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9005

大小:915.57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郴州市2022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B.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C.急性肠炎患者可输注葡萄糖和生理盐水D.给出现高原反应的病人输送氧气【答案】B【解析】【分析】稳态指的是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生物体自由生存的条件。【详解】A、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去组织液中,形成组织水肿,因此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使得组织液中的水减少,A正确;B、蒸馏水注射进血液会使得红细胞破裂,炎症患者可输注生理盐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B错误;C、急性肠炎患者可输注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补充能量和电解质,C正确;D、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给出现高原反应的病人输送氧气可以缓解相应的症状,D正确。故选B。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以及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导管运输,组织间隙液传递D.血液运输,神经细胞间直接接触【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1、以化学信息形式通过血液运输完成,如激素;2、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接触,如精子、卵细胞的识别;3、通过通道如胞间连丝完成,如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哺乳动物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的运输到达乳腺,再作用于乳腺细胞;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传递完成的,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兴奋的传递,A正确。故选A。3.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刺激①之后,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若增加培养液中K+的浓度,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会减小C.刺激①之后,电流计会先向右偏转再向左偏转,各1次D.将Na+通道阻断剂作用于神经纤维,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A错误;B、动作电位与钠离子内流有关,若增加培养液中K+的浓度,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不变;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钠离子内流量增多,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因此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会增大,B错误;C、刺激①之后,②首先出现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电流计向右偏转;随后④出现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电流计再向左偏转,C正确;D、动作电位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将Na+通道阻断剂作用于神经纤维,不会产生动作电位,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4.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中机体分泌的TH增加,该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B.TH遍布全身血液,但只是定向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详解】A、在寒冷刺激下,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TH分泌量增加,该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B、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会起到作用,几乎所有的细胞上都有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因此,TH遍布全身血液,几乎能作用于全身细胞,B错误;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分泌增加,TSH可促进甲状腺发育,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C正确;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TRH不能作用于垂体,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机体产热减少,从而使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D正确。故选B。5.独脚金内酯(SL)是一种新发现的植物激素,有抑制植物侧枝生长等功能。为研究SL的功能,实验小组利用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和GR24(SL类似物),以SL受体不敏感突变体和SL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豌豆植株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BA促进侧芽生长的效果在突变体中比野生型更明显B.在侧枝生长方面,GR24与6-BA发挥的作用相反C.施加6-BA能一定程度上解除GR24对侧枝的抑制D.突变体1、2分别为SL受体不敏感型和SL合成缺陷型【答案】D【解析】【分析】独脚金内酯具有刺激寄生植物种子萌发、促进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产生分枝,直接或间接抑制植物侧芽萌发和与寄主植物共生等诸多作用。其生理作用发挥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有相互作用。【详解】A、由柱形图可知,与野生型相比,BA促进侧芽生长的效果在突变体1和突变体2更明显,A不符合题意;B、结合题图可知,6-BA能促进侧枝生长,GR24能抑制侧枝生长。两者作用相反,B不符合题意;C、通过比较3类植株,可得出施加6-BA能一定程度上解除GR24对侧枝的抑制的结论,C不符合题意;D、突变体1植株,施加6-BA+GR24组侧枝长度比单独施加6-BA组的短,且比突变体2短的幅度大,在外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突变体2的6-BA解除抑制效果好,因此可推测出突变体2施加GR24的抑制作用小,即其为SL受体不敏感型,突变体1为SL合成缺陷型,D符合题意。故选D。6.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关于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地方取样B.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需要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C.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标记重捕法D.土壤中有些动物身体微小而且数量比较大,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答案】C【解析】 【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针对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针对活动能力弱或者不活动的植物采用样方法,注意取样的时候做到随机取样,避开植物分布密集和植物分布稀疏的地方。2、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抽样检测法或者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为菌悬液,从菌悬液中吸取样液。3、调查土壤动物的方法:取样器取样法;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详解】A、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B、静置的培养瓶中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培养液前轻轻振荡,使菌体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以便计数准确,B错误;C、针对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针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者植物采用样方法,C正确;D、动物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采用记名计算法;动物身体微小而且数量比较大的采用目测估计法,D错误。故选C。7.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是()A.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有K值,并且K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变化C.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D.在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答案】C【解析】【分析】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详解】A、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这样才能使种群数量增长无限制,A正确;B、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有K值,并且K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变化,当资源减少,K值会减小,B正确; C、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没有K值,C错误;D、在自然界中,资源一般是有限的,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D正确。故选C。8.如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等外源性因素与种群内源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据图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可知,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C.由图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D.湿度为90%左右,温度为32.5℃,该种群数量的K值最大【答案】D【解析】【分析】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见虫害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详解】A、外源性因素与种群内源性因素共同影响种群数量,外源性因素影响更大,A正确;B、据图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可知,环境温度越高(30℃-32.5℃-35℃),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84%-89%-95%),B正确;C、由图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种群数量最大,C正确;D、湿度为90%左右,温度为32.5℃,该种群数量最大,但是K值是在环境中长期稳定的值,K值未知,D错误。故选D。9.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如图所示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C.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供鸟类作为栖息地,是保护鸟类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D.从水岸高地到深水区,物种丰富度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此可知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错误;C、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供鸟类作为栖息地,是就地保护,是保护鸟类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从水岸高地到深水区,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弱,D错误。故选C。10.下图表示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字母a-i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B.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g+c C.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d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i/c×100%【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b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h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详解】A、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共投放的能量总和,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f,A错误;B、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b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错误,C正确;D、图示中不知道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能计算出来,D错误。故选C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提倡素食能够降低人类所处的营养级别,从而使人类获得更多的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这一营养级同化量.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详解】A、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流动,A正确;B、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B错误;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D、提倡素食能使人的营养级降低,缩短了食物链,减少了能量的散失,所以人能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故选B。12.蚜虫的粪便中有含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的天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的过程中,蚜虫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调节生物的之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对于蚜虫来说是物理信息,A正确;B、蜜露是蚜虫的粪便的一部分,而粪便不属于蚜虫同化的能量,B错误;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C正确;D、分析题干信息“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的天敌”可知,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者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13.胰岛素是人体内已知的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关于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机制如下图。据图可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具有葡萄糖的受体和神经递质的受体B.胰岛素可通过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来调节血糖浓度C.胰岛素的分泌接受了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的分级调节D.葡萄糖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及胰岛素作用于靶器官的过程,均属于体液调节【答案】ABD【解析】【分析】血糖平衡调节: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②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详解】A、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由此可知,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具有葡萄糖的受体和神经递质的受体,A正确;B、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B正确;C、图中下丘脑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过程通过神经完成,不属于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C错误;D、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因此葡萄糖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及胰岛素作用于靶器官的过程,均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ABD。14.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组胺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IgE抗体与肥大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会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详解】A、根据图示,表明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B、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C正确;D、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肥大细胞表面的IgE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B。15.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A.底栖硅藻群落的演替呈现出季节性变化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主要包含捕食和竞争 C.物种丰富度呈现季节性变化,9月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C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3月有三类优势种,其中优势种①占绝对优势;6月只有一类优势种;9月有五类优势种,优势种①已经不占有绝对优势。【详解】A、从图中可知,不同的月份,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见底栖硅藻群落的演替呈现出季节性变化,A正确;B、从3月到9月优势种①数量发生变化,其生物因素可能包含捕食和竞争,B正确;C、图示为某潮间带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的分布特征,并不能说明9月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只能说明9月份处于优势地位的硅藻种类较多,C错误;D、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中不仅只包括底栖硅藻,还有其它的生产者,D错误。故选CD。16.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B.不同生态系统B→C的幅度不同,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C.不同生态系统C→D的时间不同,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答案】A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相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反之则越低。 【详解】A、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物种越复杂,营养结构也越复杂,A正确;B、S1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不同生态系统B→C的幅度不同,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B正确;C、不同生态系统C→D的时间不同,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大小不同,C错误;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分析下列Ⅰ、Ⅱ两幅图,请据图回答:(1)在图Ⅰ中的反射弧中,结构①与③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2)在图Ⅰ中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在①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3)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图Ⅱ中结构4会释放传递神经冲动的______________,作用于结构3,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_。(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的______牢固结合,使其失去传递兴奋的能力。据此可知,α-银环蛇毒中毒会造成肌肉______(填写“持续收缩”或“松弛”)。【答案】(1)感受器与神经中枢(2)兴奋在(反射弧的)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3)①.神经递质②.兴奋或抑制(4)①.受体②.松弛【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Ⅰ是反射弧,由于②上有神经节,所以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脊髓),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图Ⅱ是突触,1是突触前膜,3是突触后膜,4是突触小泡。【小问1详解】 图Ⅰ是反射弧,由于②上有神经节,所以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脊髓),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小问2详解】兴奋在(反射弧的)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故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在①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小问3详解】图Ⅱ是突触,1是突触前膜,3是突触后膜,4是突触小泡,当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小问4详解】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的受体特异性的结合,因此,α-银环蛇毒中毒的人乙酰胆碱失去作用,肌肉不能收缩,呈现松弛状态。18.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稳态的维持需要____________网络的调节。各调节机制的实现都离不开____________(至少写2种)等信号分子的作用。(2)据图示过程可知,适度使用____________可以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3)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这是因为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会受到抑制。(4)图中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的作用,是互为____________的关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______调节。【答案】(1)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②.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激素(2)肾上腺皮质激素(3)免疫监视(4)①.相抗衡②.分级【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一、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二、免疫自稳: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三、免疫监视:即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小问1详解】稳态指的是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主要靠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各调节机制的实现都离不开神经递质(神经调节)、免疫活性物质(免疫调节)、激素(体液调节)。【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可知,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小问3详解】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称为免疫监视功能,若该功能受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小问4详解】图中神经递质促进下丘脑分泌CRH,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CRH,因此两者为相抗衡的关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19.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某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温度分别为10℃、20℃、30℃、40℃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用100毫升5%的葡萄糖溶液培养,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由图1结果可知,酵母菌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10℃组,0—96h酵母菌种内竞争逐渐_______________。该组λ值(当日种群数量与上一日种群数量的比值)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2)20℃与30℃两组超过48h,该种群数量均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 (3)图2为血细胞计数板示意图,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在对酵母菌计数时,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计数前先用台盼蓝染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图3中黑点表示被台盼蓝染上颜色的细胞),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图2中E区5个中格的活酵母菌数。其中一个中格如图3所示,另外4个中格的活酵母数分别为17、19、13、15,以此结果估算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活酵母菌数接近________________个。若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进行计数,其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偏大或偏小”)。【答案】(1)①.20℃-30℃②.增大③.一直减小(2)①.下降②.氧气不足、葡萄糖不足、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其它合理答案)(3)①.抽样检测②.③.偏大或偏小【解析】【分析】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小问1详解】从图1曲线可知,酵母菌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据图可知,10℃组,0-96h酵母菌数量增加,则种内斗争逐渐增强(增大);分析题意可知,λ值是当日种群数量与上一日种群数量的比值,该组λ值的变化趋势是逐渐下降。【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20℃与30℃两组超过48h后,该种群数量均在下降,可能是由于种内斗争加剧,氧气不足、营养物质缺乏导致。【小问3详解】 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逐个计数困难,故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常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数前先用台盼蓝染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显微镜下活细菌显无色,死细菌被染成蓝色,在显微镜下观察E区中的酵母菌数量,计数时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可知图3中活酵母菌的数量为15个,另外4个中格的活酵母数分别为17、19、13、15,则一个中格平均数为15.8个,在一个计数室内一共25个中格,则总数量为15.8×25=395个,一个计数室的溶液容积为1mm×1mm×0.1mm=0.1mm3=10-4mL,1mm×1mm×0.1mm=10-4mL,则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活酵母菌数接近395÷10-4=3.95×106个;为保证计数准确,取样计数前应振荡,若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进行计数,其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大(从底部取样)或偏小(从上层取样)。20.库布齐沙漠盘踞于黄河内蒙古段“几”字弯南岸,经人们几十年治理,如今这里绿意渐浓,芦苇摇曳,灌木遍布,水鸟翔集,野鸭栖息,到处展现着生命的气息,书写了从“死亡之海”变为“经济绿洲”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新路。草方格沙障是沙漠治理中一种常见的治沙方法,先将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漠中,然后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以此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请分析回答:(1)经人们几十年治理,采用“草方格沙障”“飞机播种造林"等方式控制沙漠蔓延,从群落角度分析,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草方格沙障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提高治理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白沙蒿是沙地的“先锋”植物,能固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3)沙漠中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复活草,该植物有着较强的储水能力,科学研究发现复活草的储水与其体内的糖基海藻糖有关,据此研究出的化妆品体现了复活草的________价值。(4)沙漠中的常见动物沙蜥主要以蚂蚁等各类小昆虫为食。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沙蜥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其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5)2015年,库布齐荣获联合国“土地生命奖”,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启示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要__________。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③减少投入,限制经济发展④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答案】(1)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①.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②.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3)直接(4)(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5)①②④【解析】【分析】1、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例如,在冰川泥、裸岩或沙丘上开始的演替。在原有植被随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③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4、图中A表示沙蜥所处的营养级摄入量[100J/(cm2a)],B表示沙蜥所处的营养级同化量80[J/(cm2a)],C表示沙蜥所处的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沙蜥所处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为分解者散失的能量,F为下一个营养级的摄入量。其中A=B+粪便(20),B=散失+C。【小问1详解】沙丘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小问2详解】由教材中丰富度的概念可知,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白沙蒿是流动沙地上的“先锋”植物,能固定流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够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小问3详解】根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类,根据复活草的储水与其体内的糖基海藻糖有关,研究出的化妆品体现了复活草的直接价值。【小问4详解】由图分析可知,B=摄入量A-粪便量,故B表示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小问5详解】①项,生态建设,改善了过去的环境状况,反映了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①正确;②项,全球沙漠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②正确;③项,环境建设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而不是相对立,③错误;④项,中国的生态建设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正确。 综上所述,因为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①②④。21.为探究不同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科学家共设了5组实验,不同处理后(各处理总时长相同)将种子在黑暗中放置2天,之后测种子的萌发率(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无(黑暗处理)8.5红光98红光—远红光54红光—远红光—红光100红光—远红光—红光—远红光43(1)本实验所涉及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2)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可知,当反复照射红光和红外光时,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照射的是哪种光。请你推测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3)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植物的开花会受Pfr/Pr的比值的影响。植物体内存在吸收红光的光敏色素(Pr)和吸收远红光的光敏色素(Pfr),并且在受到红光和远红光照射时Pr和Pfr会相互转化。如图所示:已知黑暗环境中缺少红光,但是不缺远红光。如夜视仪就是利用了远红光成像的原理。在连续的黑暗中,Pr/Pfr比值会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测,短日照植物(日照时间需要小于某一个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为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则正好相反)需要在Pr/Pfr比值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临界值才能开花。(4)你认为在我们郴州本地,春季才能开花的植物一般属于______(填“短日照植物”或“长日照植物”)【答案】(1)①.给予莴苣种子不同的光照处理②.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红光可以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远红光能逆转红光的作用(3)①.逐渐升高②.高于 (4)长日照植物【解析】【分析】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光受体(色素蛋白质),称之为光敏色素。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各个器官中,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多20~100倍。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尖端、黄化豌豆幼苗的弯钩、各种植物的分生组织和根尖等部分的光敏色素含量较多。一般来说,蛋白质丰富的分生组织中含有较多的光敏色素。在细胞中,胞质溶胶和细胞核中都有光敏色素。【小问1详解】为探究不同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给予莴苣种子不同的光照处理;因变量是被影响的量,即莴苣种子的萌发率。【小问2详解】红光照射,种子的萌发率为98%,而用红光—远红光时,种子的萌发率为54%,说明远红光抑制种子的萌发,当反复照射红光和红外光时,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照射的是哪种光,说明红光可以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远红光能逆转红光的作用。【小问3详解】黑暗环境中缺少红光,但是不缺远红光,远红光会使Pfr转变为Pr,因此在连续的黑暗中,Pr/Pfr比值会逐渐升高;短日照植物需要Pr/Pfr比值小于某一个值时才能开花,长日照植物则正好相反,因此需要在Pr/Pfr比值高于临界值才能开花。【小问4详解】长日照植物是指在一个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大于一定数值(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小麦、大麦、菠菜、芹菜、胡萝卜等,长日照植物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