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59859

大小:281.9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3-10-29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史诗,它讲述了英雄事业、友情、执着和对生死的无奈,书中所记述的苏美尔的神有吵闹、贪杯、争风吃醋,跟常人没有不同。由此可知,《吉尔伽美什》()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B.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C.反映苏美尔人执着于宗教信仰D.兼具文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吉尔伽美什》中的英雄、神有着常人一样的情绪和问题,是古代西亚人文历史在历史人物中的体现,反映出该史诗兼具文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价值,D项正确;《吉尔伽美什》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仅是材料部分信息,排除B项;反映苏美尔人执着于宗教信仰与“神有吵闹、贪杯、争风吃醋”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古罗马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在他统治的21年里,一大半时间在帝国各处游历,欣赏自己的天下。他发行的“行省币”(见图),其正面是皇帝像,反面是各行省的拟人化或其他象征。这些举措()A.有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B.推动了罗马行省制度建立C.开创了用帝王头像铸币时代D.说明了罗马文明源远流长【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皇帝游历各省,发行铸有皇帝像和各省信息的货币等政治、经济措施,可促进各地对帝国的认同,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A项正确;罗马行省制的建立是古罗马皇帝哈德良采取相关措施的条件而非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罗马货币铸像的相关信息比较,无法判定其最早,排除C项;材料与罗马文明的发端与发展无关,不足以说明其文明源远流长,排除D项。故选A项。3.下表是世界上部分原居民在培育农作物方面做出的贡献。表格内容可说明()名称地域农作物印第安人美洲马铃薯、玉米、花生等班图人西非甜高粱、西瓜、棉花等南亚人南亚芋头等西亚人西亚大麦、小麦和豆类等A.农作物的品种决定了文明形态B.古代美洲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C.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D.农业是古代各地政权的经济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世界。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世界部分原居民对农业做出贡献,表格中各地培育的农作物具有差异性,这展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多样性,C项正确;农作物品种可以反映农业发展的不同,但不能决定文明形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美洲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水平的比较,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4.古代雅典执政官梭伦因制定遗嘱法律受到世人赞誉,过去死者所有的财富和产业全部属于他的家族。梭伦新修订的法律规定:任何人要是没有子女,可以将财产遗赠给他所属意的人。这表明梭伦()A.制定遗嘱法律维护平民利益B.承认个人对家产的所有权C.损害贵族阶层利益遭到反对D.修订法律受个人情感影响【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梭伦制定遗嘱法后,个人可通过遗嘱自由处理财产,不必再归于家族,表明了家产真正属于个人所有,可自由支配,B项正确;遗嘱法律保护所有公民利益,不能仅仅说是维护平民利益,排除A项;损害贵族阶层利益遭到反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梭伦在修订法律时受个人情感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5.7世纪,日本孝德天皇宣布全国土地为“公地(天皇的土地)”,自由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15世纪,奧斯曼帝国的苏丹把全国分为31个省250个县并委派官员进行管理。这些举措的相同目的是()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C.削弱国王专制权力D.结束地方分裂刮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7世纪的日本。根据题干材料“公地(天皇的土地)”“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孝德天皇的措施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则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地方,将全国土地归中央所有,扩大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故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加强中央权力,B项正确;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的是封建化改革,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非国王决策的专制权变化,排除C项;D项与奥斯曼帝国的实际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从11世纪中期到12世纪,法国陆续出现了争取自治权的城市公社运动,并得到了法国国王的支持,王权与城市结成联盟,随着国王和平特许状的颁布,各种力量逐渐妥协,斗争得以平息。由此可知,法国的城市公社运动()A.使无产阶级力量得到增强B.摆脱了封建势力控制C有利于早期民族国家形成D.建立起近代民主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中期到12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城市公社运动中,法国国王支持城市争取自治权,王权和城市结盟共同打击封建领主势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法国早期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11世纪中期到12世纪,无产阶级和近代资本主义尚未出现,排除A项;中世纪的城市公社运动仅使城市赢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同时国王的权力逐步通过新的方式渗透到城市治理中,城市并未完全摆脱封建力量的控制,排除B项;当时处于中世纪,法国尚不具备建立近代民主国家的经济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7.历史解释可以依据可靠的史料作基础.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和判断。下列历史解释与历史史实一致的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反映了政治统一对于文学艺术影响B哥伦布航行到达巴哈马群岛开辟了欧亚之间经济贸易的主干道之一C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依据D17世纪牛顿创建经典力学人类认识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到了拓展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创建的经典力学体系,系统概括了自然现象,为人类拓展了认识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D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还没有实现统一;排除A项;巴哈马群岛属于美洲,不是开辟欧亚贸易的主干道;排除B项;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的是启蒙思想,不是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8.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共和行政官掌控下的政府只是主权者的执行人,不是主权人本身;即使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保有行政权的君主也不过是主权者委托的。这体现了()A.天赋人权否定了君主专制B.政府权力源于人民的委托C.共和制度下政府拥有实权D.人民与政府间的隶属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卢梭认为政府和君主只是受委托的执行人,人民才是主权者,体现了政府权力源于人民的委托,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赋人权下,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并未突出天赋人权和君主专制的对立,排除A项;共和制度下政府拥有实权与“共和行政官掌控下的政府只是主权者的执行人”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人民与政府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而非两者的隶属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9.1600年,一位来自威尼斯的水手说:“在整个西班牙都发现极大的匮乏和一切东西都难以言状的昂.贵”,“由于物价飞涨,困乏和疾病肆虐于全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A.意大利商业危机迅速蔓延B.美洲贵金属的大量输入C.西班牙出现严重经济危机D.荷兰垄断了海上的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据题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国内商品短缺,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西班牙将大量美洲贵金属输入国内,导致国内的货币贬值和物价飞涨;同时,西班牙不注重发展国内手工业,国内商品匮乏,严重依赖其他国家,从而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现象,故B项正确;当时的商业危机是指传统商路被奥斯曼帝国隔断后,导致输入欧洲的东方商品极度缺乏,而材料中的这一现象主要是指西班牙国内的货币贬值和物价飞涨,排除A项;当时西班牙没有出现严重经济危机,排除C项;1600年,荷兰才刚刚兴起,还没有垄断海上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10.1822年9月.作为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的王储佩德罗(时为巴西王国摄政王)宣布同葡萄牙断绝关系,不久他自立为皇帝,称佩德罗一世.由此实现了葡、巴各立门户,但它们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仍然十分密切。佩德罗导演的“独立剧”,意在()A.着眼于巴西的新发展B.打击西方帝国主义势力C.推动民主政治的建设D.探索巴西式现代化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早期(巴西)。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独立后巴西,与其封建宗主国葡萄牙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巴西的稳定和新发展,A项正确;据所学,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B项;推动民主政治的建设不是巴西王国摄政王佩德罗追求独立的主要意图,排除C项;探索巴西式现代化道路与佩德罗政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与封建的葡萄牙保持着密切联系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该同盟包括德意志的18个邦,占德意志领土的3/4,同盟内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采用统一的货币制度。关税同盟作为一个整体实行统一税率,并与英、荷、比等国家签订了平等商约。据此可推知,该同盟()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德意志新技术革命完成C.大大加速了德意志统一进程D.使德意志迅速融入了世界市场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34年(欧洲)。根据材料信息“1834年”“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采用统一的货币制度”“实行统一税率,并与英、荷、比等国家签订了平等商约”等可知,德意志部分地区减少关税壁垒,致力于国内统一市场的构建,这为当时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也顺应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德意志在19世纪后期才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B项;德意志统一主要依靠的是王朝战争,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仅涉及欧洲部分地区,并不能说明德意志已经融入了世界市场,排除D项。故选A项。1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比重很小.绝大部分利润为资本家所占领,工人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就是资本家日益富裕的秘密。这一观点()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促进了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C.展现了帝国主义的时代性D.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使得无产阶级找到了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依据,D项正确;A项是《共产党宣言》,排除A项;材料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而是马克思主义促进国际工人运动,排除B项;材料的观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帝国主义时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是反映20世纪初欧洲巴尔干半岛局势的两幅漫画。据此推知,造成“巴尔干危机”和“危险的巴尔干”的主要因素是()A.该地区人口和领土纷争B.西方大国压制种族冲突C.欧洲列强的插手和干预D.优越地理位置引发争斗【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两幅漫画描绘了一战前,英德等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反映出造成“巴尔干危机”和“危险的巴尔干”的主要因素是欧洲大国的插手干预,C项正确;人口和领土纷争并非“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等聚集所揭示的问题,排除A项;两幅漫画反映的是欧洲大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插手干预,而不是其对种族冲突的压制,排除B项;两幅漫画没有体现巴尔干地理位置的优越,排除D项。故选C项。14.1917年2月,一位美国记者这样写道:“(俄国)千百万农民.死在战壕里。而这时候那些贪赃枉法的大臣却和德国人秘密勾结,宫廷中的显贵在态意任性地纵酒狂欢。人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俄国()A.国内战争遭遇外国干涉B.《四月提纲》提出的背景C.民主革命爆发的必然性D.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条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7年俄国。据题干材料及可知,当时俄国人民处境的悲惨以及沙皇专制统治的腐败,由于俄国在“一战”中失利,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爆发已经成为必然,C项正确;苏俄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始于1918年,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俄国1917年2月的情况,当时处于二月革命的前夕,B、D项说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D项。故选C项。15.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指责苏联企图把“新的民族主义潮流汇合到它们自己的运动中,这使得总的挑战来势更加猛烈。亚洲、非洲和其他非工业化的国家正式成为冷战的主要战场”。杜勒斯提出此论的背景是()A.第三世界国家已走向联合斗争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美苏争霸的战略重心发生转移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即冷战时期,杜勒斯指责苏联利用“新的民族主义”配合其“冷战”战略的背景是,二战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众多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D项正确;据所学,第三世界国家联合斗争始于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排除A项;据所学,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据所学,美苏争霸的战略重心一直在欧洲,并未发生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16.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说.从今往后.只有美国优先,每一个决定的目的都是让美国工人和美国家庭受益,“我们将只遵守两个简单的规则:买美国人的且雇佣美国人。”此后美国同多国之间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并把矛头指向中国。这一就职演说从侧面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阻碍因素进一步发展B.美国主动放弃全球治理主导权C.中国的强大挑战了美国经济地位D.全球化加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当代美国。从材料信息可看出,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再强调美国优先,并不断同多国之间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并把矛头指向中国,这些做法显然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A项正确;B项中的“主动放弃全球治理主导权”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是反映美国把矛头指向中国,并不是中国的强大挑战了美国经济地位,排除C项;虽然美国同多国之间不断制造贸易摩擦,但这里的“多国”无法确定是“发展中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帝国境内各个地方社群间的差异较多。罗马不仅将这些千差万别的区域联结成一个整体,更是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塑造出了这些区域间的很多共性。基督教席卷全国,取代了很多地方性宗教传统。帝国各地城市在外观上呈现出高度一致性,这主要体现在公共建筑和城市格局方面。各地行政机构和军队都在同一套高层机构统御下,税务系统则几乎影响着每一个人,一些文化上的差异逐渐缩小,如高卢的地方语言大概在5世纪时失传;埃及人不再使用自己的巨型神庙,也放弃了法老时期的建筑风格。人们认为自己是统一的罗马世界的一分子,这种想法不仅存在于城市精英的头脑里,也存在于乡野村夫的意识中,——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等著《古典欧洲的诞生一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材料二中国的造纸术最先被阿拉伯人所接受,并经过他们传向欧洲。10世纪末,在穆斯林地区人造纸张已成功取代了纸草纸与羊皮纸。12世纪中,阿拉伯人统治过的西班牙开办了造纸厂。后来意大利、法兰西等也学会了造纸。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传入欧洲。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伯文。印度人在古代就发明了表达数字的符号1.2......9和定位计数的进位法。在4或5世纪,有了“0” 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方式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统治方式:建立行省制度进行统治;征收统一的税收;推行统一的宗教。影响:有利于加强统治区域内各地联系;导致地方性的宗教传统逐渐消失;各地在文化上趋同;人们从心理上认同罗马帝国;破坏了当时世界的文化多样性。(2)特点:具有包容性和创造性;伊斯兰宗教色彩浓厚。成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推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帝国境内很多地区是古代文明发源地,保留着优秀的文化遗产;帝国境内经济交流频繁、商业繁荣为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条件;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的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并保留古代文化遗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罗马帝国。第一小问统治方式,由材料一“帝国各地城市在外观上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基督教席卷全国”,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可知,建立行省制度进行统治,征收统一的税收,推行统一的宗教。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一“(罗马)将这些千差万别的区域联结成一个整体”“逐渐塑造出了这些区域间的很多共性”可知,有利于加强统治区域内各地联系;据材料一“基督教席卷全国,取代了很多地方性宗教传统”可知,导致地方性的宗教传统逐渐消失;据材料一“人们认为自己是统一的罗马世界的一分子,这种想法不仅存在于城市精英的头脑里,也存在于乡野村夫的意识中”,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各地在文化上趋同,人们从心理上认同罗马帝国,破坏了当时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阿拉伯帝国。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在穆斯林地区人造纸张已成功取代了纸草纸与羊皮纸”“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传入欧洲”“(古代印度的)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具有包容性和创造性,伊斯兰宗教色彩浓厚。第二小问成因,综合材料二和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交往等方面思考可得出,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推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帝国境内很多地区是古代文明发源地,保留着优秀的文化遗产,帝国境内经济交流频繁、商业繁荣为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条件,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的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并保留古代文化遗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这些发明又被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使用机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机器的使用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扩展,一些大型的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大批人口从东南乡村地区,流向新兴的西北工业城市,致使新兴的工业区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冷战”时期的美苏空间争夺、和平条件下的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等,都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出强烈的要求: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高新科技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维护国际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确保可持续发展等世界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也对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产生了影响。上述因素只是提供了必要条件或可能性,最直接的推动力还是现代科技创新体制的确立。—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度下英国工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答案】(1)新变化:蒸汽机和机器的广泛使用;工业城市的兴起;新兴工业区的人口激增;工厂布局的改变;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2)背景:美苏争霸期间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国际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等。影响:促进了信息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兴起;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引领和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潮流。【解析】【详解】(1)新变化:根据材料“使用机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可知,蒸汽机和机器的广泛使用;根据材料“大批人口从东南乡村地区,流向新兴的西北工业城市,致使新兴的工业区人口迅速增加”可知,新兴工业区的人口激增;工业城市的兴起;根据材料“机器的使用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可知,工厂布局的改变;根据材料“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扩展,一些大型的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可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2)背景:根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冷战”时期的美苏空间争夺、和平条件下的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等,都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出强烈的要求”可知,美苏争霸期间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国际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根据材料“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高新科技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知,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等。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信息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兴起;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引领和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潮流等方面分析。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法治”与“民主”是政治文明所追求的双重价值目标,但民主与法治建设,既不存在统一模式,也不存在统一路径。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并形成了三种演进模式,即“法治先行于民主”的体制演进,“民主先行于法治”的体制演进和“民主缺乏的法治”的体制演进。...英国“议会内阁制”体现了光荣革命以来英式混合政体渐进演进的英国气质;法国第五共和国建立的“半总统制”体现着法兰西民族气质,甚至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戴高乐的个人领袖气质;美国“总统制”体现着美州大陆相对开放、平等、自由的社会气质。——摘编自汪波《世界政治文明演进之模式与绩效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的一种或者提出一种新的制度演进模式,并结合世界政治文明史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模式:法治先行于民主的体制演进说明: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即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是典型的法治先行于民主的演进模式。早在13世纪,英国的《大宪章》便构成了法治的基石,其法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在法治的保障下,英国的议会民主制能有序地展开。总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体现了“光荣革命”以来英式混合政体的渐进改革,不断推进民主政治演进的英国气质,也体现了英国的国情和民族特征。示例二:模式:民主缺乏的法治体制演进说明:德国是近代政治制度属于“民主缺乏的法治体制”。德意志统一主要在普鲁士王国领导下进行的,而德意志当时的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国家实现统一后,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处于主导地位,普鲁士国王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国家的核心权力为普鲁士国王掌控。德意志帝国颁布的1871年的宪法就是这种政治体制上的表现,该宪法赋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缺乏议会对行政权的制约。总之,德国是一种不充分、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近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问题“任选材料中的一种或者提出一种新的制度演进模式,并结合世界政治文明史予以说明”可知,选择材料中的一种模式或提出一种新模式,要结合世界政治文明的相关知识来论述。仔细阅读材料“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并形成了三种演进模式,即‘法治先行于民主’的体制演进,‘民主先行于法治’的体制演进和‘民主缺乏的法治’的体制演进”可知,材料中给出三种制度演进模式。或者提出新的制度模式,例如: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演进。然后,结合所学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等来论述。最后归纳总结。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十二条(1)凡殖民地及领地,于此次战争后不复从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下实行自治,则应适用下列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作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2)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摘编自《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进普遍和平。第七十六条按据之宗旨为本宪章第一条所载联合国之宗旨,托管制度之基本目的应为:(子)促进国际和平及安全。(丑)增进托管领土居民之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之进展;并以适合各领土及其人民之特殊情形及关系人民自由表示之愿望为原则,且按照各托管协定之条款,增进其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寅)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提倡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并激发世界人民互相维系之意识。……——摘编自《联合国宪章》(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联合国宪章》与《国际联盟盟约》在对非自治土地(殖民地)管理原则的区别。(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6分)【答案】(1)区别:由“委任统治”到“托管制度”;尊重人民的平等权利;尊重各民族的自决。(2)原因:二战严重削弱了欧亚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世界各地民族主义思潮和独立意识增强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世界。据材料一“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对比材料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进普遍和平”,“托管制度之基本目应为:(子)促进国际和平及安全”等信息可得出,由“委任统治”到“托管制度”,尊重人民的平等权利,尊重各民族的自决。【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世界。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关系等角度思考可得出,二战严重削弱了欧亚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世界各地民族主义思潮和独立意识增强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