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数据“谍影重重”

中国经济数据“谍影重重”

ID:8428631

大小:34.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27

中国经济数据“谍影重重”_第1页
中国经济数据“谍影重重”_第2页
中国经济数据“谍影重重”_第3页
中国经济数据“谍影重重”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数据“谍影重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经济数据“谍影重重”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经济数据“谍影重重”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月初,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上一月度经济数据的日子。   “一般在前

3、一天晚上写稿时就能收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具体数值。”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记者说。第二天,在他所供职的报纸上,预测的数据通常与官方数据仅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刻意调整的结果。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谴责提前泄露还在保密期的数据的行为。“国家统计局正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处理这件事情。”他说。   几乎没有人把盛来运的表态当真,因为他在去年,甚至包括他的前任李晓超,面对屡屡泄密的经济数据,均发出过类似的声音。   但风暴

4、确已来临。   10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两起泄露涉密经济数据案件查办情况,国家统计局官员孙振和央行官员伍超明均被定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和六年。   “谍影重重”的经济数据“泄密门”,有了初步结果。      风暴来袭   在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对媒体表示,将尽可能缩短统计数据产生到发布的间隔时间,尽可能缩小涉密范围,以全力确保统计数据不提前泄露。   经济数据在公布前流传到市场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投资者和统计部门。实际上,一些

5、国外机构会提前拿到数据,但并不公布,而路透社是一个例外。   在近两年中,路透社曾多次精确“预测”到中国CPI数据。历次报道中,路透社均使用了“消息人士”、“官方消息人士”、“官员”或“一位关键部门的中国政府官员”等语言来显示其数据来源。   外资机构“精准的预测能力”同样令市场侧目。2007年5月下旬,有关提高印花税的传闻由外国投资机构提前透露,精确到“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3‰”。5月30日,财政部公布的印花税调整信息证实了这一传闻。   另一著名的“预测”案例发生在2008年8月。摩根大通经济学家

6、在发给客户的报告中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在考虑一项总金额为人民币2000亿元-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可能于年底前放松货币政策。此后,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如期出台。   “投行在某些方面比摩萨德(以色列情报机构)还厉害,能拿到摩萨德拿不到的东西。”曾供职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谢国忠说。   而今年4月15日,盛来运的警戒之语似乎并未被市场注意到。6月8日,路透社使用“路透最新调查显示”的消息来源,再次抢先发布我国经济数据——比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早了6天。   于是,风暴来袭。6月14日,盛来运证实,国家

7、统计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接受司法调查。6月20日,北京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张华伟表示,目前已对涉及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泄密事件的五人进行立案侦查。   尽管检方当时并未通报上述五人的身份,但在多家媒体的报道里,原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副主任孙振(副处级)与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伍超明(副处级)已位列其中。      “公开的秘密”   中国统计的工作模式为层层汇总,逐级上报,汇报周期长,汇报单位多。而在各级规定中,秘密的控制范围却仅为“有关人员”,语焉不详。   事实上,不仅统计局

8、内部工作人员能提前接触数据,需要提前“过目”数据的部门还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另包括国家信息中心、财政部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具有政府背景的研究机构的学者。一旦发生泄密事件,需要追踪的环节既多且杂。   “中国的经济数据在正式发布前,会提前提供给相关的宏观经济部门。从数据的生产到发布环节,数据传递链条上的各个部门都可能是数据的泄密点。事实上,很多部门在数据正式发布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