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

ID:83560067

大小:72.1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10-29

上传者:老李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5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6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8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9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Word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推广优良品种往往伴随着一个潜在的危险,那就是极有可能导致物种的单一化。一旦遇到特大病虫害爆发,就会难以抵挡,形成全局性的灾难。前些年,世界水稻曾经历过一场空前的灾难。一场突发的水稻黄矮病在全球大肆施虐,科学家们曾竭尽全力试图在现存水稻品种中寻找一种能够救治此病的抗病基因。也许这些稻种血缘太近,在遍查了四万七千种水稻后都没找到所需的抗病基因。他们的搜寻不得不转向血缘关系最远的野生品种。最后终于在印度山谷里找到一株野生水稻,它含有合格的抗病基因,从而挽救了全世界的水稻。同理,一种迅速扩张的强势文明也会像推广优良品种那样,让人类文明呈现出一花独放的清一色局面。问题是,这种日益趋同的人类文明是否也会像物种单一化那样,潜伏着让人类遭受整体罹病的危险?纵观全部文明史,可以看到在多数情况下,人类文明总是呈现多样化。通常,各种文明并不都是齐头并进的,它们的发展也总是不平衡的。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生命周期”,它们都必然地要经历发生、发展、成熟、鼎盛、衰落,乃至消亡的整个过程。一旦某种文明蕴含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发展成一种能对世界文明整体产生巨大而又深远影响的“强势文化”,它就会像作物优良品种那样,以高屋建瓴之势无可阻挡地向整个世界迅速扩展,打破原有的多样性文化格局,排挤形形色色的本土文化,成为独占鳌头的“主流文化”。这种一统天下的态势不可避免地会使世界文化走向单一化。两百多年来,以西方文明为本体的现代工业文明异军突起,崛峙为一种迄今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是咄咄逼人的“强势文明”。这种文明借助强大的科学技术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迅捷的信息传送,以及遍布全球的金融贸易网络,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在极短时间就将其推进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简直就像一台超强马力的巨型“推土机”,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整体球面上任意地纵横驰突,往来推碾,一时间大有铲平一切异己文化之势,使得人类文明空前的模式趋同、价值趋同与形态单一化。说起来真叫人腻烦,今天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在同一时刻,喝着同一种罐装饮料,观看同一场足球决赛,欣赏同一部电影大片,或是坐在同种类型的电脑前,使用着同一家公司开发的电脑软件,玩着同一种电脑游戏……一种文化的核心之处往往寓于它的哲学与宗教之中。植根于古希腊文化的西方现代文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尽管它今天盛极一时,如日中天,却也并非十全十美或有望永世其芳。这种文化与生俱来地带有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个是它没能跟自然和谐,在与自然的关系上都郁纡着一段发自本源的对立情结,并在它走向强盛的数百年里,让此种对立充分展露。时至今日,它已彻底打破了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长达170-9- 万年人类与自然一直保持的和谐关系,而且这种紧张与对立已经危及今天人类自身的生存。此种文明另一个根本性弱点在于它的“竞争”哲学。任何立足于“竞争”的理念都是重实力而轻德素的。它不仅在本质上是疏离“善”的,而且从不否定人的“原始欲望”,更不需要根除近乎原罪的“人性恶”。作为一种社会秩序,只需限制它,规范它,通过制定些法律,立下些规矩,借以保障人类社会不致因恶欲泛滥而走向毁灭的结局。同时,它还要有意地利用人类这种古老欲望,“相反相成”,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无所不在的竞争正是这种文明外表繁荣而内里残酷的症结所在。人类现代文明确实是整体性患病了。这种发自本源的疾病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这种文明的整体罹病靠其自身是无法治愈的,你不可能在这种文化自身之中找到足以让其自愈的“抗病基因”。也许我们现在就应该着手到“血缘”关系最远的某些人类文明中寻求根治现代文明顽症的良方。英国学者彼得·罗素认为:“我们可能生活在西方文明正在衰落的时期……我们的文明终将衰落。它自己已经证明了它的不可持续性。”也许在最原始的、物质匮乏的地域中保持着某些当今世界最为淳朴高尚、最能和谐自然的人类文明。他们可能是一些“土著人”,但是彼得·罗素寄希望于他们。如此看来,这些淳朴民族所聚居的僻远之地完全有可能成为续接人类香火的“诺亚方舟”。对我们来说,最明智的选择也许就是像保护濒危珍稀物种那样保护我们的“诺亚方舟”。(选自詹克明《空钓寒江·保护“诺亚方舟”》,有删节)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文明常常呈现多样化,但它们的发展并不平衡,有的文明会对世界文明整体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B.两百年来,现代工业文明推进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使人类文明模式趋同、价值趋同的强势文化。C.西方现代文明植根于古希腊文化,崇尚竞争哲学,重实力而轻德素,必将导致其因恶欲泛滥而走向毁灭。D.人类与自然长期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但西方现代文明已经彻底打破了这种关系,并且危及到了人类自身。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稻黄矮病之所以在全球大肆施虐,是因为人们大力推广水稻优良品种而导致水稻物种单一化。B.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生命周期”,以西方文明为本体的现代工业文明同样会遵循此规律。C.现代工业文明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强势文明”,与科技、交通、贸易等的高度发展密不可分。D.在血缘太近的水稻中找不到救治黄矮病的抗病基因,与现代文明的顽症难以靠自身治愈道理一致。3.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运用水稻患黄矮病的事例,既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第四段结尾部分,连用相近的句式进行例举,意在说明现在单调的生活确实令人腻烦。C.文章分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两个根本性弱点,不仅使论述具有深度,还让文章具有厚重感。D.文章多处运用了“应该”“可能”“也许”等词语,使论述语言更为严谨,逻辑更加严密。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5.材料认为,要“像保护濒危珍稀物种那样保护我们的‘诺亚方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9-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也是一个人叶圣陶伊生在农家,没有享过“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也没有受过“三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简直是很简单的一个动物。伊自出母胎,生长到会说话会行动的时候,就帮着父母拾些稻藁,挑些野菜。到了十五岁,伊父母便把伊嫁了。因为伊早晚总是别人家的人,多留一年,便多破费一年的穿吃零用,倒不如早早把伊嫁了,免得白掷了自己的心思财力,替人家长财产。伊夫家呢,本来田务忙碌,要雇人帮助,如今把伊娶了,即使不能省一个帮佣,也得抵半条耕牛。伊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伊也莫名其妙,只觉得自己睡在母亲怀抱里还是昨天的事,如今自己是抱孩儿的人了。伊的孩子没有摇篮睡,没有柔软的衣服穿,没有清气阳光充足的地方住,连睡在伊的怀里也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得享受,白天只睡在黑魆魆的屋角里。不到半岁,他就死了。伊哭得不可开交,只觉以前从没这么伤心过。伊婆婆说伊不会领小孩,好好一个孙儿被伊糟蹋死了,实在可恨!伊公公说伊命硬,怎不绝了他一门的嗣!伊丈夫却没别的话说,只说要是在赌场里百战百胜,便死十个儿子也不关我事!伊听了也不去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是朝晚地哭。有一天伊发现了新奇的事了:开开板箱,那嫁时的几件青布大袄不知哪里去了。后来伊丈夫喝醉了,自己说是他当掉的。冬天来得很快,几阵西风吹得人彻骨地冷。伊大着胆央求丈夫把青布袄赎回来,却吃了两个巴掌。原来伊吃丈夫的巴掌早已习以为常,惟一的结局便是哭。这一天伊又哭了。伊婆婆喊道:“再哭?一家人家给你哭完了!”伊听了更不住地哭。婆婆动了怒,拉起捣衣的杵在伊背上抽了几下。伊丈夫还加上两个巴掌。这一番伊吃得苦太重了。想到明天,后天……将来,不由得害怕起来。第二天朝晨,天还没亮透,伊轻轻地走了出来,私幸伊丈夫还没醒。西风像刀,吹到脸上很痛,但是伊觉得比吃丈夫的巴掌痛得轻些,就也满足极了。一口气跑了十几里路,到了一条河边,才停了脚步。这条河里是有航船经过的。等了好久,航船经过了,伊就上了船。那些乘客好似个个会催眠术的,一见了伊,便知道是在家里受了气,私自逃走的。他们对伊说道:“总是你自己没长进,才使家里人和你生气。即使他们委屈了你,你是年幼小娘,总该忍耐一二。这么使性子,碰不起,苦还有得吃!况且如今逃了出去,靠傍谁呢?不如趁原船归去罢。”伊听了不答应,只低着头不响。众客便有些不耐烦。一个道:“不知伊想的什么心思,论不定还约下了汉子同走!”众人便哗笑起来。伊也不去管他们。伊进了城,就到一家荐头。荐头把伊荐到一家人家当佣妇。伊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了:虽也是一天到晚地操作,却没下田耕作这么费力,又没人说伊,骂伊,打伊,便觉得眼前的境地非常舒服,永远不愿更换了。伊惟一的不快,就是夜半梦醒时思念伊已死的孩子。-9- 一天,伊到市上买东西,遇见一个人,心里就老大不自在,这个人是村里的邻居。不到三天,就发生影响了:伊公公寻了来。开口便嚷道:“你会逃,如今寻到了,可再能逃?你若是乖乖的,快跟我回去!”伊听了不敢开口,奔到里面,伏在主妇的背后,只是发呆。主妇便唤伊公公进来对他说:“你媳妇为我家帮佣,此刻约期还没满,怎能司去?”伊公公无可辩论,只得狠狠地叮嘱伊道:“期满了赶紧归家!倘若再逃,我家也不要你了,你逃到哪里,就在哪里卖掉你,或是打折你的腿!”伊觉得这舒服的境地,转眼就成空虚的,非常舍不得。想到将来更害怕起来。这几天里眼睛就肿了,饭就吃不下了,事也就做不动了。主人知道伊的情况,心想如今的法律,请求离婚,并不烦难,便问伊道:“可情愿和夫家断绝?”伊答道:“哪有不愿!”主人便代伊草了个呈子,把种种以往的事实,和如今的心愿,都叙述明白,预备呈请县长替伊作主。主妇说道:“替伊请求离婚,固然很好,但伊不一定永久做我家帮佣的。一旦伊离开了我家,又没别人家雇伊,那时候伊便怎样?论情呢,母家原该收留伊,但是伊的母家可能办到?”主人听了主妇的话,把一腔侠情冷了下来,只说一声“无可奈何!”隔几天,伊父来了,是伊公公叫他来的。主妇问他:“可有救你女儿的法子?”他答道:“既做人家媳妇,要打要骂,概由人家,我怎能作得主?我如今单是传伊公公的话叫伊回去罢了。”但是伊仗着主母回护,没有跟伊父同走。后来伊家公婆托着邻居进城的带个口信,说伊丈夫正害病,要伊回去服侍。伊心里只是怕回去,主母就替伊回绝了。过了四天,伊父亲又来了。对伊说:“你的丈夫害病死了,再不回去,我可担当不起。你须得跟我走!”主母也说:“这一番你只得回去了。否则你家的人就会打到这里来!”伊见眼前的人没一个不叫伊回去,心想这一番必定应该回去了。但总是害怕,总是不愿意。伊到了家里,见丈夫直僵僵地躺在床上,心里很有些儿悲伤。但也想,他是骂我打,我的!伊公婆也不叫伊哭,也不叫伊服孝,却领伊到一家人家,受了廿千钱,把伊卖了。伊的父亲,公公,婆婆,都以为这个办法是应当的。他们心里原有个成例:不种了田,便卖耕牛。伊是一条牛,——一样地不该有自己的主见——如今用不着了,便该卖掉。把伊的身价充伊丈夫的殓费,便是伊最后的义务!1919年2月14日作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自己“也莫明其妙”;孩子夭折,伊“哭得不可开交”,只觉从没这么伤心过,这表明伊对自己的命运缺乏清醒的认知。B.作者写伊的“新生活”,意在表现其“暂时坐稳了奴隶”时的满足心理,这和鲁迅写祥林嫂“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也白胖了”的用意一致。C.主妇以“约期还没满”为由维护伊的选择权利,主人更是主动帮助她拟写了离,婚的呈子,可见其雇主应该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读书人。-9- D.“见丈夫直僵僵地躺在床上,心里有些儿悲伤”,表现出伊作为正常女性的真实情感;而伊公婆却“不叫伊哭”,表现了封建礼教毒害下人性的异化。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想到明天,后天……将来,不由得害怕起来”,既写出伊由悲伤到畏惧心理变化,又为伊由愚昧麻木走向觉醒反抗蓄势。B.小说用语言描写刻画乘客群像,他们对伊的规劝带有批评和揶揄的语气,表现了当时社会民众对待农村女性的态度。C.第六段划线句子中“嚷”“奔”“伏”“发呆”等用词,精炼传神地刻画出公公恼怒、儿媳惊惧无助的情态和心理。D.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按照事件发展顺序,紧紧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叙事,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写法一致。8.本文标题包含感叹和反问两种语气,分别具有不同的意蕴,请简要分析。9.你所在的读书小组发现本文的结尾很有特点,欲以“不奇而奇,冷峻有力”为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据此写出评论要点。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长文,字德俊。父颙,字伯元,犍为太守。长文天姿聪警,高畅敏识,治五经,博综群籍。弱冠,州三辟书佐。丁时兴衰,托疾归家,察孝廉,不就,遂阳愚。尝绛衣绛帽,牵猪过市中乞,人与语,伪不闻。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刺史胡罴辟从事祭酒,长文阳发狂疾,步担走出门。罴累遣教请还,终不顾。还家养母,独讲学。著《无名子》十二篇,依则《论语》。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传,著《春秋三传》十三篇。又撰《约礼记》,除烦举要,凡十篇,皆行于时。长文才鉴清妙,泛爱广纳,放荡阔达,不以细宜廉介为意,亦不好臧否人物。有孝子罗偶,事亲至孝,郡察孝廉,长文立表以旌之。元康初,试守江原令。县收得盗马贼及发冢贼,长文引见诱慰。时适腊晦,皆遣归家。狱先有系囚,亦遣之,谓曰:“教化不厚,使汝等如此,长吏之过也。腊节庆祈,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来还。”群吏惶遽,争请,不许。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将丧去官,民思其政,时人爱而敬之。大将军梁王彤及诸府并辟,长文曰:“吾从其先命者。”遂应肜招,为从事中郎。诸王公卿慕其名,咸与之交。愍怀太子死于许下,博士、中书论虞祔之礼①。长文议:“虞祭宜还东宫,以继太子者为主;配食②于颍川府君。”皆施行。除洛阳令,长文见彤曰:“主者不庶几③,奏长文为洛阳令。”彤笑答曰:“卿乃不庶几,非主者也。”固辞不拜。益州乱,拜蜀郡太守,暴疾卒。时年六十四。(节选自《华阳国志》)-9- [注]①虞祔之礼:虞祭与祔祭,虞为葬后之祭,祔为合于先祖庙之祭。②配食:有功于国家的人,附祀于庙。③庶几:三国及晋时称贤人为庶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B.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C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D.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察,指察举,与《答司马谏议书》“终必不蒙见察”中的“察”词义不同。B.爱,是喜爱之意,与《促织》“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中的“爱”词义相同。C.博士,文中为官名,是精通并掌管宫廷礼仪的人。后来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D.卒,去世的意思,与“不幸”“物故”等都是古代对死亡的委婉说法。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长文多次拒绝接受征辟,为了逃避做官,他甚至不惜托病和装傻。B.王长文认为传和经不同,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C.王长文博爱众人,心胸宽广,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不好评论人物。D.愍怀太子去世后,朝廷采纳并施行了王长文提出的虞祔之礼的建议。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4.王长文对百姓进行礼法教化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①李白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全胜若耶②好,莫道此行难。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③。[注]①此诗作于李白赐金放还后。量移:官吏因罪远谪。东阳,和诗中的“金华”都指东阳郡。②若耶:若耶溪,风光韶秀。③新安: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9-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金华渡”“五百滩”照应题目中的“东阳”,同时引出下文的议论。B.颔联将东阳郡风景与若耶溪进行了比较,衬托出韦参军迁谪之地景色的秀美。C.颈联寓情于景,将真挚感情融入对猿啸千溪、松风清寒眼前情景的描写之中。D.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与遭遇迁谪的韦参军,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和深厚的情谊。16.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站在长江岸边,看见船帆渐渐远去,天高云淡,飞鸟盘旋,水天一色,此时我们会想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2)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月华星辉、波光水色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能够泼水成冰,首先是天气得足够冷,其次(①)。如果泼一瓢冷水,那你可能会把自己浇成落汤鸡,或者泼别人一脑袋水。(1)这背后有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因为热水本身就比冷水更容易结冰。这个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发现了。亚里士多德发现:被烧过的水更容易结冰。而且他记录道:“在黑海南岸一个叫本都的地方,人们在冬天去冰上钓鱼的时候,会把温水浇在芦苇上,好让芦苇快速结冰。”但是当时,人们并没有去深入研究这个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人们对微观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另一方面,可能大家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现象,顶多作为一个业余爱好研究罢了。其实直到今天,(②)。有人认为,这跟冷水里的溶解气体比热水里的多有关;有人认为,加热之后的水,氢键能量变高了,这对形成冰块的过程有利;还有人认为,在冷冻的时候,热水的对流比冷水的剧烈,所以整体降温更快。要想找到真正的答案,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2)在今天,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神奇的未被破解的科学现象,科学探索的道路永远没有止境。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表述不当,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睛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纵横交错的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篱。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20.文中第一段有两个重叠形式“紧紧、狠狠”,说说它们和“紧、狠”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苇叶”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七、名著阅读22.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堪怜咏絮才”,借用典故赞美林黛玉才思敏捷;“玉带林中挂”用谐音与倒置的手法暗示林黛玉的命运结局。B.曹雪芹善于以人名隐喻,贾府的“四春”——精明的贾元春,孤独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冷僻的贾惜春,便暗含着“原应叹息”之意。C.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的独特性格,作者采用了“影子描写术”,即写主要人物在另一个品位层次的影子。例如晴雯和袭人就是黛、钗的影子。D.尤二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在柳湘莲索剑退亲后,她横剑自刎以表清白。她亦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人物。E.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故事主线,展现了世间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一个人行为正直,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只是因为他侥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老子》中写道:“曲则全,枉则直。”意思是委曲能求全,弯曲就能伸直。对于“直”与“曲”,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9- -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