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

ID:83093519

大小:392.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12-22

上传者:130****3912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1页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2页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3页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4页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5页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6页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7页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8页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9页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3853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130—2022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2022-08-12发布2022-11-12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53/T1130—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DB53/T1130《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B53/T358《滇重楼三段式栽培技术规程》、与DB53/T359《滇重楼品种评价技术规程》共同构成支撑滇重楼产业的地方标准体系。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镇沅桂花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大理林韵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丽英、董志渊、石亚娜、石瑶、胡明举、丛琨、张新华、汤国景、宋伟、袁理春、李仙兰、苏包顺。I

3

4DB53/T1130—2022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滇重楼林下栽培的产地环境、种子生产、种苗生产、林下栽培、采收、产地初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滇重楼林下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B53/T358滇重楼三段式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滇重楼ParidisRhizoma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云南重楼(ParispolyphyllaSmi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3.2林下栽培undertheforestcultivation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的林下种植业。林地资源特指人工经济林地,如核桃、桃树、苹果树、梨树和猕猴桃等果树林或人工松树林地等。3.3种苗Seedling由滇重楼种子繁育而成,3年生的幼苗。4产地环境4.1适宜种植条件4.1.1滇中、滇东南、滇西和滇西北海拔700m~3100m区域,最适宜海拔为1100m~2700m。4.1.2最适温度16℃~23℃,年降雨量700mm~1900mm,空气相对湿度50%~75%。1

5DB53/T1130—20224.1.3宜选南坡、西南坡或东南坡向种植,坡度不超过25°。4.1.4人工林条件下种植,适宜透光率为30%~40%。4.2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规定二级以上要求,农田灌溉用水质量符合GB5084规定二级以上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规定二级以上要求。5种子生产5.1留种选择无病虫危害,生长健壮植株进行留种。5.2传粉5.2.1昆虫传粉保护蜂巢,利用留种地块周边大蜜蜂、中蜂等传粉昆虫传粉,传粉期不使用杀虫剂。5.2.2人工授粉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晴天,在花粉囊开裂后3天~5天,用柔软的小毛刷或棉球等工具在每个花的雄蕊和柱头上轻轻蘸涂进行授粉。5.3采种当果实裂开,外种皮为深红色时,将果实剪下,采收种子。分期分批采收。5.4采后处理将采收后的果实除去果肉,室内阴干至含水量16%左右,将阴干后的种子装入透气容器中,置于遮荫、温度为3℃~20℃的环境中储藏,储藏时间不超过12个月。5.5种子质量5.5.1感官质量饱满、无腐烂霉变,种子净度95%以上。5.5.2等级要求种子质量应达到表1规定的三级及以上要求。表1滇重楼种子质量等级级别发芽率(%)生活力(%)千粒重(g)I级≥80.0≥90.0≥30.0II级75.0~79.985.0~89.925.0~29.9III级70.0~74.980.0~84.915.0~24.92

6DB53/T1130—20226种苗生产6.1育苗选地整地,苗床准备,搭建建荫棚,播种和苗期管理,参照DB53/T358的规定执行。6.2灌溉设施宜布局喷灌或滴灌等灌溉系统。6.3起苗时间幼苗培育3年即可起苗移栽到林下种植。6.4起苗方法6.4.1起苗时应确保苗床土壤湿润。6.4.2土壤过干的苗圃地起苗前2天~3天应灌水至土壤湿润。6.4.3从床面一边开始起苗,不应损伤根茎及须根。6.4.4捡出机械损伤的种苗和有病虫害危害的种苗单独存放。6.4.5随起、随运、随栽。6.5种苗质量6.5.1感官质量植株整体形态健壮,根须完整,无病斑、虫害和损伤。6.5.2等级要求种苗质量应符合表2III级及以上的要求。表2种苗分级等级株高(cm)根茎直径(cm)根茎长(cm)根茎重(g)叶片数I级≥15.0≥1.5≥3.0≥10.04片叶以上II级12.0~14.91.0~1.42.0~2.95.0~9.94片叶以上III级8.0~11.90.5~0.91.0~1.93.0~4.94片叶以上7林下栽培7.1林地选择7.1.125°以下阳坡地,透光率30%~40%的人工林地。7.1.2宜选择松树、板栗、核桃、桃树、苹果树、梨树等树林。7.1.3林地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质殖,排水和保水性能好。7.1.4重黏土、盐碱地、低洼地和干旱瘠薄的林间地块不宜种植。7.2林地清理清除杂草、灌木、藤本植物,并移出林外处理。3

7DB53/T1130—20227.3整地作床7.3.1深翻约30cm,捡出石块、灌草残茬,移至田外灭虫灭菌处理。27.3.2晒垡15天后,于林地表面每666.7m,均匀撒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kg。7.3.3细碎耙平,作床宽100m~120cm、高25cm,沟宽30cm。7.4栽培时间春栽时间为2月底至3月,秋栽时间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7.5栽培方法按株行距15cm×15cm,开5cm~6cm深的沟,将种苗放入沟内,理顺须根,芽头向上,覆土搂平,稍加镇压,再在床面上盖一层厚2cm的松针或碎稻草,浇透水。7.6栽后管理7.6.1灌溉灌溉至土壤含水分率大于30%,沟内不积水。灌溉水质应达到GB5084的二类水质标准以上。7.6.2除草田间宜无杂草,不使用任何种类的化学除草剂。7.6.3秋冬季管理2每年秋冬季,清除地上部分枯黄茎叶,集中到林外销毁。于种植床表面每666.7m均匀撒施1000kg~1500kg腐熟农家肥保湿增肥。保持土壤含水率在30%以上。7.7病虫害防控7.7.1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茎秆软腐病和灰霉病。7.7.2主要虫害有金龟子、蛴螬和地老虎等。7.7.3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控。7.7.4农药应选择国家允许使用的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以及低毒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7.7.5滇重楼林下栽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8采收8.1采收时间移栽后5年~6年后,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滇重楼地上部分茎叶枯萎后采收。8.2采收方法8.2.1晴天采挖。8.2.2割去枯萎的茎叶,用洁净的条锄在畦旁开挖30cm深的沟,然后顺序向前刨挖出根茎,抖去泥土。8.2.3不应损伤根茎。4

8DB53/T1130—20229产地初加工9.1分选于洁净的分选室中拣出茎叶、草等杂质,并将病根、受损伤根茎与完整根茎分别堆放。9.2清洗干燥将分选后的根茎清洗后,放晒场上晾晒干燥或用烤箱(50℃~60℃)烘干至含水量≤12%。晾晒或烘干时宜经常翻动,逐步搓、擦去除须根。5

9DB53/T1130—2022AA附录A(资料性)滇重楼林下栽培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方法滇重楼林下栽培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方法见表A.1。表A.1滇重楼林下栽培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方法病害危害易发症状和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名称部位病期病原主要为柱隔孢菌(Ramularia)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sp.)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初期在叶正面形成许多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为半圆形、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叶斑中间枯白或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部正反两面均产(1)收获后清洁田园,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感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褐枯黄,将枯枝病残体集中烧叶斑直至植株死亡。病菌一般在病叶、土壤或植株的病残体上越冬。毁,消灭越冬病原;8月~病叶片第2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从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2)发病前采用预防9月雨飞散,传到滇重楼植株上,侵入体内引起初侵染。发病后,新性药剂处理,发病后采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气流传播又引起多次再侵染。高用治疗性药剂处理。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多在8~9月发病,10月逐渐减少。植株生长不良,老叶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土壤排水不良的涝洼地,连作田及田间杂草丛生容易发病。病原主要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属半知菌亚门。此病主要侵染根茎,发病初期根茎产生水渍状褐色坏死斑,严重时整个根茎内部腐烂,仅残留纤维状维管束,病部呈褐色或红褐色。湿度(1)及时挖除病苗;根腐大时,根茎表面产生白色霉层。由于根茎腐烂病株易从土中拔起。5月~(2)雨季及时排水;病根茎发病植株随病害发展,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由外向里逐渐变黄,8月(3)发病后采用治疗最后整株枯死。根腐病为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的残存病体上性药剂处理。过冬,病菌在根茎伤口处入侵,在根茎遭残和地下害虫危害后,病菌易入浸。一般栽培地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连绵阴雨,土壤过于潮湿和积水,多年连作地块易发生根腐病。6

10DB53/T1130—2022表A.1(续)病害危害易发症状和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名称部位病期病原主要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carotovorumsubsp.Carotovorum),是一种寄主广泛的植物致病菌,可以在植物表面附生或在土壤、水体里腐生(1)避免选择发生过软生活,病原菌从植物的自然裂口、伤口等侵入,通常潜伏在寄主植腐病的地块种植滇重物的维管组织、薄壁组织及细胞间隙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大量繁楼,栽种前要对种苗、殖,分泌果胶酶等胞外酶使寄主植物细胞壁和细胞间的连接分解,茎秆土壤进行消毒;(2)发4月~造成组织解体形成软腐。通常水肥过足造成的滇重楼生长过快,是软腐茎秆现病株及时清除销毁,7月诱发茎秆软腐病的重要原因。发病时间为出苗至叶展平时期,即每病并用生石灰对苗穴进行年的4~7月份发病,当叶展平、茎停止长高后发病很少。病菌首先消毒;(3)冬天植株倒在茎基部侵染形成水浸状病斑,后软化,茎内部开始腐烂,产生刺苗后,清除茎杆枯枝落激性臭味,发病部位沿着维管束向上蔓延造成整个茎秆稀软腐烂,叶。叶片萎蔫、植株倒伏。茎秆软腐病并不造成地下根状茎的完全坏死,但植株一旦发病,地上部分的茎秆完全腐烂,存活的根状茎至少要1年后才能长出新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易造成当年种子绝收。病原为椭圆葡萄孢(Botrytiselliptica),5月中下旬雨季来临(1)雨季,注意修枝树后开始发生,6月~8月份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进入盛发期,9月份枝,增加透光率;(2)以后新增感染减少。发病部位腐烂或枯萎,表面产生大量菌核。倒及时拔除田间杂草、清苗后,菌核随病残体落入田间越冬,成为来年的传染源。从植株初理沟渠,增加通风以降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均可发病。病害多发生在花器上,其次为叶片。灰霉花器、6月~低田间湿度;(3)植株花器发病初期,基部先出现水渍状失色、变软,花萼、花瓣、花丝叶片病8月倒苗后及时清除残体集萎蔫下垂,病部逐渐向花器尖端和花梗蔓延,造成花梗腐烂,花朵中烧毁,减少病原菌的下垂,病部表面产生灰色的霉层以及黑色的菌核,花器发病直接造越冬体,均可降低灰霉成种子绝收。叶片发病部位始于叶柄基部与茎干连接的地方,受害病的发生。部位变软呈水渍状,叶片下垂,病害向叶片、茎逐渐蔓延,造成叶片腐烂、植株倒伏,发病部位产生灰色的霉层和革质、黑色的菌核。7

11DB53/T1130—2022表A.1(续)病害危害易发症状和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名称部位病期金龟子是隶属于昆虫纲,属鞘翅目金龟甲科昆虫的总称,其幼虫(1)人工捕杀幼虫。(2)统称蛴螬,成虫啃食茎叶,造成缺刻、空洞,严重时吃光叶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只留下叶脉。幼虫咬断根茎,造成缺苗断垄。金龟子一年发生一金龟子成虫,根据不同地22代,以幼虫越冬,6月初化蛹,成虫出土后即可交配,然后将卵形,每1.3hm~2.7hm金龟产在土壤中,大约一个月后出现幼虫,成虫寿命约30d。成虫危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子根状6月~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主要危害叶片。成虫具昼伏夜出习诱杀成虫。(3)配制糖醋茎、茎7月性,常在傍晚至晚上10时咬食最盛。具趋光性及假死性,对黑光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制灯尤为敏感。方法: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加适量0.2%苦参碱的200倍溶液配置成毒液放置田间空地诱杀成虫。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rg),为鳞翅目夜蛾科昆(1)及时铲除田间杂草,虫,又名切根虫,地蚕、土蚕、黑土蚕,老熟幼虫体长37cm~消灭卵及低龄幼虫孳生50cm,呈灰黑色。主要咬食幼嫩根茎,嗤断茎,伤害幼苗;或咬场所;(2)整地时人工捕食根茎形成凹凸不平的空洞,使植株枯萎。小地老虎以蛹或者老杀暴露的地老虎幼虫;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年发生3代~4代,以第1代幼虫发生集中,(3)糖醋液诱杀。糖醋危害最大,狠抓第一代防治是降低全年虫口密度的关键。此虫夜液配制是:按糖醋地老间出来为害,白天钻入土中,不易被发现。翌年3月出现成虫,根茎、4月~液:0.6%苦参碱水剂200虎成虫具趋光性和趋化性,喜吸食酸、甜、酒味等芳香性物质。成茎11月倍稀释溶液的体积比为虫羽化后经3d~5d,开始产卵,卵多散产于低矮叶密的草上,1∶1混合而成,糖醋液配少数产于枯叶及土隙下。在土壤黏重、低洼、潮湿、耕作粗放、比为糖6重量份、醋3重草荒严重地块,均有利于地老虎发生。量份、白酒1重量份和水10重量份混合而成;糖醋液用盆或瓶装入,放在植株间空地上。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