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

ID:83095394

大小:35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1页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2页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3页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4页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5页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6页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7页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8页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9页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205∕T 1031-2021 城乡供水管理规范(苏州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13.060CCSZ00DB3205苏州市地方标准DB3205/T1031-2021城乡供水管理规范Managementspecificationforwatersupplyofurbanandrural2021-12-22发布2021-12-27实施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3205/T1031-2021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25水源管理...........................................................................25.1水源水量.....................................................................25.2水源水质.....................................................................25.3水质监测.....................................................................25.4应急水源.....................................................................26水厂管理...........................................................................26.1水厂建设.....................................................................26.2水厂运行.....................................................................26.3水厂水质.....................................................................27管网管理...........................................................................27.1管网建设.....................................................................27.2管网运行.....................................................................37.3管网水质水压.................................................................38二次供水...........................................................................39水质检测...........................................................................39.1检测方法.....................................................................39.2检测采样.....................................................................39.3检测项目与频率...............................................................49.4检测合格率...................................................................410运营与服务........................................................................410.1业务处理....................................................................410.2抄表收费....................................................................410.3咨询服务....................................................................410.4投诉处理....................................................................410.5降压与停水..................................................................410.6服务公开....................................................................511智慧供水..........................................................................512安全管理..........................................................................513考核监督..........................................................................5附录A(规范性)水质检测项目与要求..................................................6附录B(规范性)水质常规、消毒剂及水质扩展指标......................................8I

3

4DB3205/T1031-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苏州市供排水管理处提出。本文件由苏州市水务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供排水管理处、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吴中供水有限公司、江苏中法水务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区自来水有限公司、太仓市供排水管理处。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锦星、盛铭军、李辰、蒋福春、魏占锋、张艳、周雯雯、张雪、夏星宇、狄春华、施学峰、施凯、彭秀华、王旭东、黄玉婷。本文件为首次发布。I

5

6DB3205/T1031-2021城乡供水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苏州城乡供水管理过程中的水源管理、水厂管理、管网管理、二次供水、水质检测、运营与服务、智慧供水、安全管理和考核监督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苏州市用水户、供水企业和供水主管部门等供水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所有部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21534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T141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CJ/T20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J58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9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207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T282城市供水应急和备用水源工程技术标准JJG162饮用冷水水表检定规程DB32/T3701江苏省城市自来水厂关键水质指标控制标准3术语和定义GB/T21534、GB50015和CJJ/T2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应急水源emergencywatersource为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而建设,水源水质基本符合要求,且具备与常用水源快速切换运行能力的水源,通常以最大限度满足城乡居民生存、生活用水为目标。3.2二次供水secondarywatersupply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1

7DB3205/T1031-20214基本原则供水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保障安全、高品质供水和节约用水的原则,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5水源管理5.1水源水量建立以长江、太湖和阳澄湖等河湖水源为主的水源保障体系,确保水源地供水保证率在97%以上。5.2水源水质应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水质应达到GB3838的要求。5.3水质监测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合理设置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点,实现水质信息联网。5.4应急水源应急日均供水能力不低于上一年度平均日居民生活用水量的70%,保证应急水源和常备水源处于不同水系,或处于同一水系但能保障不同时受到污染,与常备水源地同等管理和保护。6水厂管理6.1水厂建设6.1.1水厂建设应遵循工艺先进、运行稳定、用地集约、绿色低碳的原则。6.1.2水厂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GB50013、GB50141、GB50268等的规定。6.1.3新建、改建和扩建水厂时,应同步考虑后续预留用地。6.2水厂运行6.2.1应建立以出厂水水质为导向的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定期开展供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评估。6.2.2水厂的设施设备养护、技术人员配备、运行安全管理、药剂的投加和管理等应符合CJJ58和相关行业的规定。6.2.3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尾泥应规范安全处置。6.3水厂水质6.3.1水厂各工艺过程水的水质应符合DB32/T3701的规定,并在各关键工序控制点设置在线监测仪表,实现水质全流程有效监控。6.3.2出厂水应满足GB5749、DB32/T3701和苏州市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指标限值的要求。7管网管理7.1管网建设2

8DB3205/T1031-20217.1.1管网建设与改造应按照供水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进行,管网的年度更新改造率不小于2%。7.1.2管网建设应考虑管材质量、管网水压、管网渗漏、防冻保温、互联互通、水质保障、运维安全等因素。7.1.3以公共供水为生产用水或者消防用水的用水户,应当在其内部用水管道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处安装倒流防止器。7.1.4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用水户不得将其生产用水管网与公共供水管网直接连接。7.2管网运行7.2.1管网运行管理应符合CJJ207的规定。重点关注并网、清洗、抢修等操作规定。7.2.2遵循“网格划片、分级管理、责任明晰”的原则开展周期性供水管网巡检。7.2.3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应按照CJJ92评定且不大于8%。7.2.4应加强管网运行管理,消除低压区,合理建设管网增压泵站。7.3管网水质水压7.3.1优化管网布局和科学调度,管网水质应符合GB5749和苏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限值的要求。7.3.2应采用中途补氯等方式,保证管网末端余氯不小于0.05mg/L且不高于1mg/L。7.3.3供水企业应保证供水水压,满足用户正常使用。中心城区供水水压不低于0.28MPa,县(市)城区不低于0.24MPa,建制镇区(包含撤并乡镇)不低于0.20MPa,乡村不低于0.16MPa。压力合格率不低于99%。8二次供水8.1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应符合GB17051、CJJ140、《江苏省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等相关规定。8.2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GB5749和苏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限值的要求,用水点的给水压力应符合GB50015的规定,各用水点处供水水压不应大于0.20MPa。8.3建立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对二次供水设施运行、日常巡检、维护保养、设备维修等情况,应建立台账并保证及时、准确和完整记录。8.4定期对水池(箱)清洗、消毒并进行水质检测,留有检测记录。9水质检测9.1检测方法水质检测方法应符合GB/T5750、CJ/T141等标准的规定,采用其他方法应经适用性确认。9.2检测采样9.2.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应符合GB/T5750相应部分的规定。9.2.2水质采样点的设置应符合CJ/T206的要求。出厂水采样点应设在水厂出厂管。二次供水设施水质采样点设在出水,如果出水不合格应进一步检测进水。9.2.3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采样点数量的设置,供水服务区人口20万~100万时,按照每两万人设一个点计算。供水服务区人口不足20万时,可酌量增加,100万以上可酌量减少。其中管网末梢水采样点比例不低于30%。3

9DB3205/T1031-20219.3检测项目与频率供水企业对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及频率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9.4检测合格率水质检测合格率以样品为评判单元,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应不低于95%。10运营与服务10.1业务处理10.1.1城市建成区每50km²应建立一个供水办事处或功能齐备的服务网点,按实际情况设置乡镇及农村供水办事处或营业网点。10.1.2供水企业应明确用户报装办理事项和相应申请材料,3个工作日以内办结的报件占所有报件的占比应不低于90%。10.2抄表收费10.2.1供水企业应与用户签订供用水合同,约定用水类型、用水价格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0.2.2供水企业应按规定时间进行抄表,并复核水表准确率。抄表员发现居民用户水量突增或突减的,应及时通知用户。10.2.3供水企业应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水量查询及水费交纳渠道,对未按时交纳水费的用户,供水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提醒。10.2.4水表首次使用前应按照JJG162的规定和国家相关规定等进行强制检定。用户和供水企业对水表有异议时,可委托有检定资质的机构对水表进行计量检定。10.3咨询服务10.3.1供水企业应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并设置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服务形式,及时受理用户咨询、报修,并做好用户回访工作。10.3.2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应及时解答。对不能立即答复的问题,应记录在案,转相关职能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回复用户。需要较长时间实施整改措施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方案和处理时限答复用户,并在承诺的时限内完成整改措施。10.4投诉处理10.4.1供水企业应建立多种投诉受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来电、来访。10.4.2供水企业应制定投诉处理流程与办法,并予以公布。用户投诉应进行闭环处理,从接报到完成应有必要的流程手续。10.4.3供水企业对用户反映的水质、水压问题,应在2小时内做出响应。10.4.4对用户投诉的除水质以外的问题,供水企业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与用户沟通,进行核查;自受理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用户作出答复。10.4.5用户的咨询投诉应建立投诉台账,并保证台账规范性,台账应留存用户电话,以备回访。10.5降压与停水4

10DB3205/T1031-202110.5.1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停水或降压供水时,供水企业应及时通知用水户。DN500mm以上管道计划停水施工提前48小时通知用水户,应急性计划停水施工(不含爆管)提前24小时通知用水户。通知可选用书面直接送达、张贴通知书、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发布。10.5.2发生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供水企业应在抢修的同时通知停水范围内的用水户,并报告供水主管部门。10.5.3除紧急抢修外,一般工程需要停水或降压供水时,供水企业宜错开用水高峰,降低对用水户的影响。若大范围施工停水,应经供水主管部门批准。施工时,若连续24小时不能正常供水的,应启动应急供水方案,保障医院等特殊单位和居民生活用水。10.6服务公开供水企业应向社会公示服务承诺制度、业务受理范围、办事地点、业务办理流程、收费项目及标准、停水、水质情况、用水知识等信息。11智慧供水11.1建设供水设施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统,应满足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要求,按权限运行和管理。11.2供水企业应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水源地取水、水厂制水、管网输水、用户用水等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城市供水物联网。11.3供水企业应建立供水设施、水质、水压及用水户用水情况等数据的信息库。11.4供水企业应加强网络信息化安全,开展等级保护测评。12安全管理12.1供水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预防机制,定期开展日常和专项的安全检查,制定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和落实预防措施。12.2供水企业按照国家、省城市公共供水行业反恐怖防范标准的要求,建设无人机干扰系统,提升供水行业反恐防范能力。12.3供水企业应加强防毒气、防溺水、防坠落、防触电、危化品及有限空间的管理工作。12.4供水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开展职业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12.5当发生甲类、乙类传染病或重大疫情时,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地方政府相关防控要求,做好安全供水生产和服务工作。12.6提升新建供水设施保温标准,加强施工、验收管理。建立已建供水设施冰冻隐患排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防冻宣传,提升防冻保供意识。13考核监督13.1供水企业应建立内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13.2供水主管部门应每年对供水企业的供水安全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定期公布考核结果。13.3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水厂运行管理、供水水质安全、水质检测能力、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安全生产管理等内容。考核结果可作为评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13.4供水企业和供水主管部门定期公开供水相关信息,如供水量、水压、水质、管网维修改造、停水降压信息等,接受社会监督。5

11DB3205/T1031-2021附录A(规范性)水质检测项目与要求A.1出厂水检测项目及频率要求表A.1规定了出厂水水质检测项目与检测频率。表A.1出厂水检测项目及检测频率水样类别检测指标指标数检测频率①①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色度、浑浊度、臭和味、13每日不少于1次②③肉眼可见物、pH、高锰酸盐指数、消毒剂、铝、铁/锰①②④出厂水表B.1和表B.2所列全部指标、挥发酚类(以苯酚计)(仅长江水51每月不少于1次源)、2-甲基异莰醇及土臭素(仅湖库水源)(表见附录B)①②④表B.1、表B.2和表B.3所列全部指标(表见附录B)102每半年不少于1次注:①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②根据使用的消毒方式选择消毒剂检验指标:采用液氯、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消毒方式时,应测定游离氯;采用氯胺方式消毒时,应测定总氯;采用臭氧消毒方式时,应测定臭氧;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方式时应测定二氧化氯,采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方式时,应测定二氧化氯和游离氯,两项指标均应满足最高限值要求,至少一项指标应满足最低余量要求。③当出现色度或浑浊度超标时测试铁、锰。④使用臭氧时测定溴酸盐和甲醛。A.2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检测项目及频率要求表A.2规定了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表A.2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检测指标及检测频率水样类别检测指标指标数检测频率①①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色度、浑浊度、臭和味、管网水(含②肉眼可见物、pH、高锰酸盐指数(仅管网末梢水)、消毒剂、铁/锰12每半月不少于1次管网末梢③水)①②③表B.1和表B.2所列全部指标(表见附录B)48每月不少于1次注:①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②根据使用的消毒方式选择消毒剂检验指标:采用液氯、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消毒方式时,应测定游离氯;采用氯胺方式消毒时,应测定总氯;采用臭氧消毒方式时,应测定臭氧;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方式时应测定二氧化氯,采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方式时,应测定二氧化氯和游离氯,两项指标均应满足最高限值要求,至少一项指标应满足最低余量要求。③当出现色度或浑浊度超标时测试铁、锰。6

12DB3205/T1031-2021A.3二次检测项目及频率要求表A.3规定了二次供水水质的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表A.3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指标及检测频率水样类别检测指标指标数检测频率①①二次供水设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色度、浑浊度、臭和味、每半年不少于110②③施出水水样肉眼可见物、pH、消毒剂、三卤甲烷(总量)次注:①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②根据使用的消毒方式选择消毒剂检验指标:采用液氯、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消毒方式时,应测定游离氯;采用氯胺方式消毒时,应测定总氯;采用臭氧消毒方式时,应测定臭氧;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方式时应测定二氧化氯;采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方式时,应测定二氧化氯和游离氯,两项指标均应满足最高限值要求,至少一项指标应满足最低余量要求。③当二次供水设施有补氯时,测试三卤甲烷(总量)。7

13DB3205/T1031-2021附录B(规范性)水质常规、消毒剂及水质扩展指标B.1水质常规指标表B.1规定了水质常规指标。表B.1水质常规指标序号指标1菌落总数2总大肠菌群3大肠埃希氏菌4砷5镉6铬7铅8汞9锑10氰化物11氟化物12硝酸盐(以N计)13亚硝酸盐(以N计)14溴酸盐(使用臭氧时测定)15亚氯酸盐16氯酸盐17甲醛(使用臭氧时)18三卤甲烷(总量)19三氯甲烷20一氯二溴甲烷21二氯一溴甲烷22三溴甲烷23二氯乙酸24三氯乙酸25三氯乙醛26色度(铂钴色度单位)27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28臭和味29肉眼可见物30pH31铝8

14DB3205/T1031-202132铁33锰34铜35锌36氯化物37硫酸盐38溶解性总固体39总硬度(以CaCO3计)40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41总有机碳(TOC)42氨(以N计)43总α放射性44总β放射性B.2消毒剂常规指标表B.2规定了消毒剂常规指标。表B.2消毒剂常规指标序号消毒剂名称1游离氯(采用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时测定)2总氯(采用氯胺消毒时测定)3二氧化氯(使用二氧化氯时测定)4臭氧(使用臭氧时测定)B.3水质扩展指标表B.3规定了水质扩展指标。表B.3水质扩展指标序号指标1贾第鞭毛虫2隐孢子虫3钡4铍5硼6钼7镍8银9铊10硒11四氯化碳9

15DB3205/T1031-2021121,2-二氯乙烷13二氯甲烷142,4,6-三氯酚15七氯16马拉硫磷17五氯酚18六氯苯19乐果20灭草松21百菌清22呋喃丹23毒死蜱24草甘膦25敌敌畏26莠去津27溴氰菊酯282,4-滴29二甲苯(总量)301,1-二氯乙烯311,2-二氯乙烯321,4-二氯苯33三氯乙烯34三氯苯(总量)35六氯丁二烯36丙烯酰胺37四氯乙烯38甲苯39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0环氧氯丙烷41苯42苯乙烯43苯并(a)芘44氯乙烯45氯苯46微囊藻毒素-LR(藻类暴发时测)47乙草胺48高氯酸盐49亚硝基二甲胺50钠51挥发酚类(以苯酚计)52阴离子合成洗涤剂10

16DB3205/T1031-2021532-甲基异莰醇54土臭素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