来的一种货币资金或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企业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有:1、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收入,亦称“两金〞收入。2、事业收入;3、规费收入;4、公产收入。55、税收:又称赋税、租税或捐税。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的实物或货币,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根本形式。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标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那么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建立税收制度的意义:①税收制度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保障;②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表达;③税收制度是国家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56、财政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把通过财政收入筹集的资金,进行有方案地再分配的过程,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管理任务的财力保证。财政支出的原那么:①平衡预算原那么;②效益原那么;③积累和消费比例适当的原那么。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及其机构为了政府管理活动的开展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效劳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和法定的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效劳的购置活动。政府采购的特点:公共性;政策性;非商业性;标准性。政府采购的主要原那么:1、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那么;2、物有所值原那么;3、透明监督原那么。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有:招标方式和非招村方式。57、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规定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是财政资金的延伸。预算外资金不同与预算内资金的特点是:无偿性;自主性;专用性;分散性。预算外资金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法规现定的行政事业性能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②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方案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③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④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应集中的上缴资金;⑤用于乡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⑥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的管理:1、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轨道;2、监督预算外资金的形成和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3、加强预算资金收支的方案管理。58、行政法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依据法律而获取与行使,不得恣意妄为的一种公共行政的普遍原那么和社会控制方式。法制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制度和秩序,而法治所关注的焦点那么是有效制约

21优质文本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法治比法制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行政法治的地位:首先,行政法治是法治的重点;其次,行政法治是法治的难点。行政法治的作用:1、行政法治是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要求。2、行政法治是推进、深化行政改革的有效方法;3、行政法治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的必然选择。行政法治的根本内容:1、行政职权法定化:是指行政主体对某类行政事项的管辖权力及管辖权限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予和明确界定。2、行政机构法定化: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按照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未经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行政机关不享有行政职权,也不是行政主体。3、行政程序法定化:是指将那些符合公民利益的行政程序上升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行政侵权行为的发生。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前后衔接的步骤、顺序、时间、方式和制度等的总称。4、行政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法定化:是指在法律法规中对行政主体由于不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所应承当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不允许行政主体只实施行政活动而不承当法律责任。行政法治的实现途径:1、加强立法工作;2、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法律监督;4、保障司法独立;5、争取社会认同。59、行政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提高管理成效和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方式、手段、技巧等的总称。行政方法的作用:毛泽东所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侨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行政方法对于行政管理的作用:1、行政方法是把行政管理思想、理念变为现实的桥梁;2、行政方法是实现行政职能的重要手段;3、行政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行政方法的科学化:实现行政方法的科学化应注意以下问题:1、行政方法必须以科学知识为根底;2、增大行动方法中的科学技术含量;3、注意行政方法的适用度;4、注意将企业管理中的先进方法引入到公共行政中。60、行政指令方法: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者通过行政管理系统上下级关系,采用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决议等对被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方法。行政指令方法的作用:1、有利于集中统一,防止各行其是;2、有利于管理功能的发挥;3、有利于特殊问题的及时处理,依靠行政指令方法。行政指令方法的局限性:1、管理效果直接受领导水平的限制;2、不便于管理分权,易挫伤下级的积极性;3垂直传递,横向沟通困难。行政指令方法的原那么:1、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2、效能;3、政策方向;4、不断革新和科学化。60、经济方法:是指国家行政机构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利息、工资等经济杠杆,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而实现管理的方法。经济方法的主要特征:利益性;间接性;有偿性;多样性。经济方法的作用:1、有利于两权别离,搞活经济;2、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3、有利于加强横向经济联合。经济方法的局限:1、不利于解决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和思想问题;2、对人的思想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为了使经济方法在现代行政管理中得到更为合理和有效的运用,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加强政府对社会

22优质文本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方案、财政、金融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二〕加强对全体公民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61、法律方法: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法规、法令而实施管理的方法。法律方法的实质是:维护广阔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科研、文教等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管理。法律方法的主要特征是:1、严肃性与相对稳定性;2、权威性和普通约束力;3、标准性。法律方法的作用:1、保证和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2、为行政活动提供根本的标准程序,使行政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3、促进民主建设和民主管理。法律方法的局限性:1、对管理系统的开展可能起阻碍作用;2、缺少灵活性和弹性,不利于具体问题的解决。62、心理行为方法:是指管理者通过对人的心理诱导和行为鼓励等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心理行为方法的根据是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心理行为方式的主要形式:1、思想教育方法;2、社会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是指将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管理实践,以激发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成效,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3、心理学方法。〔心理学方法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分析集体与个人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并用以进行合理化管理的方法。〕63、道德:是一定社会中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那么的总和。每个社会的道德按其活动主体不同,分为〔公民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理解道德这个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1、道德是具体的;2、道德区别于法律等其他行为准那么;3、道德调整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道德按其活动主体不同,可分为:公民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职业道德:即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原那么和标准。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中的一种,专指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其行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效劳过程中,应遵循的具有行政工作职业特征的道德原那么和标准。行政道德的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2、一定的强制性;3、高层次的示范性。行政道德在行政管理中的功能:1、导向功能;2、鼓励功能;3、调节功能〔它主要是通过内心理念的道德评价来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带有自愿性和自我调节性,可使道德他律内化为道德自律,从而产生主体心悦诚服的良好效果。〕4、监控功能。〔行政道德即可对偏离行为加以批评教育制裁。这种监控功能不同于法律的硬控制,它是通过内心压力,产生自我约束能力来实现的软控制。〕行政道德对社会的能动作用:1、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开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2、对社会精神生活的能动作用;3、对行政道德的能动作用要在正确估量。行政道德根本原那么:是行政道德准那么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那么,即各种准那么的最根本的指导原那么。行政道德标准:也是行政道德体系中的一种道德准那么,它受根本原那么指导,表达一定社会对国家行政人员的具体要求,是根本原那么的具体应用。行政道德标准可以视作行政道德准那么体系的骨骼。行政道德根本原那么和标准的关系:行政道德根本原那么和标准是行政道德最主要的内容,是国家行政人员在道德活动中所依据的直接标准;行政道德根本原那么必须表达于各项具体的标准之中,才能在复杂的行政道德生活中起到指导和约

23优质文本束国家行政人员行为准那么的作用,才能发挥其作为评价行为善恶的直接标准的威力。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根本原那么的构成:〔一〕。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根本原那么的核心,即总原那么是“为人民效劳〞。〔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那么;〔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行政道德标准的特点:1、更明显地表达国家行政工作职业特色,它处处表达出是衡量和约束政府和国家行政人员道德水准的尺度。2、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和监督;3、反映出鲜明的国情性和时代性。勤政为民要求:1、忠于政府;2、忠于职守;3、实事求是;4、秉公执法;5、团结协作。谦洁奉公的具体要求是:1、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2、秉公尽责,不假公济私;3、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行政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64、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目标方向正确,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可用公式表述为:行政效率=行政产出/行政投入。行政效率的特点是:方向性;关联性;社会价值性;相对性。行政效率的要素:效益要素;经济要素;时间要素。研究行政效率的意义:1、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要求之一;2、提高行政效率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证;3、提高行政效率是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4、行政效率问题是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行政效率的测定的原那么:1、行政管理为社会主义政治效劳的原那么;2、量与质统一的原那么;3、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统一的原那么;4、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统一的原那么。建立标准化的行政效率评估测量标准体系,它应包括四个方面:1、行政工作的质量标准;2、行政工作的数量指标;3、行政工作的时效标准;4、行政费用指标。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直接和间接测定法。间接的测定方法有三种:行政功能测评法;行政要素评分法;标准比拟法。综合测定法分两大步骤:第一步是对行政效率各组合因素分别进行测定评分;第二步再进行加权综合评分,所得总分的上下便表示行政效率的上下。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行政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1、推诿扯皮;2、相互掣肘;3、手续繁琐;4、拖拉延误;5、人浮于事;6、文山会海;7、瞎指挥;8、怕负责任;9、效劳态度差;10、铺张浪费。行政效率低的主要原因:1、权力过分集中;2、组织机构不合理;3、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4、行政法规不健全,或有法不循;5、党风、政风气待根本扭转。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1、牢固树立效率观念;2、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3、贯彻依法行政的原那么,使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化;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5、加强行政管理民主化建设,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6、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转变机关作风;7、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65、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行政职能的转变以及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为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行政改革有两种类型:突变式和渐进式。行政改革的必然性:1、行政改革是时代开展的必然要求;2、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开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3、行政改革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根本趋势:1、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缩小管理范围,强化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功能;2、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24优质文本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3、精简机构,改革传统科层组织制度;4、注重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公务员管理;5、简化行政程序和条例,改良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1、坚持有方案、渐进式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开展;2、坚持依法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法律法规;3、注重政府管理内涵的改革,追求政府管理的效益;4、组建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我国在推进行政改革中的根本做法和经验是: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3、正确处理改革、开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4、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兴旺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和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5、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我国在推进行政改革中仍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主要是:1、观念和利益问题;2、职能转变、政企分开问题;3、改革的配套、平衡问题;4、人员分流问题;5、行政法制建设问题。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目标是:1、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3、加强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使政府行为走向标准化、法制化的轨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