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

ID:83094178

大小:466.1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3-06-21

上传者:130****3912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1页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2页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3页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4页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5页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6页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7页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8页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9页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43∕T 1886-2020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40CCSB64DB43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1886—2020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forcityandcountydemonstrationevaluationonforesttourism2020-12-29发布2021-03-29实施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43/T1886—2020目次前言························································································································Ⅲ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评价条件···············································································································24.1森林风景资源···································································································24.2森林旅游地数量································································································34.3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34.4政府重视度······································································································34.5森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34.6森林旅游地管理································································································44.7特点特色·········································································································55评价方法···············································································································6附录A(规范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7I

3DB43/T1886—2020II

4DB43/T1886—2020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到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省国有林和森林公园管理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志正、冯超、张江、吴彦承、欧阳叙回、庾庐山、伍荣、张长虹、瞿跃辉、李志华、周诗捷、陈剑波、吴会平、陈光辉、闫瑞坤。III

5DB43/T1886—2020IV

6DB43/T1886—2020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的术语与定义、评价条件和评价方法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6767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18005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97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6353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GB/T26356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73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GB/T31383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Y/T2790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JGJ6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T/CATS002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森林旅游foresttourism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作为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休闲等方面的活动。1

7DB43/T1886—20203.2森林旅游地foresttourismdestination指依托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按规定程序设立,由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组织、监督并提供旅游服务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含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石漠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等)。3.3森林旅游示范市县demonstrationcityandcountyofforesttourism指具备良好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森林生态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各地森林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市(州)级行政区、县(市区)级行政区。3.4森林覆盖率percentageofforestcover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及绿化程度,计算方法参考GB/T26424。3.5森林步道foresttrails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徒步旅行为主,也可利用其他非机动方式同行的带状休闲空间。3.6研学旅行基地(营地)studytravelbase(camp)自身或周边拥有良好的餐饮住宿条件、必备的配套设施,具有独特的研学旅行资源、专业的运营团队、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能够为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生活等活动的场所。4评价条件4.1森林风景资源4.1.1森林覆盖率森林旅游示范市(州)森林覆盖率≥40%,森林旅游示范县(市区)森林覆盖率≥50%。4.1.2森林风景资源类型森林风景资源类型较多,具有GB/T18005所列的地文、水文、生物、人文、天象其中四类以上。4.1.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应符合下列条件:a)湿地保护率≥70%;b)森林旅游地范围内无中度及以上的水土流失,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林草植被得到全面保护与恢复;c)行政区内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8%;d)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85%;e)森林旅游地空气质量达到GB3095规定的一级标准;f)森林旅游地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规定的Ⅱ类标准以上;2

8DB43/T1886—2020g)森林旅游地声环境质量应达到GB3096规定的I类标准以上。4.2森林旅游地数量森林旅游示范市(州)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6处,且至少有2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森林旅游示范县(市区)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2处,且至少有1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4.3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森林旅游示范市(州)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400万人次;森林旅游示范县(市区)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60万人次。4.4政府重视度4.4.1森林旅游组织机构政府组建森林旅游领导小组,有森林旅游管理机构,有办公场所和管理队伍。4.4.2森林旅游扶持政策政府制定促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4.4.3森林旅游规划编制森林旅游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4.4森林旅游财政投入市(州)近三年每年投入森林旅游发展财政资金不少于当地财政收入的5%;县(市区)近三年每年投入森林旅游发展财政资金不少于当地财政收入的3%。4.5森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4.5.1森林旅游地可进入性森林旅游地可进入性强,区内外交通满足运输和游览需求,交通方式多样,交通设施完善。4.5.2森林旅游地基础服务设施森林旅游地基础服务设施应符合下列条件:a)通信网络覆盖率≥90%,邮政快递便捷,通讯设施与景观协调;b)供电设施完备,安全可靠,与环境相协调,设计应符合GB50052规定;c)供水设施完善,运行良好,满足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需求,生活饮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d)排水设施采用暗管(渠)方式埋设,排水通畅,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污水排放应符合GB8978规定;e)垃圾箱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有分类设置和回收设施;旅游厕所布局、数量、结构合理,设计应符合GB/T18973规定;f)医疗和救护设施设备齐全;g)安全设施设备完好,安全可靠;h)无障碍设施数量充足,设计应符合GB50763规定;3

9DB43/T1886—2020i)设立生态停车场或船舶码头,规模适中,与景观环境相协调。4.5.3森林旅游要素配置森林旅游地旅游要素配置合理,应符合下列条件:a)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设施齐全,应符合GB/T31383规定;b)标识设施布局合理、形式统一,应符合GB/T10001规定;c)住宿设施布局、结构、数量合理,生态特色鲜明,应符合JGJ62规定;d)餐饮场所布局合理,接待能力满足需求,绿色环保,食品安全应符合GB/T27306规定;e)森林旅游购物场所选址、布局和规模合理,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应符合GB/T26356规定;f)森林游乐设施布局合理、数量适当、设施完善,应符合GB/T16767和GB/T26353规定;g)森林步道充分利用已有道路,布局合理,配套服务完善,应符合LY/T2790规定;h)设有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规模适当,设施齐全,应符合T/CATS002规定。4.6森林旅游地管理4.6.1森林旅游地管理机制森林旅游地管理机制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森林旅游地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内部分工明确;b)森林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质量投诉机制等健全;c)管理制度贯彻得力,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执行记录和总结连续、完整。4.6.2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设立专门的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机构或岗位,职责明确;b)建立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和监管制度;c)配置专职管护人员,管护设施设备满足要求,巡护记录齐全;d)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范围明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森林旅游资源遭受破坏,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内的林地,全面保护区域内省级以上公益林和所有天然林;e)调查、记录和监测国家重点保护和省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监测记录完整、准确;f)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性保护,依法慎用外来物种,生态系统稳定;g)设立隔离区、缓冲区、野生动物通道,有效保护物种生存环境;h)建设和游憩活动应避开野生动物繁育场所和繁育季节;i)科学管理游客容量,防止对示范区资源造成破坏;j)休养生息促进生态恢复,积极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4.6.3森林旅游地规划森林旅游地规划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森林旅游地有规划,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批;b)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4.6.4森林旅游管理森林旅游管理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市场营销方式多样、新颖,森林旅游品牌形象鲜明;4

10DB43/T1886—2020b)餐饮、购物、住宿等场所管理规范,经营秩序良好;c)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合理,从业人员通过了培训考核,达到岗位要求,满足森林旅游需要;d)森林旅游安全规章制度健全,救援、应急机制完善,安保人员充足,档案记录完整;e)森林旅游信息收集、处理与发布准确、及时、高效,公众信息资料内容丰富;f)旅游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记录完整。4.6.5森林旅游管理负面清单申报单位所辖范围近3年内发生过下列事件之一,不具备申报资格:a)近3年有违规大型建设项目、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造成较坏影响;b)近3年有较严重的违法征占用林地、盗伐滥伐林木、捕食或破坏野生动植物的事件发生;c)近3年发生人员死亡或重残的森林旅游或林业安全生产事故;d)近3年发生对旅游者人身侵犯和健康损坏的重大质量投诉。4.7特点特色4.7.1创新森林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森林旅游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市场质量监督机制、创新创业发展机制,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管理得力,经营灵活,多方共赢。4.7.2协调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政府在处理保护与利用、生态与产业、休闲与科普关系方面成效突出。保护重点明确,措施得力,利用方式科学,产业融合发展,休闲类型多样,科普广泛生动,促进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产业功能越来越强,生态教育功能越来越大。4.7.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示范作用突出,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高,当地居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意识较强。4.7.4产业优势突出森林旅游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近三年各年度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旅游者总人数均位全省前列。4.7.5增收致富显著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渠道,显著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对巩固脱贫成果和促进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4.7.6促进国有林场林区转型发展创新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管理机制,在森林康养、林业碳汇、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业态方面取得显著成绩。4.7.7地域特色文化保护良好当地森林保护意识强,成片天然林、公益林或古树名木保护良好,地域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有省级以上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森林生态旅游节庆活动。5

11DB43/T1886—20204.7.8公益服务功能突出以森林体验、森林养生、研学教育作为森林旅游重要发展方向,森林旅游在改善当地居民和游客精神文化生活中作用显著,满意度高。4.7.9森林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在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休闲旅游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森林旅游规模和经济效益近三年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10科技支撑有力建立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旅游人才队伍,积极构建森林旅游政产学研多边合作交流平台,森林旅游行业标准制定、课题研究、统计和监测手段创新方面在全省具有示范推广意义。5评价方法5.1评价指标和权重评价指标由森林风景资源、森林旅游地数量、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政府重视度、森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森林旅游地管理、特点特色等7个一级指标构成,权重见表1。每个一级指标又包括若干个评价项目,其内容及分值见附录A。表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一级指标及权重森林旅游地森林旅游森林旅游森林旅游地特点一级指标森林风景资源政府重视度数量年游客接待量基础服务设施管理特色权重15%6%6%12%20%31%10%5.2评价方法a)符合“4评价条件”中4.1~4.6的条件,同时满足“4.7特点特色”中至少6个方面要求,且无“4.6.5森林旅游管理负面清单”中任一项的市(州)或县(市区)具备申报资格;b)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由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定机构组织3名以上专家进行现场核查。按附录A《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采用现场逐项核查评分方法评分,最后得分采用所有参评专家的平均分值,综合评分值≥850分以上者,可推荐申报“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称号。6

12DB43/T1886—2020附录A(规范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基本指标由森林风景资源、森林旅游地数量、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政府重视度、森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森林旅游地管理、特点特色等7个一级指标构成,每个一级指标下包括若干个评价项目,其内容及分值见表A.1。A.2参评市、县在“自评得分”一栏中填写分数。A.3参评专家通过检查证明材料、自评情况,结合现场核实,在“专家评分”一栏填写评分,达到相应指标要求的得分,没达到的不得分;最后得分采用所有参评专家的平均分值。表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等级赋值自评专家序号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千分制)得分评分总分值1000一森林风景资源150参评森林旅游示范市的,市(州)森林覆盖率≥40%;参评森(一)森林覆盖率30林旅游示范县的,县(市区)森林覆盖率≥50%。森林风景资源类型丰富,具有GB/T18005所列的地文、水文、50森林风景资源生物、人文、天象五种类型,资源实体疏密度优良。(二)类型森林风景资源类型较多,具有GB/T18005所列的地文、水文、30生物、人文、天象中任意四种类型,资源实体疏密度一般。(三)生态环境701湿地保护率参评森林旅游示范市(州)或县(市区)的湿地保护率≥70%。10森林旅游地范围内无中度及以上的水土流失,人为水土流失得2水土保持10到全面控制,林草植被得到全面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地占3行政区内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8%。10国土面积比例重点生物物种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85%。10种数保护率5空气质量森林旅游地空气质量达到GB3095规定的一级标准。10森林旅游地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规定的I类标准。106地表水质量森林旅游地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规定的II类标准。5森林旅游地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规定的0类标准。107声环境质量森林旅游地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规定的I类标准。5森林旅游示范市(州)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森林旅游地少于8处,且至少有3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森林旅游示范县二60数量(市区)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3处,且至少有1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7

13DB43/T1886—2020表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续)等级赋值自评专家序号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千分制)得分评分森林旅游示范市(州)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6处,且至少有2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森林旅游示范县40(市区)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2处,且至少有1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参评森林旅游示范市的,区域内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500万人次;参评森林旅游示范县的,区域内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60森林旅游≥80万人次。三年游客接待量参评森林旅游示范市的,区域内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400万人次;参评森林旅游示范县的,区域内森林旅游年游客接待量40≥60万人次。四政府重视度120政府组建森林旅游领导小组,有专门分管领导,计10分;有主森林旅游(一)管森林旅游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计10分;有固定办30组织机构公场所和稳定管理队伍,计10分。政府制定完善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政策,计15分;行政服务与保障有力,产业引导与扶持力度大,市场培育与发展活跃,计30森林旅游15分。(二)扶持政策政府制定促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政策,计10分;加强行政服务与保障,加大产业引导与扶持力度,加快市场培育与发展,计2010分。森林旅游森林旅游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森林旅游发(三)30规划编制展总体规划。市(州)级近三年每年投入森林旅游发展财政资金不少于当地财政收入的8%;县(市区)级近三年每年投入森林旅游发展财30森林旅游政资金不少于当地财政收入的5%。(四)财政投入市(州)级近三年每年投入森林旅游发展财政资金不少于当地财政收入的5%;县(市区)级近三年每年投入森林旅游发展财20政资金不少于当地财政收入的3%。森林旅游五200基础服务设施森林旅游地(一)30可进入性可进入性好,外部交通道路或航道通达性强,计6分;沿途有1区外交通10优美绿化景观或生态绿道,计4分。区内交通充分满足运输和游览要求,路网布局科学合理,计5分;游览路线或游览步道设置合理、安全、顺畅,计5分;具20有多种特色交通方式,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计5分;科学控2区内交通制交通流量,计5分。区内交通满足运输和游览要求,路网布局基本合理,计4分;游览路线或游览步道设置合理,计3分;具有多种交通方式,10交通设施比较完善,计3分。森林旅游地(二)90基础服务设施通信网络布局合理,通讯方便,覆盖率≥90%,计5分;邮政1通信设施10快递服务便捷,计3分;通讯线路不破坏自然景观,计2分。8

14DB43/T1886—2020表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续)等级赋值自评专家序号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千分制)得分评分供电设施完备,供电满足森林旅游服务需求,计5分;供配电2供电设施系统设计符合GB50052规定的要求,安全可靠,计3分;采取10地下电缆方式,与环境相协调,计2分。供水设施完善,供水充足,运行良好,满足生产、生活、消防3供水设施用水需求,计5分;生活饮用水符合GB5749规定,计3分;10采用地覆式布设,不破坏环境,计2分。排水设施完善,采用暗管(渠)方式埋设,计4分;排水通畅,4排水设施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需要,计3分;污水处理10设施完善,污水排放符合GB8978规定的要求,计3分。垃圾箱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计3分;垃圾箱有分类设置和回收设施,计2分;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分布合理,厕位数5环卫设施10量和性别比例满足需要,计3分;厕所设计符合GB/T18973规定的要求,计2分。设立医疗机构,配备专职医务人员,计5分;有必要的医疗设6医疗设施10施设备,配备常用药品,救援设施齐全,计5分。游览设施安全可靠,消防、防盗、救护等设施设备完好,计47安全设施分;设立完善的安全警示和监控系统,计3分;危险地带安全10防护设施健全,计3分。为特殊人群配备足量的服务设施,位置醒目方便使用,计5分;8无障碍设施10无障碍服务设施设计符合GB50763规定的要求,计5分。停车场设置合理、容量满足需求,计6分;设有生态停车场,9停车场所设施10停车场或码头与景观相协调,计4分。森林旅游地(三)80旅游要素配置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服务项目满足游客1游客中心需要,计5分;游客中心设计符合GB/T31383规定的要求,计105分。标识系统设置布局合理,形式统一,满足顾客需求,计4分;在旅游线路和景点集中地带设立环境保护标语或提示牌,标识2标识设施10牌与景观协调,计3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符合GB/T10001规定的要求,计3分。住宿设施布局、结构、档次合理,体量适宜,生态特色鲜明,3住宿设施10计5分;住宿设施符合JGJ62规定的要求,计5分。餐饮设施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接待能力能满足需求,计5分;4餐饮设施食品安全符合GB/T27306规定的要求,计3分;餐饮设施与环10境相协调,绿色环保,计2分。旅游购物设施选址、布局和规模合理,计5分;购物场所符合5购物设施GB/T26356规定的要求,计3分;旅游购物设施外观造型、色10彩和材质环保、有特色,与景观环境协调,计2分。森林游乐设施布局合理、数量适当、设施完备,满足游客娱乐6游乐设施需求,计5分;森林游乐设施符合GB/T16767和GB/T2635310规定的要求,计5分。森林步道充分利用已有道路建设,布局合理,配套服务完善,7森林步道满足游客游憩需求,计5分;森林歩道建设标准符合LY/T279010规定的要求,计5分。9

15DB43/T1886—2020表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续)等级赋值自评专家序号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千分制)得分评分区域内设有室内或室外专门研学场地,位置合理,规模适当,研学旅行基地8设施器材齐全,计5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符合T/CATS00210(营地)规定的要求,计5分。森林旅游地六310管理森林旅游地(一)50管理机制森林旅游地管理机构健全,计5分;人员配备合理,计5分;1机构建设15内部职能分工明确,计5分。森林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质量投诉2制度建设15机制等健全,每一项计5分,三项合计15分,缺项不计分。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得力,计10分;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有两年3制度执行20以上的完整执行记录和总结,计10分。森林旅游(二)100资源保护设立专门的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机构或岗位,计5分;保护职责1保护机构10明确,计5分。2保护制度建立完善的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和监管制度,计10分。10配置足够数量的专职管护人员,计4分;管护设施设备满足要3管护措施10求,计3分;管护范围明确,巡护日志完善,计3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森林旅游资4执法监督源遭受破坏,计5分;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内的林10地,全面保护区域内省级以上公益林和所有天然林,计5分。调查、记录和监测国家重点保护和省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计65资源监测10分;监测记录完整、准确,计4分。有效保护古树名木、珍稀和濒危物种,计5分;依法慎用外来6物种保护10物种,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计5分。有效保护物种生存环境,合理设立利于动物繁殖和栖息的隔离7生境保护10区、缓冲区,科学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计10分。景点建设和游憩活动应避开野生动物繁育场所和繁育季节,计68活动控制10分;有效控制夜间照明和噪声,计4分。9容量控制科学管理游客容量,防止对资源造成破坏,计10分。10采取轮值开放与休游措施促进生态恢复,计5分;积极修复被10修复整治10破坏的生态环境,计5分。森林旅游地(三)50规划森林旅游地有规划,内容全面,科学合理,计10分;符合GB/T1规划编制18971规定的要求,计5分;专项规划与县域旅游总体规划、国20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衔接良好,计5分。规划通过旅游、林业、环保、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审批,符合2规划审批10相应的审批程序,计10分。10

16DB43/T1886—2020表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续)等级赋值自评专家序号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千分制)得分评分全面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计10分;规划中各制度、措施全面按20时落实,计10分。3规划实施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计5分;规划中各制度、措施基本落实,10计5分。(四)森林旅游管理110营销方式多样,深入开展网络营销等新型销售方式,计10分;近3年年均市场营销投入占旅游投入的比例≥5%,计5分;1市场营销20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或有鲜明的森林旅游形象与宣传口号,计5分。餐饮、购物、住宿等场所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计10分;经营2场所管理20秩序规范,服务人员服务良好,计10分。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合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20%,3人员管理计10分;培训制度明确,业务培训全面,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20员工培训合格率100%,达到岗位要求,计10分。森林旅游安全规章制度健全,计5分;配备足量安保人员,岗位安全职责明确,计5分;建立完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4安全管理20预防及应急处理预案,计5分;培训、演练和应急记录完整,计5分。森林旅游信息收集、处理与发布准确、及时、高效,计5分;公5公众宣教众信息资料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计5分;突出地方特色或森林15文化特色,生态科普教育性强,计5分。旅游投诉处理及时、妥善,计10分;旅游投诉档案记录完整,6旅游投诉15计5分。七特点特色100设立森林旅游协调领导机构,政府引导力度大,部门联动力强,计4分;设置旅游市场监督及质监执法队伍,管理得力,计3创新森林旅游(一)分;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创新机制灵活,森林旅游发展动10发展体制机制力强,综合效益好,计3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森林旅游资源保护重点明确,保护措施得力,生态环境质量越协调森林旅游来越好,计4分;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森林旅游与生态、(二)资源保护与利用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功能越来越强,计3分;休闲类型10关系多样,科普方式新颖,生态教育功能越来越大,计3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和自然课堂等生态文化教育基地2处以上,计4分;生态文化产推进生态文明品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多样,生态文化示范作用突出,计3(三)10建设分;当地居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意识较强,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90%,计3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森林旅游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森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8%,计5分,占比5%~7%,计3分,占比(四)产业优势突出≤4%,不计分;近三年各年度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旅游者总人数10在全省处于前30名,计5分,处于前31~50名,计3分,51名之后,不计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11

17DB43/T1886—2020表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检查评分细则表(续)等级赋值自评专家序号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千分制)得分评分森林旅游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比重≥20%,计4分;森林旅游为当地群众带来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值≥2000元,计3分;(五)增收致富显著10森林旅游扶贫致富典型经验得到省级以上层面认可和推广,计3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创新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管理机制,典型经验得到省级以上层面认可和推广,计4分;林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计3分;促进国有林场(六)在森林康养、林业碳汇、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业态方面取10林区转型发展得显著成绩,计3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当地森林保护意识强,成片天然林、公益林或古树名木保护良地域特色文化好,计4分;地域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计3分;有(七)10保护良好省级以上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森林生态旅游节庆活动,计3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充分发挥森林在教育、体验、养生方面的功能,把森林体验、森林养生、研学教育作为森林旅游重要发展方向,计5分;森公益服务功能(八)林旅游在改善当地居民和游客精神文化生活中作用明显,当地10突出居民和游客满意度90%以上,计5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和业态呈现多样化,计3分;区域旅游品牌具省级以上影响力,计3分;森林旅游市场营销和休闲森林旅游发展(九)旅游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森林旅游规模和经济效益近三年增10成效显著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计4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具有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旅游人才队伍,优秀旅游团队和人员数量占80%以上,计4分;积极构建森林旅游发展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政产学研多边合作交流平台,计4分;森林旅(十)科技支撑有力10游行业标准制定、课题研究、统计和监测手段创新方面在全省具有示范推广意义,计2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分,累计不超过10分。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