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95105

大小:2.1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3-12-11

上传者:老李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下图为某地地层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分布俯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河流流向为()A.自西北流向东南B.自东南流向西北C.自南流向北D.自北流向南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C.图中E点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D.图中F点主要受流水的堆积作用【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据等潜水位线分析,潜水一般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指向标判断,地势应该是向西北降低,河流应该自东南流向西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据等潜水位线分析,潜水流向是向河流两侧流动,应该是河水补给地下水,A正确,B错误。图中E点是凸岸,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C错误。图中F点是凹岸,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A。【点睛】地下水补给补给特点:地下水是河流较为稳定和均匀的补给来源。深层地下水是河流稳定的补给来源,受外界影响小,水量只有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不明显。浅层地下水补给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补给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在湖泊周围,共有336条河流注入湖内,而从湖中流出的河流则仅有安加拉河,其上游临湖河段建有水电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色楞格河相比,安加拉河()A.径流量小B.结冰期短C.含沙量大D.水位稳定4.安加拉河上建设的水电站会使贝加尔湖()A.面积缩小B.水位升高C.盐度上升D.冰期提前【答案】3.D4.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由图可知,色楞格河注入贝加尔湖,安加拉河流出贝加尔湖,受贝加尔湖的影响,安加拉河水位稳定、含沙量更小、径流量更大,D正确,AC错误;由于安加拉河所处纬度位置更高,气温更低,结冰期更长,B错误。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水电站建设产生的影响。由材料可知,安加拉河是唯一一条从贝加尔湖流出的河流,水电站建设,使流出的水量减少,湖泊平均水位升高、面积扩大、盐度降低、冰期推迟,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色楞格河是贝加尔湖最大的入湖支流,安加拉河是贝加尔湖外泄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既受入湖河流的影响,也与出湖河流有一定的关系。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洋流()A.位于极地环流圈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6.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②处分布着冰川地貌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受西风带控制,不位于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6题详解】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处形成渔场;3、对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4、对海洋航行:顺洋流节省时间和燃料,逆洋流浪费时间和燃料。 下图中乙国有花园城市的美誉。近年来,甲岛农民烧荒开垦,乙国时常受到烟霾威胁。据此结合某月烟霾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月份()A.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B.南美洲潘帕斯草原草木枯黄C.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D.南亚和中南半岛盛行东北风8.甲所在岛屿()A.气候终年炎热干燥B.河流结冰期短C.地势西南低东北高D.多火山地震【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由烟霾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中信息可知,该月图示地区盛行西南风,该西南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成的西南风,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南非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A错误;潘帕斯草原草位于南半球,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冬季草木枯黄,B正确;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季才盛行西北风,C错误;南亚和中南半岛此时是夏季,盛行西南风,D错误;故选B。【8题详解】甲所在岛屿为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A错误;苏门答腊岛处在低纬度地区,终年高温,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读图可知,山脉分布在该岛的西南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C错误;由于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D正确;故选D。【点睛】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西部巴里散山脉和东部的低地平原。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阿克苏地处天山南坡,塔里木盆地北侧,2019年8月出现一场持续3天左右的大风天气,风速忽大忽小,具有阶段性。大风天气时,天山南坡锋面发育,锋前触发了强对流,翻山气流下沉补偿了对流上升的空气。下图示意阿克苏本场大风天气风速较大时典型的环流形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本次锋面触发了强对流,主要因为锋面()A长度大B.范围广C.停留时间长D.坡度陡10.与对流气团相比,翻山气流的性质是()A.冷而湿B.冷而干C.暖而湿D.暖而干【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强对流出现在锋面南侧(锋前)。由于锋面坡度大,锋前暖空气急剧抬升,形成强大的对流,D正确;锋面长度和范围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无法判断,AB错误;维持时间长主要是受地形约束,与强对流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由于锋面南侧是锋前,所以锋面自北向南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位于锋面下方的为冷空气,故推测翻山气流为冷空气,下沉过程中逐渐变干,故翻山气流的性质是冷而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倾斜过渡地带。因为不同气团之间的温度和湿度有相当大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可以扩展到整个对流层,当性质不同的两个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下图是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简图,图中P月等温线和Q月等温线是该区域的最冷月等温线或最热月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信息表明()A.图中海洋印度洋B.图中m>nC.P月甲地气温高于乙地D.甲地地势比周边高12.图中Q月等温线对应的温度及月份最可能是()A.-5℃1月B.6℃7月C.22℃1月D.22℃7月【答案】11.C12.C【解析】【11题详解】根据山地海拔高、气温低的特点,根据等温线在山地的弯曲方向,可推测出图示区域南侧气温低于北侧,即位于南半球(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在山地附近应向低纬凸出),结合图示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图示陆地为澳大利亚大陆,海洋为太平洋,A错误。根据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可推测出Q月对应最热月,P月对应最冷月,图中m<n,B错误。甲地位于P月m℃等温线南侧,但其外围等温线为m℃,说明甲地气温比周边高,地势应低于四周,气温高于m℃;乙地位于P月等温线南侧,气温低于m℃,P月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正确,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且Q月对应最热月,则Q月可能是1月。结合图示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区域最热月气温应大于20℃,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③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⑤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3.甲地数值可能为()A.-0.8℃B.-0.5℃C.0.3℃D.0.5℃14.出现图示海水温度情况时,我国南方地区()A.夏季降水增加B.地质灾害多发C.山火风险较大D.冻害频率减小15.此时()A.①②海区温差增大,印尼降水减少,作物减产B.①②海区温差增大,秘鲁沿海水温降低,渔业增产C.①②海区温差变小,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洪涝严重D.①②海区温差变小,对大西洋没有影响【答案】13.A14.C15.B【解析】【1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与0℃等值线之间相隔两条等值线,图中等值距为0.3℃,则甲外侧的值可能为-0.6℃或0.6℃,若为-0.6℃,则甲的数值应小于-0.6C、大于-0.9C,A正确,B错误;若为0.6C,则甲的数值应大于0.6℃、小于0.9C,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海水温度较平均值低,说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导致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停留时间偏短,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南方地区山火风险较大,C正确,A错误;降水较少,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B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我国会出现冷冬现象,南方地区冻害频率增大,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①②海区温差增大,CD错误,沃克环流增强,西部海平面增高并且海水温度增高,上升气流增强,印尼降水增多,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增产,A错误;拉尼娜发生时,秘鲁沿海水温降低,秘鲁寒流较强,营养物质上泛较多,渔业增产,B正确。故选B。【点睛】拉尼娜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此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图12为某半球中纬度的锋面气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并说明理由(至少两点)。(2)从锋面类型、雨带位置、雨带范围等方面比较LX和LY所示锋面系统的差异,并绘制出两者沿AB一线的锋面垂直剖面图。(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请从气压、气温、风向等角度分析在此期间B地的天气变化特点。【答案】(1)北半球;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说明北侧纬度高,为北半球。(2)锋面类型:LX为冷锋,LY为暖锋;雨带位置:LX在锋后,LY为锋前;雨带范围:LX范围小,LY范围大。画图:注意雨点方向、范围大小、位置、锋面坡度等。 (3)气压变化: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气温变化: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风向变化:风向从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解析】【分析】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锋面气旋中,气旋东侧形成的是暖锋,气旋西侧形成的是冷锋。B位于气旋东部,12小时后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则B位于气旋西部。【详解】(1)读图,图示为锋面气旋,四周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即水平方向气流向右偏转,因此位于北半球。(2)图示为北半球锋面气旋,LX位于左侧,高纬度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是冷锋,降水在锋后,雨带范围较小。LY位于右侧,低纬度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是暖锋,降水在锋前,雨带范围较大。沿AB一线的锋面移动方向是由A向B。如图所示:(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说明在此期间B地从低压中心的东部,位置变为低压中心西部,B地气压先降低,后升高。B地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低压中心从B地西部移动到东部,风向从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左图所示),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某科研团队调查1955年以来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材料二: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图(右图)。 (1)描述鄱阳湖流域总体的地势特征,说明判断依据。(2)根据右图,说明鄱阳湖春、夏季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推测期间雨带的移动特点。(3)分析泥沙淤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河流从东南西三面向北面流。或总体西南高,东北低;赣江自西南向东北流。(2)春季出湖径流量增加,夏季出湖径流量减少;春季到夏季,雨带自南向北移动,赣江流域(鄱阳湖)和长江干流先后进入汛期,所以会有春夏季出湖径流量的变化。(3)鄱阳湖泥沙淤积降低湖区汛期调蓄能力,洪水水位升高,洪水威胁增大,洪水受灾面积扩大;泥沙淤积,湖水变浅,湖区水生生物(水产资源)的生长和繁育受影响;湖区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湖泊面积减小,净化能力下降,加剧湖泊的污染。【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鄱阳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势特征、出湖径流量的变化与雨带的移动的关系、泥沙淤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河流由高向低流可判断地势高低。读图可知鄱阳湖流域,河流从东南西三面向北面流,说明鄱阳湖流域总体的地势特征为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或者根据赣江自西南向东北流,说明西南高,东北低。【小问2详解】 读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图可知,鄱阳湖春季出湖径流量增加,说明雨带移到鄱阳湖流域,为该流域带来丰富的降水,汇入鄱阳湖的地表径流多,鄱阳湖进入汛期,因此,鄱阳湖春季出湖径流量增加;夏季出湖径流量减少,说明雨带北移到长江干流,鄱阳湖流域降水减少,而长江干流降水增多,长江进入汛期,所以,从春季到夏季,雨带自鄱阳湖流域向长江干流移动,鄱阳湖和长江干流先后进入汛期,导致春夏季出湖径流量发生变化。【小问3详解】鄱阳湖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泄洪能力不足,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洪水威胁增大,洪水受灾面积扩大;湖水变浅,水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一些野生鱼类资源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物种的退化与减少,水产动物天然饵料生物资源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泊面积减小,湖水净化能力下降,湖水富营养化不断加剧,湖水水质下降。18.贵州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受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影响,形成“多雨少湖”的地域特征,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判读贵州气候类型,兴义与都匀降水量大,而毕节降水量少,分析降水量差异的原因。(2)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贵州地表水缺乏原因。(3)根据贵州缺水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兴义、都匀分别位于从太平洋及印度洋来的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到地形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毕节位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背风坡,受雨影效应的影响,降水少。(2)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溶洞和暗河,水分流失快;地表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社会相协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发展节水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取消高耗水产业,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规划,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分配;注重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解析】【分析】 本大题以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多雨少湖”的地域特征、贵州省地理简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典型自然植被、降水及其影响因素、水资源的短缺、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可知,贵州位于25°N~35°N的亚欧大陆东岸,夏季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共同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人类活动等,兴义、都匀、毕节的海陆位置差异较小,且不在海岸附近,受洋流影响小,故本小题主要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兴义、都匀分别位于从太平洋及印度洋来的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到地形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降水量大;毕节位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背风坡,受雨影效应的影响,降水少。【小问2详解】缺水的原因可从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水量收入主要指大气降水;水量支出有蒸发、下渗、径流排出等。贵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导致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出现缺水现象;由材料“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结合所学喀斯特地貌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区岩层的透水性好,多地下溶洞和暗河,水分流失快;由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导致当地水资源短缺;且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小问3详解】由于贵州缺水,且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故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合理化建议可从有利于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保持水土等角度进行分析。贵州可根据本省优势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社会相协调;农业方面,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耐旱耐贫瘠品种,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方面,可调整产业结构,取消高耗水产业,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兴修水利,合理调蓄地表水,可利用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独特景观,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