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

ID:8422628

大小:363.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3-27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_第1页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_第2页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_第3页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_第4页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第一篇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一、目的为规范有机茶生产的基地建设、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有机转换、试验方法等,特制定本规程。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有机茶原料基地有机茶的生产。三、相关职责1、公司的原料生产部负责推行本规程,有机茶生产合作各基地管理及技术人员负责实施本规程;2、公司的茶叶研究所负责本规程的修改和补充。四、基地建设1、有机茶生产基地应按NY5199的要求进行选择、规划和建设。2、茶树品种与种植2.1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2.213种子和苗木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

2、的初始阶段无法得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苗木时,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与苗木。2.3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2.4禁止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苗木,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2.5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方式种植,坡地茶园等高种植。种植前施足有机底肥,深度为30cm~40cm。3、茶园生态建设3.1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3.2低纬度低海拔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3.3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

3、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3.4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3.5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五、土壤管理和施肥1、土壤管理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131.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1.3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1.4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的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

4、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1.5土壤pH值低于4.5的茶园施用白云石粉等矿物质,而高于6.0的茶园可使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至4.5~6.0的适宜范围。2、施肥2.1肥料种类2.1.1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茶专用肥。但有机肥料的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并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2.1.2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GB/T19630.1的要求。2.1.3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附录A。2.1.4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5、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2.2施肥方法132.2.1基肥一般每667m²施农家肥1000kg~2000kg,或用有机肥200kg~400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2.2.2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根际浇施;或每亩每次施商品有机肥100kg左右,在茶叶开采前30天~40天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右,施后覆土。2.2.3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d停止使用。表1--商品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量单

6、位为毫克/每千克项目浓度限值砷≤30汞≤5镉≤3铬≤70铅≤60铜≤250六六六≤0.2滴滴涕≤0.2六、病、虫、草害防治1、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132、农业防治2.1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2.2分批多次采茶,采除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2.3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2.4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

7、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2.5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叶病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3、物理防治3.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危害。3.2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3.3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4、生物防治4.1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