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80107

大小:60.2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11-21

上传者:老李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选择1.唐律规定:徒刑以上的案件审结后,必须向当事人及其家属宣读判决,如不服判决的,可以提出要求,由原审判机关重审。若仍不能改判的,可以逐级向上申诉,直至上书皇帝,但一般不得越级。唐朝的上诉规定A.有效地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B.从制度上促进了司法的完善C.成为唐朝盛世出现的核心因素D.说明皇帝处理了很多的错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是关于上诉的规定,由“必须向当事人及其家属宣读判决”、“由原审判机关重审”、“可以逐级向上申诉,直至上书皇帝”等信息说明在制度上体现了司法的完善,但是并不能有效防止冤假错案,因为“一般不得越级”,故A项排除,B项正确;唐朝盛世的核心社会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皇帝个人的决策等,而材料中的司法不是其核心因素,故C项排除;材料中阐释了可以上诉到皇帝,无法说明皇帝处理很多案件,故D项排除。2.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据此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C、D表述与上述特点不符。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法律体系的特点3. 美国某宪法修正案规定,“众议员名额,应按各州人口比例进行分配,此人口数包括一州的全部人口数,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无论合众国或任何一州,都不得承担或偿付因援助对合众国的作乱或反叛而产生的任何债务或义务”。据此判断,此修正案出台的背景是A.1787年宪法导致大小州间的博弈B.南北战争后公民数量增加C.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D.20世纪初民主观念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宪法修正案删去了“黑人只按五分之三的人口折算”,从增加的“无论合众国或任何一州,都不得承担或偿付因援助对合众国的作乱或反叛而产生的任何债务或义务”这句来看与南北战争有关,故B项正确;1787年宪法与致大小州间的博弈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4.《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中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它”是指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故选择A;公民法是指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的法律,是就范围而言的,与“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无关,排除B;万民法是指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也是就范围而言的,排除C;自然法是一种法制观念,排除D。5.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知,该体系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D.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罗马法中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这都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同时减少经济活动中的纠纷,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正确;题干涉及的是经济立法相关内容,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无关,排除A;题干涉及的是经济相关内容,而且近代契约精神不可能在古罗马确立,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6.有学者认为,1954年宪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这说明该宪法A.立足于过渡时期的历史实际B.做到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统一 C.奠定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可知,1954年的宪法是为过渡时期的实际建设服务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性的一面,排除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社会主义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D。7.1982年修宪及其前后《组织法》《选举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制定,启动了中国宪法政治新的征程。这表明A.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与执行B.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正式起步C.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得到完善D.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宪法政治遭受曲折,宪法被弃、宪政不存,1982年修宪及其前后《组织法》《选举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制定,为中国宪法政治复原和发展夯实了基础,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得到完善,故选择C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排除A项;1949年《共同纲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正式起步,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排除D项。8.《监察史话》载:“唐代御史台和其他机构共同审理案件的‘三司受事’,真正实现了监察机构对司法部门的有力监督。如果刑部、大理寺处理不当,御史台官员有权提出异议,这样做收到了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良好效果,也有利于减少冤假错案。”关于“唐代御史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设提点刑狱司,以监察刑狱B.人命重案必须交由御史台复按C.代表社会履行职责,效果良好D.可以监察司法部门的执法情况【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实行“三司受事”,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共同审理案件”,并有权对其他机构的“处理不当”提出异议,反映了唐代御史台可以监察司法部门的执法情况,D项正确;“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A项错误;“人命重案必须交由御史台复按”是元朝的规定,B项错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御史台等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与工具,并不代表社会履行监察职责,其实际效能有限,C项错误。9. 唐朝科举制开设科目繁多,除秀才、明经、进士等,还涉及军事、历史、数学、法律等领域。到了宋朝中期,科举科目仅剩进士一科,专注于考查儒家经义。明清时期,考试科目与内容基本沿用旧制,思想不能超出程朱理学,形式限制为八股文。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发展A.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强化封建君主专制C.推动社会公平公正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科举制开设科目逐渐减少,直至八股取士,科举制走向僵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适应了统一思想的需要,强化了君主专制,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强调科举制对社会阶层流动、对社会公平公正和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作用,故ACD错误。10.“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但束缚了人的思想B.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C.察举制有利有弊D.九品中正制压制了人的创造力【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是指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是指科举制的局限性,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11.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工人运动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体现了英国民主制度的完善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D.改革有利于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表明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D正确;材料信息与工人运动无关,排除A;材料主要说明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责任制内阁,排除C。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山东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活动。6月15日到9月上旬,有1336.5万余人听取宣传报告并参加讨论,共提出修改、补充意见达134332条。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C.民众参政意识的高涨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有1336.5万余人听取宣传报告并参加讨论,提出大量修改、补充意见,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民众参政意识的高涨,C正确;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刚刚建立,尚未达到完善程度,排除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题干内容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D。13.1954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召开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其中包括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纲领,各民主党派经研究协商,-致同意。这一建议表明A.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转变B.“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结束C.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订新的《共同纲领》”可知政协职能的转变提上了日程,A正确;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共同纲领》不再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B;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排除C;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的完成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排除D。14.有学者认为,自秦以来,虽然专制,“然而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落镇无存矣……”。这位学者的观点主要表明了()A.与后世王朝相比秦朝专制的程度较弱B.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外戚、世家和藩镇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自秦至唐代并未实现真正的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自秦以来,虽然专制……及宋而外戚、世家、落镇无存矣”反映了地方分裂势力逐渐消亡,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选B项。15.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法典。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机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A.维护等级尊卑关系B.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C.体现法律至上原则D.抛弃了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属于法律按照属人的原则,“异类机犯者,以法律论”属于属地的原则,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维护等级观念,故A错误;法律至上不符合前面材料原则,故C错误;D中抛弃说法绝对。16.罗马在战争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盟友授予不同程度的公民权;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授予所有帝国境内外邦人以公民权。这一行为A.提高了平民的地位B.适应了扩张的需要C.主要受自然法影响D.实现了各民族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罗马在战争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盟友授予不同程度的公民权有利于拉拢同盟,而212年卡拉卡拉敕令的颁布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由此可见,罗马在战争时期和帝国时期对公民权的使用是适应扩张的需要,B正确;罗马的平民属于公民,与题干中公民权无关,排除A;自然法出现在共和国晚期,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罗马在战争过程中显然将罗马公民权作为一种特权使用,违背了自然法精神,排除C;战争时期,罗马人高人一等,并不是各民族平等,排除D。17.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专制统治不断加强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是古代封建统治的基础,因此统治者特别重视文庙的兴建。材料信息是,唐代开始,文庙在内地和边疆大量兴建,说明了专制统治不断加强,A项正确;汉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排除B项;文庙开始兴修是在唐代,而程朱理学的产生是在宋代,排除C项;文庙的修建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18.唐朝两税法规定: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总额。所有民户在现居住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缴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样做 A.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B.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了政策简单划一D.有利于解决政府财政困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两税法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分工,阶层流动”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中国古代历代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政策简单划一,C项错误。故选D。19.唐朝时期,为了救助贫病孤疾者,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条、碗10个、匙箸各10套。其他地方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朝A.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B.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民生C.对百姓提供必要及时的救助D.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了救助贫病孤疾者,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可知唐朝政府注重基层救助,国家对贫苦百姓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救助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只不过是政府的一些救济措施,故A项排除;由材料相关信息不能得出唐朝比以往更重视民生的结论,故B项错误;唐朝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20.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了70年代的30%。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知()A.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B.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C.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D.福利政策拉动了西欧经济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福利支出比重不断加大,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说明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欧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没有涉及政府干预经济惠及所有国民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有化的问题,故C项错误;福利政策会加重经济增长的负担,故D项错误。故选择B。二、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帝王正是从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认识到监察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预防和惩治权贵官僚的恣肆贪婪、削弱和牵制对中央政权不利的地方势力、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大作用,因此高度重视监察的改革和完善,把御史台(后为都察院)的地位,提升到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并列的位置。极端君主制的发展,促使监察机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逐渐从一个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衙门的监察机关,跃升为独立的、极具权成性的监察机构,职权不断扩大,以至于无所不监,无所不察,保证了监察的整体、有序和监察效能的发挥。监察机构对权力的制衡作用,有利于约束官吏的不法行为,督促各级官吏恪尽取守,澄清吏治,提高政务效率。所以在清末“仿行宪政”进行官制改革时,明确肯定了以监察院制衡内阁,最终保留了都察院的建制,只是裁撤了都察院的员额。——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材料二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关发展的趋势,说明中国古代帝王重视完善监察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完善监察制度的认识。【答案】(1)趋势:不断发展;地位不断上升;为皇权服务。原因: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官员擅权和贪污;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2)功能:解决行政争端;完善法治机制;保护人权;(3)认识:监察体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腐败;但因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效能是有限的。【解析】 【详解】(1)趋势:根据“认识到监察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可得出不断发展;根据“逐渐从一个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衙门的监察机关,跃升为独立的、极具权成性的监察机构,职权不断扩大”可得出地位不断上升;根据“古代帝王正是从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可得出为皇权服务。原因:根据“认识到监察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预防和惩治权贵官僚的恣肆贪婪、削弱和牵制对中央政权不利的地方势力、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大作用”可从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官员擅权和贪污、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角度概括。(2)功能:根据“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得出解决行政争端;根据“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可得出完善法治机制;根据“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得出保护人权;(3)认识:根据所学可从监察体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腐败;但因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效能是有限的的角度概括。22.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读史札记》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大国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图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伯里克利为防止公民“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而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材料三中图一所示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民主政治中“权力制衡”的具体表现(4)据材料如图二所示,概括出1787年宪法的立法原则。概述美国权力部门之间的“制衡关系”。 【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2)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3)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拥有行政监督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通过立法提案权和下院多数党地位影响议会立法;两党相互制约。(4)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通过监督权和弹劾权制约总统,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可以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立法违宪;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从秦朝三公九卿制的内容分析可知,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角度分析可知,唐设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从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角度分析可知,明废丞相,设内阁。(2)特点,根据材料“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任何人······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可知,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3)表现,根据示意图一,从内阁的角度分析可知,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拥有行政监督权;根据示意图一,从议会的角度分析可知,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通过立法提案权和下院多数党地位影响议会立法;根据示意图一,从政党制度的角度分析可知,两党相互制约。(4)根据图二及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根据图二,从总统的角度分析可知,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通过监督权和弹劾权制约总统,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根据图二,从国会的角度分析可知,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可以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立法违宪;根据图二,从最高法院的角度分析可知,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答案】(1)程序:中书出令、皇帝画敕、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进步意义: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2)特点: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表现: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政治等。(3)内容:建立共和政府;实行五权分立。评价:否定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共和,具有时代进步性;体现爱国救亡精神;学习借鉴西方近现代政治文明成果,继承发扬传统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方法论意义)。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能贯彻实施。【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程序:根据“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得出中书出令、皇帝画敕、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进步意义:根据所学可得出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等。 【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得出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根据“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得出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根据“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得出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表现: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概括得出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政治等。【小问3详解】内容:根据“中国革命之目,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得出建立共和政府;根据“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得出实行五权分立。评价:结合所学可从积极与局限两个角度概括,可得出否定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共和,具有时代进步性;体现爱国救亡精神;学习借鉴西方近现代政治文明成果,继承发扬传统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能贯彻实施。【点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