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

ID:83186082

大小:378.00 KB

页数:85页

时间:2023-08-10

上传者:不会吐泡的鱼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1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2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3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4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5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6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7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8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_第10页
资源描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82

1前言11.综合说明21.1规划背景21.2规划范围21.3规划建设内容和技术措施21.4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31.5管理运行体制改革42.概况52.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52.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2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72.4水利基础设施现状192.5项目发展策略202.6与小型农田水利相关规划情况442.7水资源供需分析45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583.1农田水利建设现状583.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673.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694.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694.1指导思想694.2规划原则704.3规划依据714.4规划水平年724.5规划目标与任务725.项目规划类型、范围与内容755.1项目规划类型755.2规划范围765.3规划建设内容765.4总体布局7982

25.5项目村工程措施及布局826.环境影响评价846.1规划建设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46.2环境影响856.3综合评价和对策建议867.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887.1投资估算887.2效益分析938.工程分期实施计划988.1分期实施原则988.2分期实施计划989.实施保障措施1229.1组织机构1229.2投入机制1229.3鼓励政策1239.4管护制度12310附图:12482

3前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中,具有“短、平、快”的优势。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对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给予支撑和最大的支持能力。按照×××水利局《2009-2020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编制大纲》,结合《×××水利农机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2006—2015年)》等水利规划及其它相关部门的规划,我县委托××××××××××××编制完成了《××××××(2009-2020)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经2009年7月22日县政府第17次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审查批准。《报告》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期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本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尊重民心、民办公助、量力而行的指导思想。《报告》共分9个章节叙述,为×××农业结构调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报告》的主要目标任务: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为主,适度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2009-2020年配套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150.8公里,小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改造276.3公里,小型提灌站改造42座,改造引水堰678公里,新建引水堰43公里,改造山平塘4226座,新建山平塘16座,新建高效节水灌溉7万亩。项目测算总投资2.06亿元,完成后新增灌面2.84万亩、恢复灌面21.55万亩(全县有效灌面达69.3万亩),新增粮食产量2666万公斤(粮食总产量60607万公斤)。82

41.综合说明1.1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通过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协调有效的水利运行机制,提高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妥善解决合理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供求平衡,保障我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县政府组织水务、农业、农综、国土、扶贫等部门,编制完成了《×××2009-2020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1.2规划范围本次拟对全县×××(街道)×××(2009~2020年)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划。规划条件:(1)塘坝(容积小于10万立方米),(2)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3)引水渠堰(流量小于1立方米/秒),(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立方米)等小型水源工程,(5)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立方米/秒),(6)小型灌区渠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3规划建设内容和技术措施规划建设内容:(1)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的建设;(2)小型灌区渠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3)82

5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固定渠道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的建设;(4)水源工程(整治塘坝、小水池);(5)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6)小型灌排渠系改造。技术措施:(1)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的改造;(2)小型灌区渠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新建;(3)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固定渠道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的改造;(4)水源工程新建、改造、除险加固;(5)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6)小型灌排渠系续建及整治。1.4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投资估算: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建设总投资为2.06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1.0亿元,市补助0.4亿元,县级政府整合部门涉水资金0.5亿元,群众自筹0.106亿元。经济效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源工程建设、机电泵站更新改造的,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减小了农民耕种的风险,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农民耕作积极性,改善了土壤结构,耕作物绿化土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自然的和谐,改善了自然环境。同时耕作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田间地头,促进人民的交流互助,减少了陋习,净化了社会空气。增产增收,丰收硕果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了社会矛盾,构筑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内涝洪水泛滥而污染环境、危害于内人民群众健康等问题,环境效益显著,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8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55万亩。极大地完善×××82

6农田引水灌溉能力及排涝抗灾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提高到0.7,新增农业产值1.49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7元。按照国民经济评价规范,采用动态分析法,按社会折现率12%,计算分析期n为30年,经济评价指标为:净效益现值ENPV为0.58亿元,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8.1%。1.5管理运行体制改革小型农田水利水利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建立以水养水机制,推进农田灌溉保障体系建设。实行农业水费保本和其它水费保本薄利的价格政策。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小型灌区渠系工程、山平塘、引水堰、提灌站由当地农民用水户协会自主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当地乡镇(街道办)政府、水利、财政、受益户群众代表的监督下,在明确保证工程安全、保证工程功能不变、保证供水要求和原有有效灌面得到充分灌溉、保证维修整治资金足额到位的前提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制订严格的运行管理、工程维护、水费计收等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建立“有偿供水,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以促进供水工程走向良性运行轨道,保障工程长期发挥效益。82

72.概况2.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地处渝东北川东平行岭谷区到大巴山南麓的过渡地带,地跨东经107°55′48″~108°54′,北纬30°49′30″~31°47′30″之间。东北西南走向为长轴,长约120公里;东南至西北走向为短轴,宽约50公里,地形呈甜橙叶状,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县境边界东邻云阳、巫溪两县,南傍万州区,西与×××省的×××、×××两县交界,北与×××相连。2、行政区别全县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有4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3个乡、505个行政村(社区),3708个社(居民小组)。现种植耕地面积99.32万亩。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距×××330公里。2.1.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县境内北高南低,呈北东南西走向,因地质构造影响,两大背斜和一条逆掩断层通过境内,形成四周中低山环绕,中间丘岭连绵,河流深切,溪沟纵横,沿×××、×××、×××三里河谷,分布大小不等的平坝。出露地层东北部×××以上有二迭纪和三迭纪的灰岩和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岩层;其余地域为侏罗纪和紫色砂页岩互层。全县地貌受自然因素和岩性影响,呈堆积地貌,浸蚀地貌和溶蚀地貌展布的多元型地貌。境内最高点在北部的×××乡一字梁艮厂坪,海拔2626米,最低点在南部82

8×××镇与云阳县养鹿场交界处,海拔134米。山区、丘陵区、平坝区分别占幅员面积的63%、31%、6%,大体形成为“六山三丘一分坝”的地貌结构,是×××的山区大县之一。2、土壤植被据国土资源调查数,全县已开发种植耕地面积99.32万亩,土壤有7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68个土种。主要有紫色土、水稻土和灰岩土三个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2.69%、53.25%、4.98%。由于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综观全县,土壤成土母质好,宜种性广,肥力参差不齐。×××属亚热带阔叶林区,栽培植物共550多种,其中粮经作物一百多种。现有森林植被约90科、280种以上,种植的林木、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幼林多、成熟林少、森林覆盖率39%。牧草已查明51种,草地零星分散。经济果木以柑桔、桑为主,次为桐、茶、漆、小水果、药材、竹类、麻类等。3、水文气象×××受太平洋、印度洋及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原气旋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境内多元地貌、立体地形带来气候资源丰富,温度差异大,降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总的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多年平均气温10.8℃~18.7℃,最冷月1~2月,-0.1℃~7℃;最热月7~8月,21℃~29.4℃。无霜期108~306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1375毫米,年降雨量变幅在926.8毫米至1673.4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75~80%)。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15.6毫米,陆面蒸发量584.6毫米,年内分配七、八月大,一月、十二月小。4、河流水系县境内有×××、东里河、×××三条主要河流,属长江上游干流×××支流水系。82

9东里河是×××干流,源于一字梁下的×××乡钟鼓村观音岩,从北向南流,至养鹿长138.9公里,县城老关嘴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469.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0‰,主要支流有×××河、盐井坝河、后河等;老关嘴以下又叫×××、区间流域面积89.3平方公里,并在县城老关嘴处接纳了西流而来的×××,又在下游的×××镇端公坝处接纳了西流而来的×××,从养鹿场进入云阳县境。×××源于×××省×××县,在××××××青眼洞入境,×××境内主要支流有破石沟、映阳河、桃溪河。×××在县城与×××汇流,×××段内河长72公里,平均比降4.23‰,流域面积1598.9平方公里。最主要支流桃溪河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592.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1.6‰。×××源于梁平县,经万州区在××××××乡入境,主要支流有×××河。×××在×××镇与×××汇流,×××段内河长68公里,平均比降1.32‰,流域面积698.79平方公里。全县山溪性河流特别发育,平均每平方公里1.2条,具有源短水少比降大,一遇暴雨水横流,雨过天晴水断流的特点。2.1.3社会经济1、人口状况2008年全县总户数49.71万户,总人口159.72万人,非农业人口21.29万人,农业人口138.4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2008年增长6.53‰。人口密度403人/平方公里。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3万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有12.6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5.8万人。2、国民经济状况(1)、国内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82

102008年末全县全部生产总值110.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5.33亿元,第二产业49.03亿元,第三产业36.32亿元,其结构比为22.9:44.3:32.8,人均生产总值6930元。(2)、农业经济2008年末常用耕地面积99.32万亩。农业总产值17.6亿元,林业总产值1.4亿元,牧业总产值17.7亿元,渔业总产值0.93亿元。全县年末粮食产量57.9万吨,油料2.03万吨,水果21.35万元吨,水产品0.75万吨,烟叶0.083万吨,蚕茧0.032万吨,茶叶0.088万吨,糖料0.36万吨,蔬菜26.85万吨,肉类产量8.71万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33元。(3)、工业经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个,其中:大中型企业5个,小型企业70个。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10.86亿元。原煤210万吨、发电量28.89亿千瓦时、水泥100.44万吨、墙地板及釉面砖3256.11万平方米、套装门96.5万套、鲜冻畜肉3.77万吨、食用植物油2.49万吨、大米5.04万吨。(4)、第三产业全县公路里程8528公里,公路客运量1252万人次,货运量678万吨。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2.72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5亿元。3、交通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82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公里;省道229.3公里,全部硬油化;县道615.3公里,其中硬油275公里,硬油化率44.72%;乡道925.4公里,其中硬油化99公里,硬油化率10.70%;村道6448公里,其中硬油化207公里,硬油化率3.21%。全县公路硬油化总里程811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9.87%。现有×××(街道)全部通水泥路或油路,通畅率100%;行政村通公路率98%。82

11×××处于×××中、上游,现行航道条件较差,沿岸主要有汉丰、×××、×××、铺溪等主要港点码头,共有泊位7个。×××境内现有通航里程146.5km,其中:×××干流70km,×××30km;×××30.1km;桃溪河11km;最大靠泊能力100吨,货物以煤炭、矿建材料、水泥、粮食等为主。全县有运输公司或物流货运部19家,营运货车3436辆, 5580吨位,从业人员1.2万人,现代物流基本形成。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地方财政收入4.8亿元,支出25.98亿元。属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县委、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全年财政农林水事务投入2.2亿元,占全县支出的8.5%。82

1282

13乡镇(个)行政村(个)土地面积(km2)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km2)牲畜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人均耕地(亩/人)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万头、只)(万亩)(万亩)合计其中农业大牲畜小牲畜合计其中水田合计其中田土385053959159.72138.43403221.3383.399.3244.6444.9136.338.580.66176003833表2.1××××××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基准年2008年)82

142.1.4农业生产条件1、土地资源全县常用耕地99.32万亩,耕地中有田44.64万亩,旱地54.68万亩。农业人均耕地面积0.72亩。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农业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32亩;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农业人均旱涝保收农田0.19亩。全县耕地成土母质好,主要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物理风化强烈,表土更替频繁,矿物质养分丰富,但有机质缺乏。全县耕地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宜种性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花生等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苹果、梨、柑橘、茶、中药材。总播种面积244.82万亩,复种指数246.5%。粮食播种面积18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1.82万亩。2、气候×××受太平洋、印度洋及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原气旋影响,属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县境内多元地貌、立体地形带来气候资源丰富,温度差异大,降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总的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又存在夏多暴雨、春多低温、秋多霖雨、日照偏少、山口河谷雹灾重(十年四遇)、干旱频率大(73%),伏旱严重(占干旱年的77%)等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多年平均气温10.8℃~18.7℃,最冷月1~2月,-0.1℃~7℃;最热月7~8月,21℃~29.4℃。无霜期108~306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1375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306.6毫米(1983年×××站),最小年降雨量542.4毫米(1988年巫山站);年降雨量变幅在926.8毫米至1673.4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75~80%),强度大,历时长。3、农业机械化情况82

15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1.5万千瓦,拖拉机1019台/1.56万千瓦,配套农具大中型9部,小型89部,耕整机1758台(套)、植保机械11200台/3360千瓦,机耕面积38.4万亩,农用运输汽车4351辆/19.24万千瓦。4、农业现代化情况2008年,农村用电量1.37亿度,乡村及水库水电站1416千瓦/22处。施用标氮2.5万吨、磷肥0.77万吨、钾肥0.12万吨、复合肥0.15万吨,使用农膜0.1万吨,施用农药0.07万吨。5、水资源县境内有×××、东里河、×××三条主要河流,属长江上游干流×××支流水系。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6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9.94亿立方米,地下水3.71亿立方米(可用2亿立方米),过境水3.67亿立方米。境内现有中型水库2座、蓄水2596万方,小(一)水库18座、蓄水2562.2万方,小(二)水库114座、蓄水2327.1万方,提灌站143座、提水能力1952.98万方,山平塘14361口、蓄水4114.56万方,引水堰引水能力3366.43万方。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6、劳动力2008年,我县农村有农户43.3万户、138.43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74.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3.8%。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占44.2%万人,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其它劳动力和外出临时工占55.8%。2.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2.1全县水资源量82

16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61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径流29.94亿立方米,地下水3.72亿立方米(可用2亿立方米),过境水3.67亿立方米。我县位于×××盆地边缘山丘区,河流切割较深,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受降雨补给,且互相转换、补充,难以分割,河川径流基本包括了地下水。故我县实际水资源总量近似等于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9.94亿立方米(没计入利用过境水量)。2008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875立方米。耕地(148.04万亩)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022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见表2.2。表2.2××××××水资源总量统计表控制区面积(km2)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现状P=50%P=75%P=95%3976.231.6429.0423.3516.471、水资源分布状况水资源量受径流的时空分布及年际变化影响。地表径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因而它的空间分布情况与降水的空间分布情况大体一致。我县径流量由南向北逐渐递增,按流域划分,其水资源分布状况见表1-1、1-2。按地貌划分,境内南部(×××井背斜为界)为三山夹两河的平行岭谷区,最低海拔高程134米(×××镇与云阳县养鹿场交界处),最高海拔1304米(×××镇土城村九道拐),径流深由低处的500毫米抬升到高处的600毫米之间。受低山山脊地形影响,在铁峰山的东阳、×××背斜的鹿硐和杨柳关形成三个小暴雨区。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径流深随地势海拔高程的增高,由600毫米逐步抬升至1200毫米,在×××乡和秀才口附近形成闭合圈。82

17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流域乡镇名单表2-1流域名称乡(镇)名称×××流域×××、×××、×××、×××、×××、×××、×××、×××、×××、×××、×××、×××、×××、×××、×××、×××、×××、××××××流域×××、×××镇、×××镇、×××镇、×××镇、×××镇、×××镇、×××乡、×××乡、×××乡、×××乡、×××乡×××流域×××镇、×××镇、×××镇、×××镇、×××乡×××流域×××镇、×××乡、×××镇水资源分布状况表表2-2项目流域名称流域面积(km2)径流特征不同代表年径流量(亿立方米)备注多年平均径流深(mm)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50%75%95%×××流域1598.964810.3610.668.095.66×××干流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94mm,主支充桃溪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40mm。×××流域1469.2962.414.1413.7111.027.78×××流域704.65934.184.053.262.33×××流域203.56171.261.220.980.70合计3976.275329.9429.0423.3516.47地下水在我县的表现为有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碎屑岩层间承压水、红层承压水、基岩构造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等七个类型。总水量3.72亿立方米,分布情况表1-3。82

18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统计表表2-3单位:万立方米类别名称碳配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碎屑岩层间承压水红层承压水基岩构造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松散岩尖孔隙水合计×××流域799.10531.181324.011417.242594.952043.051547.8810257.41×××流域15968.09355.16610.46181.971275.631068.1119459.42×××流域2007.891207.901311.07215.88285.835082.59×××流域233.88874.211300.072408.16合计16767.192894.231934.473041.016055.862258.934201.8937153.582.2.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采量受社会经济和其他诸多因素影响而很难确定。我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采取了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成果为:当P=50%时,可开采境内地表水9.00亿立方米,过境水1.30亿立方米,地下水2.04亿立方米;当P=75%时,可开采境内地表水8.41亿立方米,过境水1.24亿立方米,地下水2.04亿立方米;当P=95%时,可开采境内地表水7.41亿立方米,过境水1.13亿立方米,地下水2.04亿立方米。二、农田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现状截止到2008年底,全县共有农田水利设施16808处,其中蓄水工程14495处,提灌站143处,引水渠堰2170条。总可供水量23068.68万方。其中:中型水库2座、可供水量2958万方,小(一)水库18座、可供水量3015.8万方,小(二)水库114座、可供水量2841.65万方,82

19提灌站143座、提水能力1952.98万方,山平塘14361口、可供水量8933.78万方,引水堰引水能力3366.43万方。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兴建饮水工程4539处,年供水1290万方,解决了35.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总饮水不安全人口的51.4%。×××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现状统计表表2-4序号工程类别处数集雨面积(km2)多年平均来水(万立方米)蓄引提有效水量(万立方米)可供水量(万立方米)备注小计其中:借水1中型279.716.84438.6197229582小(一)型18172.269.3910919.51694.153015.8清坪大堰按实际引水计水量,来水小于兴利库容,有一座水库3小(二)型11475.720.643928.61877.6252841.65来水小于兴利库容,有23座水库4山平塘143618933.783573.518933.78按兴利库容复蓄2.5次统计可供水量和来水量,未计算集雨面积5蓄水工程小计14495327.6646.8328220.489117.28517749.236引水堰2781046.661046.661046.66按引水能力统计,多年平均来水和可供水量7江河提灌1431952.981952.981952.988其它(水堰)18922319.772319.772319.77合计16808327.6646.8333539.8914436.69523068.642.2.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地处渝东北川东平行岭谷区到大巴山南麓的过渡地带,受太平洋、印度洋及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原气旋影响,由于县境内多元地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全县多年平均降水1375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306.6毫米,最小年降雨量542.4毫米;年降雨量变幅在926.8毫米至1673.4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0%左右,其余7个月仅占全年的20%左右。根据我县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影响,我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县水资源可利用量少。2008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875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八成。82

20二是骨干水利工程少。以小型水利工程蓄水为主,调蓄能力差,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全县已成水利工程可供水量2.31亿立方米,除满足城镇生活工业用水外,农业灌溉及农村人畜缺水1.44亿立方米。三是用水浪费严重。我县已成渠道绝大部分为沿山渠道,多数建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六七十年代,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不相配套成龙,以致于在供水时节,农户从干渠或支渠直接引水入天然溪沟,再送水入田,普遍存在田与田之间串灌的现象。渠道输水损失一般在45~70%之间,灌溉保证率相当低。四是农村生态环境较差。农村种植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养殖业和农户生活的污物、污水排放,分散的乡镇(街道办)企业污水排放。我县水体主要受上述原因的污染,引起水质变化。年内在5~9月水量丰沛,水体尚能维持较好状态,其余月份水体纳污能力脆弱。五是水资源管理存在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境况,主要表现在群众本位思想严重,没有水资源属国家所有的概念,造成不能充分合理地调配有限的水资源。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3.1全县土地资源总量全县土地总面积593.85万亩,由8个一级地类,31个二级地类构成。分别为:耕地151.97万亩,园地28.76万亩,林地196.22万亩,牧草地22.92万亩,城镇村建设用地35.76万亩,交通用地10.34万亩,水域18.57万亩,未利用地131.49万亩(主要是坡地)。2.3.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82

21截止目前,全县已利用农耕地99.3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60.66万亩,一般农田38.66万亩),林业用地105.95万亩,牧业用地22.92万亩,建设用地32.7万亩,产业用地0.9万亩,其它用地42.5万亩,三峡水库淹没耕地3.93万亩,未利用地93.82万亩。表2.3××××××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万亩合计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产业用地自然风景保护其它用地小计其中基本农田一般农田331.9199.3260.6638.66105.9522.9232.710.927.6142.52.3.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县现有耕地151.97万亩,除去退耕还林42.02万亩和三峡水库淹没耕地3.93万亩后,人均占有耕地0.66亩。耕地后备资源甚少,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坡耕地比重大,优质耕地少。大量种植,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三是水资源总量29.9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875立方米。耕地(148.04万亩)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022立方米。我县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四是缺乏骨干水利工程,抗御洪旱灾害能力低。全县共有农田水利设施16808处,其中蓄水工程14495处,提灌站143处,引水渠堰2170条。总蓄引提水能力23068.64万方。有效水量14436.6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兴建饮水工程4539处,年供水1290万方,解决了35.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总饮水不安全人口的51.4%。五是我县已成渠道绝大部分为沿山渠道,多数建于“边设计、边施工”82

22的六七十年代,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不相配套成龙,以致于在供水时节,农户从干渠或支渠直接引水入天然溪沟,再送水入田,普遍存在田与田之间串灌的现象。渠道输水损失一般在45~70%之间,灌溉保证率相当低。2.4水利基础设施现状截止到2008年底,全县共有农田水利设施16808处,其中蓄水工程14495处,提灌站143处,引水渠堰2170条。总可供水量23068.68万方。其中:中型水库2座、可供水量2958万方,小(一)水库18座、可供水量3015.8万方,小(二)水库114座、可供水量2841.65万方,提灌站143座、提水能力1952.98万方,山平塘14361口、可供水量8933.78万方,引水堰引水能力3366.43万方。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多年来,我县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防御水旱灾害、保障全县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水资源保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受资金、管理等因素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欠帐太多,大部分工程老化,末级渠系更是功能衰竭,效益急剧下降;由于工程病险、淤积等原因,小型水源工程蓄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受益面积减少,灌溉保证率下降。82

23表2.4××××××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统计表乡镇行政村灌排面积(亩)合计水源工程引水渠堰灌排泵站灌排渠系(km)水库塘坝蓄水池(窖)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³)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³)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³)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³)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³)数量(处)其中灌溉泵站供水能力(万m³)384574491001680823068.711348815.5143618933.78  21703366.431431431953.0190.04小计529608370.02230.77427.37  712    82

242.5项目发展策略根据我县农业规划和产业布局,结合现状的实际情况,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一是通过调整用水结构、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建立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为中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促进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采取全方位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办法,建立节水型用水模式和节水型经济发展与运行体系;三是坚持依法治水,以德治水。积极推进水法规的建设工作,依法规范各项水事活动。要加大执法力度,用手段规范水事行为,依法调整和规范水利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逐步建立起适合×××县情,适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同时积极宣传,使公民了解治水的重要性,用道德约束人们,使之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四是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建设资金,加大水利投入。要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投资政策,水利是公益性为主的事业,政府投入应当成为主体。按照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办水利的方针,加大宣传,招商引资。鼓励股份合作办水利,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五是水利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各级政府从规划、政策和投资入手,及时研究、协调各部门与水利工程相关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指导,进一步明确县、乡镇(街道)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上的责权利结合的分级负责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通过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协调有效的水利运行机制,协调好人水关系,就一定能妥善解决合理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供求平衡,保障我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是: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规划全县主要以现有水利设施为基础,以节水增效为中心,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防渗整治现有山塘、渠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以82

25“骨干水源工程为龙头,长藤结瓜,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形成干、支、斗、农、毛配套完整的灌区农田灌溉保证体系。2009~2010年计划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64.97公里,改造小型灌区末级渠系40.2公里,整治小型排水渠道17.7公里,改造机电提灌23座,整治山平塘871口、新建山平塘1口,引水渠道80.2公里等项目。工程完工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从目前的0.4提高到0.5,新增恢复灌面5.55万亩,新建节水灌面2.35万亩,全县达到有效灌面50.55万亩,节水灌面3.55万亩。可节水1139.5万立方米。2011~2015年计划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85.8公里,改造小型灌区末级渠系116.4公里,整治小型排水渠道66.0公里,改造机电提灌11座,整治山平塘1936口、新建山平塘12口,改造引水渠道248.1公里等项目。工程完工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从目前的0.4提高到0.6,新增恢复灌面10.98万亩,节水灌面3.61万亩,全县达到有效灌面61.53万亩,节水灌面7.16万亩。可节水2204.5万立方米。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用水。2016~2020年计划改造小型灌区末级渠系119.7公里,改造机电提灌8座,整治小型排水渠道60.1公里,整治山平塘1419口、新建山塘3口,改造引水渠道350公里、新建引水渠道42.6公里等项目。工程完工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从目前的0.4提高到0.7,新增恢复灌面7.85万亩,节水灌面1.04万亩,全县达到有效灌面69.38万亩,节水灌面8.2万亩。可节水1328万立方米。满足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需求。2.6与小型农田水利相关规划情况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与小型农田水利相关的各部门规划编制情况见表2.5。82

26表2.5××××××与小型农田水利相关规划编制情况调查表序号规划名称规划布置单位规划编制时间规划水平年规划总投资(亿元)规划小型农田水利方面的投资(亿元)规划项目完成情况1××××××扶贫规划市扶贫办2005年2010年7.30.85已完成61个村扶贫任务,完成投资3.99亿元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市国土局2001年2010年16.790.65已完成4.5万亩开发整理,完成投资1.2亿元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市农综办2005年2010年 1.5 0.6已完成8.2万亩土地治理,完成投资0.52亿元 4×××基本农田灌溉保证体系规划报告市水利局2004年2010年13.713.7已完成×××灌区建设,完成投资0.17亿元。×××灌区一期已基本结束。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市水利局2005年2015年2.062.06 6××××××水利农机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报告市水利局2006年2020年46.5246.52水位调节坝已动工建设;×××水库主体工程完工;解决了39万人的饮水安全;完成病险水库整治2.7水资源供需分析一、水资源总量及可用量全境多年平均总量为29.94亿立方米。水资源可用量受社会经济和其他诸多因素影响而很难确定。我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采取了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成果为:当P=50%时,可开采境内地表水9.00亿立方米,过境水1.30亿立方米,地下水2.04亿立方米;当P=75%时,可开采境内地表水8.41亿立方米,过境水1.24亿立方米,地下水2.04亿立方米;当P=95%时,可开采境内地表水7.41亿立方米,过境水1.13亿立方米,地下水2.04亿立方米。二、总需水量分析82

27全县需水总量见表2.7。×××需水总量表表2.7单位:亿立方米名称\年2008年2015年2020年50%75%95%50%75%95%50%75%95%城镇生活0.610.610.610.790.790.790.840.840.84灌溉3.524.084.543.223.754.432.783.243.83工业0.650.650.650.870.870.871.381.381.38合计4.785.345.804.885.416.095.005.466.05(一)2008年需水量1、城乡生活用水经调查统计,全县总人口159.72,其中城镇人口36.85万人,用水标准130升/人.日,农村居民122.87万人,用水标准60升/人.日,牲畜226万头,用水标准20升/头.日。经计算,需水量0.61亿立方米。2、农业用水县农田灌溉定额田340立方米/亩,地综合50立方米/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4。有效灌面44.91万亩,复种指数2.25,种植面积101.05万亩,其中田37.2万亩,地63.85万亩。经计算,需水量4.08亿立方米。3、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以万元产值为标准,经调查统计,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3.3亿元,综合平均每万元产值用水150立方米。经计算,需水量0.65亿立方米。(二)2015年需水量1、城乡生活用水预测全县总人口达到16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15万人,用水标准150升/人.日,农村居民116.4万人,用水标准80升/人.日,牲畜242万头,用水标准20升/头.日。经计算,需水量0.79亿立方米。82

282、农业用水预测随着科技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渠系的整治。农田灌溉定额田340立方米/亩,地综合50立方米/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55。有效灌面60.36万亩,复种指数2.45,种植面积148.79万亩,其中田43.52万亩,地105.27万亩。经计算,需水量3.75亿立方米。3、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以万元产值为标准,预测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6.5亿元,综合平均每万元产值用水100立方米。经计算,需水量0.87亿立方米。(三)2020年需水量1、城乡生活用水预测全县总人口达到169.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49万人,用水标准170升/人.日,农村居民107.4万人,用水标准80升/人.日,牲畜255万头,用水标准20升/头.日。经计算,需水量0.84亿立方米。2、农业用水预测随着科技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渠系的整治。农田灌溉定额田340立方米/亩,地综合50立方米/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7。有效灌面69.38万亩,复种指数2.45,种植面积17.73万亩,其中田48.74万亩,地121.99万亩。经计算,需水量3.24亿立方米。3、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以万元产值为标准,预测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5亿元,综合平均每万元产值用水80立方米。经计算,需水量1.38亿立方米。四、供需平衡分析(P=75%)82

29我县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2.31亿立方米,公用水厂和企事业单位自备水厂供水能力0.98亿立方米,全县总供水能力3.29亿立方米,与2008年全社会需水量5.34亿立方米相比较,缺水2.05亿立方米;与2015年全社会需水量5.41亿立方米相比较,缺水2.12亿立方米;与2020年全社会需水量5.46亿立方米相比较,缺水2.17亿立方米;五、存在的问题1、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已成水库、山平塘运行多年,病险水库、山平塘多。全县134座水库,属I类坝13座、Ⅱ类坝46座,Ⅲ类坝75座,分别占总数的9.7%、34.3%、56%。山平塘14361口,属病坝的4615口、险坝的891口,分别占塘坝总数的33.77%、6.52%。致使供水能力不断降低。2、已成水库、山平塘运行多年,由于集雨面积内耕地多,垦殖率高,森林覆盖率低,植被覆盖率小等原因,一遇暴雨泥沙俱下,年复一年地不断对水库淤积,致使蓄水量不断减少。经淤积典型调查,自然集雨面积来水对水库、山平塘的淤积量年均为3082.5立方米/km2,即我县已成水库、山平塘每年减少库容208.2万立方米。3、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不相配套成龙,渠道输水损失一般在45~70%之间,灌溉保证率相当低。4、骨干水利工程少,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不能进行有效调节利用水资源。5、机电和提灌设施年久失修,据本次普查,运行正常的113处,勉强维持运行的11处,已丧失运行功能的19处。六、措施及对策根据全县平衡分析,当P=75%时,可开发量为11.69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潜力大,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入,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达到供需平衡,为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可利用保障。一是增大水利投入,完成我县“十一五”规划新建和续建的水源工程建设和渠系续建配套工程;二是82

30要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督导和公众的努力,采取宣传、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措施为节水型社会提供保障。建立健全水资源总量控制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水渠管理制度、用水权交易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水务管理制度,提高我县的可开发利用水资源程度。三是加强供水管理,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商品规律,讲成本,突出效率。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用经济手段刺激用水户避免浪费水资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四是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鼓励污水处理回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水耗量。五是搞好水源涵养及保护,加大水土保持投入,科学地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达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分期分批地划定水源涵养保护区,落实保护制度,实现山青水秀,绿水长流。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的目的。六是加强环保意识,促进良性循环,加强水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强化行政执法手段,加强和完善水质监测工作,严禁超标排放,以保护我们有限的水资源少被污染,不被污染。2.7.1可供水量统计及预测一、原则根据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及水利工程规划,并结合现状可供水量,计算出各水平年可供水量。1、可供水量预测是根据不同规划水平年新增水源工程后和现有水利设施的挖潜配套、污水处理回用增加的可供水量;2、预测的可供水量符合流域水资源规划;3、地下水量预测是结合各水平年利用地下水工程兴建情况,得到相应的地下水可供量;4、污水处理回用量预测依据城市规划及工业布局。二、计算方法1、大中小型水库、山塘堰、可供水量根据典型调查成果,确定其复蓄指数,按其塘、库容的复蓄指数计算可供水量。复蓄指数分别为:大中型水库1.5、小(一)型水库1.8、小(二)型水库2.1、山塘堰2.5;82

312、引水渠堰按其集雨面积、引水能力和控灌面积,按径流模数计算其可供水量;3、灌溉泵站按其控灌面积和提水能力按以需定供计算其可供水量。4、规划水平年新增的小型水利设施按其新增的塘、库容,引、提水能力按上述方法计算。5、可供水量预测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现状及远景规划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计分析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三、供水工程规划方案我县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2.31亿立方米,公用水厂和企事业单位自备水厂供水能力0.98亿立方米,全县现有总供水能力3.29亿立方米。1、地表水供水工程根据×××水利工程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时,一是水源工程,大型×××水库、中型×××水库竣工投入运行,新增可供水量10824万方;二是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到2009年底全县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恢复可供水量1345万方;三是渠系工程,×××大灌区×××片续建配套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可节水1422万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可节水1350万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治清淤山平塘3389口,新增可供水量848万方;防渗、续建渠道643Km,可节水2478万方;新建山平塘12口,新增可供水量18.5万方;五是新建×××场镇供水厂(二期工程),新增可供水量1095万方。2020年时,完成中型土龙洞水库建设,新增可供水量4390万方;扩建×××小(一)型为中型,新增可供水量1388万方;续建小(一)型2座(上游、滚子坪),新增可供水量375万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治清淤山平塘2263口,新增可供水量498万方;防渗、续建渠道392.6Km,可节水822万方;新建山平塘3口,新增可供水量8万方;新建(技改)场镇供水厂5处,新增可供水量1095万方。82

322、地下水利用工程地下水利用工程,主要用于农村生活用水,计划到2015年前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规划新建1860处,新增可供水量678万方。3、污水处理回用根据城市规划及工业布局,预计2015年污水处理回用150万方;2020年污水处理回用370万方。四、各水平年可供水总量各水平年可供水量为现状年现有各类水工程的可供水量加上新、扩、续建工程新增的可供水量之和。新、扩、续建的水利工程新增水量作为P=75%的可供水量,其它频率的可供水量参照近似工程调节演算成果计算求得,各水平年可供水量成果见表。表2.6××××××可供水量汇总表(2008年)可供水量(万立方米)P=50%P=75%P=95%406693290023700表2.7××××××可供水量汇总表(2015年)可供水量(万立方米)P=50%P=75%P=95%645665228038870表2.8××××××规划区可供水量汇总表(2020年)可供水量(万立方米)P=50%P=75%P=95%74609608564659782

332.7.2灌溉设计保证率我县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受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的影响,属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又是农业大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蔬菜、桔柑等农作物,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9-99)的规定,湿润地区以水稻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75~80%,结合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设施等实际情况,我县确定设计保证率为75%。2.7.3农业需水量预测1、农村生活用水主要为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编制大纲的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仅考虑饮水安全,农村人口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供水。经2004年调查统计,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68.83万人。截止2008年,我县还有42.75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用水标准90升/人.日。全县计划在2015年前全部解决消号。2、农业灌溉需水量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我县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在今大力力推行良种,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耕作方式,推行节约用水,结合调查,我县农田灌溉定额田见表2.4。×××各水平年灌溉定额表代表年灌溉水利用系数田(立方米/亩)地(立方米/亩)复种指数备注2008年0.434050 2.45 2015年0.5534050 2.452020年0.734050 2.453、农业其它需水量82

34农业其它需水量包括林、牧、渔业及环境等需水量,编制大纲的要求,现状2008年取农业灌溉需水量的8%,规划水平年2015、2020年取农业灌溉需水量的10%。各水平年需水量汇总表2.9、2.10、2.11,水量平衡表2.12、2.13、2.14。表2.9××××××需水量计算汇总表(2008年)单位:万立方米总需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农业灌溉需水量农业其它需水量小计农村居民牲畜用水52073.488001.383587.804413.5840807.503264.6082

35表2.10××××××需水量计算汇总表(2015年)单位:万立方米总需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农业灌溉需水量农业其它需水量P=50%P=75%P=95%小计农村居民牲畜用水P=50%P=75%P=95%38225.0842730.7150274.755216.843398.881817.9633008.2537513.8745057.913751.39表2.11××××××需水量计算汇总表(2020年)单位:万立方米总需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农业灌溉需水量农业其它需水量P=50%P=75%P=95%小计农村居民牲畜用水P=50%P=75%P=95%33433.8837381.1443819.434995.393136.371859.0228438.4932385.7538824.043238.5882

362.7.4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表2.12××××××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成果表(2008年)单位: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余缺水量余水量缺水量1166003290052073.48 19173.48表2.1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成果表(2015年)单位:万立方米P=50%P=75%P=95%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余水量缺水量余水量缺水量余水量缺水量645663822526341 52280427319549 3887050275 11405表2.14××××××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成果表(2020年)单位:万立方米P=50%P=75%P=95%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余水量缺水量余水量缺水量余水量缺水量746093343441176 608563738123475 46597438192778 82

37三、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后,2020年农田水利工程P=95%时,可供水量4.66亿立方米,年余水0.278亿立方米。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水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为适应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在发展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小微型工程的建设。现状年我县有正建大型水库1座,设计灌面24.28万亩;已成中型水库2座,设计灌面17.65万亩,有效灌面12.88万亩,其中保证灌面3.04万亩;已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6804处,设计灌面38.49万亩,有效灌面29.94万亩,其中保证灌面21.49万亩。全县农田水利工程总设计灌面80.42万亩,有效灌面69.38万亩。需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全面实现设计灌溉效益,保证灌溉面积达到30.63万亩,即新增灌溉面积2.8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55万亩。(1)灌溉面积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水库的作了工程设计,山平塘、清水堰、提灌站大多数未做工程设计,因此有效灌溉面积即设计灌溉面积。设计灌溉面积为38.49万亩,其中:小(一)型水库10.05万亩,小(二)型水库9.27万亩,山平塘15.01万亩,引水堰1.7万亩,提灌站2.46万亩。(2)保证灌溉面积保证灌溉面积系指田间水用量达到400立方米/亩以上,与渠系输水利用率相关。据此通过水量计算,核实保证灌溉面积21.49万亩,其中:小(一)型3.83万亩,小(二)型4.45万亩,山平塘9.58万亩,清水堰1.17万亩,提灌站2.16万亩。82

382、灌溉供水(1)渠系工程现状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现有渠道4481.66公里,其中:干渠4232.27公里,支渠249.39公里,分别占设计数的92.84%、39.23%。尚未配套的渠道,小(一)型有干渠85.72公里,支渠78.3公里,尚未配套的分别占该类设计数的27.6%、43.54%,还有4.12万亩农田等待灌溉;小(二)型尚有干渠130.88公里,支渠77.8公里未配套,分别占设计数的20.24%、45.35%,以致尚有4.13万亩农田未有灌溉效益;山平塘未配套的渠道,主要为降级小(二)型水库,有干渠10.5公里,支渠4.9公里未配套;引水堰尚有111.61公里未完成,其它尚有99.26公里渠道未完成。已经完成的渠道,已防渗的干渠道467.59公里,占已配套干渠的11.05%,其中石料衬砌的98.8公里,三合土衬砌的368.79公里,由于年久失修,渠道输水损失大,一般在60%左右;已防渗支渠64.34公里,占已配套支渠的25.8%,三合土衬砌的32.34公里,输水损失也在60%左右。我县已成渠道绝大部分为沿山渠道,多数建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六七十年代,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不相配套成龙,以致于在供水时节,农户从干渠或支渠直接引水入天然溪沟,再送水入田,普遍存在田与田之间串灌的现象。兼之渠道普遍存在着箱涵少,不护岸和无分水节制闸的简陋状况,以致沿程易受洪水和山地灾害的损毁。由于分水闸少,致使农户在干支渠人为凿眼挖缺分水,加大了输水损失。由于渠道设计断面偏小,放水时节上段水满堰成灾,中段半堰水缓流,下段干堰,农户眼泪流。渠道输水损失一般在45~70%之间,灌溉保证率相当低。82

39(2)灌溉供水现状2004年农田灌溉亩均毛供水量330立方米,除去渠系输水损失,净供水量仅112立方米。总输水损失量高达4601万立方米,为总供水量的65.92%,如果渠系全部达到防渗标准后,可减少输水损失2158万立方米,相当于修建2座中型水库。(二)农业灌溉效益种植业的产量受大气降水、气温、日照、种子、肥料、土壤、耕作制度、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同志高度概括为“土、肥、水、种、密、保、工管”,水为第三要素,又是“有收无收”的决定因素。2005年粮食作物总产量58.35万吨,与三年自然灾害的年平均产量17.32吨相比,多产粮41.03万吨。单就农业灌溉因素而言,三年自然灾害年均农田灌溉面积10.1万亩,2005年农田灌溉24.1万亩,较三年自然灾害高出14万亩,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效益十分显著。农田水利工程供水起到了抗御自然灾害的屏障作用,为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和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及社会稳定,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3.1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建国后,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82

40思想指引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千家万户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县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整地、治水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到2008年底,全县共有农田水利设施16808处,其中蓄水工程14495处,提灌站143处,引水渠堰2170条。总可供水量23068.68万方。其中:中型水库2座、可供水量2958万方,小(一)水库18座、可供水量3015.8万方,小(二)水库114座、可供水量2841.65万方,提灌站143座、提水能力1952.98万方,山平塘14361口、可供水量8933.78万方,引水堰引水能力3366.43万方。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兴建饮水工程4539处,年供水1290万方,解决了35.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总饮水不安全人口的51.4%。(一)、蓄水工程截止2008年,全县共有已成蓄水工程14495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水库18座、小(二)水库114座、山平塘14361口。总蓄水能力11599.9万方,有效灌溉面积39.64万亩。82

41×××蓄水工程基本情况表3-1项目名称数量座、口)所在乡(镇)街道蓄水能力(万方)有效灌面(万亩)备注合计14495 11599.939.64中型水库2××××××村、×××镇×××村259612.88小Ⅰ型水库18×××1座、×××乡1座、×××街道1座、×××镇1座、×××镇1座、×××1座、×××1座、×××1座、×××1座、×××1座、×××1座、×××2座、×××1座、×××镇1座、×××镇2座、×××1座。2562.26.61小Ⅱ型水库114×××5座、汉丰街道2座、×××街道10座、丰乐街道1座、×××镇5座、×××乡5座、×××乡5座、×××镇3座、×××镇2座、×××1座、×××2座、×××6座、×××3座、×××5座、×××1座、×××5座、×××3座、×××2座、×××3座、×××7座、×××4座、×××4座、×××乡2座、×××镇3座、×××镇8座、×××镇6座、×××镇2座、×××镇7座。2327.15.14山平塘14361分布在各自然村4114.5615.01 1、工程运行现状(1)大坝安全现状全县134座水库,属I类坝13座、Ⅱ类坝46座,Ⅲ类坝75座,分别占总数的9.7%、34.3%、56%。山平塘14361口,属病坝的4615口、险坝的891口,分别占塘坝总数的33.77%、6.52%。82

42按照市上统一安排布署,我县所有小(二)型水库以上病险水库将于2009年底全面销号。同时,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安排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2003年实施以来,全县共兴建各类工程8061处,其中小(二)型水库3座,山坪塘141口,清水堰259条295公里,电力提灌站58处,小微水利7600处,先后技改山平塘4010口,修复各类损毁工程2190处。(2)放水设施运行现状我县库塘放水设施现有闸阀取水7处(其中竖井闸阀表层取水2处,深层闸阀取水5处),涵卧管取水8908处,甑子楼取水4885处。但由于运行几十年,加之修建时条件所限,大部份取水设施都不同程度的毁损,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3)渠系工程现状全县蓄水工程设计干支渠总长2153.78km,现已完成1680.68km,其中防渗仅545.7km。分类概况见表1—2。库塘渠堰统计表表1—2单位:km工程名称小计其中设计完成其中防渗干渠支渠设计完成其中防渗设计完成其中防渗合计2153.781680.68545.701631.981384.98422.56521.80295.70123.14中型426.75341.75176.80271.25251.35119.70155.5090.4057.10小(一)型490.39326.37186.72310.54224.82142.52179.85101.5544.20小(二)型818.22609.54169.45646.67515.79155.21171.5593.7514.24山平塘418.42403.0212.73403.52393.025.1314.9010.007.60我县已成渠道绝大部分为沿山渠道,多数建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六七十年代,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不相配套成龙,以致于在供水时节,农户从干渠或支渠直接引水入天然溪沟,再送水入田,普遍存在田与田之间串灌的现象。渠道输水损失一般在45~70%之间,灌溉保证率相当低。82

43(二)、引水堰工程运行现状我县溪流众多,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方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农户拦溪筑堰,开沟引水,自流灌溉农田。截止2008年全县共有各类引水堰(含石×××4条)2170条,渠道总长2732.14公里。其中防渗236.8公里。(三)、电力提灌站运行现状电力提灌站主要分布在江、东、浦三里河谷平坝区,2008年有提灌站143处,总装机4066千瓦,总提水能力2.1万立方米/时,电灌站已成输水渠道135.09公里,其中防渗渠道64.93公里。由于电灌站运行成本费用较自流灌溉高,增大了粮食生产成本,且一般无提取折旧费,加之农民承受程度有限,致使运行费维持最低标准,因此,机电提灌设施年久失修,勉强维持运行。二、灌溉水源工程的水库运行状况82

44全县已成各类水库134座,可供水总量8815.45万立方米,设计干支渠总长1308.61公里,完成935.91公里,其中防渗356.17公里;设计灌面36.97万亩,现有效灌面26.76万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续建配套建设任务重,干支渠应配套未配套372.7公里,占应配套数的28.48%,应防渗未防渗952.44公里,占应防渗数的72.78%;二是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满足不了灌溉需求。设计年供水(P=75%)5870.45万立方米,设计灌面亩均304立方米,与综合毛用水定额582立方米(其中水稻477立方米,其它农作物105立方米,灌溉用水和用水系数0.65)相比较,亩均缺水278立方米;三是干渠普遍存在设计过水断面偏小,以至于输水时形成上段雍、中段半堰水、下段干堰的现象;四是土渠多达579.74公里,占应防渗渠道的60.14%,输水损失高达70%;五是已防渗渠道石料衬砌的101.47公里,三合土衬砌254.8公里。三合土衬砌的渠道运行多年,侵蚀相当严重,输水损失一般在60%左右;六是我县小型水库干支渠绝大部分为沿山渠道,隧洞少,明渠多,设计标准偏低,箱涵少,护岸和护坡工程设施差,且无分水节制闸,易受洪水和山地灾害损毁及分水时造成下游工程设施和耕地房屋损毁;七是渠系不配套,多数小型水库仅有干渠,无支、斗、农、毛渠配套工程。全县小型水库灌区仅有0.2万亩有田间灌排工程。以至于普遍存在田间串灌的现象;八是取水设施简陋,全县132座小型水库,仅4座用闸阀取水,其余为石料涵卧管取水,均存在不同程度地渗漏;九是蓄水功能逐年降低。一方面是水库淤积严重。另一方面是水库大坝不安全隐患多,表现在因建设时期建筑质量控制不严,经多年运行,病险水库越来越多,只能采取限制蓄水措施保证工程安全,从而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三、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一)、×××中型灌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2005年11月3日,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关于批复下达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水农〔2005〕496号文)下达项目计划,12月2日,×××水利局以《关于批复×××中型灌区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渝水水复〔2005〕40号文)转下达项目计划总投资1754.0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480万元,其余资金由各级水利用水单位和群众自筹解决。项目位于82

45××××××、丰乐、×××和×××等境内,距×××县城30km。灌区涉及4个乡镇(街道)、70个村委会,10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万人),灌区幅员面积160.71平方公里,耕地8.35万亩。灌区内有1座小(1)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926口山坪塘、46座机电提灌站、设计灌面8.35万亩、有效灌面5.2万亩。×××中型灌区计划于2006年1月动工,2008年5月全面完工。完成干支渠开挖疏浚64.13公里,勾缝23.79公里,防渗衬砌21.56公里,整治垮塌渠道15.34公里(其中:隧洞7.9公里、暗渠0.76公里),续建干支渠配套建筑物223座(处)。该工程完成投资1756.21万元,其中建筑及安装工程投资1681.88万元,其他投资74.33万元。项目完工后新增灌面0.53万亩,改善灌面1.91万亩,项目区群众年增收369万元,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65。×××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验收合格后,由“××××××中型灌区管理所”的负责管理,管理所属事业单位,经费渠道为财政差额拨款和灌区经营收入,人员由×××水库管理中心和×××水库管理所调配;管理所主要负责灌区的建设、维护管理、灌溉和水费征收。灌区共组建了16个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为“管理所+镇用水户协会+村用水户协会”。(二)、×××大灌区2005年11月25日,水利部以《关于×××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规划的批复》水农〔2005〕522号文对×××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规划予以审批,规划项目总投资2.58亿元,其中82

46×××投资1.63亿元,计划整治改造、续建配套渠长316.5公里,其中整治改造221.8公里,续建配套94.7公里。2006年11月8日,×××发改委以渝发改农《关于×××大灌区项目一期工程可研的批复》〔2006〕1044号文对×××大灌区项目一期工程可研予以批复。×××发改委、市水利局于2008年分三次共下达××××××灌溉片工程投资计划164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66万元,市级投资251万元,自筹资金130万元。计划整治改造×××水库左、右渠道33.4公里。工程投资计划下达后,县水务局及时组建了项目法人(×××大灌区×××管理处),工程于2007年12月进场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整治改造×××水库左、右干渠道41.9公里,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大灌区项目××××××、×××、龙洞河三个灌溉片渠系工程全面完成后,可新增灌面3.39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8.81万亩。2008年投资建设的×××灌溉片×××水库渠系工程项目竣工后,可恢复改善灌面3.38万亩。×××大灌区一期工程位于×××片,一期工程计划2009年7月底完工。项目业主为“×××大灌区管理处”,管理处属事业单位,经费渠道为财政差额拨款和灌区经营收入,人员由×××水库管理中心和×××水库管理所调配;管理所主要负责灌区的建设、维护管理、灌溉和水费征收。一期工程灌区共组建了12个用水户协会。但由于没有进行竣工验收,灌区暂由×××大灌区管理处管理。待验收后合格后交由用水户管理,管理模式为“管理所+镇用水户协会+村用水户协会”。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82

47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通知》(开府发〔2002〕26号)要求,2座中型水库、18座小(一)型水库枢纽工程归县务局直接管理,其灌区渠系工程由所在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管理,具体由乡镇人民政府、工程管理单位、灌溉受益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代表参加召开灌区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水量分配、水费收缴、渠道整治维修和清淤等重大事项,交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执行;114座小(二)型水库枢纽及灌区渠系工程由所在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山平塘、引水堰、提灌站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自主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工程运行、水费收缴,维修整治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组织劳力和资金进行岁修整治。县管工程设管理处(所),现有工程管理人员146人;乡镇(街道)管理水库工程,设管理所或灌区管理委员会,现有工程管理人员161人;山平塘、引水堰、提灌站共有工程管理人员13230人。五、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成效2005年我县开始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来,以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的投入、力促农业大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6570万元,其中市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6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资金950万元。共完成砌护渠道173条230.3公里,新建渠道3条11公里,新建山塘1口,整治技改山平塘3200口,新建提灌站1处。新增灌面3029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36万亩。82

48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能力状况为了搞好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县里已于全县机构改革时批复成立了×××水利工程管理站,事业编制,负责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定编1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6人、助工3人、技术员2人。通过近几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完全能胜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3.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状况、配套程度、管理使用情况、效益衰减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制约情况等。(一)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其中2000年和2006年的干旱,尤为明显,暴露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我县一些地方表现的相当突出。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拦蓄能力较弱,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582

49%左右。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三)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微乎其微。据×××、铁桥等乡镇反映,有的村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壮劳力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我县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高山偏远山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此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四)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五)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急需加强。由于乡镇机构改革等原因,多数过去由乡镇管理的小型水库灌区,如今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原来雇用的临时管理人员因工资无着落而回家,有相当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82

503.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小型农田水利工作历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现实的要求,是国家在农村政策调整的必然,有其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表现在: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耕地的减少是必然的。为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就是解决水的问题。因此,在加快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小型水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二是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效益低下,恢复其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也显得非常必要。三是国家农村税费政策调整,取消农民“两工”后,农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明显减弱,加之农民投入自身能力有限,为引导农民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事项摆上工作日程,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4.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4.1指导思想82

51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以规划为龙头,把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专项资金整合起来,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相对集中,整合使用,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项目整合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高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4.2规划原则(1)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2)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和操作性较强的措施;(3)坚持突出重点产业的原则:规划项目必须突出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保证现有农民人均有0.5亩有效灌溉面积,体现粮食产量、品质,并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主导产业或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包括粮食增产潜力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的区域;农民民主管理意识强、自愿申请加快建设的区域和已落实工程管理责任,特别是建立了规范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区域;82

52(4)坚持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的原则。(5)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民办公助”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融资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6)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工程建设与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相结合。(7)坚持“竞标”的原则。坚持“谁积极、支持谁”,项目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优先纳入规划。4.3规划依据(1)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新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5〕50号)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性。(2)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文件。(3)《关于印发2009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和下达资金控制指标的通知》(财办农[2009]37号)。(4)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渝府发〔2006〕76号)要求,突出重点,开展综合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区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82

53(5)法规依据:《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6)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7)各部门相关专项规划。4.4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包括2009年已安排的项目),近期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4.5规划目标与任务4.5规划目标与任务4.5.1规划目标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确保灌溉面积稳步增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特点,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的投入机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调动受益农户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规划全县主要以现有水利设施为基础,以节水增效为中心,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防渗整治现有山塘、渠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龙头,长藤结瓜,高水高灌,低水低灌”82

54,形成干、支、斗、农、毛配套完整的灌区农田灌溉保证体系。至2020年计划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150.8km、小型灌区渠系配套174条/276.3km;整治小型引水堰522条678公里、新建44条43公里;整治山平塘4226座、新建山平塘16座;改造小型电力提灌站42座等建设内容;工程估算投资2.06亿元。工程完工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从目前的0.4提高到0.7,新增恢复灌面24.39万亩,新建节水灌面7.0万亩;全县达到有效灌面69.38万亩;新增粮食产量26.66万吨。年可节水5960万立方米。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用水,满足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需求。4.5.2规划任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需求,从我县实际出发,进而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的主要建设任务。1、2009—2010年恢复新增灌面5.55万亩,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64.97公里,改造小型灌区渠系40.2公里,新建高效节水2.35万亩,整治小型排水渠道17.7公里,整治小型排灌站23处,改造小型引水堰80.2公里,整治山平塘871口,新建山平塘1口。项目完成后新增粮食产量504.73万公斤。工程测算投资5169.09万元。2、2011—2015年恢复新增灌面10.98万亩,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85.8公里,改造小型灌区渠系116.4公里,新建高效节水3.61万亩,整治小型排水渠道66.0公里,整治小型排灌站11处,改造小型引水堰248.1公里,整治山平塘1936口,新建山平塘12口。项目完成后新增粮食产量1190.34万公斤。工程测算投资9530.85万元。3、2016—82

552020年恢复新增灌面7.85万亩,改造小型灌区渠系119.7公里,新建高效节水1.04万亩,整治小型排水渠道60.1公里,整治小型排灌站8处,改造小型引水堰350公里,新建小型引水堰42.6公里,整治山平塘1419口,新建山平塘3口。项目完成后新增粮食产量970.83万公斤。工程测算投资5900.3万元。4.5.3规划项目建设主体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的综合性工作,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必须实行“四制”(即:项目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原则。确保该项目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顺利开展,首先要明确项目建设管理的协调部门。县政府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次明确建设主体。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体是农民,项目法人是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对项目规划申报、项目建设筹融资、项目建设期管理和项目建后管护等全面负责。三是积极建立项目技术服务保障制度。县水务局业务科室负责本县水利建设的技术服务指导工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对区域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提技术服务。县级水务部门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为乡村培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人和技术人才,发挥农民中的能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四是建立项目建设监督制度。项目区要建立项目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在项目实施中聘请项目区所在乡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乡村党员、干部、农民以及质量监督人员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和质量标准进行监督,并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五是要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在县财政局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户专帐管理,确保资金运转安全。六是82

56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验收。项目竣工后,有关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给受益者管理。5.项目规划类型、范围与内容本次拟对全县×××(街道)×××2009~2020年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划。规划条件:各乡镇(街道)辖区内的灌溉面积小于1万亩的小型灌区、灌溉片(灌溉面积小于200亩),排涝面积小于3万亩的排水区和容积小于10万立方米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主,包括小型水库(引水)自流灌区、小型扬水灌区的水源工程、灌排渠道、涵闸和小型泵站改造(1000KW以下)及井灌区改造,工程建设重点为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5.1项目规划类型本次规划以雨水集蓄利、高效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末级渠系、中型灌区及灌溉面积小于1万亩的小型灌区、分散灌溉片,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主,包括水源工程(新建的容积小于10万立方米)以下及整治、灌排渠道和小型泵站改造(1000KW以下)、为灌区灌溉排水服务的农村小型河道(集雨面积小于100km2)治理等。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项目内容具体分五种工程类型: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和在市局的指导下进行规划。一是雨水集蓄利用。塘坝、蓄水池(窖)、引水渠堰等,适宜于山区、丘陵地区;82

57二是高效节水灌溉。柑橘、蔬菜、经济果林等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的喷灌、微灌、管灌,少量的渠道防渗;三是灌区末级渠系。大、中型灌区范围内并建设完成了主干渠建设的区域,包括渠系配套、建设、部分的自动量测、PIC卡管理设施的建设);四是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小型灌区渠系、小型灌溉、排水泵站、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五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治理(河道整治)。5.2规划范围(1)塘坝(容积小于10万立方米);(2)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3)引水渠堰(流量小于1立方米/秒);(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立方米)等小型水源工程;(5)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立方米/秒)、(6)小型灌区渠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7)小河道整治。5.3规划建设内容1、大型灌区(×××大灌区)末级渠系整治拟对150.8km大中灌区末级渠道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1)、对过水断面达不到要求的渠道,应加高渠堤满足设计要求;(2)、对渗漏严重的渠道,应进行防渗整治,渠道未衬砌部位进行衬砌,主要采取方案:①、M7.5砌条石衬砌,M10水泥砂浆勾缝;②、边墙和底板均采用0.1m82

58厚的C15砼衬砌;③、对于已经衬砌但糙率过大而影响输水能力的渠道,采用M7.5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3)、完善渠系建筑物改造配套。①、渡槽:由于已成渡槽变形严重,拟采用边墙和底板0.1m厚C20砼进行加固;②、改建和配套闸门285扇,其它建筑物58座(含121座量水设施)。2、小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改造拟对174条276.3km小型灌区进行改造,主要改造内容如下:(1)清淤、恢复;渠道由于年久失修、管理差,渠道内杂草从生,严重影响过流断面,在整治前首先要清除渠道内的淤积,铲除渠道壁及渠顶杂草;其次恢复衬砌垮塌部分,再进行防渗整治。(2)渠道防渗;对渠道本身已衬砌部分,就只进行清淤和防渗,对渠道本身是土渠部分,就需全面衬砌,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确定渠边防渗砌筑型式。能就地开采条石的项目区,渠边边墙采用M7.5浆砌条石砌筑,侧墙为0.3m等厚,边墙可见面采用1:2水泥砂浆勾缝;不能就地开采条石的地方,渠边边墙采取M7.5浆砌块石砌筑,侧墙为0.3m等厚,迎水面及墙顶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C20砼底厚0.1m,渠道超高取0.1m。完善配套设施建设。3、山坪塘整治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现有山坪塘建设年代久远、管理水平差,有的塘内淤积严重、有的涵卧管渗漏严重、有的溢洪道被毁、有的坝体垮塌等病险问题,导致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本次规划中拟对项目区4226口山坪塘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以下部份:①82

59清淤、补缺:鉴于目前大多山坪塘淤积严重,库容变小。拟利用深秋干旱时节,对池底淤泥进行清除,并查找渗漏点进行堵塞,挖出的淤泥用于培肥耕地。山坪塘坝体防渗、护坡、涵卧管整治、填筑冲毁的堤坝、溢洪道的整治等。②除险加固措施:对于坝体开裂或垮塌的土坝,先清除垮塌处周围松散体,然后用粘土回填并夯实,再浆砌毛条石护脚,预留排水孔。对于内坡浪蚀严重的土坝,先清除坝内杂草及浮土,再回填夯实,然后用C20混凝土预制砼六棱块护坡,预制块边长为0.2m,厚0.06m的正六边形,砌筑预制砼块时先铺砂石垫层。③涵、卧管渗漏的山坪塘,先用M7.5浆砌条石翻修涵卧管,再用1:2水泥砂浆勾缝。④溢洪道垮塌或被毁的工程,要新修溢洪道。将原垮塌的土溢洪道扩挖后,建成过水断面为b×h=2.0×1.0m的M7.5浆砌条石侧墙,C20砼底的溢洪道4、引水堰整治全县引水堰工程多,但能正常发挥效益的则少,因大多数是修建于六、七十年代的土渠,目前已垮塌,损毁严重。现拟对522条678km引水堰进行恢复整治。一是对已衬砌引水堰进行清淤和防渗,二是对土堰进行全面衬砌防渗,就地开采条石,边墙采用M7.5浆砌条石侧墙砌筑,侧墙为0.3m等厚,边墙采用1:2水泥砂浆勾缝;不能就地开采条石的地方,或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边墙,厚为0.3m,迎水面及墙顶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C20砼底厚0.1m,渠边超高取0.1m。5、小型提灌站改造拟对42座小型提灌站进行改造,主要改造内容如下:主要对机电设备和提水管道进行更换。6、高效节水灌溉82

60为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率,拟新建高效节水面积7.0万亩。其中管灌4.8万亩,喷灌0.7万亩,滴管1.5万亩。7、田间工程田间渠道从末级渠系直接引水,垂直于等高线沿地势较高而排水条件较好的磅田靠边布置,系灌排两用渠道,间距300左右,每条渠控灌面积约200亩,为减少输水损失,渠道全部由直径为0.5m预制砼“U”型槽,比降1/500。拟建田间工程86km。8、排水工程由于灌区面积多为梯田、梯地和坡耕地,原灌区的排水工程主要考虑渠道自身安全的排水,灌区的排水工程很少。但这些排水工程由于原设计标准低、运行时间长,出现了淤积、垮塌等诸多病害,造成灌区平坝低洼地区排水困难,形成较多的“下湿田”。对已成的排水工程进行了清淤整治,使坡面和山溪洪水顺利排入天然河沟。对于田间排水工程,拟在两条田间渠道中间设置排水沟,间距150m左右,实行水旱轮作,以改善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每条沟控制面积约100亩,断面采用矩形断面,断面尺寸由排涝流量确定,同时沟深应满足排渍要求,经计算取沟深0.8m,沟宽.4m,底坡1/500。全断面采用预制砼块衬砌,预留排水孔。拟建排水沟57.8km。5.4总体布局根据×××经济发展远景规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已成农田水利工程分布情况,对农田水利建设(2009—2020年)按“82

6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充分挖掘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潜力,结合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扶贫等“十一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水资源配置需求进行布局。一、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对×××大型灌区的末级渠系82.77km进行续建配套、改造,对×××、×××两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68.03km进行续建配套、改造。规划在2009~2010年期间完成×××大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64.97km,改(扩)建渠系建筑物106座。规划在2011~2015年期间全部完成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85.8km,改(扩)建渠系建筑物237座。二、小型灌区渠系配套改造规划对全县174条276.3km小型灌区渠系进行改(扩)建、加固、防渗,续建、改造渠系建筑物438座。规划在2009~2010年期间完成43条40.2km小型灌区渠系进行改(扩)建、加固、防渗,续建、改造渠系建筑物96座。规划在2011~2015年期间完成64条116.4km小型灌区渠系进行改(扩)建、加固、防渗,续建、改造渠系建筑物165座。2016~2020年期间完成67条119.7km小型灌区渠系进行改(扩)建、加固、防渗,续建、改造渠系建筑物177座。三、小型水源工程改造规划对全县4226口山平塘枢纽工程进行清淤、除险加固,新建山平塘16口。82

62规划2009~2010年整治4个乡镇31个行政村871口山平塘、新建山平塘1口。2011~2015年整治19个乡镇(街道)191个行政村1936口山平塘、新建12口山平塘。2016~2020年整治22个乡镇(街道)194个行政村1419口山平塘,新建3口山平塘。四、小型引水堰规划对改造全县522条678km小型引水堰,新建25条43km小型引水堰。规划在2009~2010年期间完成75条80.2km小型灌区渠系进行改(扩)建、加固、防渗。规划在2011~2015年期间完成215条248.1km小型灌区渠系进行改(扩)建、加固、防渗。2016~2020年期间完成232条350km小型灌区渠系进行改(扩)建、加固、防渗,新建25条43km小型引水堰。五、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改造小型机电提灌站42处75台,装机899kw。在2009年~2010年期间,改造23处43台475kw。2011年~2015年期间,改造11处16台301.5kw。2016年~2020年期间,改造8处16台140kw。六、节水灌溉工程在2006~2020年期间,对×××的×××、×××、×××、临江等17个乡镇的69个村实施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面积70008亩。规划分三个时段实施,2009~2010年期间实施14个村23545亩,2011~2015年期间实施39个村36095亩,2016~2020年期间实施16个村10368亩。82

635.5项目村工程措施及布局根据项目村发展策略及区县水量平衡分析,综合考虑项目村内各项问题的处理,各村具体工程措施及实施年度如下表:82

64表5.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村规划汇总表行政村(个)灌区末渠系小型灌区渠系高效节灌工程小型排水及河道整治小型灌排泵站水源(处)工程效益总投资(万元)建设时间建设业主引水工程(km)蓄水池(口)塘坝(处)kmkm处亩km处kw改造新建改造新建改造新建新增(亩)改善(亩)新增粮食万kg399150.8276.313770008143.84289967843  422616284032154852666.1020600.233164.9740.2502354517.72345780.20008711526750279597.595169.0909-10年17485.8116.4693609566.011301.5248.100019361213025967801202.249530.8511-15年1940119.7171036860.1814035042.600141931011168426866.265900.316-20年82

656.环境影响评价6.1规划建设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1.1对土壤、生态条件及自然景观的影响分析规划项目在开发建设期,由于土地征用、移民问题、各种工程建设等,会对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水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其生态环境条件、自然景观和水功能也将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些影响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区域内人口流动。规划项目建设区域里的建设将引起区内居民拆迁,他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将有短期不利影响。同时将有大量的施工人员进场,包括部分外来人口,将增加该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占用的压力。(二)土地结构将发生改变。规划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将占用部份耕地,占用农田、菜地等,损坏草皮和树木,减少现有的农林渔牧资源,短时期内区域气候调节和雨水补给能力相对减弱,使区域农村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水利工程。但规划建设区域内现状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人工维持特点,局部水土流失严重,规划建设区域对用地性质的改变,对区域生态破坏的不利影响小。(三)土壤的理化性质将大幅度改变。随着土地的平整,大量的挖、填方的进行,大量熟土被生土掩盖或掺混,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表层土内的有机质含量大幅度降低,不利于植物的重新栽培。(四)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土地平整、土壤松动、裸露,导致水土流失加重,而可能导致规划建设区内的局部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影响有关河流的水环境。(五)随着开发建设的进行,现有植被,农业生态逐渐消失,生态多样性也随之减少,代之以相对破碎的人工植被、地块、植物的连通性减低。82

66(六)用地性质的改变将使农田自然景观及周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较大变化。6.1.2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各类水工程的兴建和运行,对其周围和影响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必然产生各种影响,同时,一定时期后,工程与环境是互为影响的,互相依赖的。(一)随着各类蓄水工程的建设,他将影响项目区域水资源的天然状态、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二)随着引水工程的建设,他将改变项目区的水流方向,水的功能。(三)各种提水工程的建设,从规划提水的规模、提水能力上看,基本上不改变项目区的水功能、水流方向;基本不影响项目区的水质。(四)修建的各类水资源工程,虽然改变、影响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但同时改善了全市水环境,优化配置水资源,能保障我县工农业用水、城乡用水需求。6.2环境影响6.2.1对环境的正面影响(一)规划建设区域水利工程的整治、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抵御干旱,防御洪灾,提高现有供水能力,加强工程的安全性,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二)解决城乡饮水问题。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水。规划建设项目的续建、配套和田间节水工程的规划,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畜生活饮用水,以及渠道沿线农村人畜的饮水问题,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作用巨大。82

67(三)控制治理了长江支流的水土流失。县境内大小河流有均属长江水系,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将结合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能控制×××大部分地区的流失泥沙通过各支流带入长江,保持了该地区的生活环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6.2.2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规划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占用部分耕地,主要是沿渠线附近,田间节水工程等分散的永久、临时占地,这部分土地的损失,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要做好弃渣的处理和工程施工场地的恢复,坚持“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能绿化的渠堤两岸,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对田间占地必须复耕等措施,减免破坏了的当地自然景观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发生。6.3综合评价和对策建议本规划实施后,将显著提高农田水利建设、供水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有利于改善各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各区的土壤改良以及现有水质改善将起到积极作用。不利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及施工中破坏植被,但均可采取措施予以减免和改善,其有利影响是长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可避免的。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不存在制约工程兴建的环境因素,工程兴建可行。6.3.1规划实施后水资源的总体评价(一)提高了供水能力。由于×××各分区的水资源条件不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部分区域供水能力相对其需水状况明显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按现有的人饮困难标准和规划,×××部分城乡人畜饮水十分困难。82

68本次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供水能力不足的不同措施,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用水困难,在柏枝溪、大溪河支流等地区增建一批大、中、小型水库,同时提出分散建设一批小型、微型供水工程,解决了缺水地区的缺水问题,规划实施后,×××的供水能力将得到较大提高,有效解决了目前供水不足的问题。(二)改善了水资源配置格局。目前×××部分区域和时段的人畜饮水、农业缺水问题还十分严重,根据预测到2010年缺达17256.0万m3。本规划根据各地区水资源状况,提出了水资源配置方案,通过建设一批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和建设一批节水灌区,增加供水量和节水措施,保证更大范围的用水问题,基本上可以满足缺水严重地区枯水年分用水需求。同时提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并对可能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不恰当的水事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较差地区,考虑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有效改善×××水资源配置格局的目的。(三)优化了水环境。目前一些河流部分河道水质较差,水质不能满足水功能需要,部分区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本次规划针对污染源和水质现状,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加强饮用水源地、河道的保护与治理;针对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措施,将极大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预测通过治理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00万元,可减少了泥沙流失180万吨,规划实施后,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增强了城乡供水的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由于我县水利工程已运行多年,老化、病险情况严重,工程配套较差,供水能力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城乡供水能力不足。82

69本次规划提出解决供水系统不足的途径,主要是开源节流,结合我县用水结构和工程布局,节流将是主要手段。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积极推行节水措施,不仅可以增强城乡供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全面启动和实施规划中提出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将对解决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6.3.2对策与建议(一)为防止农田水利建设对供水的水源污染,建议建立项目区管理监督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主要污染源的排放进行监测。(二)施工期加强弃渣的管理,并逐步完成重地处理和恢复。(三)周密安排施工计划,工程开挖施工应尽量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降雨而产生的水土流失。(四)加强建设项目区主要水源的水质保护工作,特别是对城乡供水水源的监测保护,并严格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执行。同时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在建设项目区内兴建保护林带,做好渠系沿线场镇居民和工矿企业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控制减少污水、污物的直接排入河流和蓄水工程,切实可行地保护好水源。经常对水质各重点断面进行严格实行监测,及时掌握情况,采取改善补救措施,以保证灌溉和饮用水质量。7.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7.1投资估算7.1.1原则与依据1、原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原则是执行×××水利局颁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办法、费率标准。采用2009年8月材料、设备价格。主体建筑工程进行单价分析,其它采用扩大指标计算。82

702、依据(一)×××水利局、×××财政局关于开展2009-2020年区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二)×××水利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渝水基〔2005〕56号文件,关于发布《×××水利建筑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三)×××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四)×××水利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五)采用概算定额编制估算单价时乘1.13扩大系数。3、基础单价(1)、根据工程规模,按渝水基〔2005〕56号文颁“编规”进行分类计算。人工工资预算单价表表7.1单位:元项目类别枢纽工程引水河道工程工长5.824.42高级工5.384.07中级工4.643.47初级工2.541.94(2)、费率表7.2费率计算表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土石方工程砼工程砌石工程钻孔灌浆工程其他工程机电金属安装工程(一)枢纽工程一基本直接费1111111二其他直接费基本直接费1.80%1.80%1.80%1.80%1.80%2.50%三现场经费基本直接费9.00%8.00%4.00%7.00%7.00%45.00%四间接费直接工程费8.00%5.00%4.00%7.00%7.00%50.00%五企业利润直接费+间接费7.00%7.00%7.00%7.00%7.00%7.00%六税金一至五项之和3.22%3.22%3.22%3.22%3.22%3.22%(二)引水及河道工程一基本直接费1111111二其他直接费基本直接费1.80%1.80%1.80%1.80%1.80%2.50%三现场经费基本直接费4.00%6.00%4.00%7.00%5.00%45.00%82

71四间接费直接工程费6.00%4.00%4.00%7.00%5.00%50.00%五企业利润直接费+间接费7.00%7.00%7.00%7.00%7.00%7.00%六税金一至五项之和3.22%3.22%3.22%3.22%3.22%3.22%(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主要材料原价采用当地市场价,砂石、块石料采用采用购买与利用弃料相结合。建筑材料预算价格表表7.3单位:元(一)枢纽(二)引水及河道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预算价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预算价1水泥(32.5)吨277.61水泥(32.5)吨287.5822#岩炸药吨6892.8422#岩炸药吨6892.133钢钢吨3854.563钢筋吨3851.944松板材m31007.304松板材m3853.205块石m363.275块石m348.836碎石m361.06碎石m348.317砂m355.657砂m343.948粗条石m3109.188粗条石m3(四)、电、风、水单价本工程施工用电:0.72元/kw.h,风:0.12元/m3,水:0.90元/m3。(五)、临时工程施工临时工程按主体建筑物、设备及安装工程量之和的2%进行计算。(六)独立费用1、项目管理费按建筑安装工程的2.5%计算。2、工程建设监理费按照一至四部分的2%计算。3、勘测设计费按照一至四部分的3%计算。4、其他费:工程保险费按一至四部分合计的0.45%计算,招标代理费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1980号)计算。5、基本预备费82

72基本预备费按1-5部分合计的10%计算。7.1.2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74.33万m3、土方回填:12.44万m3、砌条石:24.36万m3、砌块石:21.44万m3、砼:10.73万m3、钢筋制安1744t、管道安装512km、更换机电设备76台。7.1.3项目投资估算经测算,×××小型农田水利2009~2020年规划总投资2.06亿元,平均投资845元/亩。近期投资分年度投资见(附表7.4)。82

73表7.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近期规划投资总表表7.4单位:万元项目总投资200920102011200122013备注合计其中中央补助合计其中中央补助合计其中中央补助合计其中中央补助合计其中中央补助合计其中中央补助合计11238.85619.02534.31267.02634.81317.02508.21254.01944.6972.01616.8809.0 小型灌区渠系1074.4537.0  321.6161.0388.8194.0132.866.0231.2116.0 高效节灌工程2706.61353.0457.7229.0884.4442.0778.6389.0392.2196.0193.897.0 灌区末级渠系1282.1641.0974.6487.0    96.048.0211.5106.0 水源工程5205.22603.01048.5524.0954.6477.01111.3556.01165.3583.0925.5463.0 小型排水及河道整治212.0105.035.618.035.217.03819.048.424.054.827.0 小型灌排泵站758.5380.018.09.0439.0220.0191.596.0110.055.0   82

747.1.4资金筹措本次规划总投资20006.2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000万元,市级政府筹资4000万元,县级政府整合部门涉水资金50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000万元,整合国土3000万、农综1000万元、农业700万元、新农村建设300万元),群众自筹1006.23万元。表7.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国家补助市级政府筹资县级政府整合资金业主及群众自筹其他资金合计资金数量(万元)10000400050001006.23 20006.23比例(%)50%20%25%5% 100%7.2效益分析我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后,将使设计灌溉面积达到69.3万亩,其中新增灌面2.84万亩,恢复改善灌面21.55万亩;解决42.7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经济效益×××位于渝东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2009~2020年我县拟在×××(街道)×××兴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测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项目区年增收粮食18.71万吨,水利分摊的年效益为14964万元。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大大减少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土壤质地及土壤内部的水、肥、气、热环境将得到大大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明显好转。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灌面2.84万亩,恢复灌面21.55万亩。82

75二、减灾效益我县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十分突出。项目区旱灾出现频繁,涉及面广,常见有春旱、夏旱、伏旱和秋旱,每年平均干旱时间达45天左右,粮食产量减产达10—20%,特别是2006年遇到1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年,粮食减产达45.8%。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了小型水源工程蓄水,并提高了渠道水利用系数,节约了大量用水,减轻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年减灾效益达7207万元。三、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灌溉水利化、坝地田园化,大大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极大地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可增加15000多人的移民安置容量,真正实现移民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同时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干群关系,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将产生显著实效。四、国民经济评价(一)评价依据1、水利部颁《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2、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3、水利部颁《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4、现行财税制度;5、2009年物价水平。82

76(二)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工程投资估算编制成果,该项目总投资20006.23万元,分12年投入。2、流动资金按年运行费的10%计,在项目运行初期投入,计算期末一次回收,作为项目的效益。3、年运行费(1)工资及福利费本工程管理定员50人,年均工资按8000元/年·人计,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共45.6万元。(2)材料、燃料及动力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l%计,共200.06万元。(3)维护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2%计,共400.12万元。(4)其它费用采用以上三项费用合计的30%计,共193.73万元。综上所述,年运行费合计839.51万元。4、折旧费按综合折旧率2.5%计。(二)工程效益82

771、农业灌溉效益农业灌溉效益按水利分摊系数法计算。该项目实施后可新增灌面2.84万亩,改善灌面21.55万亩。新增灌面亩增产粮食180kg,改善灌面亩增产100kg,项目区可年新增粮食产量2.67万吨,增产效益为3460万元;按综合水利分摊系数0.45分摊,水利灌溉效益1557万元。2.供水效益(1)工业供水效益项目实施后,新增工业供水1800万m3。根据有关资料并折算影子水价为2.00元/m3,则工业供水效益3600万元。(2)生活供水效益项目实施后,新增生活供水1500万m3。根据有关资料并折算影子水价为2.00元/m3,则生活供水效益3000万元。综上所述,该项目供水效益为7757万元。3、减灾效益通过新建水库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以及渠道的整治防渗,增加了水库蓄水,并提高了渠道水利用系数,节约了大量用水,减轻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年减灾效益达7207万元。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共计14964万元。(三)国民经济评价1、基本参数社会折现率Is=12%82

78计算期42年<其中:施工期12年(含运行初期),正常运行期30年>;折现基准年为施工期第一年,折现基准点为施工期第一年年初。2、评价方法与准则本工程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法、经济净现值法、经济效益费用比法进行。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财税制度等。当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大于社会折现率(Is=12%),经济净现值(ENPV)大于或等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大于或等于1.2时,该项目在经济上才是合理可行的。3、国民经济评价评价结果:经计算,评价结果如下:经济净现值(ENPV)为5808.93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1.24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8.5%从上可知,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均大于所要求的最小值,说明本工程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综上所述,该项目社会效益显著,经济上合理可行,具有实施的可行性。82

798.工程分期实施计划8.1分期实施原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项目多,分布广,投资规模大,建设时间相对较长,为保证规划项目的实施与水利发展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此拟定以下实施原则:1)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区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2)以配套工程为主,续建、改建和新建结合合理布局的原则;3)优先安排粮食生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坚持注重实效、环境优先的原则;4)地方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条件成熟的地区优先安排项目的原则;5)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原则。8.2分期实施计划2009-2010年计划在31行政村内改造大中型末级渠系64.97公里,小型灌区渠系40.2公里,小型排水及河道整治17.7公里,小型灌排泵站23处,引水堰80.2公里,山坪塘整治871口,新建山平塘1口,估算投资5169.09万元。2011-2015年计划在174行政村内改造大中型末级渠系85.8公里,小型灌区渠系116.4公里,小型排水及河道整治66公里,小型灌排泵站11处,引水堰248.1公里,山坪塘整治1936口,新建山平塘12口,估算投资9530.85万元。82

802016-2020年计划在194行政村内改造小型灌区渠系119.7公里,小型排水及河道整治60.1公里,小型灌排泵站8处,引水堰改造350公里、新建42.6公里,山坪塘整治1419口,新建山平塘3口,估算投资5900.3万元。82

81表8.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09-2010年项目村规划汇总表项目乡镇行政村大中型灌区末渠系小型灌区渠系高效节灌工程小型排水及河道整治小型灌排泵站水源(处)工程效益总投资(万元)建设时间建设业主引水工程(km)蓄水池(口)塘坝(处)kmkm处亩km处kw改造新建改造新建改造新建新增亩)改善亩)新增粮食万kg合计3164.9740.2502354517.72345780.20008711526750279597.595169.09  82

829.实施保障措施9.1组织机构为加强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必须建立完善规划的组织机构体系。确保综合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建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县水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发改委、农办、财政、农业、水务、林业、国土、交通、农综办、扶贫办、烟草公司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水务局。由陈先祥同志具体负责规划编制的统筹协调工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按时按质量完成。9.2投入机制创新投入机制,为分步有序实施规划提供资金保障。农田水利建设,解决投入是关键。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是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82

83整合资金,增加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基金的来主源为土地出让金、水土保持费、水资源费、煤炭资源费等。提取比例:从每年土地出让金中用于农业发展基金总额不少于20%的比例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从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土保持规费、水资源费中全额返回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由财政税务部门从采煤采矿企业开采产量按每吨5-10元的标准提取水利基金,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开发整理以及农业产业化开发等项目资金要继续把水利建设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要运用国债、税收、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采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物资补贴等投入方式,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市人民政府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承担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形成适度规模,为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9.3鼓励政策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支持“三农”工作的政策,在稳定现有各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入的基础上,把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财政支农资金增益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每年以不低于县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率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十二五”期间财政投入不低于农村土地使用收益市级分成部份和在小城镇收取的城建维护税、基础设施配套费,留给村镇于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渝府发〔2006〕76号)文件精神,我县应出台《×××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充实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同时,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国土开发治理以及农业产业化开发等项目资金要继续把水利建设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运用国债、税收、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采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物资补贴等投入方式,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市、乡两级人民政府应承担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形成适度规模,为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投入保障。9.4管护制度82

84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仅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夯实农业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切入点。我县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分级管理机制,各镇均成立了镇用水户协会,下设村级分会。由协会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终端水价制度,改革计收方式和方法,通过协会实现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建后管护、水费收取、资金筹措。真正做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我受益。本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县级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项目论证、项目包装工作,对规划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依法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和资金的安排使用以及施工质量,实施全程监督管理。配合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做好审计、监察等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公示制,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重大工程项目专家决策咨询等制度。对克扣、挤占、截留、挪用工程资金的要如数收回资金,并视情况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骗取、套取、贪污、挥霍、学杂费工程建设资金或监管不力、渎职失职等行为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要如数退回资金,并依法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0附图: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布图(绿色)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总体布局图(红色)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