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

ID:83508675

大小:37.5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用户名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儒家的理想结构中,国与家是同质的。家是国的微型形态,国是家的扩大形态。由家到国是有一段距离的,既有地理的距离,又有制度的距离。由家走向国,一方面须士人努力追求,另一方面要由朝廷来决定是否录用。家国的距离要经过一个“游”的过程。先秦的士基本上是游士,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四处奔走,游说诸侯。唐代的求仕者明确地自名为“宦游人”。游,处于家国之间,它包含着两种可能性:进入政治层和进不去。这里暗伏着产生多种悲剧意识的可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欲进不得,欲退又不甘,只能留滞他乡,满怀羁旅之愁。儒家理想培养的对家的浑厚情感始终在游子的心里波荡,儒家理想对士人的终极要求又使游子的心魂欲归难归。国与国之间的游主要指儒家理想之游:宦游。就整个文化而言,还有其他各种事游:商贾、行役、战争、公事、私事等。游子之心都深受儒家伦理情感的影响。“游”使中国文化产生了独有特色的悲剧意识,呈现出“伤别”“乡愁”“闺怨”“相思”等系列悲剧意识模式。儒家理想是建立在农业社会血缘宗法制上的以伦理为中心的人生理想,它要实现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庭伦理秩序和政治伦理秩序。这个自我实现的理想是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然发展愿望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结合的产物,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的内在要求。它明显地忽视爱情的重要性。爱情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追求安定、和平、持久的中国文化来说,则必须用礼规范住爱情的破坏性冲动。由修身马上进入齐家,修身的正、诚、修,就是要征服和压抑各种不符合文化之礼的意识。但如果被压抑的意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合理性的话,它会不断地以变形的方式冲冒出来,形成独特的爱情悲剧意识:追求者与礼冲突的悲,被追求者在恋人与礼之间的选择之悲。(摘编自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

1材料二: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建基于柏拉图的“理念说”。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是人认识的目标。这开启了“主——客”式思想的先河,至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主客二分成为西方哲学的主导。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世界是完美的、整一的、绝对的善,现实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在笛卡尔看来,“我思”的背后还有一个“上帝”,上帝是更完善的、无限的观念,是不可怀疑的,“我”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我的完善依存于上帝本身。从西方传统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是不可能把握真理的,人类永远处于通向真理的途中,只有无限的接近真理而不可能占有真理。人因自身的有限而对无限产生渴望;因自身的不完善而向往完善的世界;因希望超越变动不定的现实世界而渴求进入永恒的理念世界。然而,人类自身的不完善却使人类自身与理念、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产生了巨大的对立和反差。悲剧意识就源于这种对立和反差之中。在这种哲学思想支配下的希腊人,不怕神谕,不怕超越人世法则的惩罚,不把自己融和于自然之中,不去欣赏那和谐的秩序;反而是去颠覆这种和谐,为了征服自然,为了获得“美”,他们宁愿冒死一试。这样面对苦难、正视自我困境的人生态度演变成为了改变境遇的行动;这样悲剧意识成为了可能,行动成了古希腊悲剧的核心。这样,在古希腊的悲剧意识中体现出的是“人的自觉”,在“我是什么?”“我该怎么做?”“世界是什么?”这样一系列形而上学的追问思考中,形成了自我的心路历程。至文艺复兴,歌德的《浮士德》体现了欧洲人不断上升追求的历程,正如浮士德所说:“只要我一旦躺在逍遥榻上偷安,那我的一切便已算完。”应该说,不断发现、认识自我及自然社会的历程就是悲剧意识不断显现的过程,而这多是外在的压力。基督教文化把古希腊以来悲剧意识的外在性转向了内在性。早期的基督教是认可自由意志和选择善恶的能力,亚当偷吃禁果正是自由意志的体现,仍然可以获得上帝的救赎。问题是自由意志可能背离善而趋向于恶,它可以入天堂也可以下地狱。在基督教看来,人的自由意志引诱人走向堕落和罪恶,人要获得永生只能信仰基督。这样基督教就内在地具有了否定现存秩序和世界合理性的因素,这与悲剧意识源于现实的缺陷与不完善就具有某种同构因素。这样,莎士比亚悲剧中充满的道德情感和对自由意志的质问,就内蕴了道德的悲剧意识。反观上帝缺席的西方大地,人性被物化,个人失落于荒原之中。焦虑与恐惧成了现代人的病症。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悲剧意识在人性的丰富性中得以完整的展现,人与神、人与道德、人存在的冲突不仅内在于悲剧意识中,并且超越了自身,发展了中国文化所缺乏的悲剧精神。(摘编自张黎明《西方文化与悲剧意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游”是由“家”到“国”所需经历的过程,既包括宦游,也包括商贾、行役、私事等事游。B.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然发展愿望相互对立,生成了儒家的人生理想。

2C.柏拉图的“理念说”在西方哲学中具有开创先河的作用,确立了西方文化的悲剧意识。D.西方传统哲学的哲学家认为,悲剧意识产生于人类自身的不完善所带来的落差和对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求仕者进入仕途后,仕途顺畅,欲进则进,欲退则退,中国文化独有特色的悲剧意识也可能产生。B.柏拉图认为,现实的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人不可能占有真理。C.古希腊的悲剧意识之所以能体现出“人的自觉”,与西方哲学中的“主——客”式哲学思想不无关系。D.在基督教看来,人的自由意志会引诱人走向堕落和罪恶,这一认识对西方悲剧意识的发展有较大影响。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诗句不属于中国文化独有特色悲剧的一项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C.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D.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4.如何理解文中加点词“外在性”和“内在性”?5.中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选段)巴金有一天,觉新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3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钱梅芬)。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做这些事,好像这是他应尽的义务。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祖父和父亲为了他的婚礼特别在家里搭了戏台演戏庆祝。结婚仪式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自己也在演戏,他一连演了三天的戏,才得到了他的配偶。这几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像宝贝似地被人珍爱着。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还有点兴奋。可是这一次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却不能够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为在他的旁边还睡着一个不相识的姑娘。在这个时候他还要做戏。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有删改)家(选场)曹禺(新婚之夜,闹房的人都走了,洞房里新郎觉新与新娘瑞珏终于默默相对)[瑞珏轻微的咳嗽,又低下眉。觉新:(望望珏,又转过身长叹)唉!(走近窗前较远的一头,把另一扇窗扇又打开,屋子里渐渐浸进深夜的寒气。外面杜鹃在湖滨单独而寂寞地低低呼唤了一两声,又消歇了)

4瑞珏:(缓缓地抬起头,漆黑的眸子怯怯地向四面觑视,闪露出期侍抚慰的神色。一种孤单单的感觉袭进她的心里,使这离开了家的少女,初次感觉复杂到不可言状的情怀。她低头叹了一口气,一时眼前的恐惧,希望,悲哀,喜悦,慌乱,都纷杂地汇涌在心底,终于变成语言,低低地诉说出来,声音亲切温婉,十分动听,如湖边的一只小鸟突然在夜半醒来,先还凄迷地缓缓低转,逐渐畅快而悲痛地哀歌起来)哦,这真像押着宝啊,不知他是美,是丑,是浇薄,是温厚,也不管日后是苦,是甜,是快乐,是辛酸,就再也不许悔改。就从今天,这一晚!觉新:(缓缓摇首)唉!……梅呀,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瑞珏:(翘盼)他……他想些什么?这样一声长叹!天多冷,靠着窗还望些什么哪?夜已过了大半!觉新:(同情地)这个人也可怜,刚进了门就尝着了冷淡!就是对一个路人,都不该这样,我该回头看看她,哪怕是敷衍。可就在这间屋,这间屋,我哪忍?我不愿回头,为着你,梅,我情愿一生蒙上我的眼!瑞珏:(期盼地)他怎么还不转过头来?什么事啊引他想得这样深?这神情,仿佛在哪里见过。像渔船进了避风的港。我的心忽然这样宁静。一个人能这样深沉的叹息,我懂,总该有些性情!觉新:(犹豫)可我还是该回过头去吧?瑞珏:(纳闷)他在念着谁?不说一句话。觉新:(又转过去)不,我情愿再望望月色,这湖面上的雾,雾里的花。瑞珏:(猜测着)他像要来怎么又不来?别,别他也是像我一样地怕吧?[夜风吹动窗帷。……(三个弟弟想躲在床下偷听,但发出声音被觉新发现,最终被仆人带走)觉新:(仿佛抱歉地)我们家的孩子真多!瑞珏:(出她的意外,愣了一下,诚挚地)我,我喜欢![湖边的杜鹃一声声酣快地低唱。瑞珏:(低声怯怯地)天快亮了吧?觉新:(很温和地)嗯,还早吧?第一遍鸡还没有叫呢。[杜鹃声。瑞珏:(望新,谛听)这是什么叫?觉新:(渐渐觉她可亲)杜鹃。这外面是一片湖。瑞珏:(欣悦)一片湖?(不觉走到窗前,杜鹃声)今年杜鹃叫得这么早。觉新:(望着她的背影)嗯,湖边上有梅花。瑞珏:(扶了窗槛向外望,天真地)多好的梅花啊,像一大片雪。觉新:(也跟过去)嗯。(忽然)你,你喜欢梅么?瑞珏:(感到一阵强烈的快乐,声音几乎是抖抖地)我喜欢。(羞怯地回过头望着床)那床上不是?

5觉新:(立刻走到床前,向帐檐凝了一刻,回头)你绣的?瑞珏:(低头腼腆地)嗯。觉新:(不由得低声称赞)好。(望望窗户迟疑一下,忽然去把妆台上油灯吹熄,像是询问她的赞许)吹了灯?[灯熄了,窗外月光如水,泻进屋内。屋里只有桌上龙凤烛的低弱的光,照着一角。瑞珏:(没有惊讶,自然而宁贴地)嗯,吹了灯好看月亮。[觉新十分快慰,仿佛遇见一个故友,而又不敢冒认,那样欣欣然,涩涩然地,微微点头,望着她。然后走到窗前,把整个一排长窗窗幔完全拉开。窗扇是新方才就开开了的。此刻在一片迷离的月光下,湖波山影,和远远雪似的梅花像梦一般地从敞开的窗里涌现在眼前。[月明如画,杜鹃轻快响亮地在湖滨时而单独,时而成双,又时而一先一后地酣唱。(有删改)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觉新父亲立足觉新年龄和未来处境、父亲与自己的心理、家庭状况、自己的意愿等方面与觉新的谈话,可以看出他考虑周全并对觉新充满温情与爱护。B.小说中“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展现出觉新稚嫩软弱的青年形象。C.小说中在描写觉新订婚与结婚时,两次提到“傀儡”“宝贝”,虽然句式不同,但都说明了觉新的处境,“傀儡”表现觉新的不自由,也为作品主题服务。D.从两个文本看,瑞珏是一个相貌俊美,声音温婉动听,处处为觉新着想、温柔体贴,交谈中让觉新感到快慰,新婚之夜内心忐忑、紧张、情绪纷杂的姑娘。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作品都注重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描写,而剧本通过舞台说明、心理独白等表达,从效果看,剧本更胜一筹B.剧本中,杜鹃声贯穿始终,成为背景音效,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而且杜鹃声的变化也与主人公心境变化相契合,创作技巧高超。C.两人都喜欢“梅”,“梅”成为两人深入交流的媒介,但觉新想的梅却比瑞珏的含义丰富,还有对表妹的思念,这是瑞珏不了解的。D.剧本中,剧情的推进独具匠心,通过三兄弟在床下被发现并带走的情节设计,使文章由前文的心理独白向对话过渡,水到渠成。8.请分析剧本中划线的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9.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请分析剧本呈现的戏剧冲突。

6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无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7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B.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文中的“百乘”即一百辆兵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D.“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B.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C.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答应魏王的请求出使诸侯,搬取救兵。D.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东莱〈左传〉博议》(2)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5)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14.请结合丙文中的观点分析甲文秦穆公退兵和乙文赵王出兵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秦州杂诗·其十八杜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注]国,何得迕天威。[注]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A.“地僻”“山高”表现戍边环境的艰苦,“客未归”表达将士归家无期的忧伤。B.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变少的边塞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的声威不足。C.“常”“屡”以频度之密凸显军情紧急,渲染吐蕃不断侵扰边境带来的紧张气氛。D.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16.本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情感上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答司马谏议书》中,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敲击船边,仰天长啸,抒发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了时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木”尽管在这里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且“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也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摘自林庚《说“木叶”》,有删改)18.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而杜甫之后,黄庭坚又继续了杜甫的发展,写出了《登快阁》那首诗中的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林庚《说“木叶”》)B.1831年,法拉第发明发电机,人类开始能够使用“电”这种新能源。(李宇明《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

9C.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D.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木”尽管在这里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B.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C.即使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也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D.“木”即使在这里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而“木”的更为普遍临兵的潜在的暗示,也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四、名著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20.下列关于《红楼梦》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告诫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说“盛筵必散”,叫她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B.贾珍引着贾政众人入园。一路上佳境叠现,贾政命众客拟写匾额对联。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课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也颇现才情,奈何贾政始终不合心意,呵斥贬抑不断。C.元春省亲之后,担心贾政使人封锁大观园,便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探春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D.三月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后来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黛玉自比为莺莺。21.《红楼梦》回目中,多有用一字为人物作定评的情况,如“俏”平儿、“贤”袭人、“懦”迎春、“敏”探春。请选一个字为林黛玉作评,并结合书中具体情节说明。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既不屑与众人为伍,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判断;我们又害怕与众不同,这意味着要承担被孤立和排挤的风险。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10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