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07816
大小:237.7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8-30
《DB15∕T 2844.3-2022 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规程 第3部分:蜱(内蒙古自治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11.020CCSC62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2844.3—2022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规程第3部分:蜱Technicalregulationofcrossborderjointmonitoringanddetectionofvectorsingroundcrossingpart3:tick2022-12-08发布2023-01-08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2844.3—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15/T2844《边境口岸鼠疫检测实验室管理规范》的第3部分。DB15/T284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鼠;——第3部分:蜱。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呼和浩特海关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呼和浩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呼和浩特海关口岸门诊部)、包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靳木子、云托娅、郭燕、杨常青。I DB15/T2844.3—2022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规程第3部分:蜱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蜱类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的总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蜱类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的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129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SN/T3395蜱类携带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贝氏柯克斯体PCR检测方法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总体要求监测时间各口岸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蜱类活动高峰和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当地监测时间,原则上每月均需监测,监测周期、频次和器具布放时间,一经确定不得更改,如遇特殊天气可顺延。监测范围依据边境口岸内监测区域及其生态环境制定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尽可能的覆盖整个口岸区域。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口岸蜱类(游离蜱)的地理分布;——口岸蜱类的种类组成;——口岸蜱类季节消长监测;——口岸蜱类携带病原体检测;——生境因素观测分析:地理、海拔、地貌、植被、天气、气温等。监测数量所捕获的蜱类应来自口岸边境地区,所需数量每个口岸全年在100只以上,需明确记录并储存。1 DB15/T2844.3—2022所有样本需详细做好记录,随样本一同送检。个人防护要求连体防护服进入林区采蜱时建议带好防护帽,尽量减少裸露皮肤;监测活动结束后,监测人员需仔细检查自己和同行人员的身体和衣物上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如发现蜱已咬钻入皮肤,不要强行拉拽导致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应尽快找专业医疗机构取出,然后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有蜱传疾病的相关症状,及时就医;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DEET,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的市售驱避剂或花露水,可以持续保护几个小时。5监测方法寄生蜱重点检查动物的耳朵、眼睛周围、口鼻周围、脖子、腋窝、胸脯、乳房、大腿根、阴囊、肛周、会阴、尾根等部位,毛较长的动物需用手触摸,收集和记录蜱的种类和数量(见附录A、B),动物可适当固定。如需收集蜱,由于正在吸血的蜱类假头容易折断,应用小镊子夹紧假头先轻轻拉拽和左右晃动,使之能上下摇动,然后再果断拔除,必要时可连带部分动物皮毛。游离蜱采用布旗法在选择的样地均匀的拖或挥旗,以每人每500m所捕获蜱数进行密度指数统计(单位只/布旗100m)。一般每一样地拖旗不能少于500m,时间不能少于30min,记录捕获蜱的种类和数量,见附录B。拖(挥)蜱方法:用90cm×60cm的白色或浅色布旗,窄的一边两端用绳子固定,将旗子平铺地面,拖拉绳子前进,每步行10m停下检视附着的蜱数,根据调查地段内植被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定距离拖蜱。如是较平整的草地,可拖拉布旗在草地上行走;如是灌木丛则手持木杆在灌木丛和杂草上来回挥动布旗。将附着在布旗上和拖蜱者身上的蜱用镊子捡起装入管内,立即旋紧管盖或塞紧塞子。每一样地的蜱放入同一管内或做一致编号,带回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分类鉴定、计数和检测。监测时环境数据采集对调查点的经纬度、荒地、林地的植被类型、林地的类型(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地形进行描述性记录,见附录A。统计分析与计算相关密度计算按照SN/T1293执行。蜱的形态学鉴定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待检蜱的形态结构,记录假头基、盾板、须肢、口下板、肛沟、内距、生殖孔等特征,参照最新版蜱分类检索表进行初步形态学鉴定,见附录B。样本要求5.6.1取样要求样本同时需要分类鉴定、标本制作和病原体检测,新发现和新记录的样本必须制成标本。蜱类根据标本完整性要求,挑选较理想的标本分别按时间、地点分类捡入指形管内(内装75%酒精),再将用铅2 DB15/T2844.3—2022笔书写的标签放至指形管中,用脱脂棉塞口。可以采集鼠体及其他动物体表寄生的蜱类(每只动物采集蜱类样本单独保存),以及野外游离蜱类。5.6.2保存要求标本应有完整的记录,建立完整的标本档案。分类鉴定并做好相应记录后将蜱类标本放入液氮或—80℃低温冰箱中保存备检。5.6.3样本保存要求短期内(5d~10d),可将采到的标本装入50ml离心管内,内塞入采集点附近的树叶或草叶保持湿度,旋紧管盖,每隔1天更换一次草叶或树叶,以活蜱形态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计数及其他检测;长期保存,可将活蜱装入冻存管,置于液氮内或超低温冰箱保存,如暂时无液氮,可先置于-20℃保存,有条件时(不超过3个月)转入液氮内或超低温冰箱保存。6检测生物安全要求根据跨境口岸联合监测双方地区蜱携带的常见病原体有侧重点的进行病原体检测;结合监测时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健委通报的相关疫情增加相关病原体检测。检测要求6.2.1检测病原种类贝氏柯克斯体、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粒细胞埃立克次体、森林脑炎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等。6.2.2检测方法6.2.2.1贝氏柯克斯体蜱类携带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贝氏柯克斯体PCR检测方法按照SN/T3395的规定执行。6.2.2.2伯氏疏螺旋体蜱类携带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贝氏柯克斯体PCR检测方法按照SN/T3395的规定执行。6.2.2.3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规定执行。6.2.2.4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规定执行。6.2.2.5粒细胞埃立克次体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规定执行。6.2.2.6森林脑炎病毒3 DB15/T2844.3—2022蜱类携带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贝氏柯克斯体PCR检测方法按照SN/T3395的规定执行。6.2.2.7新型布尼亚病毒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规定执行。7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情况,写出口岸监测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口岸地区自然生境概况,地理、气候、生境种类;——口岸蜱类监测情况;——口岸内主要蜱类种群类型及种群分布;——口岸蜱类携带病原体检测结果;——新种或新纪录来源分析、新种形态描述;——通过对口岸病媒生物监测情况,进行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指出口岸鼠类防治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提出口岸鼠类防治的综合措施。检测结果按照上机主管部门要求及时上报。4 DB15/T2844.3—2022AA附录A(资料性)口岸蜱类现场监测记录表口岸蜱类现场监测记录表表A.1口岸蜱类现场监测记录表监测方法:监测时间年月日地理位置:天气:温度:湿度:编号监测地点生境类型采集时间捕蜱数量游离蜱/寄检测人员备注生蜱5 DB15/T2844.3—2022BB附录B(资料性)口岸蜱标本鉴定记录表口岸蜱标本鉴定记录表见表B.1。表B.1口岸蜱标本鉴定记录表日期捕获只数密度鉴定结果鉴定图片备注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