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

ID:83252385

大小:42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3-03-13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2明德中学高一入学考试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Fe-56Cu-64一、单项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题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酸:碳酸、醋酸、NaHSO4B.碱:纯碱、烧碱、熟石灰C.盐:生石灰、硝酸钾、苛性钾D.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答案】D【解析】【详解】A.NaHSO4属于酸式盐,不属于酸,A错误;B.纯碱指碳酸钠,属于盐,B错误;C.生石灰指氧化钙,属于氧化物;苛性钾指氢氧化钾,属于碱,C错误;D.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三者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故选D。2.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A.水B.Fe(OH)3胶体C.蔗糖溶液D.FeCl3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胶体是混合物,而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A错误;B.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B正确;C.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C错误;D.FeCl3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熟悉常见的分散系的类型及分散系的判断是解答的关键,只有胶体才具有丁达尔效应,根据题中分散系的类型进行判断。3.下列仪器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需要的是

1A.B.C.D.【答案】D【解析】【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需用的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药匙、量筒(或托盘天平)、玻璃棒、合适容量瓶;【详解】A.图示仪器为烧杯,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A不符合题意;B.图示仪器为容量瓶,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B不符合题意;C.图示仪器为胶头滴管,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C不符合题意;D.图示仪器为酒精灯,一般用于物质加热,不可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D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各组中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A.、、、互不反应、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B.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C.与中和生成H2O,与生成弱酸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D.与反应生成H2O和,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故选A。5.将40mL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5mol/LB.0.04mol/LC.0.4mol/LD.0.5mol/L【答案】C【解析】

2【详解】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稀释后的浓度为c,则有0.05L´c=0.04L´0.5mol/L,解得c=0.4mol/L,故答案为C。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是A.NaOH的电离方程式:NaOH=Na++H++O2-B.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C.氯化氢的电子式:H:ClD.HClO的结构式:H-O-Cl【答案】D【解析】【详解】A.NaOH属于强电解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NaOH=Na++OH-,A错误;B.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结构示意图,B错误;C.氯化氢中氢为2电子稳定结构、氯为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C错误;D.HClO的中心原子为氧原子,结构式为H-O-Cl,D正确;故选D。7.下列关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Al化学性质不活泼B.Al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C.Al2O3可以与强酸反应D.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答案】A【解析】【详解】A.Al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A错误;B.Al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B正确;C.Al2O3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铝盐和水,C正确;D.Al2O3既可以和强酸生成盐和水,也可以和强碱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D正确;故选A。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稳定性:B.原子半径大小:

3C.碱性强弱:D.金属性强弱:【答案】C【解析】【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因此稳定性:,A错误;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大小:,B错误;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因此碱性强弱:,C正确;D.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金属性强弱:,D错误。故选C。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B.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C.常温常压下,22gCO2中所含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D.80g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答案】C【解析】【详解】A.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单位不对,A错误;B.标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使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C.常温常压下,22gCO2的物质的量为22g÷44g/mol=0.5mol,则其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数目约为6.02×1023,C正确;D.80gNaOH配成1L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D错误;故选C。10.刻制印刷电路板时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Cu+2Fe3+=2Fe2++Cu2+。根据该反应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属于离子反应C.铜是还原剂D.Fe3+具有氧化性【答案】A【解析】

4【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A错误;B.该反应中有铁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参与,属于离子反应,选项B正确;C.Cu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选项C正确;D.氯化铁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Fe3+具有氧化性,选项D正确;答案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得0分。每小题4分,共16分)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几滴饱和溶液:C.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足量氨水: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答案】CD【解析】【详解】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A错误;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B错误;C.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足量氨水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溶液:,C正确;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发生反应,D正确;故选C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含有B.向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中一定含有C.将样品溶于水,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样品已变质D.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

5【答案】C【解析】【详解】A.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不能排除、等离子的干扰,应先加硝酸酸化,A错误;B.溶液中也可能存在、、,B错误;C.亚铁离子和KSCN溶液不能发生显色反应,将样品溶于水,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铁离子,原样品已变质,C正确;D.若溶液中只含有铁离子,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同样会变红色,D错误;故选C。1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阴离子分别为A2-、C-,A2-离子半径大于C-,B2+与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它们的原子序数B>C>AB.它们的离子半径A2->C->B2+C.它们的原子半径C>B>A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C>A>B【答案】BD【解析】【分析】由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则A为ⅥA族元素,C为ⅦA族元素,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在C的下一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故B为Mg元素,C为F元素,A、B同周期,则A为S元素;【详解】A.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原子序数,故A错误;B.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故B正确;C.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有,故C错误;D.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2、7,故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故D正确;故选BD。14.铁、铜混合粉末18g加入到100mL5.0mol·L-1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A.反应后溶液中n(Fe3+)=0.10molB.原固体混合物中Fe的质量是5.6gC.反应后溶液中n(Fe2+)+n(Cu2+)=0.75molD.反应后溶液中n(Fe2+):n(Cu2+)=2:1【答案】BC【解析】【分析】铁的还原性强于铜,把铁、铜混合粉末加入氯化铁溶液中,铁先与铁离子反应,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0.5mol,设0.5mol铁离子完全反应消耗铁、铜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方程式Cu+2Fe3+=Cu2++2Fe2+、Fe+2Fe3+=3Fe2+可知,m1==16g,m2==14g,溶解的金属质量为:18g-2.8g=15.2g,14g<15.2g<16g,则铁完全反应、铜部分反应,且Fe3+完全反应,剩余的金属为Cu,以此解答。【详解】A.由分析可知Fe3+完全反应,剩余的金属为Cu,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Fe3+,故A错误;B.设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n1,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n2,则有64n1+56n2=15.2,n1+n2=n(Fe3+)=0.25mol,解得n1=0.15mol,n2=0.1mol,原固体混合物中Fe的质量是0.1mol56g/mol=5.6g,故B正确;C.由B项可知,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混合物中的Fe完全转化成Fe2+,则溶液中n(Fe2+)=0.1mol+0.5mol=0.6mol,溶液中亚铁离子和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Fe2+)+n(Cu2+)=0.75mol,故C正确;D.反应后溶液中n(Fe2+):n(Cu2+)=0.6mol:0.15mol=4:1,故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54分)15.根据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Ⅰ.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其中氢氧化铝体现_______性;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2)是一种酸式盐,写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Ⅱ.物质的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3)在标准状况下,5.6LC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质量是_______g。(4)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0.4mol,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答案】(1)①.碱②.不能

7(2)(3)①.0.25②.7.0(4)24【解析】【小问1详解】氢氧化铝与胃酸中HCl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氢氧化铝体现碱性;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会伤害食道,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氢氧化铝;【小问2详解】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在标准状况下,5.6LCO的物质的量为;质量是;【小问4详解】,则,当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故A的相对原子质量=95-35.52=24。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据表标注的元素回答(用相应的化学符号作答):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1af2bde3ghkmn(1)形成单质不含化学键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2)元素a分别与元素e、k、m所形成的简单气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3)元素k、m、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用物质化学式表示);(4)元素g、h、m、n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5)g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h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6)写出由元素b、e组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_______。

8(7)我国长征运载火箭的推进剂是一种由a、b、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偏二甲肼,其分子式为,与由d、e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化合物混合,点火燃烧产生巨大推力,燃烧产物是两种对环境无污染的气体及水蒸气,请写出该类火箭推进剂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He(2)H2O(3)HClO4(4)S2-(5)(6)O=C=O(7)C2H8N2+2N2O42CO2↑+3N2↑+4H2O↑【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可推断出a为H,b为C,d为N,e为O,f为He,g为Na,h为Al,k为Si,m为S,n为Cl。【小问1详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形成单质时不含化学键,故为He;【小问2详解】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O、Si、S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所以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2O;【小问3详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Si、S、Cl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即HClO4>H2SO4>H2SiO3,则酸性最强的是HClO4;【小问4详解】一般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则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Na+、Al3+、S2-、Cl-中,Na+和Al3+核外电子均为两层,S2-和Cl-为三层,所以S2-和Cl-的半径大于Na+和Al3+的半径,S的质子数小于Cl,则半径S2->Cl-,Na的质子数小于Al,则半径Na+>Al3+,所以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Cl->Na+>Al3+,则离子的半径最大的是S2-;【小问5详解】N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与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小问6详解】CO2是共价化合物,每个O都和C共用两对电子,将电子式中的共用电子对改成短线即为结构式:

9O=C=O;【小问7详解】b2a8d2为C2H8N2,由d、e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化合物为N2O4,燃烧产物中两种对环境无污染的气体为CO2和N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规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N2↑+4H2O↑。17.已知: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F、G、H、I,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G_______;丙_______;H_______。(2)根据要求回答:①D溶液和F溶液在空气中混合的现象_______。②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③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答案】(1)①.Al②.FeCl3③.HCl④.Fe(OH)2(2)①.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③.2Fe2++Cl2=2Cl-+2Fe3+【解析】【分析】金属A焰色试验黄色证明为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H2,D为NaOH;金属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B为Al,黄氯色气体乙为Cl2,气体甲和氯气反应生成丙为HCl,物质E为盐酸溶液,物质D和物质F反应生成H为Fe(OH)2,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红褐色沉淀I为Fe(OH)3,G为FeCl3,推断物质F为FeCl2;判断C为Fe。【小问1详解】依据分析B为Al;G为FeCl3;丙为HCl,H为Fe(OH)2;

10【小问2详解】①NaOH溶液和Fe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Fe(OH)2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②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③反应⑦是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Cl-+2Fe3+。18.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得,进而制备少量和NaClO。已知:与KOH溶液在70~80℃时反应生成,而在温度较低时会反应生成KClO。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2)A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3)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4)D需要进行加热,采用适宜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5)F的作用是_______。【答案】(1)分液漏斗(2)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②.1:1(3)①.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②.有色布条褪色(4)水浴加热(5)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解析】【分析】A中为实验室制取氯气,B为饱和食盐水吸收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C中布条褪色证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D中Cl2与KOH溶液在70~80℃时反应生成KClO3,E中生成NaClO,F

11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解题。【小问1详解】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小问2详解】A中为实验室制取氯气,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4molHCl反应,其中2mol-1价Cl化合价升高到0价,作还原剂,另2mol-1价Cl化合价不变,做酸,同时消耗1molMnO2,MnO2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小问3详解】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中的实验现象是有色布条褪色,通过装置B氯气带有一定量的水蒸气,会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小问4详解】Cl2与KOH溶液在70~80℃时反应生成KClO3,而在温度较低时会反应生成KClO,D需要进行加热,采用适宜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保证低温;【小问5详解】F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