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

ID:83092366

大小:603.1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1页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2页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3页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4页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5页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6页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7页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8页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9页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昌吉回族自治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CCSB166523昌吉回族自治州地方标准DB6523/T335—2022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iationofmonitoringandinvestigationrhynchaenusalini2022-09-26发布2022-10-16实施昌吉回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6523/T33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昌吉回族自治州林木种苗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提出。本文件由昌吉回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昌吉回族自治州林木种苗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昌吉回族自治州产品质量检验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晓甜、成东辉、朱万友、彭泽明、马玉东、彭璐、吾木提汗、杨博。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昌吉回族自治州林木种苗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昌吉回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昌吉市西外环与健康西路交汇处)、昌吉回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昌吉市北京北路16号)、昌吉回族自治州林木种苗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昌吉市北京北路16号)。昌吉回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昌吉市西外环与健康西路交汇处),联系电话:0994-2329097,传真:0994-2381050,邮政编码:831199。昌吉回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昌吉市北京北路16号),电话:0994-2333514,传真:0994-8386099,邮编:831100。昌吉回族自治州林木种苗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昌吉市北京北路16号),电话:0994-8386381,传真:0994-8386099,邮编:831100。Ⅰ

3DB6523/T335—2022引言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4.1.1与监测设备要求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杨永刚、吴世明、程晓甜、成东辉、吴仪。地址:昌吉回族自治州林木种苗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原昌吉回族自治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Ⅱ

4DB6523/T335—2022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榆跳象的监测调查方法、危害程度分级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昌吉回族自治州行政区域范围内榆跳象的监测调查和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2011-2012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榆跳象RhynchaenusaliniL.榆跳象RhynchaenusaliniL.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是榆属(UlmusL.)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地产白榆(UlmuspumilaL.)危害较为严重,1年1代,榆跳象的形态特征、生活特性参见附录A。3.2虫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20cm标准枝上榆跳象成虫数量。3.3囊泡密度vesicledensity20cm标准枝平均囊泡数。3.4叶片被害率rateofdamagedleaf20cm标准枝上被害叶片与总叶片的百分比。3.5被害叶片killedleaves叶片上有榆跳象危害后形成缺刻、孔洞或产卵孵化形成囊泡的叶片。1

5DB6523/T335—20223.6被害株率percentageofdamagedshares被害株数与实际调查株数的百分比。3.7卵叶率eggleafrate有卵的叶片数量与实际调查叶片数量的百分比。4监测调查方法4.1系统调查4.1.1监测设备要求越冬成虫出蛰进度调查监测设备宜采用圆锥体榆跳象网室。网室宜用网眼直径小于1.2mm的筛网或纱网等材料制作。网室结构下部为预埋部分,网室底部直径宜能掩埋标准株树冠投影,网室半径宜大于50cm。网室宜与树干第一轮枝同高,高度宜大于150cm。在网室上部1/4处。圆锥状网室应具备足够的观察空间,应在网室锥面拼接缝处使用拉链或可缝纫魔术贴粘带连接,便于打开网室观察。4.1.2标准地的设置2在榆跳象发生危害严重的区域,设置固定监测标准地3块,每块标准地面积不小于2001m,株数不少于100株,选择20株做为固定调查标准株,按序号做好标记,竖立标准地标志牌。片林按平行线法、对角线法、棋盘法、蛇形法等取样,林带隔固定株数选取样株。4.1.3越冬成虫出蛰进度调查方法3月底榆跳象出蛰前,使用榆跳象网室开始越冬成虫的监测。罩网后隔日观测记录一次网室内爬附在网室内壁上越冬成虫数量,每次观察完毕后将成虫移出网室置于网室外树枝上。具体时间因气候因素会相应的提前或推后。填写表B.1《榆跳象越冬成虫出蛰进度调查表》。4.1.4越夏成虫羽化进度调查方法在形成囊泡后开始榆跳象越夏成虫羽化进度调查,在临时标准地内随机采集100片有囊泡的叶片,逐个剥开囊泡观察榆跳象虫态,隔日调查一次,统计幼虫、蛹、空囊泡(成虫)数量,计算各个虫态所占百分比。具体时间因气候因素会相应的提前或推后。填写表C.1《榆跳象越夏成虫羽化进度调查表》。4.1.5卵叶率调查方法在交配高峰期开始卵叶率调查,选择临时标准地3个,在临时标准地内随机选择20个标准株,按东、南、西、北方向随机采摘叶片100片,摘下标准枝上叶片集中在实验室内解剖镜下解剖观察,在目镜视野内观察叶片主脉上是否有已经变色的咬痕,多数会变为深褐色,位置多在叶主脉靠近叶尖1/3处,用探针或者5号注射器针头轻轻拨开咬痕处的表皮组织,剥出表皮亮绿、晶莹体透的浅绿色虫卵。填写表D.1《榆跳象卵叶率调查统计表》。4.1.6防治期的确定按照越冬成虫出蛰进度和卵叶率调查结果确定越冬成虫防治时间,越夏成虫羽化进度调查结果确定2

6DB6523/T335—2022越夏成虫防治时间。4.1.6.1越冬成虫防治期在越冬成虫出蛰高峰之日后和卵叶率10%前就开始药剂防治。4.1.6.2越夏成虫防治期在越夏成虫羽化进度40%~50%开始越夏成虫药剂防治。4.2一般调查4.2.1踏查4.2.1.1踏查时间越冬成虫出蛰高峰期之后直至越夏成虫羽化结束前皆可以进行。4.2.1.2踏查方法在有榆跳象寄主榆属植物分布的林地进行,抽取村、林班榆属林地3%以上小班进行踏查,踏查应按照LY/T2011-2012的规定执行。目视观察线路上所经过榆属植物所在小班内植株树冠是否有失绿、变色,叶片是否健康,榆树叶片是否有缺刻或孔洞,小枝、叶片上是否有榆跳象成虫,填写表E.1《林业有害生物外业调查踏查记录表》。随着科技进步,工作条件的改善,可采用无人机、性诱监测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工作实效。4.2.1.3发生范围的确定根据踏查记录结果统计发生范围,以发生榆跳象危害的小班累计面积与实际目测观测小班累计面积之比乘以调查所在村或乡镇榆跳象发生范围数据,依次汇总得到县、市(地州)的发生范围数据。4.2.2详查在踏查过程中,对有榆跳象分布、有危害状的小班设置临时标准地详查,每块标准地面积不小于22001m,株数不少于100株,选择10株做调查标准株,片林按平行线法、对角线法、棋盘法、蛇形法等取样,林带隔固定株数选取标准株,详查标准地数量按照发生标准地累计面积不小于发生范围3%确定。4.2.2.1虫口密度调查成虫虫口密度调查采取标准枝法,越冬成虫出蛰、越夏成虫危害较明显时期进行,在临时标准地选择10个标准株,每个标准株按照东、西、南、北方向采集20cm枝条各1枝,采用捕虫网罩套或肉眼直接观察的方法,统计计算平均虫口密度,填写表F.1《榆跳象成虫密度调查表》。4.2.2.2叶片被害率调查在临时标准地内标准株上,用肉眼直接观察的方法,观测记录标准枝叶片上总叶片数量,完整叶片数量,有缺刻、孔洞、囊泡的为被害叶片数量,统计计算平均叶片被害率,填写表G.1《榆跳象叶片被害率及囊泡密度调查表》。4.2.2.3囊泡密度调查在临时标准地内标准株上,用肉眼直接观察的方法,观测记录标准枝叶片上囊泡的数量,统计20cm3

7DB6523/T335—2022标准枝平均囊泡密度,填写表表G.1《榆跳象叶片被害率及囊泡密度调查表》。4.2.2.4发生面积的确定榆跳象1年1代,在越夏成虫期利用囊泡密度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发生面积按照公式(1)计算,轻度发生面积按照公式(2)计算,中度发生面积按照公式(3),重度发生面积按照公式(4)计算,填写表H.1《榆跳象发生面积统计表》。�?=×?············································································(1)�式中:A——榆跳象发生面积;B——达到统计标准以上的标准地累计数量或累计面积;C——按比例抽样实际调查标准地累计数量或者实际调查标准地累计面积;D——调查统计单位发生范围面积。��?�=×?···········································································(2)��式中:A——榆跳象发生面积;B1——达到统计标准以上的标准地累计数量或累计面积;C1——按比例抽样实际调查标准地累计数量或者实际调查标准地累计面;D——调查统计单位发生范围面积。��?�=×?···········································································(3)��式中:A2——榆跳象轻度发生面积;B2——达到轻度统计标准以上的标准地累计数量或累计面积;C1——按比例抽样达到统计标准实际调查标准地累计数量或者实际调查标准地累计面积;D——调查统计单位发生范围面积。��?�=×?···········································································(4)��式中:A3——榆跳象重度发生面积;B3——达到重度统计标准以上的标准地累计数量或累计面积;C1——按比例抽样达到统计标准实际调查标准地累计数量或者实际调查标准地累计面积;D——调查统计单位发生范围面积。?=?>?×60%····································································(5)式中:M——成灾面积;L——失叶率;m——小班面积。4.2.2.5榆跳象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4.2.2.5.1榆跳象发生程度按叶片被害率、虫口密度、囊泡密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分级标准参见表1。表1榆跳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叶片被害率Rd虫口密度Ch囊泡密度Dh分级标准%头/20cm个/20cm4

8DB6523/T335—2022叶片被害率Rd虫口密度Ch囊泡密度Dh分级标准%头/20cm个/20cm轻度050Ch>6Dh>64.2.2.5.2成灾标准落叶树木叶部病虫害失叶率大于60%,死亡率大于3%,成灾标准参见LY/T1681-2006,成灾面积按照公式(5)计算。5

9DB6523/T335—2022AA附录A(资料性)榆跳象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及生活特性A.1分布与危害国内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天津、北京、内蒙、辽宁、吉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A.2形态特征A.2.1成虫:体长3mm~3.5mm,宽1.2mm~1.4mm。体长椭圆形。头/喙、小盾片,中、后胸腹板以及腹板l、2节均为黑色,喙端、触角、前胸、鞘翅和足的大部分为黄或黄褐色,鞘翅背面散布着黑褐色横斑,全身密布灰色卧毛,前胸两侧和鞘翅肩部有直立长毛,见图1。A.2.2卵:长椭圆形,无色透明至米黄色,长0.7mm左右,宽0.3mm左右,见图2。A.2.3幼虫:无足型,乳白色,长3.2mm~4.Omm,宽1.0mm~1.4mm。头部黑色,上颚发达。前胸背板黑色,中央有一乳白色纵带,腹板有3个黑斑,排列成倒三角形,腹部每节背面和两侧均有瘤突,上面着生白色刚毛,通体布满细小的黑色颗粒,见图3。A.2.4蛹:裸蛹。体长3.2mm~4.0mm,宽1.0mm~1.3mm,乳白色至黄色,见图4。A.3生活特性以成虫潜伏于树皮裂缝、枯枝落叶层中越夏、越冬。秋末大多数越夏成虫转入落叶层或地表松土、树皮裂缝中越冬,越冬成虫出蛰及越夏成虫羽化后取食芽苞和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穿孔,形成网状,见图5。幼虫潜叶危害,取食叶肉后使叶片鼓起呈泡状,基层森防人员称其为囊泡或者夹囊,见图6。叶色由绿变黄,又由黄变黑,使叶片脱落,严重时全林如同火烧。图1成虫图2卵6

10DB6523/T335—2022图3幼虫图4蛹图5孔洞状被害状图6囊泡7

11DB6523/T335—2022BB附录B(规范性)表B.1榆跳象越冬成虫出蛰进度调查表标准地号:小地名:位置坐标:单位:头调查标准株数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合计平均调查单位:调查人:8

12DB6523/T335—2022CC附录C(规范性)表C.1榆跳象越夏成虫羽化进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幼虫蛹有羽化孔囊泡空囊泡羽化成虫数量调查日期调查囊泡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羽化进度数头%头%个%个%个%9

13DB6523/T335—2022DD附录D(规范性)表D.1榆跳象卵叶率调查统计表标准地号:小地名:位置坐标:调查叶片数有卵叶片数健康卵数死亡或感病卵数卵叶率序号个个个个%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合计平均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人:10

14DB6523/T335—2022EE附录E(规范性)表E.1林业有害生物外业调查踏查记录表2县市(管理局):乡镇(林场):村(林班):单位:667m林种(√)树种林权(√)有害生物种类(√)特种用途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能源林国有集体个人虫害病害鼠害林小地名位置(地理坐标)小班面积管理状况(√)好()差()危害部位(√)根部主干主枝侧枝梢头顶芽叶片果实踏查过程发现的有害生物基本情况目测虫口密度目测被害株率是否达到统计标准对应详查标准地序号中文名拉丁名(头/20cm)(%)(预计轻、中、重)编号12345678910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人:11

15DB6523/T335—2022FF附录F(规范性)表F.1榆跳象成虫密度调查表位置坐标:标准株虫口密度平均虫临时标合计头/株口密度准地号头12345678910头/株12

16DB6523/T335—2022GG附录G(规范性)表G.1榆跳象叶片被害率及囊泡密度调查表位置坐标:调查日期:叶片总数完整叶片数量被害叶片数量囊泡数量叶片完整率叶片被害率囊泡密度标准株序号个个个个%%个/20cm123456789101112合计平均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人:13

17DB6523/T335—2022HH附录H(规范性)表H.1榆跳象发生面积统计表2县市(管理局):乡镇(林场):村(林班):单位:667m未达到未达到达到统计标准发生面达到统计标准地数量未达到达到统计标准发生率统计标统计标详查标发生范积调查统调查寄统计标准比例发生面准面积准地数围(面备注计单位主面积准地数积合计量积)量低虫低低虫低轻中重轻中重轻中重感感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人:14

18DB6523/T335—2022参考文献[1]CN201620999827.2一种榆跳象越冬成虫出蛰情况的监测装置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