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6430

大小:1.42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入学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的氢化、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重要营养物质且组成元素相同D.液化石油气灶改成天然气为燃料,需要调大风门以增大空气进入量【答案】A【解析】【详解】A.油脂的氢化是油脂烃基部分与氢气加成,煤的气化是指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煤的液化是指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都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B.光导纤维是SiO2,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合成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C.糖类、油脂主要含有碳、氢、氧,蛋白质主要含有碳、氢、氧、氮,故C错误;D.液化石油气主要是丙烷、丁烷,1mol丙烷、丁烷消耗的氧气大于1mol甲烷消耗的氧气,液化石油气灶改成天然气为燃料,需要调小风门以减少空气进入量,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2.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3He,3g3He含有的中子数目为3NAB.1mol氯气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C.1mol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阴阳离子总数为3NAD.15g甲基(−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答案】C【解析】【详解】A.3He有1个中子,则3g3He(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中子数目为NA,故A错误;B.氯气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铁,0价氯变为−1价氯,则1mol氯气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故B错误;C.Na2O2含有两个钠离子和一个过氧根离子,Na2O含有两个钠离子和一个氧离子,则1mol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阴阳离子总数为3NA,故C正确; D.15g甲基(−CH3)物质的量为1mol,则15g甲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3.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的总能量为B.该反应过程中既有能量的吸收又有能量的释放C.,固体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D.和反应生成和吸收的热量大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该反应的活化能为,不是和的总能量为,A错误;B.反应中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B正确;C.固体碳的质量不变可以说明反应到平衡,C正确;D.比的能量高,所以和反应生成和吸收的热量大于,D正确;故选A。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是B.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C.能与乙醇或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与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反应的Na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答案】D【解析】【详解】A.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结构中含有12个C,14个H,4个O,其分子式为,故A正确;B.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结构中含碳碳双键、醇羟基等,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正确;C.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结构中含有醇羟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羧基,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D.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结构中醇羟基、羧基均与Na反应,1mol该有机物最多需要3molNa,只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1mol该有机物和1molNaHCO3反应,需要Na和Na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D错误;答案为D。5.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W同主族。x、w分别为X与W对应的单质;m、n、p、q是由四种元素中部分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中p常作果实催熟剂,m、n为两种常见液体。上述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子半径:B.最简单氢化物沸点: C.Z、W形成化合物一定只含有离子键D.m和n均能与w发生反应,后者更剧烈【答案】C【解析】【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W同主族。x、w分别为X与W对应的单质;m、n、p、q是由四种元素中部分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中p常作果实催熟剂,p是乙烯,m、n为两种常见液体,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所以n是水,m是乙醇,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则w是Na,x是氢气,所以X、Y、Z、W分别为H、C、O、Na,据此解答。【详解】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A正确;B.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水的沸点高于甲烷的沸点,B正确;C.Z、W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例如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C错误;D.水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水和钠反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D正确;答案选C。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的反应C.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D.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用饱和食盐水除掉,除杂时“长进短出”,能达到实验目的,则A不符合题意;B.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气体颜色变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加到蔗糖中,白色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使品红褪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还原性,白色的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说明浓硫酸强氧化性,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法收集,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7.以KOH溶液为离子导体,分别组成CH4−O2、CH3OH−O2、N2H4−O2清洁燃料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过程中,K+均向正极移动B.放电过程中,KOH物质的量均减小C.消耗等质量燃料,CH4−O2燃料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最大D.消耗1molO2时,理论上N2H4−O2燃料电池可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产物【答案】B【解析】【详解】A.放电过程中,根据“同性相吸”,则K+均向正极移动,故A正确;B.放电过程中,CH4−O2、CH3OH−O2燃料电池中KOH不断消耗生成碳酸钾,KOH物质的量减小,N2H4−O2燃料电池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即,电池中KOH物质的量不变,则B错误;C.消耗等质量燃料(设质量为mg),三者失去电子物质的量分别为、、,则CH4−O2燃料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最大,故C正确;D.根据方程式,消耗1molO2时,则理论上N2H4−O2燃料电池可得到标准状况下1mol氮气即22.4L,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4分)8.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硝酸性质的实验实验一探究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图甲、乙均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探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研究小组通过乙装置进行实验二,无法确定气体产物的组成,为进一步验证气体产物,设计了丙装置(3)丙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4)如图所列装置中,可作为NO气体的收集装置的是_______(填序号)(5)实验步骤:①连接好仪器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②将绕成螺旋状铜丝一端插入U形管左侧胶塞内,先打开活塞A,然后从漏斗中逐渐注入稀硝酸,当U形管注满后,立即关闭活塞A,U形管中左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铜丝的表面有气泡生成,_______③待反应停止后打开活塞A,U形管左管液面上升,仪器a中可观察到_______(6)实验评价:通过实验现象,能否得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NO”的结论?说明理由:_______(7)在和的100mL混合液中加入3.2g铜粉,待充分反应后(若 还原产物只有NO),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假设溶液体积不变)。【答案】(1)(2)①.可控制反应的进行②.对尾气进行处理(3)干燥管(4)CE(5)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③.a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6)由于NO2与水反应生成NO,不能确定气体中除了NO是否还有其它气体,如N2等,若是产生NH3,也会溶于溶液中(7)0.15【解析】【分析】铜片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铜片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尾气会污染环境,需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氮与氧气易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其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需要排水法。【小问1详解】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小问2详解】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可通过上下移动的铜丝控制反应的进行,用氢氧化钠溶液对尾气处理。【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丙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干燥管。【小问4详解】NO易与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用洗气瓶排水法收集则导管要短进长出。如图所列装置中,可作为NO气体的收集装置的是CE。【小问5详解】①连接好仪器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关闭活塞A,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排不出去,U形管中左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铜丝的表面有气泡生成,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③待反应停止后打开活塞A,NO气体从导管排除,U形管左管气压下降、液面上升,NO进入仪器a中,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可观察到:a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小问6详解】由于NO2与水反应生成NO,不能确定气体中除了NO是否还有其它气体,如N2等,若是产生NH3 ,也会溶于溶液中,故通过实验现象,不能得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NO”的结论。【小问7详解】该操作下发生反应:;体系中3.2g铜粉物质的量为=0.05mol,物质的量为=0.02mol,H+的物质的量为=0.04mol,根据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H+物质的量最少,用其计算,则Cu2+物质的量为0.015mol,物质的量浓度为=0.15。9.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海水中可以提取多种化工原料,部分流程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入热空气吹出Br2,利用了Br2的___________。(填序号)a.氧化性b.还原性c.挥发性(3)操作Ⅰ用SO2水溶液吸收Br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写出操作Ⅱ通氯气后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5)为使母液中的MgCl2转化为Mg(OH)2,从原料来源及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试剂①最好选用_______。a.氨水b.氢氧化钙c.氢氧化钠(6)操作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模拟工业处理SO2,M、N均为惰性材料。 ①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该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备___________,从能量变化角度,当看到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该实验装置同时获得了电能。②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答案】(1)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2)c(3)SO2+Br2+2H2O=4H++SO+2Br-(4)Cl2+2Br-=Br2+2Cl-(5)b(6)MgCl2(熔)Mg+Cl2↑(7)①.硫酸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③.【解析】【分析】关于溴的提取:母液中通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通入热空气到含低浓度溴水的混合液中,溴易挥发,利用热空气的加热、搅拌作用吹出溴,再用二氧化硫把溴单质还原为溴离子,所得溶液中通氯气把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此过程的目的是浓缩、富集溴单质,经蒸馏后得到溴;关于镁的提取:母液中加入沉淀剂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先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经过处理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Mg;【小问1详解】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小问2详解】通入热空气吹出Br2,利用了Br2的挥发性,故选c;【小问3详解】操作Ⅰ用SO2水溶液吸收Br2,二氧化硫把溴单质还原为溴离子,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SO+2Br-;【小问4详解】 写出操作Ⅱ通氯气后,氯气把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小问5详解】为使母液中的MgCl2转化为Mg(OH)2,煅烧海边贝壳得到生石灰、生石灰加水得到熟石灰,故从原料来源及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试剂①最好选用氢氧化钙,故选b;【小问6详解】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Mg,操作Ⅲ的化学方程式:MgCl2(熔)Mg+Cl2↑。【小问7详解】①M为负极,电极反应为,N为正极,电极反应为,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该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备硫酸;该装置是原电池当看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实验装置同时获得了电能;②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综合应用,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等物理和化学方法,结合化学性质、工业生成讲究综合经济效益来思考是解题关键。10.我国长征火箭常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偏二甲肼结构简式为1mol该物质中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2)在容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正向为放热反应,温度恒定为100℃时体系中NO2和N2O4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①在0~10s时段,反应速率υ(NO2)=______mol∙L−1∙s−1,t1时刻N2O4的浓度c(N2O4)=______mol∙L−1。②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标号)。a.2υ正(NO2)=υ逆(N2O4)b.容器内总压强保持不变c.c(NO2):c(N2O4)=2:1d.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③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其反应速率的是______(填标号)A.降低温度B.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O2使体系压强增大④对于化学反应aA+bBcC+dD,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可以表示为:α(A)=×100%,试计算此温度下该反应到达平衡时NO2的平衡转化率α(NO2)=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升高温度重新平衡后,混合气体颜色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答案】(1)11(2)①.0.001②.0.015③.bd④.AB⑤.66.7%⑥.变深【解析】【小问1详解】偏二甲肼结构简式为,一个该分子有6个碳氢键,2个碳氮单键,2个氮氢键,一个氮氮单键,因此1mol该物质中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11mol;故答案为:11。【小问2详解】①在0~10s时段,NO2物质的量减少了0.02mol,则反应速率,t1时刻NO2物质的量减少了0.06mol,则N2O4的浓度c(N2O4)=mol∙L−1;故答案为:0.001;0.015。②a.2υ正(NO2)=υ逆(N2O4),速率之比不等于计量系数之比,不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正向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不断减小,当容器内总压强保持不变,则达到平衡,故b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c(NO2):c(N2O4)=2:1时反应未平衡,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正向反应,颜色逐渐变浅,当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则说明达到平衡,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d。③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故A符合题意;B.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体系浓度降低,速率减慢,故B符合题意;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O2使体系压强增大,浓度增大,速率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B。④此温度下该反应到达平衡时NO2的改变量为0.08mol,则NO2的平衡转化率α(NO2)=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即逆向移动,当重新平衡后,混合气体颜色变深;故答案为:66.7%;变深。【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1.药物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回答下列问题:I.药物阿司匹林的结构如图所示。(1)阿司匹林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2)阿司匹林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断键的位置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阿司匹林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水杨酸)和乙酸,断键的位置是_______。II.肉桂酸是制备药物“心痛平”的重要中间体,一种合成路线如下:(3)下列物质与A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填代号)。①②③④(4)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5)丙烯酸的用途之一是合成水阻垢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6)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和乙酸酐在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制备肉桂酸:已知副产物M能与溶液发生反应,则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答案】(1)羧基、酯基(2)①.①②.③ (3)②(4)①.取代反应②.(5)(6)【解析】【分析】根据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机理判断断键位置,A在氯气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B,结合A和B的结构可知,为取代反应,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将氯原子取代位羟基,得到C,C经催化氧化得到D,则D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D继续催化氧化得到丙烯酸,最后与发生取代反应得到肉桂酸,据此解答。【小问1详解】由阿司匹林结构简式可知,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酯基;故答案为:羧基、酯基。【小问2详解】阿司匹林中羧基与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断键的位置是①;阿司匹林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水杨酸)和乙酸,断键的位置是③;故答案为:①;③。【小问3详解】物质A含有碳碳双键,①、③虽然含有碳碳双键,但组成上不是相差若干个CH2,④含有2个碳碳双键,组成上不是相差若干个CH2,②与A结构相似,且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互为同系物;故答案为:②。【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取代反应;。【小问5详解】聚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小问6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