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

ID:83094606

大小:273.0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12-22

上传者:130****3912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1页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2页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3页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4页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5页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6页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7页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8页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9页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泰安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99CCSB02□B3709泰安市地方标准DB3709/T010—2022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oflandreclamationforpaddyfields

1DB3709/T010—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本文件由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泰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金土地测绘整理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凤玲、岳慧蕾、邢豪、周蕊、时鹰、张国平、孙巍、李新新、浩洪、王健、牛蓓蓓、刘晓丽、张海燕、付娟、董政、葛继杰、曹嘉芮、郭启超、刘鹏程、张洪岭、史书琳、王皎、安华中、安志广。I

2DB3709/T010—2022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垦造水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选址条件、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泰安市土地整治垦造水田的建设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DL/T5220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NY/T2148-201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TD/T1013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DB37/T2840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田paddyfield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排设施,可以经常蓄水,淹水耕作,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3.2土地平整工程landlevellingengineering指为满足水田耕作、灌排的需要,以及一定的肥力条件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3.3田间防渗工程fieldseepagecontrolproject为控制水田日渗漏量、提高水田保水能力而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防渗工程效果,以灌水后田面保持田面水不落干的天数、水田渗漏强度或土壤容重进行评价。3.4田间防渗层fieldanti-seepagelayer为控制水田垂向渗漏而建设形成的密实土层。1

3DB3709/T010—20223.5水田渗漏强度leakageintensityofpaddyfield水田土壤水分在单位时间内垂向渗漏和侧向渗漏的水量,以mm/d表示。3.6灌溉与排水工程irrigationanddrainageengineering为满足水生作物生长所需的水位调节,以及防治旱、涝、渍等灾害而采取的调节水田水分状况的工程措施总称。3.7田间道路工程fieldroadengineering为满足水田作业、物资运输等生产活动需要而修筑田间道、生产路所采取的工程措施总称。3.8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engineeringprojectandfarmlandprotectionandeco-environmentconservation为保障土地利用活动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防止或减少污染和自然灾害而采取的工程措施总称。4选址条件4.1基础条件4.1.1泰安市域范围内适合水生作物种植的区域主要是东平县、新泰市沿河、湖的平原地区。4.1.2水田建设项目应从严选择建设区域,坚持因地制宜,从自然条件和生态建设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安排垦造水田建设项目,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4.1.3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收益权和监督权。4.1.4水田垦造建设之前的地类认定,应以上一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依据。4.2优先选址区域4.2.1后备耕地资源,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4.2.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4.2.3与周围已有水田集中连片,达到一定建设规模的区域。4.2.4沿河、湖水源充足的旱地、水浇地或已有坑塘,经过工程建设,能满足水稻等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区域。4.2.5符合条件的采煤塌陷地。4.3禁止建设区域4.3.1地形坡度大于25°的区域。4.3.2灌溉水源无法保障的区域。4.3.3土壤改善后仍不适合种植水稻、莲藕等作物的区域。4.3.4水土流失易发区等生态脆弱区域。4.3.5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的区域。4.3.6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4.3.7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开垦的区域。2

4DB3709/T010—20225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水田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及农田输配电等工程。5.1.2垦造水田项目区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不高于8%。5.1.3垦造水田项目区工程质量保证年限应达到15年以上。5.2土地平整工程5.2.1耕作田块修筑工程5.2.1.1田块布置以南北方向为宜。田块的边界应结合现有沟、渠、路、林及其他自然界线,对规格不一的田块采取截弯取直等措施进行调整,便于机械作业。5.2.1.2田块长度不小于30m,宽度不小于7m,田面宽度便于小型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连片规模(或2与周边原有水田连片面积)宜不小于0.67hm。5.2.1.3以格田为平整单元,平整后田面平整度和地表坡降应符合NY/T2148-2012中7.1.3的规定。5.2.1.4采用砖、石、混凝土、素土、防渗膜等材料进行砌筑田埂,埂高20cm-50cm,埂顶宽20cm-50cm为宜。5.2.1.5水田池体深度根据不同作物及种植模式的要求不同按需设置。池壁根据不同作物种植要求进行处理。稻田和藕田修筑要求见附录A。5.2.2田间防渗工程5.2.2.1若水田保持蓄水时间小于72小时,需实施防渗工程。5.2.2.2实施田间防渗工程时,应先将耕作层剥离,再对剥离后的田面进行防渗处理,达到防渗要求后,将剥离后的表土回填。防渗层要求见附录B。5.2.3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5.2.3.1土地平整时应避免打乱表土层与心土层,确需打乱应先将肥沃的表土层进行剥离,单独堆放,待土地平整完成后,再将表土回覆整平。工程措施要求应符合DB37/T2840的规定。5.2.3.2水田土壤以砂质壤土至粘土为宜,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GB15618的要求。5.2.3.3水稻田耕作层厚度以15cm-25cm为宜,藕田耕作层厚度以40cm-60cm为宜。5.2.3.4耕作层土壤pH值6.5-7.5为宜,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土壤改良措施见附录C。5.3灌溉与排水工程5.3.1灌溉水源5.3.1.1垦造水田项目区必须有水源保证,根据不同地形条件、水源特点等,合理配置各种水源;水资源利用应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水和承压水。5.3.1.2灌溉水源要求清洁,无污染,灌溉水质应符合现行GB5084的规定。5.3.2灌排系统3

5DB3709/T010—20225.3.2.1水田灌溉设计保证率应不低于85%。结合实际情况择优选择灌溉渠道、灌溉输水管道或渠、管组合的输水方式,将水源、输水系统及田间灌排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以节水灌溉工程为主,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相关技术要求符合GB/T50363的规定。5.3.2.2渠系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85。灌溉渠道应依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的顺序设置固定渠道,渠道系统布置、水力设计、纵横断面设计、地基处理、渠道衬砌和抗冻胀工程等应符合GB50288和DB37/T2840的规定。5.3.2.3管道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95。输水管道级数应根据系统灌溉面积(或流量)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管道系统布置和工程设计、相关选材、管道施工和设备安装等应符合GB50288和DB37/T2840的规定。5.3.2.4排水沟设置应与田间其他工程(灌渠、道路、林网)相协调,应保证设计排水能力,田间排水沟系配套率达到100%;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的标准;在10年一遇暴雨后,应在48小时内排至耐淹水深。相关技术要求符合GB50288的规定。5.3.2.5水闸、涵洞、渡槽、倒虹吸、跌水与陡坡等工程建设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5.3.2.6无自流灌溉条件时,应修建泵站。泵站建设应符合GB50288和GB50265的规定。5.4田间道路工程5.4.1田间道路工程的布局应力求使居民点、生产经营中心和田块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力求线路顺直,确保农机具能到达每一个作业田块。田间道路工程应尽量减少道路占地面积,与沟渠、林带结合布置,避免或者减少道路跨越沟渠,减少桥涵闸等交叉工程,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率。5.4.2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的布设、路面宽度、道路通达度等应符合NY/T2148的规定。路基、路面、路肩、道路纵坡等道路工程设计应符合DB37/T2840的规定。5.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5.5.1水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应与田、路、渠、沟等有机结合,布置必要的防洪、防风、水土流失控制等防护措施,优化水田生态景观,配置生态廊道,维护水田生态系统安全。5.5.2风害区水田防护面积应不小于90%。5.5.3防护林占地率宜达到4%。防护林网的密度、林带方向和林带间距应符合NY/T2148的规定。5.5.4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坡面防护工程等的设计及实施应符合GB50288和DB37/T2840的规定。5.6输配电工程5.6.1输配电工程设置应与排灌、道路工程相结合,符合GB50052、DL/T5220等相关标准的规定。5.6.2输电线路和变配电设施的设置要求符合NY/T2148的规定。6管理要求6.1验收管理6.1.1根据TD/T1013的相关要求进行水田项目验收。6.1.2验收应以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和设计变更、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先由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再由项目承担单位初验并提交验收申请后,由市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验收。4

6DB3709/T010—20226.2档案管理6.2.1建立水田建设统计报表制度,定期进行信息的统计、汇总和上报。6.2.2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水田建设和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管理要求。6.2.3及时记载水田建设过程的有关管理、技术等文件,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资料进行立卷归档,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完整。5

7DB3709/T010—2022AA附录A(规范性)稻田和藕田修筑要求稻田和藕田修筑要求见表A.1。表A.1稻田和藕田修筑要求项目稻田藕田(浅水藕)田块深度田埂距田面20cm-30cm田埂距田面30cm-50cm池底犁底层平整夯实后,回填耕作层20cm-30cm池壁应因地制宜利用砖、石、混凝土等材料进行硬池壁自然边坡,无硬化要求化;设置进排水口返青期2cm-3cm;分蘖期3cm-5cm;萌芽期5cm-10cm;立叶期水位逐渐加深至水位管理孕穗期5cm-7cm;出穂期3cm-5cm15cm-20cm;结藕期5cm-10cm1

8DB3709/T010—2022BB附录B(规范性)水田防渗层要求水田防渗层要求见表B.1。表B.1水田防渗层要求评价指标及范围区域类型防渗层(cm)渗漏强度(mm/d)土壤容重比平原区≥125-20≥1.1平原区≥105-20≥1.1注1:对于能满足水田种植防渗要求的,可以不作防渗工程。注2:水田防渗工程建设标准可采用渗漏强度或土壤容重比两种方法。土壤容重比为犁底层土壤容重与耕作层土壤容重的比值。2

9DB3709/T010—2022CC附录C(规范性)耕作层土壤改良措施耕作层土壤改良措施见表C.1表C.1耕作层土壤改良措施土壤障碍类型障碍描述改良措施宜采用秸秆还田、绿肥翻压还田、增施有机肥瘠薄培肥型耕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不足,易导致作物生长、深耕、水旱轮作等措施,措施应连续实施3不良,产量低年以上土壤偏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易板结过砂过粘型宜采用增施有机肥、塘泥、客土、秸秆还田等、沉实,作物根系难于生长;土壤偏粘,则土壤通气性措施,改善土壤结构,使其符合耕种要求差,作物根系发育不良酸化型土壤pH偏酸,易产生铝毒,活化重金属施用生石灰、碱性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等可修复污染型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水生作物污染物含量超标应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修复,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