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56778

大小:1.7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3-10-29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地理试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高层住宅会干扰近地面大气的扰动,进而影响局部地区风速。风速过大会导致近地面风速局地增强,引起行人不适,风速过小会导致通风不畅,加剧局地污染。下图分别为福建省平潭县风频及风速示意图和该县某小区建筑规划方案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小区种植了许多根系发达、树冠大且低的景观行道树,该树主要分布在小区()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2.该小区建筑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A.主轴线与主导风基本一致,利于通风B.建筑南密北疏,利于采光C.东北部形成通风走廊,促进污染物扩散D.西南部建筑高低错落,提高了通风效率【答案】1.D2.D【解析】【1题详解】 树木根系发达、树冠大且低,树木削弱风力的效果显著,因此多布局在风频较高、风速较大的东北风上风向,D正确。故选D。【2题详解】住宅区主轴线与主导风向均有一定夹角,狭管效应减弱、风速变小,不利于通风,A错误;建筑物南密北疏,不利于采光,而南矮北高有利于采光,B错误;小区东北部位于最大风频上风向,东北部布局多栋高层建筑降低了冬季东北风风速,并未形成明显的通风走廊,C错误;小区西南部以10层以下为主,通过高低错落的建筑布局,提高了通风效率,D正确。故选D。【点睛】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当地的南方天空,建筑物的阴影会对北部建筑物采光造成一定影响,可采取降低南部建筑物的高度或加大楼间距等加以缓解。潜山站位于安徽潜水,属于皖河水系。研究发现,近50年来,经潜山站测得潜水的水文水系特征发生较大变化,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大。下图为1960—2010年潜山站河床河底多年平均高程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潜水河床变化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河床侵蚀、淤积交替,以侵蚀为主B.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河床侵蚀、淤积交替,以淤积为主C.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河床基本进入以侵蚀为主的阶段D.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河床基本进入以侵蚀为主的阶段4.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床总体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下游修建水库蓄水B.采砂活动破坏水沙平衡C.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D.沿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 从图中河底高程变化趋势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期河底高程到达多年平均值,为冲淤变化的临界值,在此之前,河床侵蚀、淤积交替,以淤积为主,之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河底高程下降较多,以侵蚀为主,A、B错误。河底高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呈波动下降趋势,C正确,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由图示可知该河河床整体呈现河床加深趋势。下游水库蓄水,会导致潜水站河段局部侵蚀基准面升高,河流下蚀作用减弱,A错误;采砂活动本身就会使河床下降,与此同时,河水加深,流速加快,侵蚀力加强,使河床总体呈下切趋势,B正确;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可能导致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提高,河床淤积抬升,C错误;沿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下切趋势减弱,D错误。故选B。【点睛】河床在自然条件下或受人工建筑物影响而发生的变化及其过程。河道的平面态势,包括主流线、水边线及其所构成的平面形态(如汊道、弯道,边滩、江心洲)以及水面现象等有关形态要素的总称。河床的演变由于输沙不平衡引起的变形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朝着使变形停止的方向发展。东浦镇是绍兴黄酒的发祥地,黄酒酿制开始于东晋,繁盛于宋代,至明清而鼎盛,两千余年的手工制酒发展使绍兴黄酒的酿制工艺、酒器类别和饮酒风俗独具特色。东浦酒度数不高,色泽浓郁,自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享誉海内外,目前主要消费市场在江浙沪一带。2015年6月,黄酒小镇被列入第一批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名单中,以黄酒故乡东浦古镇为平台,打造“黄酒+”特色小镇。完成下面小题。5.与白酒相比,绍兴黄酒行业存在的问题是()A.企业集聚差B.文化底蕴浅C.酿造技艺差D.行业规模小6.在建设黄酒小镇过程中,东浦镇致力于()A.扩建厂房,扩大黄酒生产规模B.引进技术,提高黄酒酿造技艺C.深挖历史,塑造小镇文化灵魂D.投入资金,加大包装宣传力度7.黄酒小镇的创建,主要是有利于()A.黄酒生产工艺逐渐成熟B.摆脱黄酒消费市场局限C.保护、推广当地黄酒文化D.培育黄酒酒业龙头企业 【答案】5.D6.C7.C【解析】【5题详解】白酒、黄酒等酿酒产业工业部门少,企业的集聚性不强,A错误;从材料中可知,绍兴黄酒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为手工制酒,传承的酿造技艺精湛,B、C错误;从现实生活来考虑,绍兴黄酒主要消费市场在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一带,消费的区域性强,其他地区对黄酒认知度不高,行业规模小,D正确。故选D。【6题详解】东浦镇是绍兴黄酒的发祥地,黄酒文化蕴含深远,同时它也是一个历史小镇,要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小镇,需要深挖小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挖掘酒文化和小镇文化中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双重资源,打造小镇深厚内涵,塑造文化灵魂,激发小镇的内生活力,C正确;黄酒小镇是以黄酒故乡东浦古镇为平台,打造“黄酒+”特色小镇,扩大黄酒生产规模、投入资金加大包装宣传力度都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不符,AD错误。黄酒酿造技艺已经很成熟,B错误。故选C。7题详解】绍兴黄酒小镇的建立,开设了异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前来打卡、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使更多人认识黄酒,品尝黄酒味道,品味黄酒的历史文化,有利于黄酒文化的传承与保护,C正确;主要丰富了产业结构,重视以黄酒为主,发展第三产业,扩展黄酒的市场、培育酒业龙头是其实施途径,不是其最主要目的,B、D错误;由材料可知,黄酒酿造历史悠久,生产工艺本身就很成熟,A错误。故选C。【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资金、工业基础等。乡土植物是指在没有人为影响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物种选择与演替后,对特定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的总称。为落实《深圳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深圳充分利用公园、道路等场所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文明。下表示意深圳市花类造景植物构成。完成下面小题。类型乡土植物种敛/种乡土植物占比/%乔木3257.14灌木4445.83藤本360-00多年生草本3145.59 一二年生草本1527.27合计12544.808.与灌木相比,深圳花类造景植物中乔木乡十植物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乔木()A.乡土品种多B.适应能力强C.造景效果好D.运输成本高9.深圳花类造景植被中乡土植物占比有限、反映出当地()①自然环境复杂多样②乡土植物品种少③花卉产业强④绿化投入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0.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环境效益最好的是()A.乡土乔木B.外来草本C.乡土灌木D.外来藤本【答案】8.D9.D10.A【解析】8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深圳花类造景植物中灌木乡土品种更多,A错;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灌木的适应能力更强,B错;两者的造景效果各有优劣,看场景所需,C错;相比于灌木植物,乔木体积大,远距离运输成本高,选用当地乔木乡土植物,能够节约运输成本,节省经费投入,D正确。故选D。【9题详解】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且面积较小,自然环境较为单一,①错误;据表格可知,深圳乡土植物种数为125种,无法判断其与乡土植物占比低之间的关系,②错误;深圳绿化植被中外地的植物物种占比较高,说明当地花卉产业强,③正确;深圳绿化植被中外地的植物物种占比较高,相比于当地乡土植物,外地植物物种种植成本较高,说明当地绿化投入较大,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10题详解】乡土植物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因此相对于外来植物物种,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乡土植物的环境效益较好,B、D错误。乡土乔木相对于乡土灌木来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更为显著,环境效益更好,A正确,C错误。故选A。【点睛】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营养结构复杂,调节能力相对较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好。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集中在建成区。2000年,长沙市建成区迅速向西、向南扩展,2009年,为缓解主城区热岛效应,长沙建成区向东北方向拓展。图1示意2000年、2009年和2016年长沙城市热岛重心及城市高温点分布,图2示意长沙各行政区相应年份热岛面积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2000—2016年长沙市城市热岛发展趋势,描述最准确的是()A.热岛延伸与建成区扩展方向相反B.发展主轴保持在西北一东南方向C.热岛重心转移,出现多个高温点D.面积变化明显,匀速且缓慢增加12.相比其他行政区,2009—2016年长沙县热岛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密度B.产业结构C.交通网络D.商圈布局13.长沙市城市建设过程中缓解热岛效应可行的措施有()①城市道路铺设透水地砖②合理布局建设通风廊道③控制建筑物高密度增长④缩减城市建设用地规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1.C12.B13.C【解析】【11题详解】城市热岛主要集中在建成区,2000年长沙向西、向南拓展,而根据图2可知,2000年后岳麓区、天心区和雨花区城市热岛面积比例提升,得出热岛延伸与建成区扩展方向一致,A错误;根据城市热岛中心转移方向可知,发展主轴保持在西南—东北方向,B错误;根据图1可知,城市热岛重心发生两次迁移且出现商圈、工业区等多个高温点,C正确;根据图2可知,城市热岛面积在不同阶段变化明显,整体呈现出不匀速的增长趋势,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 相比其他行政区,2009—2016年只有长沙县城市热岛面积一直呈现出正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长沙经开区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长沙将主要重工业从主城区转移至长沙县经开区产业基地,从而加剧长沙县城市热岛效应,B正确;人口密度2009—2016年各行政区都属于增长趋势,不会出现热岛面积下降现象,A错误;交通网络非主要原因,排除C;商圈布局仍然以中心城区最为集中,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铺设透水性地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地表水下渗,减轻城市内涝危害,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不大,①排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必要的城市扩张,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缩减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证,④排除;建设通风廊道和控制城市建筑高密度增长可以增加空气流通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②③正确。故选C。【点睛】城市热岛效应:城区热源多,同时城区密集的建筑群对风的阻力增大,使热量不易散失;城市化发展使吸热快而比热容小的人工建筑物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减少,使城区温度高于郊区,从而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下图示意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某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逐时变化。其中方位角0°(360°)代表正南,90°代表正东,180°代表正北,270°代表正西。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太阳高度角降为10°时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是()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15.当该地太阳方位角为180°时,长沙日影朝向()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16.该日最可能是()A.1月1日B.2月1日C.3月1日D.4月1日【答案】14.D15.C16.A【解析】【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太阳高度角降至10°时,对应方位角约为300°,根据方位角度数换算,代表的方向是西南。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太阳方位角为180°时即该地太阳位于正北方位时,正值正午时刻,此时长沙地方时约为14:28,太阳位于长沙西南天空,日影朝向东北。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当太阳直射20°38'S时,中山站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图示该日中山站0时太阳高度大于0°,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20°38'S以南;2月1日、3月1日、4月1日太阳直射点均位于20°38'S以北,因此该日最可能是1月1日。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时,正午12:00时太阳光线入射方向为正北方向,午夜0:00太阳光线入射方向为正南。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岗山(武夷山主峰)海拔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该山海拔1900米以上,自然带为山地草甸带,该区域植被的主要特点是草本植物分布面积大,并且生长茂盛;木本植物低矮,胸径大,分布少,树木枝条弯曲。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表现为暖湿化),近二十年来,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图1为黄岗山位置、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黄岗山不同海拔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图。 (1)根据黄岗山山地草甸带的植被特点,推测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2)据图描述黄岗山山地草甸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析近年来山地草甸带地区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答案】(1)山地草甸带草本植物分布面积大且生长茂密,说明气候温凉(或温度低)、湿度大;木本植物分布少、低矮、胸径大、树枝弯曲,说明温度低、光照充足、风力大。(2)特点:黄岗山山地草甸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较其他自然带高;随着土壤深度变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原因:山地草甸带草本植物分布面积大且生长茂盛,有机碳来源丰富;山地草甸带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或者地表径流少,流水侵蚀作用弱),有机碳丰富;山地草甸带以草本植物为主,枯枝落叶和植被根系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故随着土壤深度变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温度升高,草甸植被生长环境被破坏,群落生产力下降,有机质来源减少;草甸植被减少,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减弱,加上降水增多,地表侵蚀作用增强,有机质流失加剧;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全球气候变暖,植被群落演替,木本植物增多,从土壤中吸收有机质增多。【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岗山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植被、土壤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山地草甸带的草本植物分布面积大,并且生长茂盛,说明山地草甸带所在区域的气候温凉、湿度大。山地草甸带的木本植物低矮,分布少,说明该区域气温低,不适宜木本植物的大面积生长,而木本植物的胸径大说明该区域的光照相对充足,树木枝条弯曲说明该区域的风力强劲。小问2详解】由图1可知,黄岗山的山地草甸带分布在1800~2158米区域内,在图2中该区域的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较其他自然带高,且由图可知,山地草甸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受气温、降水、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由材料可知,山地草甸带草本植物分布面积大且生长茂盛,植被凋落物多,有机碳来源丰富。由图1可知,山地草甸带所在区域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山地草甸带所在区域降水较少,地表径流少,流水侵蚀作用弱,因此山地草甸带在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较其他自然带高。由材料可知,山地草甸带以草本植物为主,枯枝落叶和植被根系陡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随着土壤深度的变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岗山的植被群落进行演替,木本植物增多,从土壤中吸收有机质增多。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破坏了草甸植被的生长环境,使其生产力下降,植被凋落物减少,进而减少了有机质来源。木本植物增加使得草甸植被减少,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减弱,加上降水增多的影响,使得地地表侵蚀作用加强,有机质流失加剧。【点睛】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土壤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而且对地球碳循环有巨大的影响。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普洱市宁洱县困鹿山村深居山林之中,其古茶园中有存活百年、高大挺拔的普洱古茶树,曾是清代皇家贡茶园。20世纪70~80年代,当地村民将部分古茶树砍断矮化,改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台地茶(树龄较短、生长较快、密植高产,一般需要按期施肥及喷洒农药),后因效益不佳,村民大量外出务工。2000—2007年,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和对普洱茶“愈陈愈香”的追求,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以古树茶为主的普洱茶产业,兴建“生态茶园”,将在古茶园中传统木屋居住的茶农,搬迁至距离古茶园1千米之外的现代化楼房。2019年困鹿山古树茶以每公斤5万~8万元的价格登上云南普洱茶价格榜首。下图示意困鹿山村地理位置。(1)与台地茶相比,分析困鹿山村古树茶价格昂贵的原因。(2)2000—2007年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古树茶,试分析其原因。(3)推测普洱茶产业的大发展引发困鹿山村农业生产特点的变化。(4)指出该村大力发展普洱茶产业可能给当地发展带来的问题。【答案】(1)古茶树稀有,生长慢,产量少;古茶树高大,采摘难度大,人工成本高。不施用化肥、农药,绿色低碳,品质好;高品质普洱茶(古树茶)的市场需求量大。(2)普洱茶的价格提高,市场需求量增加,形成了普洱茶文化;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等(3)普洱茶产业的大发展,改变农业结构,由台地茶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共生转变为以古树茶产业为主导;商品农业比重上升。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年龄结构优化;便于对茶园进行管理;改善古茶园生态环境;提高古树茶的品质。(4)经济结构单一化,抗风险能力降低;过度依赖古树茶,缺少对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植;高利润可能导致古茶树被过度采摘,古茶树受损,茶叶品质下降;搬迁移民后,困鹿山村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风险。【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困鹿山村地理位置图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 古茶树乔木高,采摘困难;野生或人工种植野生野长100年以上的才能称作是古树茶,古茶树稀有,生长期长,产量少;古茶树的根植较深,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所有的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因此茶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相对比较高,古树茶叶属于环保型茶叶;此外,古树已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适应并能够抵抗各类病虫害,故无需使用农药,相较于其它茶而言,更自然,无污染。【小问2详解】读题干“2000—2007年,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和对普洱茶“愈陈愈香”的追求,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以古树茶为主的普洱茶产业,兴建“生态茶园”,可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古树茶是因为普洱茶的价格提高,市场需求量增加,形成了普洱茶文化;大力发展古树茶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加快当地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乡村振兴。【小问3详解】由阅读材料可知,古茶树深居山林,自然生长且存活时间百年之久,每年特殊时间进行传统采摘,传统加工,曾是皇家贡茶;当大力发展普洱茶业会使老百姓大面积的去种植,改变原有的农业种植方式,因收入的提高,广大的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就业,人口年龄结构将会方式变化;当原住居民外迁后,使茶产地人地矛盾有所减弱,品质更加的优良。村民离开古树茶原产地后,便于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村民居住在古树茶产地,一系列生活生产活动,会对古茶树的生产造成污染,使古茶树的品质下降,村民的搬迁,有利于改善古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古茶树的品质。【小问4详解】大力发展普洱茶产业,面对高利润,人们可能会减少其他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全部种植古茶树,使区域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降低;一味开发依赖古茶树一种茶,缺少对新品种的开发,市场竞争力变弱;为了使古茶进入市场的份额变多,导致古茶树过度采摘,古茶树受损,茶叶质量下降;搬迁移民后,困鹿山村的村民不聚集在一起,使困鹿山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风险。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郊,太行山脉东端,永定河(发源于黄土高原)及其支流清水河交汇处。作为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区的“存在感”不算高。受特殊天气系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2023年7月29日以来,北京市遭遇极端强降水,使门头沟区河湖水位高涨,并于7月31日诱发山洪,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图1为2023年7月29日8:00我国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为北京市6小时降水图,图3为门头沟位置、地形水系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此次北京市遭遇极端强降水的原因。(2)在北京市普遍遭遇强降水的背景下,门头沟受灾最为严重。请尝试从自然环境的角度作出解释。 (3)针对门头沟严重的洪涝灾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答案】(1)发源于太平洋的强热带气旋(杜苏芮)移动到华北平原南部地区,携带大量水汽;此时大陆上的高压和海洋上的高压在华北平原北部相遇。受其影响,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减慢,在华北平原地区停留时间延长;同时,西北太平洋地区分布有热带风暴(卡努),在其东北侧高压影响下形成的东南风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平原偏北部;携带水汽的东南风受西侧太行山脉和北侧燕山山脉的地形阻挡、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2)北京市,尤其是北京市西部门头沟周边地区遭遇强降水,地表径流量大;门头沟为纯山区,且位于永定河等多条河流汇合处,汇水面积大;门头沟位于太行山脉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区、河流中上游的水流快速向此地汇集,而下游流速慢,排水不畅;永定河发源于黄土高原,河流泥沙含量大,河流携带泥沙在门头沟附近河道因流速变慢,大量沉积,淤塞河道。(3)加强监测预报,建立洪涝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洪灾的综合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加强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全流域联防联控;合理建设分洪蓄洪工程,严格管控分洪、蓄洪区的土地利用;恢复湖泊湿地、兴建水库、疏浚河道、加固堤坝,提高洪水调蓄及行洪能力;做好社区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加大科普宣传;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做好救援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解析】【分析】本题以门头沟区山洪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天气系统、降水条件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降水的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水汽遇冷凝结、凝结核。由我国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发源于太平洋的强热带气旋(杜苏芮)移动到华北平原南部地区,携带大量水汽;此时大陆上的高压和海洋上的高压在华北平原北部相遇。受其影响,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减慢,在华北平原地区停留时间延长;同时,西北太平洋地区分布有热带风暴(卡努),在其东北侧高压影响下形成的东南风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平原偏北部;结合门头沟位置、地形水系图可知,携带水汽的东南风受西侧太行山脉和北侧燕山山脉的地形阻挡、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小问2详解】 门头沟受灾最为严重的原因主要从地形特点、水文水系特征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北京市,尤其是北京市西部门头沟周边地区遭遇强降水,地表径流量大;从地形及水系特征角度分析,门头沟为纯山区,且位于永定河等多条河流汇合处,汇水面积大;门头沟位于太行山脉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区、河流中上游的水流快速向此地汇集,而下游流速慢,排水不畅;从水文特征角度分析,永定河发源于黄土高原,河流泥沙含量大,河流携带泥沙在门头沟附近河道因流速变慢,大量沉积,淤塞河道。小问3详解】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进行说明,洪灾发生前做好相应准备预防工作,洪灾发生后积极救援。从非工程措施看,可以加强监测预报,建立洪涝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做好社区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加大科普宣传;洪灾发生后,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做好救援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从工程措施看,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洪灾的综合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加强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全流域联防联控;合理建设分洪蓄洪工程,严格管控分洪、蓄洪区的土地利用;恢复湖泊湿地、兴建水库、疏浚河道、加固堤坝,提高洪水调蓄及行洪能力。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却是当今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裕麻.岛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由七个小岛构成,是新加坡的外岛。20世纪.60年代初期,新加坡将炼油产业布局在裕廊岛,主要发展原油炼制。20世纪70至90年代,伴随着全球产业布局新一轮调整,新加坡在裕廊岛地区通过填海工程把原来的七个小岛合并成一个大岛(比原有的土地面积大三倍),并投入巨资用于岛上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大量的石油化工企业纷纷进驻裕廊岛投资设厂,逐步形成了一个由跨国公司主导本地企业参与的完整的石化产业集群。现在园区内汇聚了世界上各大顶尖石油、石化公司。该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拥有尖端技术的化学工业基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与化工园区。(1)说明新加坡发展石化工业的有利条件。(2)分析新加坡将炼油产业布局在裕廊岛的原因。(3)20世纪70~90年代众多石油化工企业不断进驻裕廊岛投资设厂,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位于马六甲海峡沿岸,石油运输便利;位于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的东南亚,市场广阔;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2)裕廊岛为新加坡外岛,周围海域港阔水深,海运便利,便于大批量原油进口;石油冶炼工业污染大,易发生安全事故,裕廊岛远离新加坡本岛人口稠密地区,环境危害和安全隐患较小;裕廊岛开发程度低,未利用土地多,地价便宜;当地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炼油产业产生的污染气体对市区影响小。 (3)全球石化产业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石化产品需求量大);裕廊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近原料供应地,降低原料运输成本,保证原料供应;共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节约投资成本;利于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利于实现规模化、一体化,提高知名度,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解析】【分析】本题以新加坡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为背景,涉及工业区位、炼油产业布局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可知,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沿岸,海运条件优越;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临近南亚、东南亚等人口稠密地区,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市场广阔;新加坡矿产资源匮乏,为保障本国燃油需求和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石化产业的发展。【小问2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裕廊岛位于新加坡南部,属于新加坡外岛,紧邻马六甲海峡,周围海域港阔水深,海运条件优越;石油产业对大气、水等环境污染较大,且易发生安全事故,将石化产业布局在外岛,远离新加坡本岛人口稠密区,环境危害和安全隐患较小;裕廊岛位于外岛,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未利用土地资源较多,地价便宜;当地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炼油产业布局在偏西位置,所产生的污染气体对市区的影响相对较小。【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70至90年代,伴随着全球产业布局新一轮调整”可知,这一阶段恰逢全球石化产业在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便于承接世界石化产业转移;当地政府通过填海工程把原来的七个小岛合并成一个大岛,并投入巨资用于岛上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便于承接产业转移;新加坡靠近阿拉伯半岛,该地盛产石油,原料运输到新加坡的运输成本较低,且可以保证原料供应;裕廊岛具有一定的石化产业生产基础,石油化工产业在此布局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利于节约投资成本;各大石化产业的集聚,利于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石化产业实现规模化、一体化,利于提高其市场知名度,便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