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

ID:83202720

大小:1.34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23-08-10

上传者:不会吐泡的鱼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1页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2页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3页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4页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5页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6页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7页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8页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9页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_第10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 2418-201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UDC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DB23/T2418-2019P备案号:J14935-2019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buildingprojects’qualityappraisalofHeilongjiangProvince2019-12-09发布2020-02-01实施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1

2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buildingprojects’qualityappraisalofHeilongjiangProvinceDB23/T2418-2019备案号:J14935-2019主编部门: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0年02月01日2019哈尔滨

3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第1085号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的公告现批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为黑龙江省推荐性地方标准,编号为DB23/T2418-2019,自2020年02月01日起实施。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12月09日1

4前言根据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编制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的批复》的要求,在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各有关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鉴定;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鉴定;6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鉴定;7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鉴定;8钢结构工程质量鉴定;9屋面工程质量鉴定;10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鉴定;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鉴定;1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鉴定;13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鉴定;14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鉴定;1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鉴定;16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鉴定。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编制组(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民安街164号,邮编:150076,电子邮箱:78581771@qq.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监测中心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市工程质量咨询中心哈尔滨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技术咨询分公司黑龙江省固特建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达城绿色建筑技术开发股份有限2

5公司黑龙江省七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哈尔滨兴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网络空间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东万范春生苗洪滨冯伟东单海波高晓旭夏赟王吉良尚德衡郭忠凯李光新魏超郝大军赵龙王伟刘伟胡刚姜洪斌孙鸿剑王殿海田利东邵晓东黄延东乔富春肖鸿江张恰邱智军蔡梦远金晶陈维于瑶李光耀王威王青李建新田军伟王海涛陈建华贾燕武康永生阴雨夫石开明张德智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王凤来李会义王有军唐榕滨姜英洲翟长海叶光伟3

6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3.1鉴定机构.....................................................................................................43.2基本要求.....................................................................................................43.3鉴定工作程序及内容.................................................................................64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鉴定...................................................................94.1一般规定.....................................................................................................94.2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104.3现场检测...................................................................................................114.4结果评定...................................................................................................12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鉴定.................................................................135.1一般规定...................................................................................................135.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135.3现场检测...................................................................................................155.4结果评定...................................................................................................166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鉴定.............................................................176.1一般规定...................................................................................................176.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176.3现场检测...................................................................................................206.4结果评定...................................................................................................217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鉴定.................................................................237.1一般规定...................................................................................................237.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237.3现场检测...................................................................................................257.4结果评定...................................................................................................278钢结构工程质量鉴定.....................................................................288.1一般规定...................................................................................................284

78.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288.3现场检测...................................................................................................328.4结果评定...................................................................................................339屋面工程质量鉴定.........................................................................349.1一般规定...................................................................................................349.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349.3现场检测...................................................................................................369.4结果评定...................................................................................................3610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鉴定...............................................................3710.1一般规定.................................................................................................3710.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3710.3现场检测.................................................................................................3910.4结果评定.................................................................................................40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鉴定.......................................................4111.1一般规定.................................................................................................4111.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4111.3现场检测.................................................................................................4611.4结果评定.................................................................................................461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鉴定...........................................4712.1一般规定.................................................................................................4712.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4712.3现场检测.................................................................................................5012.4结果评定.................................................................................................5113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鉴定...........................................................5213.1一般规定.................................................................................................5213.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5213.3现场检测.................................................................................................5613.4结果评定.................................................................................................5714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鉴定...............................................................5814.1一般规定.................................................................................................5814.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585

814.3现场检测.................................................................................................6114.4结果评定.................................................................................................621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鉴定...............................................................6315.1一般规定.................................................................................................6315.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6315.3现场检测.................................................................................................6715.4结果评定.................................................................................................6816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鉴定...............................................................6916.1一般规定.................................................................................................6916.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6916.3现场检测.................................................................................................7416.4结果评定.................................................................................................76本标准用词说明...................................................................................77引用标准名录.......................................................................................78附:条文说明........................................................................................816

9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23BasicRequirements...........................................................................43.1AppraisalInstitution....................................................................................43.2BasicRequirements.....................................................................................43.3AppraisalProgramandContent...................................................................64QualityAppraisalofGroundandFoundationEngineering...............94.1GeneralRegulations.....................................................................................94.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104.3FieldDetection...........................................................................................114.4ResultEvaluation.......................................................................................125QualityAppraisalofUndergroundWaterproofEngineering...........135.1GeneralRegulations...................................................................................135.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135.3FieldDetection...........................................................................................155.4ResultEvaluation.......................................................................................166QualityAppraisalofConcreteStructureEngineerring....................176.1GeneralRegulations...................................................................................176.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176.3FieldDetection...........................................................................................206.4ResultEvaluation.......................................................................................217QualityAppraisalofMasonryStructureEngineering.....................237.1GeneralRegulations...................................................................................237.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237.3FieldDetection...........................................................................................257.4ResultEvaluation.......................................................................................278QualityAppraisalofSteelStructureEngineering...........................288.1GeneralRegulations...................................................................................288.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288.3FieldDetection...........................................................................................327

108.4ResultEvaluation.......................................................................................339QualityAppraisalofBuildingRoofEngineering............................349.1GeneralRegulations...................................................................................349.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349.3FieldDetection...........................................................................................369.4ResultEvaluation.......................................................................................3610QualityAppraisalofBuildingGroundEngineering......................3710.1GeneralRegulations.................................................................................3710.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3710.3FieldDetection.........................................................................................3910.4ResultEvaluation.....................................................................................4011QualityAppraisalofBuildingDecorationEngineering.................4111.1GeneralRegulations.................................................................................4111.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4111.3FieldDetection.........................................................................................4611.4ResultEvaluation.....................................................................................4612QualityAppraisalofBuildingWaterSupplyandHeatingEngineering...4712.1GeneralRegulations.................................................................................4712.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4712.3FieldDetection.........................................................................................5012.4ResultEvaluation.....................................................................................5113QualityAppraisalof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Engineering........5213.1GeneralRegulations.................................................................................5213.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5213.3FieldDetection.........................................................................................5613.4ResultEvaluation.....................................................................................5714QualityAppraisalofBuildingElecricalEngineering....................5814.1GeneralRegulations.................................................................................5814.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5814.3FieldDetection.........................................................................................6114.4ResultEvaluation.....................................................................................6215QualityAppraisalofIntelligentBuildingEngineering..................638

1115.1GeneralRegulations.................................................................................6315.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6315.3FieldDetection.........................................................................................6715.4ResultEvaluation.....................................................................................6816QualityAppraisalofBuildingEnergyConservationEngineering6916.1GeneralRegulations.................................................................................6916.2DataVerificationandSiteInvestigation..................................................6916.3FieldDetection.........................................................................................7416.4ResultEvaluation.....................................................................................7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77ListofQuotedStandards.......................................................................7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819

121总则1.0.1为规范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行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工作水平,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手段,以建筑工程专业知识和相关科学技术为基础,结合工程质量鉴定工作实践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内新建、扩建、改建、续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鉴定活动,其他工程的质量鉴定活动可参照使用本标准。1.0.3在黑龙江省内从事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活动,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规定。1

132术语2.0.1工程质量鉴定appraisalforengineeringquality指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依据工程质量方面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对工程质量争议或工程质量状况进行技术评价,提供鉴定报告的活动。2.0.2鉴定机构appraisalinstitution指依据相关标准规范或者技术文件,采用检测方法获取数据,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甄别,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的法人单位。2.0.3鉴定人appraisers指鉴定机构内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能力和技能经验,从事工程质量鉴定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2.0.4鉴定项目appraisalitems指鉴定机构接受委托进行工程质量鉴定的工程项目。2.0.5鉴定事项appraisalmatters指鉴定项目具体需要委托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的内容。具体指鉴定项目工程质量争议或工程质量状况中涉及的问题,通过当事人技术水平无法做出明确结论意见,需要对其进行鉴别、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内容。2.0.6委托人clients指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工程质量鉴定的有关单位和个人。2.0.7鉴定依据appraisalfoundation指鉴定机构完成鉴定工作所依据的现行法律法规、有关专业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及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等。2.0.8鉴定意见appraisalopinion指鉴定人根据鉴定依据,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通过技术方法和系统分析,给出的相应结论和建议。2.0.9鉴定报告appraisalreport2

14指鉴定机构正式出具的鉴定文件。应包含工程概况、鉴定事项、鉴定依据、工程质量现状调查与分类、实体检测与结果、结构验算与分析(如需要)、技术分析与评价、鉴定结论及建议等部分。2.0.10实体检测physicaldetection为获取基本数据、评定建筑工程质量或建筑工程性能在建筑工程实体上所实施的检测活动。3

153基本规定3.1鉴定机构3.1.1鉴定机构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在本单位缴纳社保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应技术标准、完备的工程质量鉴定工作制度。3.1.2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工程质量鉴定工作中应秉持合法、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3.1.3鉴定机构派出实施现场调查和勘查的鉴定人不应少于2人。3.1.4未经委托人同意,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不得向其他组织或个人提供与鉴定事项有关的信息和鉴定报告。3.2基本要求3.2.1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应按照单位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和检验批质量进行鉴定,其划分原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3.2.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鉴定:1未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施工或设计单位不认可变更内容;2施工过程中使用了不合格材料、构配件或设备;3发现了质量问题,需明确问题的性质、成因、涉及范围及严重程度,用以指导质量问题处理工作;4施工期间改变使用功能、增加使用荷载、改变结构构件受力状态及拆除部分结构构件;5影响设备及工艺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功能;6工程验收时,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严重缺失,无法反映工程质量真实情况;4

167无法确认完工的建筑工程是否符合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8在建筑物(构筑物)改建、扩建、续建、节能改造和结构加固施工前;9发生质量纠纷或保修期内质量投诉,需分析原因明确责任;10工程发生事故,需要通过鉴定分析事故原因及对工程结构的影响;11其它需要通过鉴定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有效建议的情况。3.2.3建筑工程质量鉴定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建筑工程质量实体检测:1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构件、设备检验数量不足的;2施工质量的抽样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或标准要求的;3对施工质量的抽样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有疑义的;4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或争议的;5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需要通过检测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对结构影响的。3.2.4建筑工程质量实体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实体检测应为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和评定提供真实、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论;2实体检测应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案;3实体检测的项目、抽样数量和结果判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实体检测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并出具检测报告。3.2.5鉴定项目需要通过监测获取实时数据时,应制定监测方案;必要时,监测方案应通过专家论证。3.2.6鉴定机构应对鉴定资料进行存档,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的规定。5

173.2.7建筑工程可靠性鉴定、危险房屋鉴定、抗震鉴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3鉴定工作程序及内容3.3.1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工作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委托方提出鉴定需求;2受托方勘查现场,查看委托方提供的设计文件、质量控制资料等工程相关资料;3受托方编制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方案;4双方签订委托合同;5对建筑工程实体进行检验或检测;6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分析;7补充现场检测(如需要);8提出鉴定结论与建议;9编制并出具鉴定报告。3.3.2现场调查和资料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现场调查应覆盖建筑内部全部空间及建筑周边环境;2现场调查时应注重对各类损伤及变形的识别;3现场调查应甄别现场实际信息与图纸资料信息的吻合度;4资料调查应以委托方提供的最终正式文件为依据;5资料调查应包括对项目建设过程及特殊事件的询问了解。3.3.3建筑工程质量实体检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项目概况;2检测范围与内容;3拟采用的检测方法;4检测目的、方法及取样数量等;5检测所需要的人员、设备、仪器、辅助设施配备;6检测中的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7检测进度计划。6

183.3.4工程质量鉴定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项目概况;2鉴定范围与目的;3鉴定依据;4鉴定方法及流程;5需要实物核查的抽样方案;6需要实体检测的检测方案。3.3.5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抽样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结构、设备布置等,应采用全样本目测普查;2外观质量、几何尺寸与尺寸偏差,宜选用一次或二次计数抽样方案;3缺陷及损伤,应采用全样本目测普查;4结构连接构造的检测,应选择对结构安全影响大的部位进行抽样;5构件结构性能的实荷检验,应选择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和施工质量相对较差构件或受到灾害影响、环境侵蚀影响构件等有代表性的构件;6对于结构构件的质量检测,可按照施工及材料应用情况划分检验批,在检验批内随机抽样;7检测及样本选取原则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3.3.6建筑工程的鉴定评价,应符合下列原则:1对于已完成分项验收的工程或检测分项,分项验收报告有效的项目,可进行少量验证性检测,主要依据分项验收报告进行工程质量评价鉴定。2对于不能提供分项验收报告或验收报告无效的,应按要求进行实体检测,并以检测结果作为工程质量评价鉴定的主要依据;3对于部分结构分项不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可按照检测结果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参照计算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鉴定;7

194对于材料或设备与原设计不一致的,可参照国家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鉴定。3.3.7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结论应符合下列规定:1文字精炼,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描述客观清晰;2使用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通用专业术语规范、法律规范的用语,不得使用文言、方言和土语;3使用国家标准计量单位和符号;4依据充分,推论科学严谨,结果准确可靠;5结论涉及鉴定范围应与委托范围一致。3.3.8鉴定报告宜由封面、报告摘要、工程概况、鉴定事项、鉴定依据、工程质量现状与损伤分类、实体检测与结果分析、结构验算与分析(如需要)、工程质量评价与损伤原因分析、鉴定结论及建议、落款、附件等部分组成。3.3.9各专业主要鉴定人应在鉴定报告上手写签名,审核人或签发人应具有相应专业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涉及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还应有具备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签字。3.3.10补充鉴定报告在鉴定报告的格式基础上,应说明原鉴定报告编号、补充鉴定理由、新的鉴定事项、补充资料摘要、补充鉴定过程、补充鉴定结论。8

204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鉴定4.1一般规定4.1.1地基基础工程可分为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鉴定。4.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进行鉴定:1地基基础承载力或基桩完整性的证明文件缺失或对现有证明文件有疑义时;2既有建筑上部结构荷载增大时;3上部结构出现由地基基础引起的裂缝、倾斜或不均匀沉降时;4其它需要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4.1.3地基工程质量主要鉴定项目可按照下列原则:1结合承载力检测资料,对地基承载力进行鉴定;2结合地下水位、土的冻胀性、基础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进行鉴定。4.1.4基础工程质量主要鉴定项目可按照下列原则:1依据基础的裂缝、腐蚀或破损程度,以及基础材料的强度、桩基础的完整性等,对基础结构的耐久性进行鉴定;2依据桩基础承载力检测结果,对桩基础进行承载力鉴定。当桩基础承载力无法检测,可结合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场地岩土工程性质、桩的施工工艺、沉降观测记录、载荷试验资料、工程技术经验等对承载力进行鉴定;3结合基础沉降观测资料,对基础进行变形及稳定性进行鉴定。4.1.5当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鉴定结果不满足设计或验收规范要求,或者存在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承载的位移和裂缝或其它损伤等问题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9

2150292进行鉴定。4.2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4.2.1地基基础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4.2.2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鉴定可核查下列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造在斜坡上或相邻深基坑的建筑场地稳定性;3基础周边市政、电力、通讯等管线布置情况;4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和技术交底资料;5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记录;6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7施工记录及施工单位自查评定报告;8检测检验报告等检测资料;9隐蔽工程验收资料;10竣工图。4.2.3地基基础工程的材料、制品及配套材料的质量可采用下列相应的方法确认:1核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2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3调查生产厂家同批次出厂材料或制品的质量文件和记录;4对材料使用部位进行实体检测。4.2.4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通过施工资料和文件核查实物质量;2通过开挖或破坏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结构性能影响不大且易实施的部位进行;3必要时,可通过变形观测或实体检测确认实物质量。10

224.2.5地基工程应对下列情况进行现场调查:1建筑物现状,包括建筑物的实际荷载、变形、开裂等情况;2相邻的建筑、地下工程和管线等情况;3临近的新建建筑、深基坑开挖、新建地下工程的现状等。4.2.6基础工程宜对下列情况进行现场调查:1基础的外观质量;2基础的类型、尺寸及埋置深度;3基础的开裂、腐蚀或损坏程度;4基础的倾斜、弯曲、扭曲等情况。4.2.7地基土、砂等填料质量可采用原位取样检测的方法核查。4.2.8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可采用刻度放大镜检查的方法核查,并判定裂缝的性质。4.2.9混凝土结构的内部缺陷可采用混凝土超声检测的方法核查。4.2.10桩位可采用全站仪或钢尺量的方法核查。4.2.11桩顶标高、基础顶面标高可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核查。4.2.12轴线位置可采用经纬仪或钢尺量的方法核查。4.2.13地基基础的尺寸可采用钢尺量的方法核查。4.3现场检测4.3.1地基工程现场检测勘探点位置或测试点位置应靠近基础,条件允许时,可直接布置在基础之下。4.3.2地基工程现场检测可采用下列方法:1地基土承载力宜选择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中的规定进行;2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圆锥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或旁压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并结合不扰动土样的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进行现场检验,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中的规定进行;3地下水位的测量、地基土的冻胀性的检测,可采用现行国家11

23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的方法进行;4地基的沉降观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中的方法进行。4.3.3基础工程现场检测可采用下列方法:1基础材料的强度可采用非破损法或钻孔取芯法检测,检测方法可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中的方法进行;2基础中的钢筋直径、数量、位置和锈蚀情况可通过局部凿开或非破损方法检测,检测方法可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中的方法进行;锈蚀情况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中的方法进行;3桩的完整性可采用低应变法、钻孔取芯法检测,桩的承载力可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检测方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中的方法进行;4桩的长度可通过开挖、钻孔取芯法方法检测,检测方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中的方法进行;5基础的沉降观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中的方法进行。4.4结果评定4.4.1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鉴定结果的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的规定和设计要求。4.4.2通过材料性能检测结果或实体检测结果评定地基基础构件或部位承载力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的规定。4.4.3地基基础工程可靠性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规定。4.4.4地基基础工程抗震鉴定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12

24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鉴定5.1一般规定5.1.1地下防水工程可分为防水混凝土、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塑料防水板防水层、金属板防水层、注浆工程、排水工程等工程的质量鉴定。5.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地下防水工程质量进行鉴定:1地下防水工程所使用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有疑义或施工资料有严重缺失;3地下防水工程存在渗漏水现象,未达到预期防水效果,需要通过检测分析地下防水工程渗漏水原因;4其它需要对地下防水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5.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并应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5.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5.2.1地下防水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5.2.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鉴定可核查下列资料:1设计图纸、合同约定和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发生变更的设计变更通知书;2防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3地下防水工程涉及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4材料进场的复试报告,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资料、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检验报告,水泥砂浆粘结强度检验报告,卷材防水层粘结强度检验报告;13

25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7施工质量验收记录。5.2.3地下防水工程的材料、制品及配套材料的质量可采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5.2.4材料或制品的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5.2.5依据资料调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选择对地下防水结构和功能无损坏的外观质量、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项目进行;3已隐蔽的项目不宜进行实物核查,当需要通过破坏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结构性能和防水功能影响不大且容易修补的部位进行;4实物核查项目无法进行时,可采用对实物核查项目整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试验或实体检测。5.2.6地下防水工程各分项工程及细部构造的表面质量、外观质量、外形构造可采用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5.2.7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可采用刻度放大镜检查的方法核查。5.2.8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可采用针测法检查的方法核查检测;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平整度可采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的方法核查。5.2.9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立面卷材接槎的搭接宽度和搭接质量可采用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5.2.10侧墙卷材防水层或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结合程度及保护层厚度可采用凿开保护层后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4

265.2.11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可采用针测法检查的方法核查。5.2.12塑料防水板的搭接缝、搭接宽度、铺设质量可采用双焊缝间空腔内充气检查、尺量检查、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5.2.13金属板防水层工程金属板焊缝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和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及钢尺检测的方法核查。5.2.14注浆工程预注浆和结构裂缝注浆的注浆效果可采用钻孔取芯法检查,必要时采用压水或抽水试验的方法检查;注浆对地面产生的沉降量可采用水准仪测量的方法核查。5.2.15排水工程实物核查在选定核查部位后,通过挖开方式,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的方法,选择下列相应的项目进行核查:1盲沟反滤层的层次和粒径组成,盲沟、盲管及横向导水管的管径、间距、坡度,盲管与岩壁或初期支护的密贴程度,环向、纵向盲管接头与盲管的配套;2集水管的埋置深度和坡度,集水管接口的质量;3渗排水、盲沟排水、塑料排水板排水层构造做法,渗排水层铺设,贴壁式、复合式衬砌的盲沟与混凝土衬砌接触部位的隔浆层;4隧道、坑道排水系统的畅通,隧道或坑道内排水明沟及离壁式衬砌外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和坡度;5土工布的铺设;6塑料排水板排水层与排水系统的连通,塑料排水板的搭接宽度和搭接方法。5.2.16地下防水工程各施工层之间粘结紧密程度可采用小锤轻击检查的方法核查。5.2.17地下工程渗漏点的排查可采用蓄水的方法进行。5.3现场检测5.3.1防水混凝土强度实体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有关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拉脱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378中的方法进行。15

275.3.2防水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中的方法进行。5.3.3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宜采用超声波法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的规定,参照超声波测厚仪说明书的方法进行。必要时,采用混凝土钻芯机钻取混凝土结构厚度的芯样,采用尺量进行检测。5.3.4水泥砂浆防水层强度实体检测可选择现行国家有关标准中砂浆强度检测方法进行。5.3.5注浆工程结构裂缝注浆的注浆效果通过芯样劈裂强度确认时,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中的方法进行。5.3.6地下工程渗漏水调查与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中的方法进行。5.4结果评定5.4.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16

286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鉴定6.1一般规定6.1.1混凝土结构工程可分为混凝土(含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的质量鉴定。6.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进行检测鉴定:1混凝土结构工程所使用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检验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有疑义;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4其它需要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6.1.3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6.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6.2.1混凝土结构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6.2.2混凝土结构工程可核查下列资料:1设计图纸、合同约定以及发生变更的设计变更通知书;2混凝土结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3混凝土结构工程涉及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4材料进场的复试报告和验收记录;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7施工质量验收记录;17

298钢筋连接的工艺检验报告;9预应力分项工程的张拉和放张的相关检验报告和检验记录;10混凝土分项工程的配合比及配合比开盘鉴定资料;11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验报告和构件连接的型式检验报告。6.2.3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钢筋、预应力筋、混凝土、构件及配件产品质量可采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6.2.4钢筋、预应力筋、混凝土、构件等材料或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6.2.5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选择对混凝土结构无损坏的外观质量、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项目进行,必要可剔除抹灰层核查;3当需要通过破坏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结构性能影响不大且容易修补的部位进行。6.2.6钢筋的安装质量可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查的方法核查,必要时可凿开混凝土对相应项目进行验证。6.2.7预应力筋的数量、位置,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及锚垫板的形状、位置,局部加强筋的位置,可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查的方法核查。6.2.8混凝土结构的位置和尺寸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截面尺寸、电梯井位置和尺寸、预埋件中心位置、承重构件轴线位置可采用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2垂直度、基础轴线位置可采用经纬仪、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3标高可采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4表面平整度可采用2m靠尺和塞尺量测检查的方法核查。18

306.2.9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位置和尺寸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平面外形尺寸、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凹槽尺寸、预埋地脚螺栓中心位置和中心距、预埋地脚螺栓孔中心位置深度和截面尺寸、预埋地脚螺栓锚板可采用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2坐标位置、垂直度可采用经纬仪、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3不同平面标高、平面水平度、预埋地脚螺栓顶标高、预埋地脚螺栓锚板标高可采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4平面水平度可采用水平尺、塞尺量测检查的方法核查;5预埋地脚螺栓(孔)垂直度可采用吊线、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6预埋地脚螺栓锚板平整度可采用直尺、塞尺量测的方法核查。6.2.10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可采用刻度放大镜检查的方法核查,并判定裂缝的性质。6.2.11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和外部缺陷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6.2.12混凝土结构的内部缺陷可采用混凝土超声检测的方法核查。6.2.13配筋砌块砌体灌孔混凝土密实度可采用混凝土超声检测或钻孔检测的方法核查。6.2.14装配式结构构件搁置长度、支座和支垫中心位置、墙板接缝宽度可采用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6.2.1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约束浆锚的密实度可采用混凝土超声检测的方法核查。6.2.16水平方向混凝土构件的挠度可采用水准仪检查、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6.2.17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采用在核查构件上进行加载试验的方法核查:1水平方向混凝土构件的挠度或变形过大,需要进一步确定混19

31凝土构件的承载力的;2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过大,需要进一步确定裂缝的性质的;3需要鉴定隐蔽工程质量,而无法通过实物核查进行的。6.3现场检测6.3.1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下列项目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中的规定进行检测:1混凝土原材料性能和质量;2钢筋的性能和质量;3混凝土强度;4混凝土外观质量与缺陷;5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尺寸与偏差;6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变形与损伤;7钢筋的配置与锈蚀;8混凝土构件的实荷检验与结构动测。6.3.2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下列项目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中的规定进行检测:1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2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检测;3混凝土构件缺陷检测;4构件尺寸偏差与变形检测;5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6混凝土构件损伤检测;7结构构件性能检测。6.3.3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选择下列相应方法:1回弹法,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中的方法进行;2超声回弹综合法,可按照现行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中的方法进行;20

323拉脱法,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拉脱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378中的方法进行;4钻芯法,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中的方法进行。6.3.4钢筋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中的方法进行。6.3.5通过钢材表面硬度推定钢材抗拉强度时,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中的方法进行,钢材表面硬度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0.1中的方法进行。6.3.6混凝土构件的厚度宜采用超声波测厚法,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中的规定,参照超声波测厚仪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6.3.7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可按照现行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中的方法进行。6.3.8混凝土结构性能检测根据鉴定项目的需要可选择静力检验和动力测试,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中的方法进行。6.4结果评定6.4.1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和设计要求。6.4.2通过材料性能检测结果或实体检测结果评定混凝土结构构件或部位承载力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规定。6.4.3混凝土结构工程可靠性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规定。6.4.4混凝土结构工程抗震鉴定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21

33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22

347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鉴定7.1一般规定7.1.1砌体结构工程可分为砖砌体、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配筋砌体、填充墙砌体等工程的质量鉴定。7.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砌体结构工程进行质量鉴定:1砌体结构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和产品进场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砌体结构及构件存在明显的倾斜、裂缝等质量缺陷;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4对砌体结构工程质量有疑义;5其他需要对砌体结构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7.1.3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并应满足均匀分布、具有代表性的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7.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7.2.1砌体结构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7.2.2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鉴定可核查下列资料:1设计图纸、合同约定以及发生变更的设计变更通知书;2砌体结构工程所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复试报告;3砌筑块材、砂浆、混凝土及钢筋的复试报告,填充墙砌体分项工程植筋受拉检测记录,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通知单;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23

356施工质量验收记录;7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7.2.3砌体结构工程所用块材、砂浆、混凝土、钢筋等材料或产品的质量可采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7.2.4当砌体结构工程所用块材、砂浆、混凝土、钢筋等材料或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7.2.5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剔除抹灰层,选择对砌体结构无损坏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项目进行;3当需要通过破坏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结构性能影响不大且容易修补的部位进行;4实物核查项目无法进行时,可对相关部位进行实体检测。7.2.6块体的品种规格和外观质量、砌体组砌方法及灰缝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7.2.7无筋砌体应进行砌筑质量评价,评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规定。7.2.8砖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可采用尺量10皮砖砌体高度折算的方法核查;竖向灰缝宽度可采用尺量2m砌体长度折算的方法核查。7.2.9小砌块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可采用尺量5皮小砌块高度折算的方法核查,竖向灰缝宽度可采用尺量2m砌体长度折算的方法核查。7.2.10配筋砌体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测定,结合局部剔缝观察、尺量或用探针刺入灰缝内检查的方法核查:1钢筋网规格及钢筋网放置间距;2砌体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24

363配筋小砌块砌体墙凹槽中水平钢筋间距;4构造柱预留拉结筋的位置、规格、尺寸、数量;5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及锚固长度、搭接长度。7.2.11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可采用表7.2.11的方法核查。表7.2.11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轴线位移、位置用经纬仪和尺检查2基础、墙、柱顶面标高用水准仪和尺检查3墙面垂直度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4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水平灰缝平直度拉5m(或10m)线和尺检查6外墙上下窗口偏移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吊线检查7.2.12构造柱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可采用表7.2.12的方法核查。表7.2.12构造柱一般尺寸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中心线位置用经纬仪和尺检查2层间错位用经纬仪和尺检查3垂直度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7.2.13填充墙砌体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墙底部现浇混凝土坎台的高度可采用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7.3现场检测7.3.1砌体结构工程中下列项目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中的规定进行检测:1砌筑块材质量;2砌筑砂浆质量;3砌体强度;25

374砌筑质量与构造;5砌体结构的变形与损伤。7.3.2砌体结构工程中下列项目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非烧结砖砌体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71中的规定进行检测:1非烧结砖砌体强度;2砌筑砂浆强度;3砌筑块材强度。7.3.3砖砌体强度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中的规定,选择下列相应方法:1原位轴压法;2扁顶法;3切制抗压试件法;4原位剪切法;5原位单剪法;6原位双剪法。7.3.4非烧结砖砌体强度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非烧结砖砌体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71中的规定,选择下列相应方法:1原位轴压法;2切制抗压试件法;3原位双剪法。7.3.5砖砌体砌筑砂浆强度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中的规定,选择下列相应方法:1推出法;2筒压法;3砂浆片剪切法;4砂浆回弹法;5点荷法。7.3.6非烧结砖砌体砌筑砂浆强度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非烧结砖砌体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71中的规定,选择下列相应方26

38法:1推出法;2筒压法;3砂浆回弹法;4点荷法;5砂浆片局压法。7.3.7砌筑砂浆强度检测还可按照现行行业有关标准《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钻芯法检测砌体抗剪强度及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JGJ/T368中的相关方法进行。7.3.8砖和小砌块的抗压强度检测宜采用回弹法,可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非烧结砖砌体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71中的方法进行;也可从工程实体上抽取相应数量的样品,按照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7.3.9砌体抗剪强度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有关标准《钻芯法检测砌体抗剪强度及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JGJ/T368中的方法进行。7.3.10填充墙与承重墙、柱、梁的连接钢筋采用化学植筋连接时,锚固钢筋的拉拔试验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进行。7.4结果评定7.4.1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规定和设计要求。7.4.2通过材料性能检测结果或实体检测结果评定砌体结构构件或部位承载力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203中的规定。7.4.3砌体结构工程可靠性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规定。7.4.4砌体结构工程抗震鉴定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27

398钢结构工程质量鉴定8.1一般规定8.1.1钢结构工程可分为钢构件制作、钢结构组装、钢结构拼装、钢结构安装、钢结构涂装等工程的质量鉴定。8.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钢结构工程进行质量鉴定:1钢结构工程所使用材料和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钢结构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3对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有异议;4其他需要对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鉴定的情况。8.1.3钢结构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并应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8.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8.2.1钢结构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8.2.2钢结构工程质量鉴定可核查下列资料:1钢结构工程竣工图纸、相关设计文件以及发生变更的设计变更通知书;2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案;3原材料、成品、钢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性能检测报告;4原材料、成品进场复试报告及验收记录;5钢结构焊接分项工程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缝内部焊接质量的检测报告;6钢结构紧固件连接工程的高强度螺栓的轴力扭矩系数检测28

40报告、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的检测报告;7大跨度钢网架安装分项工程的节点承载力试验报告;8隐蔽工程检验项目检查验收记录;9有关观感质量检验项目检查记录;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报告、检查记录;10重大质量、技术问题实施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11其他有关文件和记录。8.2.3钢结构工程所用钢材、焊接材料、螺栓、涂料等材料或产品的质量、数量、规格尺寸可采用观察或尺量检查、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8.2.4钢材、焊接材料、螺栓等材料或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8.2.5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选择对钢结构无损坏的外观质量、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焊缝质量等项目进行;3实物核查项目无法进行时,可采用对实物核查项目部位进行钢结构实体检测。8.2.6下列项目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钢构件、管杆件外观质量,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质量;2钢结构安装工程、钢管结构的外观质量;3焊缝表面质量,角焊缝和焊缝观感质量;4永久普通螺栓及高强度螺栓连接外露丝扣数,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端部的梅花头完整,高强度螺栓连接磨擦面表面质量;5压型钢板的基板、表面涂层外观质量及安装的平顺牢固;6防腐涂料、防火涂料涂装的外观质量。8.2.7钢结构构件允许偏差可采用表8.2.7的方法核查。29

41表8.2.7钢结构构件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钢构件气割,机械剪切用钢尺和塞尺检查2钢材矫正,边缘加工实测检查3螺栓球、焊接球的圆度、直径,距球中心距离用卡尺和游标卡尺检查4螺栓球两洗平面平行度,钢管杆件垂直度用百分表V形块检查5焊接球两半球对口错边,钢管杆件管口曲线用套模和游标卡尺检查6两洗平面与螺栓孔轴线的垂直度用百分表检查7相邻两螺栓孔中心线夹角用分度头检查8焊接球壁厚减薄量用卡尺和测厚仪检查9螺栓孔径用游标卡尺和孔径量规检查10钢管杆件长度,螺栓孔孔距用钢尺检查11压型钢板的尺寸,制作用拉线、钢尺、角尺检查8.2.8钢结构组装、预拼装工程允许偏差可采用表8.2.8的方法核查。表8.2.8钢结构工程组装、预拼装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焊接H型钢,端部洗平用钢尺、角尺、塞尺检查2焊接连接组装,钢构件主控项目外形尺寸用钢尺检查3桁架结构杆件轴线交点错位尺量检查4安装焊缝的坡口用焊缝量规检查用拉线、吊线、钢尺、直角5钢构件一般项目外形尺寸尺、塞尺、1m直尺检查多节柱、管构件单元总长,构件平面总体,6用钢尺检查预多节柱、梁、桁架相关项目距离7拼接口、对口错边,截面错位,坡口间隙用焊缝量规检查8装弯曲矢高,梁、桁架拱度用拉线和钢尺检查9单元住身扭曲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30

428.2.9钢结构安装工程允许偏差可采用表8.2.9的方法核查。表8.2.9钢结构工程安装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轴线,标高,支撑面、地脚螺栓位置,座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水平尺1浆垫板、地脚螺栓尺寸和钢尺检查2横向受压构件杆件垂直度、弯曲矢高,用拉线、吊线、经纬仪、钢尺检查3主体结构总高度,整体垂直度、平面弯曲用经纬仪、全站仪检查4中心线对轴线、中心的各项偏移用拉线或吊线和钢尺检查5竖向构件垂直度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6构件间高度差、错口、错位用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检查7柱基础点标高,平台高度,平台梁水平度用水准仪检查8焊缝组对间隙尺量检查9吊车梁中心跨距用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检查10压型钢板安装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8.2.10下列项目可采用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连接薄钢板采用的自攻螺钉、拉铆钉、射钉等间距、边距;2压型钢板安装连接件的间距;3压型金属钢板在支承构件上搭接长度;4组合楼板中的压型金属钢板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支承长度。8.2.11钢结构焊接工程的焊缝表面质量,焊缝的焊脚尺寸、焊缝尺寸,可采用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钢尺检查的方法核查;8.2.12焊钉焊接后的弯曲试验检查可采用弯曲30°后用角尺检查和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8.2.13永久普通螺栓紧固质量,高强度螺栓与球节点连接的紧固程度,可采用小锤敲击检查,普通扳手及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8.2.14吊车梁与吊车桁架下挠可采用水准仪和钢尺检查的方法核查。8.2.15钢结构安装工程设计要求顶紧的节点,可采用钢尺及塞尺31

43现场实测。8.2.16钢管结构钢板厚度可采用测厚仪、卡尺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8.2.17防火涂料的表面裂纹宽度可采用裂缝观察仪检查的方法核查。8.3现场检测8.3.1钢结构工程中下列项目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中的规定进行检测:1钢材性能;2钢结构的连接质量与性能;3尺寸与偏差;4缺陷、损伤与变形;5钢结构杆件细长比、支撑体系的连接、构件截面的宽厚比;6钢结构涂装质量;7钢网架;8结构性能实荷检验与动测。8.3.2钢结构工程中下列项目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中的规定进行检测:1外观质量;2表面质量;3内部缺陷;4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5变形;6钢材厚度;7钢材品种;8涂层厚度;9钢结构动力特性。8.3.3焊缝质量检测宜采用超声波探伤法,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32

44《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中的方法进行。8.3.4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可采用射线照相法,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中的方法进行。8.3.5采用钢材表面硬度法推断钢材强度时,钢材和高强度螺栓表面硬度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0.1中的方法进行。8.4结果评定8.4.1钢结构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和设计要求。8.4.2通过材料性能检测结果或实体检测结果评定钢结构构件或部位承载力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中的规定。8.4.3钢结构工程可靠性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的规定。8.4.4钢结构工程抗震鉴定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33

459屋面工程质量鉴定9.1一般规定9.1.1屋面工程可分为基层与保护、保温与隔热、防水与密封、瓦面与板面、细部构造等工程的质量鉴定。9.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屋面工程进行质量鉴定:1屋面工程所使用材料进场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完整;2屋面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3对屋面工程质量有疑义;4其他需要对屋面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9.1.3屋面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9.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9.2.1屋面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9.2.2屋面工程质量鉴定可核查下列资料:1设计图纸、合同约定以及发生变更的设计变更通知书;2屋面工程所用的防水、保温材料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复试报告;3屋面工程所用的混凝土、砂浆强度的复试报告,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喷涂硬泡聚氨酯的配比,抗渗性能试验报告;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6施工质量验收记录。34

469.2.3屋面工程的材料、制品及配套材料的质量可采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9.2.4材料或制品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9.2.5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选择等对屋面结构和功能无损坏的外观质量、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项目进行,必要可剔除保护层核查;3基层和保护工程、保温与隔热工程、防水与密封工程等隐蔽工程的项目不宜进行实物核查;4需要通过破坏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结构性能和防水功能影响不大且容易修补的部位进行;5实物核查项目无法进行时,可采用屋面蓄水或淋水进行功能性试验。9.2.6屋面工程各分项工程及细部工程的表面质量、外观质量、外形构造、排水坡度、平整度可采用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9.2.7沿墙面向上连续铺设质量、穿越屋面的管线周围密封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2m靠尺检查、塞尺检查的方法核查。9.2.8保温与隔热层工程的铺设质量、安装质量可采用红外热像仪检查热工缺陷的方法核查;保温层厚度可采用现场传热系数检测的方法核查。9.2.9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卷材接槎的搭接宽度和搭接质量可采用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9.2.10卷材铺设质量、涂膜防水层和复合防水层的表面质量、防水层构造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防水层的厚度应采用针测法检查的方法核查。9.2.11接缝密封防水的嵌填质量、嵌填深度、接缝宽度、嵌填的35

47密封材料表面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9.2.12瓦面与板面工程的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瓦面与板面分项工程质量铺装质量可采用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瓦片铺置牢固性可采用手扳检查的方法核查,金属板铺装的允许偏差可采用拉线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2玻璃采光顶铺装的允许偏差可采用水准仪检查、拉线和尺量检查、直尺和塞尺检查、经纬仪检查以及尺量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9.2.13细部结构工程的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细部结构的防水构造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2细部结构的坡度可采用坡度尺检查的方法核查;3檐口、檐沟和天沟、女儿墙和山墙、落水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屋面出入口、反梁过水孔、设施基座、屋脊、屋顶窗的实物核查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扳手检查的相应方法核查。9.2.14渗漏和积水现象可通过雨后观察或淋水试验核查,必要时,应通过蓄水试验核查屋面工程的渗漏部位。9.3现场检测9.3.1砂浆质量实体检测或现场检测可参照第7.3节相应的方法进行。9.3.2混凝土质量实体检测或现场检测可参照第6.3节相应的方法进行。9.3.3屋面热工缺陷、屋面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中的方法进行。9.4结果评定9.4.1屋面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规定和设计要求。36

4810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鉴定10.1一般规定10.1.1建筑地面工程可分为基层铺设、整体面层铺设、板块面层铺设、木(竹)面层铺设等工程的质量鉴定。10.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建筑地面工程进行质量鉴定:1建筑地面工程所使用材料和产品进场质量证明文件缺失,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完整;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3对建筑地面工程质量有疑义;4其他需要对建筑地面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10.1.3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并应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10.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10.2.1建筑地面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10.2.2地面工程质量鉴定的资料核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图纸、合同约定和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发生变更的设计变更通知书;2建筑地面工程所用的材料和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复试报告;3建筑地面工程所用的混凝土和砂浆强度的复试报告;4各垫层的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密实度试验报告;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37

497施工质量验收记录;8面层材料的放射性检测报告;9木、竹面层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合格的检测报告。10.2.3建筑地面工程的材料、制品及配套材料的质量可采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10.2.4材料或制品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10.2.5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选择外观质量、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的项目进行;3已隐蔽的项目不宜进行实物核查,当需要通过破坏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结构性能影响不大且容易修补的部位进行;4实物核查项目无法进行时,可采用对实物核查项目部位进行实体检测或现场检测。10.2.6基层铺设工程的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需要对基层铺设工程进行实物核查时,可采用挖孔方式进行,挖孔的部位和尺寸由委托方和鉴定方共同确定;2基层铺设各层厚度和标高可采用钢尺检查的方法核查;3基层铺设各层与下一层结合的牢固程度可采用观察检查和小锤轻击检查的方法核查。10.2.7面层表面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0.2.8面层坡度可采用坡度尺检查的方法核查。10.2.9面层踢脚线与墙柱结合的紧密程度、面层与下一层结合的牢固程度可采用小锤轻击检查、钢尺检查、观察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10.2.10面层楼梯、台阶踏步尺寸和外观质量可采用观察和用钢尺38

50检查的方法核查。10.2.11面层与管道、地漏结合处渗漏现象可采用观察检查、泼水检查、用坡度尺检查、蓄水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10.2.12木、竹面层铺设的牢固程度可采用观察检查、行走或小锤轻击检查的方法核查。10.2.13面层允许偏差可采用表10.2.13的方法核查。表10.2.13面层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踢脚线上口平直用拉5m线和钢尺检查3缝格顺直、板面拼缝平直用拉5m线和钢尺检查4接缝高低差用钢尺和楔形尺检查5板块、板面间隙宽度用钢尺检查6踢脚线与面层接缝用楔形尺检查7相邻板材高差用钢尺和楔形尺检查10.3现场检测10.3.1基土、垫层的密实度测试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选择下列相应方法:1标准贯入试验;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3静力触探试验的方法进行。10.3.2面层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的检测可选择现行国家有关标准中的相关方法进行。10.3.3不发火(防爆)面层不发火试验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中的方法进行。39

5110.4结果评定10.4.1地面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的规定和设计要求。40

52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鉴定11.1一般规定11.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可分为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轻质隔墙工程、饰面板(砖)工程、幕墙工程、涂饰工程、裱糊与软包工程等工程的质量鉴定。11.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抹灰工程进行质量鉴定: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使用材料和产品的进场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3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有疑义;4其他需要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11.1.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并应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11.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11.2.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11.2.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鉴定的可核查下列资料: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设计变更通知书;2所用的材料和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密封材料性能试验报告;3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检验报告;4建筑设计单位对幕墙工程的确认文件,幕墙性能检测报告;5饰面材料的样板及确认文件;41

536现场淋水记录;7隐蔽工程验收记录;8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9施工质量验收记录。11.2.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材料、制品及配套材料的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及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11.2.4材料或制品的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11.2.5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选择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功能无损坏的外观质量、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项目进行;3通过拆卸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功能影响不大且容易修补的部位进行;4必要时,可通过实体检测或现场检测确认实物质量。11.2.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外观质量和表面质量可采用观察、手摸检查的方法核查。11.2.7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的粘结牢固程度,墙面板与基体之间的灌注材料的饱满密实程度,可采用观察检查或小锤轻击检查的方法核查。11.2.8抹灰工程面层表面的坡度可采用坡度尺检查的方法核查,抹灰层厚度可采用凿开后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1.2.9下列项目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手扳检查或开启和关闭检查的方法核查:1门窗扇的安装质量、门窗框和副框安装的牢固程度;2吊顶工程安装质量及吊顶标高、尺寸、起拱和造型;42

543隔墙板材的安装质量、隔墙与周边墙体的连接方法和质量、龙骨隔墙的墙面板安装质量;4幕墙工程的配件、预埋件、连接件、紧固件质量、安装位置与质量、开启关闭质量,构件的连接节点质量,变形缝及墙面转角处的构造节点的质量;5幕墙压条质量、玻璃幕墙遮蔽点的遮蔽装修质量、明框玻璃幕墙的外露框或压条安装质量及其单元拼缝或分格玻璃拼缝质量;6幕墙防雷装置与主体结构的防雷装置可靠性连接,幕墙的防火构造;7软包工程的龙骨、衬板、边框的安装质量以及软包面料质量、边框质量和其表面涂饰质量。11.2.10抹灰、吊顶、轻质隔墙、饰面板(砖)、涂饰、裱糊、软包工程允许偏差可采用表11.2.10的方法核查。表11.2.10抹灰、吊顶、轻质隔墙、饰面板(砖)、涂饰、裱糊、软包工程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表面平整度,立面垂直度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2阴阳角方正用200mm直角尺检查3分格条(缝)直线度用钢尺和楔形尺检查(墙裙、勒脚上口,缝格、凹槽、接缝、格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4栅,装饰线、分色线,分格条缝)直线度尺检查接缝宽度,接缝高低差,裁口线条结合出处5用钢尺和塞尺检查高低差6压条直线度用钢尺检查7软包边框水平度用1m水平尺和塞尺检查8软包边框垂直度用1m垂直检测尺检查9软包宽度、高度、对角线长度差从框的裁口里角用钢尺检查11.2.11门窗工程允许偏差可采用表11.2.11的方法核查。43

5511.2.12幕墙工程允许偏差可采用表11.2.12的方法核查。表11.2.11门窗工程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框的水平度用1m水平尺和塞尺检查2框的正、侧面垂直度用1m垂直检测尺检查3各种缝隙、间隙用塞尺检查框扇搭接宽度,自动门活动扇与框、横梁、固定4用钢直尺检查扇间隙差,平行度框、槽口宽度高度、对角线长度差,横框标高,5用钢卷尺检查竖向偏离中心,双层门窗内外框间距6平整度,缝直线度,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表11.2.12幕墙工程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垂直度用经纬仪检查2水平度,构件水平度用水平仪检查3构件直线度,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相邻构件(板材板角)错位,接缝宽度,4用钢直尺检查分格框对角巷长度差5板材立面垂直度、接缝直线度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尺检查6板材上沿面水平度用1m水平尺和钢直尺检查7阳角方正、用直角检测尺检查8接缝高低差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9板材立面垂直度,石材幕墙表面平整度用垂直检测尺检查11.2.13门窗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可采用以下方法:1门窗的五金件位置数量、排水排气孔位置数量、密封、玻璃垫块等制作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拆卸检查、尺量检测等相应的方法核查;2门窗扇的开关力可采用弹簧秤检查的方法核查;44

563门窗框与墙体缝隙间填嵌质量可采用观察、轻敲门窗框检查的方法核查;4推拉自动门的感应时间限值可采用秒表检查的方法核查。11.2.14吊顶工程饰面板上灯具等设施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质量可采用观察的方法核查。11.2.15轻质隔墙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可采用以下方法:1隔墙上的孔洞、槽、盒位置及套割边缘质量,墙面板接缝方法、活动隔墙制作方法和组合方式、玻璃隔墙接缝嵌缝勾缝,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2安装隔墙板材所需预埋件、连接件的位置、数量及连接方法可采用拆掉部分墙板后观察检验的方法核查。11.2.16饰面板嵌缝、饰面砖接缝填嵌、墙面突出物的饰面砖粘贴质量可采用观察、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1.2.17幕墙及组装材料密封胶缝质量、接缝质量、板缝注胶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钢尺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11.2.18幕墙渗漏情况可采用在宜渗漏部位进行淋水检查的方法核11.2.19有排水要求的滴水线(槽)部位和尺寸,幕墙滴水线和流水坡,可采用观察、尺量、水平尺检查的方法核查。11.2.20涂饰工程涂层与其他装饰材料和设备衔接处的吻合界面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1.2.21裱糊与软包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可采用以下方法:1裱糊后各幅拼接质量可采用观察、拼缝检查距离墙面1.5m处正视检查的方法核查;2复合压花壁纸的压痕、发泡壁纸的发泡层质量、壁纸墙布与各种装饰线设备线盒的交接质量、壁纸墙布边缘质量、阴阳角处质量及清漆涂饰木制边框的颜色、木纹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3软包工程的安装位置及构造做法可采用观察、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45

5711.2.22外墙防水工程的实物核查可参照第5.2节和第9.2节相关内容进行。11.3现场检测11.3.1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T110中的方法进行。11.3.2门窗物理性能现场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中的方法进行。11.3.3门窗产品检验、门窗安装质量检测、既有建筑门窗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05中的方法进行。11.3.4预埋件或拉结筋的拉拔试验、饰面板和幕墙工程后置埋件现场拉拔强度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中的方法进行。11.3.5饰面砖粘结强度和石材粘结强度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T110中的方法进行。11.3.6幕墙玻璃厚度、中空玻璃厚度、玻璃及中空玻璃外观质量及安全玻璃判定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05中的方法进行。11.3.7防雷装置的性能测试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中的方法进行。11.4结果评定11.4.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46

581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鉴定12.1一般规定12.1.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可分为室内给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室内热水系统、卫生器具、室内供暖系统、室外给水管网、室外排水管网、室外供热管网、建筑饮用水供应系统、建筑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系统、游泳池及公共浴池水系统、水景喷泉系统、热源及辅助设备、监测与控制仪表等工程的质量鉴定。12.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进行检测鉴定: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所使用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未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通过检测分析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有怀疑或争议,需要通过检测进一步分析地下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可靠性;5其他需要对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12.1.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并应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12.2资料调查和现场调查12.2.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12.2.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鉴定的资料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47

591设计图纸、合同约定和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发生变更的设计变更通知书;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专项施工方案;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涉及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所用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4材料进场的复试报告和验收记录;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7施工质量验收记录;8承压管道系统、设备和阀门水压试验记录;排水管道灌水、通球试验记录;雨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给水管道通水试验及冲洗、消毒检测记录;卫生器具通水试验和有溢流功能的器具满水测验记录;消防管道压力试验记录;消火栓试射记录;地漏、清扫口排水试验记录;消火栓、自动喷水系统试验记录;供暖系统冲洗及测试记录。12.2.3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可采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也可采用观察和对照图纸检查的方法核查。12.2.4材料或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12.2.5依据资料调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或不真实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选择对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功能无损坏的外观质量、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项目进行;3需要通过破坏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且容易修补的部位;4必要时,可通过对各系统进行压力试验、试射或功能测试确48

60认实物质量。12.2.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安装允许偏差可采用表12.2.6的方法核查。表12.2.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安装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坐标,标高,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水平尺、直尺、吊线、拉线和尺量检查2垂直度,竖向偏差,全高吊线和尺量检查3管道和阀门成排管段和阀门直尺检查4静置设备坐标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5离心式泵体垂直度或水平度水平尺和塞尺检查6水泵连轴器同心度用水准仪、百分表和塞尺检查7保温层厚度用钢针刺入尺量检查8保温层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9管道焊口平直度、焊缝加强面焊接检验尺和游标卡尺检查10管道焊口咬边直尺检查11水平度,器具接口标高水平尺、吊线、尺量、塞尺检查12弯管的椭圆率、折皱不平度用外卡钳和尺量检查13设备设施的位置、尺寸、距离尺量检查14锅炉安装的距离、长度钢丝线和尺量检查15炉排间隙钢板尺量检查16炉排安装的相对高差水准仪、拉线和尺量检查17板式直管太阳能热水器固定安装朝向分度仪检查18组对散热器的平直度拉线和尺量检查12.2.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中管道的坡度可采用水平尺和拉线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2.2.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中散热器、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可采用观察、尺量及手板检查的方法核查。12.2.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中排水管道的检查口或清扫口的49

61设置采用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2.2.1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中各类设备的安装应采用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2.2.11各类阀门、仪表及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可采用对照设计图纸和产品质量证明书对实物检查的方法核查。12.2.12需要通过拆卸或截取设备和部件后进行核查时,应由委托方或监理方确认拆卸或截取的部位和尺寸,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检测测试等相应的方法核查。12.2.13室内排水管道的伸缩节的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2.2.14卫生器具及其构配件的安装可采用观察及手板检查的方法核查。12.2.15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安装可采用观察和对照设计图纸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2.2.16沟基的处理和井池的地板强度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的方法核查。12.2.17排水检查井和化粪池的地板及进、出水管的标高可采用水准仪及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2.3现场检测12.3.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中下列项目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进行现场压力或水压试验:1室内给水管道;2热水供应系统管道、热交换器、太阳能集热排管;3散热器及采暖系统;4金属辐射板、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盘管;5室外给水管道;6消防水泵结合器及室外消防栓;50

627供热管道;8锅炉系统及其附属设备、热交换器;9敞口水箱。12.3.2建筑给水聚丙烯管材的强度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中的方法进行。12.3.3建筑给水聚丁烯管材的强度检测可按照现行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给水聚丁烯(PB)管道工程技术规程》T/CECS528中的方法进行。12.3.4管道、锅炉的焊缝质量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47013.3的规定进行。12.4结果评定12.4.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和设计要求。51

6313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鉴定13.1一般规定13.1.1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鉴定可分为风管与配件制作、风管部件制作、风管系统安装、风机与空气处理设备安装、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防腐与绝热、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安装、设备自控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试运行与调试等工程的质量鉴定。13.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通风与空调工程进行质量鉴定:1通风与空调所使用的材料、产品或设备的进场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3对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及设备安装质量有疑义;4其他需要对通风与空调工程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鉴定的情况。13.1.3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13.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13.2.1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13.2.2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鉴定可核查下列资料:1设计图纸、合同约定以及发生变更的设计变更通知书;2通风与空调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复试报告;3通风与空调各系统的性能测试记录或测试报告;4消防检测验收报告,人防检测验收报告;52

645金属管道焊接施工的焊接工艺评定;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8施工质量验收记录;9通风与空调各系统调试报告。13.2.3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材料、制品、设备及附属设备的种类、规格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13.2.4材料、制品、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制品、设备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或拆卸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13.2.5通风与空调工程各设备和部件的制作质量、连接质量、安装质量核查时宜依据设计图纸核对,结合查阅施工过程记录、测试或检测记录等质量证明文件进行。13.2.6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通风与空调工程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选择对通风与空调工程功能无损坏的外观质量、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项目进行;3需要通过拆卸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功能影响不大且容易恢复的部位或系统进行;4必要时,可通过系统调试测试确认实物质量。13.2.7风管的连接、加固等制作质量可采用尺量检查、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3.2.8风管部件制作质量、连接质量、安装质量,风管部件活动机构的动作、制动和定位装置动作、法兰规格,可采用尺量检查、观察检查、手动操作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13.2.9风管系统安装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尺量检查、观察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53

651风管系统各设备、部件的安装质量;2风管设置的钢制防护套管厚度,风管与防护套管封堵严密质量,风管内其他管线穿越;3风管采取的防烫伤措施、防止射线外泄措施及其风口的安装位置;4住宅厨房、卫生间排风的结构、尺寸、内表面质量,支管与风道的连接严密性,防倒灌装置的设置。13.2.10风机与空气处理(滤尘)设备下列项目可采用依据设计图纸核对、盘动检查、观察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1风机与空气处理(滤尘)设备中的风机及风机箱等设备、装置、设施的安装质量;2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漏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风口装设防护罩、防护网或采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3电加热器与钢构架间采用的不燃材料、安全防护罩,电加热器外露可导电部分与PE线的可靠连接,法兰垫片采用的耐热不燃材料。13.2.11通风与空调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燃油管道系统设置的可靠防静电接地装置,燃气系统管道与机组的连接材料;2氨制冷机采用的整体式冷水机组的密封性能和安全性能,氨制冷剂的管道附件阀门及填料采用的材料种类;3连接风机盘管机组及其他空调设备管道连接的接管质量、冷凝水排水管的坡度、设备与排水管采用软接的畅通;4防腐涂料的施工质量,绝热层满铺的表面质量,保温钉的固定质量,管道和管壳的匹配、管壳的纵向接缝、管壳的捆扎间距,绝热层分层涂抹厚度质量和表面固化层质量,绝热层外表面的色标。13.2.12通风与空调工程允许偏差可采用表13.2.12的方法核查。13.2.13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的金属外壳与PE线连接的可靠性可采用核对材料、观察检查或电阻测定的方法核查。54

66表13.2.12通风与空调工程允许偏差的核查方法项次核查项目核查方法1风管,法兰,风阀法兰,风口颈部尺寸尺量检查2通风机、除尘器、设备附属设备安装标高水平仪检查、直尺、拉线、尺量检查3通中心线的平面位移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4风皮带轮轮宽中心平面位移在主、从动皮带轮端面拉线和尺量检查机在轴或皮带轮00和1800用位置上用水5传动轴水平度安平仪检查6装连轴器两轴芯颈向位移、两轴线倾斜采用百分表圆周法或塞尺四点法检查7除尘器安装平面位移,设备安装平面位置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8除尘器安装垂直度吊线和尺量检查经纬仪、水准仪、液体连通器、水平仪、9管道安装坐标、标高,拉线和尺量检查水平管道平直度,成排管段或成排阀门在10直尺、拉线、尺量检查同一平面上,交叉管外壁最小间距11立管垂直度直尺、线锤、拉线、尺量检查12成排管段间距直尺尺量检查13.2.14燃气供气管道、氨系统管道的焊缝质量可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的方法核查,金属管道与设备的焊接质量可采用焊缝尺检查、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3.2.15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质量附属设备的安装质量可采用尺量检查、观察检查、按照设计图纸核对、积水盘充水试验、密度计检测等相应的方法核查。13.2.16金属管道的支、吊架的形式、位置、间距、标高,聚丙烯(PP-R)管道与金属的支吊架的隔绝措施、支吊架的间距,沟槽式连接管道的沟槽质量、支吊架的间距,可采用尺量检查、观察检查等相应的的方法核查。13.2.17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热交换系统的施工质量可采用尺量55

67检查、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3.2.18水泵、冷却塔的技术参数和产品性能,管道与水泵连接采用柔性接管的质量,可采用按照图纸核对、观察检查、实测检查、水泵运行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13.2.19防腐涂料涂层层数、厚度,底漆和面漆的配套,绝热材料、不燃或难燃材料的种类规格,可采用查对施工图纸、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3.2.20橡塑绝热材料、金属保护壳的施工质量,风管及管道的绝热防潮层质量,可采用尺量检查、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3.3现场检测13.3.1通风与空调工程中下列项目可采用现场试验和测试的方式进行:1风机与空气处理(滤尘)设备安装工程的严密性;2风管加工质量的强度和严密性;3风管连接的严密性、风管系统严密性;4制冷剂管道系统的强度、气密性及真空试验;5组装式的制冷机组和现场充注制冷剂机组的管路吹污、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充注制冷剂检漏试验及制冷系统的吹扫排污;6管道系统的水压试验及水箱、集水器、分水器与储水罐的水压试验或满水试验;7燃气管道吹扫和压力试验。13.3.2风管的强度、严密性及漏风量测试试验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方法进行。13.3.3洁净度测试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方法进行,主要的测试项目有:1风量和风速的检测;2室内静压的检测;3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泄露检测;56

684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5室内漂游菌和沉降菌菌落数的检测;6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7气流流型的检测;8室内噪音检测;9室内自净时间的检测。13.3.4洁净度测试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方法进行,主要的测试项目有:1风管风量测量;2风口风量测量;3空调水流量及水温检测;4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5室内环境噪音检测;6空调设备机组运行噪音检测。13.3.5水系统阀门的强度与严密性试验、水系统各管道和容器的水压试验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中规定的技术指标进行。13.3.6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系统调试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进行。13.3.7管道的焊缝质量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47013.3的规定进行。13.4结果评定13.4.1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和设计要求。57

6914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鉴定14.1一般规定14.1.1建筑电气工程可分为室外电气、变配电室、配电线路、电气动力、电气照明、备用和不间断电源、防雷及接地等工程的质量鉴定。14.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建筑电气工程质量进行鉴定:1建筑电气工程所使用材料和产品进场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3对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有疑义;4其他需要对建筑电气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14.1.3检验批质量鉴定样本随机抽取,并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14.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14.2.1建筑电气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14.2.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鉴定可核查下列资料:1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工程合同;2主要设备、器具、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4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5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和相关检测、检验测试记录;6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表;7安全和功能控制资料核查表;58

708观感质量检查记录。14.2.3建筑电气工程的设备、器具、材料的质量、品种、规格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14.2.4设备、器具、材料质量的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制品、设备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或拆卸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14.2.5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的检验批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电气设施与设计资料等信息不符的,应进行实物核查;3当需要通过开挖或破坏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容易取样和恢复的部位;4必要时,可通过试运行试验确认实物质量。14.2.6建筑电气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相关电气设备的铭牌,安装位置和数量,外观质量;2梯架、托盘、槽盒的安装方式、位置、尺寸、数量,外观质量;3电线、电缆接头连接,电线、电缆及导管敷设方式,钢索吊装,材质规格,安装位置和数量,外观质量;4照明灯具、开关、插座的材质规格,安装位置和数量,航空障碍标志灯安装及排列方式,外观质量;5备用电源、不间断电源的设备铭牌,连接方式,外观质量;6消防应急照明外观质量及标识,防火分区设置及安全出口指示标志;7防雷及接地敷设方式,连接方法,连接处接地标识,安装位置和数量,外观质量。14.2.7室外安装的落地式配电(控制)柜、箱的基础采用观察检查和手感检查方法核查。59

7114.2.8建筑电气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母线槽的金属外壳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保护导体连接情况,连接导体材质、截面面积;2直线敷设的金属梯架、托盘和槽盒体之间的连接应牢固情况,支撑圆钢规格及间距;3普通灯具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铜芯软导线的截面积,专用灯具及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电源线截面积;4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方式及连接线截面面积;5导管穿越隔墙、楼板外露长度,敷设导管深度,导管进入配电箱、柜、台灯设备内管口设置方式,钢索配线间距、固定形式;6消防应急照明安全出口高度,照明线路在非燃烧体内穿钢导管暗敷保护层厚度,景观照明灯具安装质量及高度;7接地装置接地极的间距,接地干线明敷设的支架间距,等电位联结导体材料及截面面积。14.2.9建筑电气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电缆梯架、托盘与各类管道的最小净距,水平、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室内明敷接地干线安装敷设高度、水平位置距离;2配电电缆管卡间距,线管转弯的弯曲半径,砌体内及现浇混凝土楼板内暗敷线管敷设位置,墙面引出口高度,室外埋地线管的埋深;3线缆弯曲半径,桥架内线缆绑扎点间距,线缆与其他管线间距,配电电缆间距,导管管径、壁厚;4灯管及高压绝缘导线与建(构)筑物表面的距离,开关、插座安装高度;5接闪线和接闪带安装的固定支架高度。14.2.10建筑电气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观察、手扳检查的方法核60

72查:1直线敷设金属吊架固定牢固;2航空障碍标志灯安装灯具安装牢固性,航空障碍标志灯安装灯具安装牢固性;3配电电缆管卡安装及配管的连接牢固情况;4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与保护导体连接情况;5各类灯具固定性,霓虹灯管及绝缘支架固定;6不间断电源紧固件齐全、牢靠性、焊接连接情况,内部接线可牢靠性情况;7防雷及接地明敷的引下线的平直程度、支架固定,接闪杆、接闪线或接闪带焊接固定的焊缝外观质量,螺栓固定情况,接闪线和接闪带固定支架牢固性;8防雷及接地接线螺栓连接牢固性。14.2.11建筑电气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荷载强度试验方法核查:1接闪线和接闪带固定支架的垂直力;2钢索吊装承重能力;3灯具承重能力。14.2.12电气设备螺栓及防松零件安装的牢固情况可采用工具拧紧检查方法核查。14.2.13电气照明工程风扇的外观质量及调速器等附件安装质量,灯具回路控制与控制箱、柜回路标识、外观质量,可采用观察及现场开关控制验证检查方法核查。14.2.14接地装置埋设深度可挖开后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14.3现场检测14.3.1建筑电气工程接地电阻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国家有关标准《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47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61

73GB50169中的方法进行。14.3.2绝缘电阻现场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DL/T474.1中的方法进行。14.3.3电线、电缆性能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GB/T3048.2、《电缆的导体》GB/T3956、《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GB4909.2中的方法进行。14.3.4插座、开关试验可拆卸后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6915.1中的方法进行。14.3.5接闪线和接闪带固定支架的垂直力检测可在固定支架下悬挂重物进行,重量较大灯具锚栓拉力和钢索吊装承重能力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中的方法进行。14.3.6镀锌材料的镀锌层厚度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4956中的方法进行。14.4结果评定14.4.1建筑电气工程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中规定和设计要求。62

741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鉴定15.1一般规定15.1.1智能建筑工程可分为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接入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响应系统、机房工程、防雷与接地等工程的质量鉴定。15.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智能建筑工程进行检测鉴定:1智能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和产品的进场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3对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有疑义;4其他需要对智能建筑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情况。15.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并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15.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15.2.1智能建筑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15.2.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可核查下列资料:1设计图纸、合同约定和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发生变更的设计变更通知书;2智能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3智能建筑工程涉及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4材料进场的复试报告和验收记录;63

755各系统各项功能的检测记录、测试记录、评价测试记录;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8施工质量验收记录。15.2.3智能建筑工程的设备、器具、材料的质量、品种、规格可采用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15.2.4设备、器具、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制品、设备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或拆卸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15.2.5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的检验批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智能建筑工程的设备、设施与设计资料等信息不符的,应进行实物核查;3当需要通过破坏或拆卸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容易取样和恢复的部位或系统;4必要时,可通过现场检测或测试确认实物质量。15.2.6信息接入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一般情况下仅对安装场地进行核查;2机房的净高、预留洞口位置和尺寸、防雷和接地装置的位置和尺寸等可采用测距仪或卷尺测量;3机房温湿度可采用温度计、湿度计进行测量;4机房的地面防静电、电源、照明、防尘、防水、消防和接地等措施,可采用现场观察检查、运行检查的方法核查。15.2.7用户电话交换系统的机房接地,设备安装,设备机柜的加固安装,设备模块配置,可采用观察检查、卷尺测量及手扳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核查。64

7615.2.8用户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计算机网络设备、应用设备硬件的品牌和规格、所连接的网段和节点数量;2桥架的防腐措施、外观质量,附件及盖板齐备程度,经过建筑物变形缝处的补偿装置设置,敷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桥架,管路孔洞处的防火封堵;3支吊架安装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防腐处理,防晃支架;4明配线管排列质量,线缆两端的永久性标签,管内线缆的拧绞及接头,桥架内排列整齐情况,进出桥架部位及转弯处绑扎固定情况,穿越变形缝处留补偿余量。15.2.9用户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下列项目可采用卷尺测量的方法核查:1水平桥架与建筑部位的距离,桥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2支吊架的间距,转弯处支吊架的安装位置;3线缆弯曲半径,桥架内线缆绑扎点间距,线缆与管线、各线缆间距;4明配线管的管卡间距,线管转弯的弯曲半径;5砌体内及现浇混凝土楼板内暗敷线管的埋深,并列敷设的线管间距,引出地面管口距离地面高度,室外埋地线管的埋深,进出建筑物线管的防水坡度。15.2.10防火墙(硬件)、所有路由器、交换机、网管工作站和服务器的安装位置,配线间、配线端口、信息点的名称和位置,网络物理连接图与实际布线,网络安全系统的中心机房电源与接地环境,可采用观察检查、电缆测试仪测试等相应的方法核查。15.2.11紧固件螺母安装位置及牢固情况,支吊架安装及焊接牢固情况,明配线管的管卡安装及配管的连接,可采用手扳检查的方法核查。15.2.12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65

771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的天线和接收站位置的选址,公共广播控制主机、主功放等关键设备的品牌、规格,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2接收天线、高频头的安装质量和连接,接收站内设备和机柜的安装质量,公共广播控制主机、主功放等关键设备安装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卷尺测量、手扳检查的方法核查;3高频头至室内单元的线距可采用卷尺测量的方法核查。15.2.13会议系统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会议系统设备的品牌、规格、布置可采用观察检查、卷尺测量的方法核查;2会议室的温湿度可采用温湿度测量的方法核查;3会议室的照明、音响和色调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15.2.14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各设备的品牌、规格及装置、线管、线槽、支吊架的外观质量和布置方式,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2各系统设备的安装位置、支吊架安装位置可采用卷尺测量的方法核查;3线槽、支吊架安装的牢固程度可采用手扳检查的方法核查。15.2.15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鉴定的实物核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备的品牌、规格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备及辅助设备设施的安装位置质量,外观质量,视野范围,紧固情况,监视器、电视墙的安装位置及安装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卷尺测量、手扳检查的方法核查;3电锁开关性能及灵活性可采用手动检查的方法核查;4控制台与机架安装垂直度、水平度,控制台与电视墙距离可采用靠尺、卷尺测量的方法核查。66

7815.2.16防雷与接地工程实物核查可参照第14.2节相应方法进行。15.2.17机房工程的装饰工程、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气工程实物核查分别参照第11.2节、第12.2节、第13.2节、第14.2节相关的方法进行。15.2.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的实物核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的规定。15.3现场检测15.3.1电线电缆性能检测可按照第14.3.3条的方法进行。15.3.2接地电阻现场检测可按照第14.3.1条的方法进行。15.3.3绝缘电阻现场检测可按照第14.3.2条的方法进行。15.3.4镀锌材料的的镀锌层厚度检测可按照第14.3.6条的方法进行。15.3.5机房工程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标准化协会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CECS182中的相关方法进行,检测项目包括下列内容:1机房温度、相对湿度及空调环境下的风速;2接地装置的电阻值;3空气含尘浓度;4室内照度;5室内噪声;6静电泄露电阻测试值;7有害气体CO、CO2的测量及甲醛释放量的检测;8室内电磁环境电磁波场强。15.3.6安全预警及监控系统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标准化协会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CECS182的相关方法进行,检测项目包括下列内容:1接地线材料性能检测;2接地电阻值检测;67

793电源和信号的防雷措施检测。15.4结果评定15.4.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的规定和设计要求。68

8016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鉴定16.1一般规定16.1.1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可分为围护系统节能(包括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节能)、供暖空调设备及管网节能(包括供暖、通风与空调设备、空调与供暖系统冷热源、空调与供暖系统管网节能)、电气动力节能(包括配电与照明节能)等工程的质量鉴定。16.1.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节能工程质量进行鉴定:1建筑节能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产品或设备的进场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试报告缺失或不真实;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资料缺失或不真实;3当围护结构装饰层、保温层出现质量问题,内表面出现冷凝、结露、结霜及室内温度不达标等现象;4对施工质量、设备的性能及安装质量有疑义;5其他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需要鉴定的情况。16.1.3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鉴定样本应随机抽取,并应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对有争议的检验批可约定抽取检验位置。16.2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16.2.1建筑节能工程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鉴定项目所包含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确定。16.2.2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鉴定的资料核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洽商记录,施工方案,技术、质量交底记录;2建筑节能工程所用的材料和产品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和进场复试报告;3施工记录;69

81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5涉及安全和功能的实体和系统性能检测报告;6各系统的调试、测试、运转记录;7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8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记录。16.2.3材料、制品及设备的质量可采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试报告的方法核查。16.2.4材料或制品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时,应从同批次的材料或制品中抽取样品,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复试;必要时,可从工程上截取或拆卸相应的样品进行复试。16.2.5依据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具体的实物核查项目,实物核查时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应针对资料缺失检验批的实物质量进行核查;2实物核查宜选择对建筑节能构造和功能无损坏的外观质量、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项目进行;3当需要通过破坏方式对实物进行核查时,宜选择对结构性能和系统性能影响不大且容易修补的部位进行;4必要时,可通过功能性试验或现场检测确认实物质量。16.2.6建筑节能工程观感质量可核查下列内容:1墙体的外观质量、线角、分隔缝、嵌缝、滴水线(槽)、变形缝(终端);2幕墙的外观质量、密封胶、密封条、变形缝;3门窗的外观质量、密封胶、密封条、墙体及拼接填嵌密封处理、玻璃安装、气与水平衡系统;4屋面的外观质量、女儿墙或变形缝与屋面交接处的细部处理;5地面的外观质量、均匀程度、细部处理;6供暖系统的散热器、支架、管道保温;7电气动力的照明器具安装、开关安装、导体连接。70

8216.2.7墙体节能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薄抹面层、厚抹面层的立面垂直度、表面平整度、阴阳角垂直度、阴阳角方正、分割条(缝)直线度可采用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2外保温层翘曲、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变形缝、分隔缝、滴水线施工质量,以及交接处等特殊部位保温层施工质量,可采用观察的方法核查;3墙体薄抹面中铺设的耐碱网布搭接方式、长度、增强措施以及抹灰厚度可采用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4夹心墙保温层厚度、连接内外叶墙的拉接件可采用观察检查、手板检查、钢尺插入检查、剖开尺量检查等相应的方法核查;5墙体的实物核查还应符合第6.2节的规定。16.2.8幕墙节能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幕墙节能工程中保温材料厚度可采用针插法或剖开法尺量核查的方法核查;保温材料种类、安装设置可采用目测、手扳检查的方法核查;2幕墙与周边墙体、屋面间的缝隙的填充和密封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3幕墙节能工程热桥部位的断桥措施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当室内外温差满足测试要求时,可采用红外热像仪现场检查的方法核查;4幕墙节能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应符合第11.2节的规定。16.2.9门窗节能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金属外门窗框的隔断热桥措施、塑料窗的增强型钢形状、厚度可采取剖开或拆开门窗框的方法核查;2建筑外门窗框与洞口或附框之间填充材料后封堵质量可采取目测观察的方法核查;3天窗安装位置、坡度、封闭措施可采取观察、尺量及淋水检查的方法核查;71

834中空玻璃结构、Low-E镀膜位置、中空玻璃辐射率可采用中空玻璃辐射率测量仪现场检测的方法核查;5门窗节能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应符合第11.2节的规定。16.2.10屋面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空气间层位置、厚度可采取观察、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2突出屋面的烟(风)道、管道、屋面检查口、檐沟、女儿墙、变形缝、雨水斗与屋面板交接处节点保温细部处理质量可采取观察、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3室内外温差满足要求时,隔断热桥保温措施可采用红外热像仪检查的方法核查;4防火隔离带设置、位置、宽度等采取观察、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5屋面节能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应符合第9.2节的规定。16.2.11地面节能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地面的保温层、隔离层及保护层各层设置和构造做法采取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2有防水要求的保温层面层密封性、保温浆料与基层之间牢固性可采取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3保温板材与基层之间、各构造层之间铺设或粘结牢固程度,保温板材铺设方式、缝隙、平整度采取观察核查和楔形塞尺检查的方法核查;4穿越地面直接接触室外的金属管道是否采取断热桥措施可采取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室内外温差满足检测要求时,可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查的方法核查;5地面节能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应符合第10.2节的规定。16.2.12采暖节能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对供热系统的形式及温度调控装置、热计量装置、对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热量表、水力平衡阀等热力入口装置、散热装置、阀门等安装质量和数量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72

842绝热管壳安装质量、松散或软质保温材料安装质量、防潮层与绝热层结合紧密程度、防潮层的立管敷设方式、空调冷热水管穿楼板和穿墙处的绝热层敷设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3管道绝热层厚度可采用钢针刺入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的拼接缝隙可采用观察和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防潮层卷材搭接宽度可采用尺量检查的方法核查;4管道阀门、过滤器及法兰部位的绝热结构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5采暖节能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应符合第12.2节的规定。16.2.13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空调系统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功能及分栋、分区或分户(室)冷、热计量的设置要求和相应的计量功能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2各机组、风机、双向换气装置和排风热回收装置的安装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3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外机的安装质量和空气风幕机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4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结果可采用观察检查、核查试运转和调试记录;5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应符合第13.2节的规定。16.2.14空调与供暖系统冷热源节能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锅炉、热交换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循环冷水(热泵)机组、蒸汽或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等设备的安装质量,冷却塔、水泵等辅助设备的安装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2冷热源侧的电动两通调节阀、水力平衡阀及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安装质量,各系统的形式、各种设备装置、自控装置、仪表的安装质量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73

853冷热源机房、换热站内部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是否有绝热衬垫、紧密度、衬垫宽度及表面平整度可采用尺量和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4地源热泵换热系统钻孔和水平埋管的位置与深度、钻孔数量,地埋管材质、管径、厚度及长度,回填密实度,可采用观察检查、核查试验报告中回填料配比的方法核查;5地下水换热系统的热源井抽水和回灌功能、抽水井与回灌井间排气装置的设置,换热器、过滤、防阻设备的安装质量及循环水流速,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热源井的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6核查地表水换热系统换热盘管的材质、直径、厚度及长度、布置方式、及管沟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检查、核查相关资料、验收记录及检测报告的方法核查;7空调与供暖系统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实物核查还应符合第13.3节的规定。16.2.15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实物核查可采用下列方法:1低压配电系统的供电,用电电压允许偏差,10kV及以下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功率因数,公共电网谐波电压限值,谐波电流,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可采用仪器仪表量测的方法核查;2照度值和功率密度值可采用仪器仪表量测的方法核查;3观察核查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择安装质量,建筑照明的控制方式和功能,可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核查;4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的实物核查还应符合第13.3节的规定。16.3现场检测16.3.1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可包括以下项目:1墙体保温工程的保温板材与基层粘结强度;2墙体保温层后锚固件拉拔;3饰面砖粘结强度拉拔;74

864外墙节能保温构造钻芯检验;5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热工缺陷;6外窗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7幕墙气密性;8系统节能性能;9照度与功率密度值;10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严密性。16.3.2外墙墙体传热系数、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中的方法进行。16.3.3保温层构造检测可按照现行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DB23/1206中的方法进行。16.3.4保温层与基墙粘接强度、保温层后锚固件拉拔检测可按照现行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DB23/1206中的方法进行。16.3.5外窗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中的方法进行。16.3.6门窗洞口四周出现长毛、结露、透风等问题时,可以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缺陷扫描,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中的方法初步找到缺陷部位后,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检测或实验室检测。16.3.7幕墙的气密性能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方法进行。16.3.8屋面热工缺陷、屋面传热系数检测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中的方法进行。16.3.9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中有关规定,检测方法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75

87中的方法进行。16.3.10照度与功率密度值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GB/T18204.1中的方法进行。16.3.11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严密性检测可按照13.3.2条相应方法进行。16.4结果评定16.4.1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鉴定的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的规定和设计要求。76

88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77

89引用标准名录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0.12《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2099.13《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GB/T3048.24《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5《电缆的导体》GB/T39566《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GB4909.27《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49568《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9《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10《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6915.111《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GB/T18204.112《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16《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18《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78

902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3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31《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3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3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34《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3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3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37《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3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GB50325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4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41《建筑给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4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43《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44《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4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46《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47《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CECS18248《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DL/T474.149《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47550《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5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79

915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53《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T11054《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55《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56《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57《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5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5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60《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61《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62《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0563《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64《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65《钻芯法检测砌体抗剪强度及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JGJ/T36866《非烧结砖砌体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7167《拉脱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3786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69《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47013.370《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DB23/120671《建筑给水聚丁烯(PB)管道工程技术规程》T/CECS52880

92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2418-2019条文说明81

93编制说明《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DB23/T2418-2019经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12月09日以第1085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实践经验,并充分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广泛听取了设计、施工、检测、鉴定领域的专家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为了便于广大建设、施工、监理、检测、鉴定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正确和执行条文规定,本标准编制组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行过程中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82

94目次1总则.................................................................................................843基本规定.........................................................................................863.1鉴定机构....................................................................................................863.2基本要求....................................................................................................873.3鉴定工作程序及内容................................................................................874~16各分部工程的质量鉴定...........................................................9083

951总则1.0.1本标准是以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作为编制准则,以建筑工程各个专业的质量验收标准为编制依据,编制内容应体现《统一标准》要求的“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特点。因个别项目在建设时没有做到“过程控制”或“过程控制”不完善,所以本规程编写的指导思想是把没有控制或未完全控制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还原和验证。通过本规程对鉴定行为和鉴定技术进行规范,使鉴定数据和鉴定结论充分验证施工过程控制是否符合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及建筑工程各个专业的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各方责任主体能够在质量验收工作中科学合理的使用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同时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要求作为指导思想。质量鉴定行为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缺少内容进行补救的一种措施和方法,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对质量鉴定行为进行科学管理和指导,是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亟待完成解决的工作。1.0.2本标准适用范围是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既有建筑工程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1.0.3本条规定了鉴定活动遵循的原则,一是合法鉴定的原则,既要严格遵守国家、我省的法律法规,又要认真执行建设领域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实现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二是独立鉴定原则,指鉴定人在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活动中不受外界的干扰,独立自主地对鉴定工程作出科学判断,形成客观准确的鉴定意见;三是客观鉴定的原则,要求鉴定人牢固树立科学84

96精神,重视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优化鉴定流程,正确把握鉴定结论和意见,将鉴定的过程变为客观准确的评定;四是公正鉴定的原则,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活动应以公平、公正为准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准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公正性。85

973基本规定3.1鉴定机构3.1.1目前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机构没有行业资质要求,由于工程质量鉴定涉及到委托方和责任方的利益诉求,因此对于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相关要求可以参照司法鉴定的管理要求,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本标准的条文。关于司法鉴定相关的规定,如,司法鉴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鉴定申请的,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当事人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指定。符合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在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后,指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本条再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部门规章,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作了规范;再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九条规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按照我国目前的规定,鉴定人必须在一个鉴定机构中执业,接受鉴定项目的委托只能以鉴定机构的名义进行,鉴定人不能私自接受鉴定业务。3.1.2~3.1.4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基本要求。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如,回避的原则,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十分复杂,应清楚回避情况和回避对象,应建立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回避声明制度,即回避对象在履行职务前,应事先声明自己无法律所规定的应回避的情形,同时还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其回避的条文。鉴定机构应对鉴定人的鉴定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在鉴定意见书上加盖专用印章。当发现鉴定人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本标准规定行为的,鉴定机构应责成鉴定人改正。鉴定机构接受鉴定委托,对鉴定事项初步了解后,当对委托鉴86

98定的范围、事项和鉴定要求有不同意见时,应向委托人释明,释明后按委托人的决定进行鉴定。鉴定机构收取鉴定费用应与委托人根据鉴定项目和鉴定事项的服务内容、服务成本协商确定。当委托人明确由申请鉴定当事人先行垫付的,应由委托人监督实施。3.2基本要求3.2.1建筑工程质量鉴定仅是针对需要鉴定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进行的,单位工程质量鉴定也应由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鉴定组成,检验批为最小的鉴定单位,他的划分原则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各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3.2.2本条款列举了应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的各种情况,本标准侧重对其中第6条、第7条的情况,其他情况的质量鉴定在本标准3.2.9~3.2.11条给出指向。3.2.3~3.2.4此条文列出需要进行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实体检测的相应情况,以及在鉴定活动中开展实体检测的要求。3.2.7建筑工程可靠性鉴定、危险房屋质量鉴定、抗震设防工程质量鉴定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3.3鉴定工作程序和内容3.3.1~3.3.2此条文是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工作程序、委托合同、施工现场和有关资料的调查的要求,属于项目前期工作。具体进行检测鉴定项目时,应注意流程中补充检测的内容与目的。3.3.3~3.3.5此条文是检测鉴定方案及检测抽样原则的要求。此条文是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和检测的抽样方案的选择原则,主要根据鉴定项目或检测项目的特点进行选择,对于外观质量、几何尺寸与尺87

99寸偏差宜选用一次或二次计数抽样方案,对于外部缺陷的鉴定或检测、结构和功能性的鉴定宜选用全数鉴定方案,对于对结构安全影响大的部位、构件结构性能的实荷检验应进行针对性鉴定或检测。3.3.6~3.3.7此条文是检测方法及鉴定依据选取的要求。建筑工程实体检测选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应选用已经有相应标准的检测方法;当选用自行开发或引进的方法时,应有行业相关部门论证认可的文件。选择方法时应优先考虑对结构或构件无损伤的检测方法或对结构损害较小的方法。进行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本条文给出了原工程资料齐备及缺失时的对应鉴定方法。对于部分分项不满足原设计时,本条款给出了可以通过进行结构实际承载力分析评定的方式进行工程质量评价的方法。本条文还提出对于非承重构件材料如门窗、防水、保温、填充墙,及设备型号如风机、锅炉、水泵等如由于现场条件限制,而更改且没有设计院正式变更文件的,更改后的材料或设备,在满足现行规范及标准的前提下,可对其相应的分项进行工程质量评价。3.3.9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结论或意见的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因此结论或意见的文字语言需要规范严谨、精炼清晰、准确通顺、准确可靠。3.3.10~3.3.11此条文是鉴定意见书格式和内容要求,条文中给出各条款详细内容组成,作为编制报告参考:1封面:工程名称、鉴定机构、出具日期、报告编号;2报告摘要:委托人、委托范围、鉴定目的、鉴定结论概述;3工程概况:宜包括工程地点、建成年代,原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筑高度、层数、面积、功能、主要材料及工艺要求、需附平面图,主体结构形式、地基基础信息、主要材料类别及强度、结构总信息,建设及使用期间的功能变迁、维修改造情况;4鉴定事项:检测鉴定涉及的内容条目;5鉴定依据:现行的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及规范、与工程质量评价有关的相关设计标准与规范、其他作为评价依据的正式文件;88

1006工程质量现状与实体检测:按分部分项工程分别描述工程质量现状、检测过程、检测数据;7检测结果分析:检测数据整体统计、对照规范条目分析数据;8结构验算(如需要):计算参数、计算方法及工具、计算结果;9工程质量评价:对照规范要求进行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价、对不满足原设计要求但可满足现行规范分项的分析评定;10鉴定结论及建议:各分部分项的工程质量鉴定结论、建筑整体工程质量鉴定结论;11落款:鉴定人在每份鉴定意见书上签字,并附能够比对签名的职称证(执业资格证)复印件,日期上加盖鉴定机构专用印章;12附件:所引用作为评价依据的既有验收资料、计算文件及计算书(如需要)。89

1014~16各分部工程的质量鉴定第4章至第16章为各分部工程质量鉴定的技术要求,分为一般规定、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现场检测、结果评定。一般规定内容有,明确分部工程质量鉴定的各分项工程组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需要鉴定的情况规定,质量鉴定时检验批划分的原则,质量鉴定检验批样本抽取的原则,质量鉴定的内容。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包括资料核查和实物核查。资料核查主要核查设计、勘察、施工、产品设备、检验、检测、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资料和记录。实物核查的内容是,按组成分部工程的各分项工程的实物核查进行条文规定,对分项工程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构造设计、品种规格、功能完善等实物质量方面给出了核查方法。现场检测的内容是,在质量鉴定中需要实体检测时,本标准给出了实体检测所依据的检测方法,本标准中实体检测的方法都来自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标准化协会标准,也有部分是我省地方标准中的检测方法。结果评定的条文要求是,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鉴定应按照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评定。90

1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