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

ID:8437208

大小:1.62 MB

页数:238页

时间:2018-03-27

上传者:U-564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科书名称教学班组每周节数总课时数学四年级(1)(2)班14节280节周次起讫页码计划教学时数章节或单元课题名称完成情况16—214课时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已完成221—314课时有括号、有关0的运算顺序已完成331—424课时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已完成444—594课时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559—714课时乘法运算定律671—854课时简便运算786—1054课时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8106—1244课时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9125—1404课时生活中的小数10—4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1—4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和特性12—4课时图形的拼组、密铺13—4课时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14—4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15—4课时第七单元统计(折线统计图)16—4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7—4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18—期末复习19—期末复习20—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二、教材简析:wwW.xkB1.cOm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学情分析: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五、方法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六、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七、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计划教学时数:64节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五、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教学准备:主题挂图预习提纲:1、自学课本第4~5页的例题1、22、哪些运算符号是同级符号?3、同级符号的运算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1、展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初步掌握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2、自学要求(1)看:课本P1-5,例1‘例2(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46+83-157      357÷3×59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自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2)出示例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2、自学例2出示例2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是什么意思?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四、随堂练习1、第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2、巧开智慧锁(连线,全体学生必做)145÷5×658+79-2913×24÷12135-72+281082617491五、达标检测wwW.xkB1.cOm(一)计算(全体学生必做)192+8-157600÷50×91980-436+7545×30÷5472÷8×95291-68+951(二)解决问题(1、2全体学生必做,3、4选做)(1)左海总站上车的有24人,到了屏山车站下车4人,1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打字员8分钟能打960个字,照这样计算,30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一箱“伊利”牛奶24盒零售价是48元,如果小命买8盒要多少钱?(4)图书馆有故事书78本,上午三年级还回37本,下午四年级借走28本。现在图书馆还有故事书多少本?五、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一1-3题做到大作业本上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尝试自学掌握新的运算顺序。3、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例题板书预习提纲:1、自学课本第6页的例题3,课本第7页做一做第1、2题2、哪些运算符号是不同级符号?3、同级符号的运算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1、展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2)(1)熟练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尝试自学掌握新的运算顺序。2、自学要求(1)看:课本6-9页例3(2)想: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做: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467-240+129         624÷3×2尝试做第7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学习例3出示挂图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强调列综合算式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2、检查“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四、随堂练习填空(全体必做)1、计算582-18×10时,应先算()法,再算()法。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计算68×10+582时,应先算()法,再算()法。四、达标检测(一)计算(全体必做)192-45×472×5÷36360÷5+32×5(二)列综合算是计算(1必做,2选做)(1)停车场上,车牌号是单数的有46辆,车牌号是双数的车比单数的车3倍多15辆。车牌号是双数的车有多少辆?(2)一瓶药有80片。如果一位患者一天吃3次,一次4片,吃10天,这瓶药够吃吗?五、课后作业练习一4-7题做到大作业本上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乘除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第三课时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1.认真读题,你有几种方法解答这道题?2.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答方法你想到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3.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区别?4.尝试完成教科书P11“做一做”。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1、出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能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导入新课提出自学要求①看:课本第10页例4②想: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③做:尝试做第11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学习例4出示例4,学生读题问: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学生上台板演。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检查“做一做”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四、随堂练习想一想,不改变计算结果,哪些小括号可以不写,在题的前面画“√”(全体必做)(205-101)÷8(98×4)-198(235÷5)×8563-(98-27)720+(3×2)(150+50)÷40四、达标检测(一)青蛙算数(视各小组学生视度由小组内独立完成)36÷9×5(48-43)×332÷8+56÷7(68-28)×(12+28)15×4+16(二)解决问题(1全体必做,2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1)张华家离学校780米,他每天上学要走1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去离他家1040米远的陈均家,要走多少分钟?(2)希望小学三年级共有3个班,平均每班45,共为学校搬砖4320块,平均每人搬砖多少块?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课后作业:练习二1-3题写在大作业本上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2)(270-180)÷30       =9-6                =90÷3   =3(名)          =3(名)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课后反思:本节课大部分同学能通过分析处理信息探索解题思路并正确列出式子,同时掌握有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掌握括号的用处。第四课时强化小括号的作用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例5、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教学目标: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第10、11页的例题4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算式中有括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1、出示学习目标(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良好习惯。2、导入新课提出自学要求(1)看:课本第11页例5,(2)想: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3)做:尝试做第12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例5(1)42+6×(12-4)(2)42+6×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学生独立解答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明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2、检查“做一做”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1、小结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四、随堂练习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1-111÷37)×5  1000-(280+650÷13)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95-19×5)÷74  (270+180)÷30-15)四、达标检测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000÷(16+832÷13)      (326+95×25)÷37   (7236÷18-228)×28     (4275-24×75)÷252.解决问题(1)水果店运来苹果、橘子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橘子每箱2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2)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课后作业:练习二4-6题写在大作业本上板书设计:四则运算(四)(1)42+6×(12-4)     (2)42+6×12-4         =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掌握并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有一小部分同学计算时不够熟练,运算顺序又混淆了。 第五课时0的运算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重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小组准备一副扑克牌。自学提纲:1、看课本第11~13页的例题5和例题62、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呢?3、在计算有0的运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学过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一、目标导新1、出示学习目标(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2)借助故事引起同学们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2、自学要求(1)看:课本第13页例6,(2)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3、做:(1)100+0=   (2)0+568=   (3)0×78=(4)154-0=   (5)0÷23=   (6)128-128=(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二、自学检查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四、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总结有关0的运算问: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出示5÷0和0÷0新课标第一网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说明: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五、随堂练习脱式计算400+612÷12×4118+153÷17×9480-(32+32÷4)(374-265+238)×6六、达标检测(一、二全体学生必做,第三题做做题速度快的学生做。)(一)列式计算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3、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二)解决问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小红5天看了100页的书,照这样的速度,她要看一本400页的《故事大全》需要多少天?(2)高师傅每小时做45个零件,朱师傅每小时做51个零件。两个各做8个小时,朱师傅比高师傅多做多少个零件?课后作业:第习二7-9题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教学反思:算,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但是还没有综合探讨关于0的运算。学生可能对于关于0的除法的解释会更加困难一些,所以在探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探讨研究。学生的论证更具说服力,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事件上,而且能够根据一道算式来说明。 第六课时练习课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内容:练习二7-17题教学过程:一、课前整理1、预作:练习二7-17题2、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3、出四道混合运算,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师引导归纳四、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7题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2、练习二第8题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3、练习二第9题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4、练习二第10题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5、练习二第11题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6、练习二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7、练习二第14题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五、总结全课:今天有什么收获?第七课时单元检测检测内容:第一单元过关冲刺检测目的: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二、教学目标: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五、课时安排:5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确定物体位置教学内容:课本P17~18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自学提纲:1.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什么是“定向运动”。2.你认为确定1号检查点的关键在哪里?3.对于1号检查点的位置还可以怎么描述?你认为确定位置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动手在平面图上标出例2各建筑物的位置,说一说有哪些步骤?5.尝试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17~18(2)你能回忆哪些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说一说。(3)根据教材介绍,你了解到什么知识?有什么困惑?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三、关键点拨:1、出示情境图(1)他们在干吗?(定向越野运动)(2)你知道什么是公园定向运动吗?(出示资料)(3)你们想去参加定向运动吗?如果你想去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就必须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这样才能赢得比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2、下面是一次定向运动的地图,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例1图)(1)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3)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4)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5)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6)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7)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8)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为什么?小结: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四、随堂练习1.完成书上21页练习三的第3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生介绍自己家在学校什么方向?距离多远?3.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五、达标检测1、你能填一填吗?(1)◎在★的()方向上,★在◎的()方向上。(2)△在★的()方向上,△在●的()方向上。(3)★在()的正北方,()在★的正北方。(4)★的南偏西是()。(5)▲在★的()方向上。2.(1)超市在小红家()方向()米处,也可以说在小红家()方向()米处。(2)小红家在超市()方向()米处,也可以说在超市()方向()米处。六、课堂总结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快速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吗?说说看,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课后作业:练习三1-3题用铅笔做在书上 板书设计: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物体位置两个条件1、确定角度2、确定距离教学反思:是学生在学习了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前面的学习掌握还可以,但是这节课主要在于怎么确定位置,由于复习所用时间太多,造成后面的时间很紧,所以第二节课我就直接开门见山,学生出示了三种说法:东北、东北偏东、东偏北。然后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比较合理?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第一种说法不是很准,第二种说得很麻烦,第三种比较合理、准确。“那这样说就能找到吗?”学生指出还要量出角的度数,从而进一步引出距离,学生就明白了能够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第二课时《绘制平面示意图》教学内容:课本P19例2教学目标: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自学提纲:1.完成例3的空白处,想一想: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它们的方向和距离呢?2.根据例4的路线图,把“校园定向运动”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说给家人听。3.尝试完成教科书P22“做一做”、P23“做一做”。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同学们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同学们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2、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19例2(2)你了解到哪些知识?说一说。(3)你知道绘制平面示意图有哪些要求吗?说一说。(4)有什么困惑?你能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吗?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风筝博物馆在文化广场的北偏东45方向1000米处。2.图书市场在文化广场的正东方向2000米处。3.移动营业厅在文化广场的西偏北30方向2000米处。4.贸易大厦在文化广场西偏南60方向2500米处。5.鹿园在文化广场的东偏南15方向1500米处。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师: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2、新知学习A、.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B、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C、.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D、.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两块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小组内活动。  2、练习四的第3、4、5、6也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五、达标检测  你能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吗?1.风筝博物馆在文化广场的北偏东45方向1000米处。2.图书市场在文化广场的正东方向2000米处。3.移动营业厅在文化广场的西偏北30方向2000米处。4.贸易大厦在文化广场西偏南60方向2500米处。5.鹿园在文化广场的东偏南15方向1500米处。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上节课是给出地图,说出位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就能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课后作业:练习三4-7题独立完成做在书上板书设计:绘制地图1、先确定角度2、再确定图上的距离教学反思教学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量角器用不好,个别学生分不清内刻度线外刻度线,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观测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明白;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1、确定观测点和方向标,选定单位长度线段所代表的距离。2、确定各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3、以选定的单位长度计算出图上距离,然后在射线从观测点开始量出图上距离,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写上物体名称。第三课时《看地图》教学内容:课本P2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P22例3尝试解决P22做一做2、说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位置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位置上?你发现什么?3、两个相对的事物相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4、你有什么困惑?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同学们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同学们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2、导入新课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答疑解难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四、随堂练习画一画  1.航天博物馆在广场的正北方向3千米处。  2.海月电子城在广场的正南方向2千米处。  3.图书大厦在广场的东偏北250方向上,距离4千米处。  4.剧院在广场的西偏南400方向上,距离2千米处。  5.急救中心在广场的东偏南300方向上,距离4千米处。五、达标检测1、反馈做一做(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2、完成练习四第1、2两题3、当堂汇报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六、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练习四1-4题独立完成,并用铅笔做在书上。板书设计:看地图.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学习方向知识为主,学生对各个位置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了生活实际操作,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祖国人民的伟大。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第四课时《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教学内容:课本P23例4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P23例42、例4和例3有什么不同点?说一说。3、你会用学过的知识描述每一段赛程吗?(小组内说说)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出示学习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自学目标自学课本P23例42、例4和例3有什么不同点?说一说。3、你会用学过的知识描述每一段赛程吗?(小组内说说)4、有什么困惑?尝试解决P23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教学例4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小组讨论:(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3)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2、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3、说出具体路线: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千米千米300千米40°25°20°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做一个定向运动员应该具备的方位知识,不过,真正的定向运动还需要强健的体魄和无畏的精神。在平时,我们要加强锻炼,等你觉得准备得比较充分时,就可以参加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刺激的活动了。四、随堂练习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3、看图说方位:出示挂图,同桌互相说说谁在谁的哪一边。4、分组活动:送...回家(用东西南北卡片)五、达标检测根据玲玲的描述,把她行走的路线图画完整。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课后作业:练习四5-9题独立完成,并用铅笔做在书上。板书设计:绘制线路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教学反思: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学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从以往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出错的地方主要是方向上的表述(方位和角度)。今天,我上本节内容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每天上学的路线,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又是一个难题,因为课堂上学的是平面图,而这是实际生活,又是立体的,通过引导后逐步弄清了,在此基础上,我出示路线图,让学生先尝试说(先请优秀学生说,再请中等学生,最后请后进生说),然后结合学生的描述进行评点。整堂课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描述为主轴,对正确评点的学生给以鼓励。整堂课气氛较浓,学习热情较高,避免了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一堂课中100%的同学参与了,作业反馈的情况也很乐观。第五课时单元检测检测内容:第二单元过关冲刺检测目的: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知识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采取的措施: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3课时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提纲:1.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3.除了教科书上的3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吗?这些方式都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尝试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27~29例1、2(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3)你能举例证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4)你有什么困惑?二、自学反馈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自主探究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教师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四、随堂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25+()=75+()36+()=64+()56+44=()+()A+()=12+()五、达标检测(1)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390+280=280+390A+40+60=40+60+A(10+30)+50=10+(30+50)20+50+30=20+50+3030+(A+50)=(30+A)+50B+900=900+B(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25+()=75+()36+()=64+()56+44=()+()A+()=12+()(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390+280=280+390A+40+60=40+60+A(4)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5)第三小组六个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28厘米、136厘米、140厘米、132厘米、124厘米、12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0+30)+50=10+(30+50)20+50+30=20+50+3030+(A+50)=(30+A)+50B+900=900+B五、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288(千米)=288(千米)40+56=56+40(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55+(145+207)=(155+145)+207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b+a(a+b)+c=a+(b+c)教学反思: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简单的加法口算,通过计算让学生自然的知道两个加数位置调换计算结果不变这道理来总结出加法交换律。通过学生自己控讨,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加法交换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定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很好。再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教学重点: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自学提纲:1.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的路程”的两种算法中,为什么第二种会比较简便?2.你能用简明的方式来表示这个简便算的定律吗?3.尝试完成教科书P31“练习五”第4题。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自主探究出示: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115千米B→C132千米C→D118千米D→E85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四、随堂练习我能填得又快又对。a+(b+c)=(□+b)+c(28+36)+64=28+(□+64)□+235+65=78+(235+□)182+18+276+24=(182+□)+(□+24)(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2)讨论: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更多的数相加呢?(3)尝试归纳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数相加时的结合律。(如果出现要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暂不研究)五、达标检测1、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63+25)+35○63+(25+35)a+(b十c)○(a+b)+c(33+232)+3768○33+(232+3768)418+(56+82)○(418+82)+43讨论:怎样比较更快?我请谁帮忙?新课标第一网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1+89+11       78+46+154168+250+32      85+15+41+59六、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P32/5—7板书设计: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课后小结:在这节课中,本节课抛弃教材中考中枯燥无味的数字,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教学时,利用知识的迁移,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时把学生的思考放在第一位。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从思考中获得了快乐,从运用中得到了启示,所以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教学时,通过口算检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引出定律,为新课铺垫。口算也叫心算,它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学生进行口算时需要数字的特点,然后在心里以灵活简便的方式,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这样心口合一,又快又准,日积月累,计算的能力就不断提高了。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练习内容:课本31——32页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练习目标: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自学提纲:1.在计算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的运算定律?2.你认为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3.尝试完成教科书P30“做一做”。练习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答:(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85+632=()304+215=519215+304=()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小结。练习本独立完成:(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求:(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3+47)+56=23+(□+□)654+(97+a)=(654+□)+□(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a+(20+9)=(a+20)+9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91+89+1178+46+154168+250+3285+41+15+59计算:480+325+75、325+480+75二、小结学生谈收获。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课本34页例1、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重点: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反应用。自学提纲:1.请你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乘法运算定律。2.比较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你能发现什么?3.尝试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第1、2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33~35例1、2(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3)你能举例证明乘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4)乘法运算定律和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共同点?(5)你有什么困惑?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二、自学检查自学反馈(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15×16=16×25×7×4=××7(60×25)×=60×(25×8)(125×)×=125×(4×19)(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4×5=2×10A×B×C=A×C×BA+B=B+A1×2+3=1×3+21+4+6+9=(1+9)+(4+6)4×6×25=6×(4×25)(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492×5×28×(25×15)8×5×125×40三、自主探究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2)(25×5)×225×(5×2)=125×2=10×25=250(桶)=250(桶)小组合作学习。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四、随堂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15×16=16×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5×7×4=××7(60×25)×=60×(25×8)(125×)×=125×(4×19)五、达标检测(1)(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4×5=2×10A×B×C=A×C×BA+B=B+A1×2+3=1×3+21+4+6+9=(1+9)+(4+6)4×6×25=6×(4×25)(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492×5×28×(25×15)8×5×125×40六、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七、作业:P37/2—4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5×4=100(人)4×25=100(人)(25×5)×225×(5×2)25×4=4×25=125×2=10×25┆(学生举例)=250(桶)=250(桶)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5×5)×2=25×(5×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b×a(a×b)×c=a×(b×c)教学反思: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际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它们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37——38页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www.Xkb1.coM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一、基本练习(1)口算:50×2=10050×20=100025×4=10025×8=20025×12=30025×40=1000125×8=1000125×16=200125×24=3000125×80=1000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225×4125×8(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3)计算:43×25×4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5×42×468×125×84×39×25(5)对比练习:4×25+16×254×25×16×25(25+15)×4(25×15)×446×25(40+6)×2549×49+49×5149×99+49(68+32)×568+32×5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二、小结学生谈收获。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课本36页例1、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自学提纲:1.比较观察这两道算式的特点和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表述出来。2.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算一算,比一比,试着把你的发现用字母来表示。3.尝试完成教科书P36“做一做”。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出示自觉要求(1)自学课本P36例3(2)通过自学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3)你能举例说说吗?(举例)(4)你有什么困惑?二、自学检查1、检查预习作业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25=6×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100+50=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四、随堂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适当的数。(43+25)×2=×+×8×47+8×53=(+)×3×6+6×7=(+)×8×(5+9)=×+×五、达标检测解决问题:1、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进行大型团体体操表演,一共有8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0行,每行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两个工人加工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4个,乙每小时加工26个,每天工作8小时,两人一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五、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课后作业:P38/1-4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4+2)×25(2)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4+2)×25=4×25+2×25┆(学生举例)(a+b)×c=a×c+b×ca×(b+c)=a×b+a×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7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内容:课本37、38页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自学提纲:自学课本37页例题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复习导入出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口算: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300+2)×43=300×□+2×□2003=2000+□(2000+3)×14=2000×□+□×□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自主探究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出示102×()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100+2)×43(2)102×(40+3)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小练:(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92×203=92×(200+□)=92×200+92×□(2)计算102×24出示:9×37+9×6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9×37+9×63=333+567=900(2)9×37+9×63=9×(37+63)=9×100=900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小练:(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四、随堂练习师生对出题。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35+45)×12(11×25)×425×(4+40)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五、达标检测师生对出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35+45)×12(11×25)×425×(4+40)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六、小结谈收获。七、作业:P38/6—8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02×439×37+9×63=(100+2)×43=9×(37+63)=100×43+2×43=9×100=4300+86=900=4386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反思:课始通过复习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以及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填空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及特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分类型进行练习。采用边讲边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专项练习进一步巩固每一类型题目。共分为四类:第一类是a×(b+c);第二类是a×b+a×c;第三类是a×b+a;第四类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个数。整体教学就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其中的变式练习,然后再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第8课时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练习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过程:一、知识点的复习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二、联系实际复习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三、小结学生谈收获第9课时减法性质、除法性质教学内容:课本39、40页例1、2教学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自学提纲:wwW.xkB1.cOm1.你能用几种方法来求“四本书中,哪三本书的总价在100元左右”?2.要求“付100元,买两套书,找回多少元?”你有几种方法呢?想一想:这些方法都有什么特点?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解决问题过程,你想说些什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使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同学们的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2、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43例3(2)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什么?(3)在哪种减法算式中,可以运用简便计算呢?举例说明。(4)连除算式中的简便计算和连减算式中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你有什么困惑?二、自学检查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思考问题。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汇报:(1)1035-235-4971035-497-235(2)1035-(497+235)(1)1035-497-2031035-203-497(2)1035-(497+203)三、自主探究板书: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教师板书。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小练: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a+b+c=a+(b-c)a×b×c=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四、随堂练习填空: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16÷2÷4=16÷(□〇□)210÷(7×6)=210〇(7〇6)□÷(25×7)=350〇(□〇□)五、达标检测(1)判断:638-(438+57=638-438+57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901-109-91=901-(109+91)113-36-64=133-(36+64)3456-(481+519)=3456-481-51935÷14=350÷2÷73000÷4÷25=3000÷(4+25)(2)简算:(1)1245-(245+673)(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5)81÷3÷3(6)210÷(7×6)六、小结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六、作业:P41/2—4、P47/6板书设计: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1)1035-235-497(1)1035-497-203a+b+c=a+(b-c)1035-497-2351035-203-497a×b×c=a×(b÷c)(2)1035-(497+235)(2)1035-(497+203)┆(学生举例)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a÷b÷c=a÷(b×c)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反思: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在练习中,加强和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中,还应适当加入一些有关此类的变化题,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第10课时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内容:课本41-42页例1、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提纲:1.怎样计算“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你有几种算法?这些算法都有什么特点?2.完成教科书P44的其他的两个问题,试着用不同的算法。3.请你帮忙算一算“科考队这次考察一共花了多少时间?”,你有几种方法?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试着解答。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培养同淡定们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44例4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不同方法计算12×25吗?(3)你有什么困惑?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自主探索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小组讨论。(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2.观察图(二)的条件问题。小组讨论。汇报。四、随堂练习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下列哪些算式正确:54+32+46=100+3232×101-1=32×10015×12=15×2×699×24=100×24-1五、达标检测用简便方法计算:284-16-84343+27+5712×24-12×144×99+4150÷25÷2160÷(4×8)六、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完善板书。六、作业:P42/5—7板书设计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1)1035-235-497(1)1035-497-203a+b+c=a+(b-c)1035-497-2351035-203-497(2)1035-(497+235)(2)1035-(497+203)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3)第11课时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课本44页例4、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P44例4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不同方法计算12×25吗?3、你有什么困惑?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同学们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2、复习导入口算12×3018×2024×4015×4015=()×()24=()×()30=()×()36=()×()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新课探究出示例4主题图什么是“一打”?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打”表示12个。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1)25×12=300(元)(2)25×12=25×(3×4)=(25×4)×3=100×3=300(元)(3)12×25=12×(100÷4)=12×100÷4=1200÷4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00(元)第1种直接计算。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四、随堂练习把左右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1)47+66+53a×145(2)4×5×18×5(58+42)×7(3)(4+18)×566+(47+53)(4)33×27—33×184×5+18×5(5)145×a33×(27—18)(6)58+42×7(4×5×5)×18五、达标检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计算25×36,我能用许多简便方法。参考方法:①25×36=25×4×9=900②25×36=25×(30+6)=25×30+25×6=900③25×36=25×(40-4)=25×40-25×4=9002、这些题能简算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24×125          99×56 125×(8+10)     199×56+563、用简便方法计算。(1)333×774+113×666       (2)999×999+999五、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完善板书。课后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板书设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12×25=300(元)12×2512×25=(3×4)×25=12×(100÷4)=3×(4×25)=12×100÷4=3×100=1200÷4300(元)=300(元)教学反思:整节课我从“12×25”入手,即课本第44页的例4.将这道题放到小组当中进行讨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进行计算,之所以选这道例题,是因为它的解决方法多,也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4×25=100这个特殊的算式,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可以考察学生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练习同类型的题目,包括抢答环节,在此基础上适当提升,出示32×25×125与101×36-36,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答。最后以拓展训练结束本节课。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12课时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课本45页例5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重点:会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变式练习。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P45例52、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什么?3、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用到哪些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4、你有什么困惑?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2、导入新课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交流讨论三、课中反馈四、目标探究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汇报:(1)31×2+30×2+26=(31+30)×2+26=61×2+26=122+26=148(天)(2)7×21+1=147+1=148(天)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四、随堂练习(1)、填空1、()+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用字母表示是()。2、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3、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2)、判断题。1、27+33+67=27+100()2、125×16=125×8×2()3、134-75+25=134-(75+25)()4、1250÷(25×5)=1250÷25×5()五、达标检测1、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56+72+28=56+(72+28)运用了()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乘法结合律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25×(8+4)=()A、25×8×25×4B、25×8+25×4C、25×4×8D、25×8+43、3×8×4×5=(3×4)×(8×5)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101×125=()A、100×125+1B、125×100+125C、125×100×1D、100×125×1×1252、连线25×(100+4)4200÷3÷7375×102-375×225×4×1125×11×4(300-75)-(123+77)300-123-75-77375×100六、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板书设计: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1)31×2+30×2+26(2)7×21+1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1+30)×2+26=147+1=61×2+26=148(天)=122+26=148(天)教学反思:简便运算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等等,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通过简便运算要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说: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最重要的是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尤其要强调“灵活”、“合理”。第13课时单元检测检测内容:第三单元过关冲刺检测目的: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第四单元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教学目标: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思,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能力目标: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能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为,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五、采取的措施: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六、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0----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4题。【教学目的】: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3、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整体认识。4、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自学提纲】:思考:1、小数是怎样产生的?2、参照米尺图,思考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3)让同学们经历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整体认识。2、出示自觉要求思考:1、小数是怎样产生的?2、参照米尺图,思考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自主探究1、猜数游戏,引出课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条带子是多少吗?请大家猜一猜。教师:现在如果老师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应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实际测量中,像这类事有很多。有时在计算时经常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所以人们需要用另一种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我们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小数。2、师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数的资料.学生发言。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小数点的故事,大家想听吗?请我们班的胡宜之同学给大家讲故事:《巧遇小数点》(课件出示)巧遇小数点东方刚刚发白,自然数家族中小3就起床跑步了。突然,小3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一看那小东西挺小,忙道歉:“真对不起,把你碰伤了没有?你是什么数?我怎么没见过你呀?”小东西眨巴着两只大眼睛说:“数?我可不是什么数,我叫小数点”。小3摇摇头说:“不认识,大家都叫我小3,咱们交个朋友吧。”说完也不等小数点同意,拉着小数点就走。自然数们看见小3带个小黑家伙,觉得挺有趣,一下子都围拢了过来。小3介绍说:“大家认识一下吧,这是我的新朋友小数点。”数0好奇的问:“喂,小数点,你会干什么呀?”“我会变魔术。不信,我给你们表演一下,请0和1出来帮我表演”。小数点右手拉着1,左手拉着0,面对大家站好。突然,他大喊一声:“变”。一道白光闪过,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比1矮了一大截的0.1。嘿!真有意思。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0.1得意地自我介绍说:“我叫零点一。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我”。它看大家还没弄懂,就一挥手说:“你们跟我一块去课堂继续学习吧。”二、学习小数的意义。1、初步认识小数,预习反馈。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小数的知识吗?请看:出示米尺图。(课件出示),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www.Xkb1.coM老师这里有一把米尺,现在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2分米、3分米呢?…… 学生试着完成填空学生汇报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分米、1/10米、……1/10米表示什么意思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米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米。因为1/10米还不够1米,用米作单位不能写“1”,得不到一个整数,所以我们在整数部分写上“0”,后面加上一个点,点后面写上“1”,读作“零点一”,表示1/10米。那么刚才我们找到的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的小数?它们表示什么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米、……。这些分数的分母是多少?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右面有几位?根据学生回答指出:这些小数都叫一位小数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教师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1米、0.2米等这些一位小数来表示。(板书:一位小数、十分之几)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如果把米尺平均分成100份呢?出示米尺图。教师:你能找出这里的分数,并且说说你是怎么找的?这些分数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小数?如果有困难可以求助书本或同学或老师。学生互动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教师:每份是几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分数怎么表示?如果是13份呢?是几分之几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13、0.01这种二位小数来表示。(二位小数、百分之几)(3)如果是把1米分成了1000份呢?请同学们猜一猜,还会得到什么样的分数,如何改写成小数。(4)如果照这样分下去,还会得到些什么样的分数呢?如何改写成小数?教师指导学生交流。2、总结小数的意义。(1)、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2)、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对小数有了一定的了解吧,把你对小数的了解来向同学们做个介绍。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1。同理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01、0.0013、小数的运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同学们试着完成思维训练。学生交流训练结果。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说说怎么把这些数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三、全课小结:1、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大家知道了什么?(知识内容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向大家交流的?四、随堂练习判断(1)小数是指比1小的数.(2)1米的3/10是0.3米(3)0.46里面有6个0.01(4)0.15表示是15/1000.(5)最大的一位小数是0.9. (6)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的。这几个题中1、3、4、5是错误的,小数包括三部分,其中包括整数部分,而整数部分是可以无限大的,所以1、5题是错误的,3题0.46是46/100,所以应该有46个0.01,4题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应该是15/100.(幻灯片15)2、小数王国里的同学们都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进了”爱心储蓄所”,你能帮他们记录一下每人存了多少元钱吗?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出示:1号:9角5分2号:3元2角2分三号:14元零5分这个题考查同学们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分别是9.5元、3.22元、14.05元今后我们也要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五、达标检测1)、说出下面各小数的意义。0.750.80.06吨0.179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小数。9∕10米=()米27∕100米=()米49∕1000米=()米97∕1000=()37∕100=()839∕10000=()3)、填空1、0.1是()分之一。0.7里有()个0.1。2、10个0.1是()。10个0.01是()3、1米=()分米=()厘米=()毫米六、作业。1、练习九第1、2、3、4题。学生独立完成。2、调查: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是用小数表示的?写出几个来。【板书设计】: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教学反思】:第2课时:小数的读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自学指导】:思考:1、小数的数位顺序表2、小数的读写和整数有什么异同?3、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有哪些?你能从大到小报出4个吗?4、整数部分最小的位数是什么位?小数部分最大的数位是什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学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出示自学随堂练习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二、自主探究1、反馈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0.20.050.0050.01……)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1.540.63.1346.8……)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通过预习,观察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回答:1、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2、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3、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2、教学小数的读法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教学小数的写法(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三、随堂练习1、独立填空。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2、抢答选择。出示,学生手势抢答。  (1)0.005表示5个()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  (2)0.8里面有()个百分之一。a.8b.80c.800  (3)0.69里面的9表示9个()。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  (4)一个数是由5个十分之一和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是()。a.0.57b.0.057c.0.507四、达标检测1、填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0.9里面有()个0.10.07里面有()个0.014个()是0.04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4、读出下面各数(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课后作业:练习九的第6~7题。板书设计小数的读写法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1.83.6312.3780.58读作:零点五八一点四写作:1.43.5读作:三点五五点八写作:5.8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零点八八写作:0.88教学反思: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3课时:小数的性质【教学内容】第58~59页的例题1~3【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的能力。3、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教学难点】: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整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自学提纲】:思考:1、什么叫做小数的性质?Xkb1.Com2、我们在进行化简或改写时都是根据什么?方法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3、(多媒体出示)橡皮和铅笔的单价0.3元和0.30相等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2)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的能力。(3)在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2、出示自学随堂练习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小数点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意义和大小都不变。………………()2、0.06=0.6………………………………………………()3、908的末尾添上两个“0”,数的大小不变。……………()4、150.00元可以改写成150元。………………………()二、连线。(吧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10.0120.144.80050.001.605010.01016.02.14.04.8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交流讨论三、自主探究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生: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2找等量关系。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3思考探索。(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板书如下:(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二、实例作证,深入体验。1、探究新知,反馈预习之前通过小组合作预习的方式,合作交流了例5:(多媒体出示)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现在我们同学来汇报一下结果:生:(1)把“元”化“角”来证明。(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生:(2)用画图的方法来证明。生:⑶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证明了0.3元=0.30元,也就是说0.3=0.30。从左往右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了“0”,小数大小没变。从右往左看,在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小数大小也没变。2、教学“试一试”,加深体验,得出结论。让我们再次用事实来验证一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1)示试一试(多媒体出示)。在上面找一找,指一指0.100米,0.10米,0.1米的位置。比一比,想一想:这三个小数在尺上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相同,在同一个点上。)这说明这三个小数的大小怎样?(相等)(2)引导学生比较,小数末尾“0”的变化。从左往右看,在小数的末尾分别去掉了一个“0”,二个“0”,小数大小没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从右往左看,在小数的末尾分别添上了一个“0”,二个“0”,小数大小也没变。(3)引导学生小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教师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4)让学生齐读小数的性质。5、学会应用。(教学例6)(1)、出示例6(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读题把剩余的空补充完整。(2)、3.05元中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3)、小数的改写(多媒体出示)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0.3001.8000500  5.7800.0040102.02060.06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的.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0.067003.0  908104.0315010.0142.00五、达标检测1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盐水棒冰每支5角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随便每支1元5角可爱多每支2元5角2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3.判断题。(打“√”,错的打“×”)(1)0.080=0.8  (  )(2)4.01=4.100  (  )(3)6角=0.60元 (  )(4)30=30.00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1)3.09   0.300   1.8000   5.00(2)0.0004  12.002  60.06   500(3)0.090  12.00001 0. 30.0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5.(1)改写。原数0.7770改写成一位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改写成三位小数(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10.01  20.1  4  4.800  50.00  1.6050  10.010  16.0    4.0  4.8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5.做游戏。(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50.03  5.30  5.3  50.300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500.3六、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我们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一个小数化简或改写。课后作业:P53页5-7【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0.100米=0.10米=0.1米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反思:第4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第60页的例题4【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学提纲】:思考:1、你是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2、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你能总结一下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教学过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2、出示自学随堂练习一、比较下面各组数中两个小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0.3○0.340.56○0.8510.8○1.086.53○6.290.458○0.541○0.99二、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正确,错的请改正。4<3.990.268>0.374.099>4.14.2<4.418(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3、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4、揭题。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三、自主探究(一)初探,反馈。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出示跳远成绩单。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项目:男子跳远姓名小军小明小强成绩1.84米2.05米1.□8米名次2、学生反馈预习: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3、汇报反馈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5、□里填9是1.98米,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1.98就比1.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师:在预习时,你们已经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现在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A、从整数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新|课|标|第|一|网B、从计数单位比。1.98里面有198个0.01,1.84里面有184个0.01,198比184大C、把米转化为厘米。1.98米=198厘米,1.84米=184厘米。198比184大。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1.98=198/100,1.84=184/100……6、小强是第二名,□里还可以填8。要比较1.88和1.84的大小,怎样比就能很快地比出来?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7、那小强如果是第三名,你又会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二)回顾,验证。1、想知道它们的大小就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2、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3、▲翻开整数部分10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根据回答依次翻开10.5810.57□▲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刚才你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4、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板书方法)5、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6、现在我们要使后面的小数比前面的大,允许你做一些改动,你有哪些不同的办法?(预设:调换一些数字;移动小数点)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改动?四、随堂练习在○里填上“>”、“<”或“=”3.14○4.135.192○5.12912.001○12.010.473○0.4610.347○10.3437.281○8.001五、达标检测1、出示:1.50815.08850.15.185.1800.1588.5015.0188.510510.8问题:马上告诉老师,你现在在想什么?找出最大的小数?最小的?有相等的小数吗?最接近8的?最接近9的?2、判断(1)10.8>1.08()(2)2.31和2.299比大小,因为2.299的位数多,所以2.31<2.299。()(3)514.5米>5.451千米()(4)7.15<7.□6,方框里只可以填2~9。()六、拓展,深化。第一名1  .49秒第二名11 .48秒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三名11 . 8秒第四名11 .5 秒1、 这是小胖、小丁丁、小亚 、小巧、 50米跑的成绩。但在他们的成绩单上的一些数字被  不小心弄脏,看不见了。现在只知道他们的名次,你能知道他们的成绩分别是多少吗?▲设疑:刚才的跳远成绩单中是小数越大成绩就越好而这里为什么小数越小而成绩越好呢?2、老师来说一个范围,看你们能不能很快地写出相应的小数?A、能写出比2.4大的小数吗?(无数个)B、能写出比2.5小的小数吗?(无数个)C、能写出既比2.4大又比2.5小的小数吗?(无数个)D、能写出既比2.4大又比2.5小的两位小数吗?能说几个?(9个,从2.41到2.49)E、既比2.4大又比2.5小的三位小数能写几个吗?(99个)那其中最小的三位小数是几呢?最大的三位小数呢?四位小数呢?七、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思考:用数字卡片0、5、7和小数点(不重复不遗漏使用),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在小组里合作交流)课后作业:P64页1-4题板书设计: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教学反思:第5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内容】第61页的例题5【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自学提纲】思考:1、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原数有什么变化?1、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怎么变化?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3)培养同学们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2、反馈预习随堂练习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0.08变成0.8,小数点向()移动()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2、0.08变成8,小数点向()移动()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3、0.08变成0.008,小数点向()移动()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4、50的小数点向()移动()就变成了0.005。5、把42.607扩大到()就是4260.7,缩小为原数的()就是4.2607。二、把3.54改写成下面的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0.35435.40.03543540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法?反馈:1、改变数字的顺序。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师: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有几种办法?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师: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教师板书:35.67 3.567 356.73567比较大小.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二、自主探究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小组合作: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反馈:(一)点右移68.32~683.2:扩大点右移68.32~6832:扩大。点左移68.32~6.832:缩小。点左移68.32~0.6832:缩小。(二)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再说说发现的规律板书: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原数小数点原数缩小左移.右移扩大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左移、右移~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原数扩大、原数缩小、哪组来给其它组出手势,同学判断。2、把0.009扩大,手势表示?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0.09、0.9、9、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什么单位研究?米各组有这样一组等式和刚才填写在数位表下的数两种学具,请你们组选择一种学具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四、随堂练习1、填空0.005米=(5)毫米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0.05米=(50)毫米0.5米=(500)毫米5米=(5000)毫米反馈:右移一位~扩大10倍50毫米是5毫米的10倍右移两位~扩大100倍5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右移三位~扩大1000倍50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谁再说说小数点右移的原数的变化规律?补充左移规律并举例板书:原数小数点原数缩小左移.右移扩大1/10一位10倍1/100两位100倍1/1000三位1000倍有用数位表研究的吗?演示说明: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小数扩大10倍。他们组用数位表不仅发现规律还说明了原因。能说说我们用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两种学过的知识发现的这个规律吗?还有问题吗?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移动的方向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倍数。五、达标检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填表原数分别扩大10倍扩大100倍缩小到它的1/10和缩小到它的1/10047.2811.2 2、填空(1)把6.2扩大倍是62。(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3)0.28去掉小数点得(),原数扩大了()倍。(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3、判断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2、3.69扩大1000倍是36.9。()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4、观察三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3.8380.038看来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知识、方法操作、旧知识、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课后作业:P65页5-8题板书设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原数小数点原数缩小左移.右移扩大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10一位10倍1/100两位100倍1/1000三位1000倍第6课时: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内容】第67~68页的例题1、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自学提纲】思考:1、你收集到生活中有哪些小数?2、你收集的小数有什么特点?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如何转化不同单位之间的小数?【教学重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2、出示预习随堂练习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一、口算8.05×10=0.045×100=3.89÷100=6900÷100=3.56÷10=45÷100=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5厘米=()米450米=()千米41公顷=()平方米72克=()千克8平方分米=()平方米97千克=()吨5千克250克=()千克2米6分米=()米3千米700米=()千米0.91米=()厘米xkb1.com0.5平方米=()平方分米0.24千克=()克0.65吨=()千克2.36千米=()米1千米=()米1千克=()克1米=()厘米1吨=()千克1时=()分1分=()秒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二、自主探究1、汇报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小丽的体温是38.5度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3分钟、7千米、6时15分、78平方米、4吨50千克5米6分米20平方厘米9年5千米60米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5、小组活动: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问: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现在你有什么想法?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6、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改写(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1)0.95米=()厘米你们会做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0.95乘100厘米。可以直接把0.95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1.32米=()厘米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三、随堂练习3.7吨=()千克0.86平方米=()平方分米0.3千克=()克2.63千米=()米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80厘米=()米谁能说说你的想法?(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9020千克=()吨7450米=()千米23分米=()米1350克=()千克像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能用这种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四、达标检测1、()分米=1.5米()千克=4.08吨510米=()千米516厘米=()米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4700克=()千克2、在括号里填上﹤﹥或﹦3.61米()362厘米284克()0.284千克1480米()1.5千米532厘米()5.3米课后作业:66页6-10题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小数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教学反思:第七课时名数改写(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小数的改写。2、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小数的改写。2、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自学提纲】1、看教科书第68页例12、唤起旧知小练习 1.填空:1米=()厘米 1公顷=()平方米   1时=()分 1吨=()千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使学生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小数的改写。(2)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2、出示随堂练习1米=()厘米1干米=()米  l平方米=()平方厘米1公顷=()平方米  1吨=()千克l时=()分  1分=()秒二、自主探究   1、提问:四(1)班选了4名同学参加学校的舞蹈比赛,他们需要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2、学生试着排一排,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排的?有什么感受?(二)教学例11、教师:为了解决按身高排队的问题,有些组把这些数据统一成用米作单位,那80厘米用米做单位应该怎样改写呢?学生以小组讨论完成。汇报。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尽量让方法不同的小组发言。教师同时分类板书)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提问:将80厘米改写成米数是什么样的变换?(低级单位的数到高级单位的数)应该怎样算?(除以进率100)进而归纳出:厘米数改写成米数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教师小结: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3、教师提问:1米45厘米以米为单位应该是多少呢?学生交流探索汇报。让学生想一想:80厘米和1米45厘米改写为米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问:应该怎样改写?(启发学生进一步总结改写的方法)四、随堂练习刚才这两个小朋友谁说得对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说明吗?   2.18平方米=()平方分米6米45厘米=()厘米   5千米300米=()米3时20分=()分   2千克80克=()克2日16时=()时   平方米=()公顷7600千克=()吨()千克   1070毫米=()米()厘米3004米=()千米()米   4000公顷=()平方千米 678秒=()分()秒   50个月=()年()个月五、达标检测  1.比较大小.   2小时15分()215分3米5厘米()350厘米49千克()4090克   7米20厘米()720厘米3吨()300千克184时()7日10时2.一种播种机的宽度是4米.用拖拉机牵引,每小时行5千米,可以播种多少公顷?   3.每人每天大约吃食盐6克.一个食堂有240人吃饭,一个月(按30天计算)大约需要食盐多少千克?(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P70页1-4题板书设计第七课时名数改写(一)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用高级单位的数去乘进率,小数点就要相应的向左移动;★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小数点就要相应的向左移动。80厘米=()米1米45厘米=()米80÷100=0.845÷100=0.45米1米+0.45米=1.45教学反思:第八课时名数改写(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的第5、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小数的改写。2、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小数的改写。2、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自学提纲】1、认真看读教科书第69页例22、尝试完成69页的“做一做”中的习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使学生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小数的改写。(2)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出示随堂练习5吨3千克=()千克5吨3千克=()吨5吨30千克=()千克580毫米=()米580毫米=()分米580毫米=()厘米130.5克=()千克1305克=()千克13.05克=()千克二、自主探究1、自己看情境图。教师提问:为了解决按身高排队的问题,有些组把这些数据统一成用厘米做单位,那0.95米用厘米作单位应该怎样改写呢?让学生试着改写。2、汇报。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分类板书。3、教师提问:将0.95米改写成厘米数是什么样的变换?(高级单位的数到低级单位的数)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1米等于100厘米,求0.95米等于多少厘米,要用0.95乘进率100。进而归纳出: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应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4、教师提问:1.32米=(   )厘米呢?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并汇报。让学生想一想:0.95米和1.32米改写成厘米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问:应该怎样改写?(启发学生进一步总结改写的方法)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归纳改写方法: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单位间的进率,只要按照进率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5、引导学生归纳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先分清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怎么计算;(2)要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3)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移动几位。三、随堂练习我会填。25分米=___米5角3分=___元1275克=____千克1吨5千克=____10.62元=___元___角___分5.16米=___米___分米___厘米2、在○里填上“>”“<”或“=”。5.009吨○5吨90千克35分米○3米20厘米0.67平方米○76平方分米3元7角○3.1元2.8平方米○2平方米800平方厘米8米2厘米5毫米○8.25米四、达标检测1、我能用小数表示测量的结果。(1)铅笔盒长19厘米,就是()分米。(2)这个苹果重320克,就是()千克。(3)跑道一周长400米,就是()千米。(4)妈妈身高163厘米,就是()米。2、我会填1.2米=()米()厘米0.06平方千米=()公顷8千克500克=()千克xkb1.com16.8米=()米()厘米77吨300千克=()吨3元4角9分=()元3、解答下面的题目。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4辆卡车共运了8吨400千克的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运多少货物?(2)王刚从家到图书馆用了1小时10分,他行了4千米200米,他平均每分钟行了多少米?(3)一根绳子用去了3米5厘米后,剩下的比用去的2倍多4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第八课时名数改写(二)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练习十一的第7——12题。教学目标: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使学生进一步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小数的改写。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教学准备:学具准备:直尺、米尺。教学过程:   1、练习十一的第7题,让学生在课前测量,课上汇报测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比较,引出名数的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测量后的纪录中采用两种记录方式,课上学生交流是怎样改写的。   2、练习十一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9题,学生完成后,指明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说他的比较方法。)   4、练习十一的第10题,由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名数改写,使学生加深对名数改写必要性的知识,巩固名数改写的方法。   5、练习十一的第11、12题,让学生结合有关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呈现4组材料,让学生根据要求改写数据,巩固学生对改写方法的理解。 家庭作业:板书设计:第十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教学内容】第73页的例题1【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自学指导】思考:1、回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2、那么求小数的近似数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出示随堂练习一、填空。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2、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去掉。二、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1、精确到十分位:3.470.2394.082、精确到百分位:5.3346.2680.495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吗?(此处安排收集资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近似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近似数的应用价值)生:汇报,教师按准确数和近似数把学生提供的信息中的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师:谁注意到了老师为什么把同学提供的这些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呢?(生通过观察回答)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中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汇报和小数近似数有关的信息。)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58741      3120050047          14870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         47□05≈47万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以上复习内容重点抓住了整数取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回忆练习,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印象,为求小数的近似值打下基础]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自主探究师:我们知道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说说预习中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进似数的?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生汇报预习时小组讨论的结果,看一看有没有争议的地方,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生汇报(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生汇报(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1.0还是1。教师出示线段图,看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1.0之间,所以1.0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师: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同学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生汇报(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师:请同学们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学们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就是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求课前同学们提供的这些小数的近似数。(保留到十分位)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集体(4)小结: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四、随堂练习 1.填空.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2.填空.  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3.下面各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之间?它们各近似于哪个自然数?  5.2812.714.867.05五、达标检测师:最后一个信息谁提供的,你能把这个信息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吗?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生评价(改后的信息叙述也要准确)。学生自己修改自己手中的信息,汇报后,再同桌之间交流。(2师: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小数的信息,这些信息能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述吗?能请你表示出来,不能,请说明理由)(3)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想知道老师的身高吗?教师提示:身高大约是1.6米,老师的实际身高是两位小数,猜一猜老师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米?老师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再来猜一猜。(4)出示食物的价格,判断小明带12元钱够吗?学生自由发言,说明自己的理由。(5)出示租车说明,判断租多少辆车去出游?师:看来我们不仅要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还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全课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课后作业:P71页1-4题板书设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教学内容】第74页的例题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重点和难点】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是教学重点。2、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容易混淆,这是学习的难点。【自学指导】思考:1、回忆求整数的改写的方法是什么?2、那么小数的改写的方法和整数的改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何求一个小数改写后的近似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2、出示随堂练习wWw.xKb1.com一、按要求写出数字。1、1999年北京市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共人,改写成用“万人”作单位的数。2、1999年我国出版图书册,改写成用“亿册“作单位的数。二、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保留一位小数是:2、保留两位小数是:师: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请大家回忆一下:23956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省略千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启发学生说出: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上的数是3,根据“四舍五入”法要舍去,得出23956≈2万;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看百位上的数是9,应该入上去,23956≈24千。师: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例如,量得大新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自主探究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反馈例1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首先要理解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还可以怎样表述?引导学生理解,保留整数就是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或者说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仍然采用“四舍五入”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5以上的数,省去后在前一位加1,是4以下的数舍去。在明确上述两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试算,得出:2.953≈2.95。板书:2.953≈3.02.953≈3引导学生分别说明省略的方法。提问:(1)上面求出的近似数3.0,为什么末尾的0不能去掉?(2)上面求出的两个近似数3.0和3,哪个更精确些?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3.0是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3是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所以3.0要更精确些。由此可知近似数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因为它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的。总结求近似数应注意什么?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概括出注意两点:(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舍还是入。(2)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应保留,不能去掉。反馈:完成106页“做一做”(上面)。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订正时说明保留的方法。2.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反馈例21992年我国生产洗衣机台。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台”作单位的数。你能把你昨天预习的结果汇报一下吗?提问:(1)把台改写成用“万台”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2)应该把缩小多少倍?(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板书:台=712.7万台反馈:把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34.8万师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3.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后,再求近似数。反馈例31991年我国生产原油吨。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学生独立改写成吨=1.39亿吨,并说出改写的方法。提问: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接上题)≈1.4亿吨,并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反馈:完成106页下面“做一做”订正时要注意,防止改写与省略混淆。4.区别对比。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1)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准确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三、随堂练习  1.按照四舍五入法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9.9564  0.9053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1.4639  2.(1)1999年北京市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共人,改写成用“万人”作单位的数.  2)1999年我国出版图书册(张),改写成用“亿册(张)”作单位的数.四、达标检测1.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的面积是32200平方千米,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2.把人改写成以“亿人”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五、课后作业练习二十四第1~5题。板书设计第十一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用“四舍五入”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5以上的数,省去后在前一位加1,是4以下的数舍去。例1、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2.953≈3.02.953≈3例21992年我国生产洗衣机台。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台”作单位的数。=34.8万第十二课时: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目的】: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二、复习小数的意义1、做期末复习第8题(1)、(2)、(3)。(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说一说0.5、0.023的意义。(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2)填空。0.1里面有()个0.01。10个0.001是()。10个0.1是()。0.1里有()个0.01。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1、练习。(1)把下面小数化简。4.70016.01008.710014.00(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4.2 13.1  21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2、做期末复习第9题,第1竖行两题。(1)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3、做期末复习第10题。(1)先把这些数排列起来,找出最大、最小数,并和其他数一起,写好序号。0.1 0.012 0.102 0.12 0.021(2)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做期末复习第8题(4)、(5)。(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2)学生练习,指名回答。2、练习。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把1.8扩大100倍是()。()扩大1000倍是6.21。(2)把()缩小100倍是0.021。()缩小1000倍是6.21。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0.8342.7863.895(1)学生做,指名板演。(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67100  (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4、做期末复习第9题剩下的两题。 (1)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2)学生练习,集体订正。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反过来,一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亿倍就可以了。5、做期末复习第11题。学生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六、全课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业设计】1、0.45表示()。2、把6.9566.9656.6599.6655.669按从小到大排列是()。3、把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万,保留一位小数是()万;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亿,保留一位小数是()亿。4、在○里填“>”、“<”或“=”。16.36○16.630.36万○36000.97○1.010.23亿○2100万5、1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76千克,平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三。教学目标: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1、第1题,让学生先列举说明什么数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再说出小数的数位顺序。再完成第1题。2、第2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整数有没有相同的性质;并联系整数大小的比较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完成第2题。3、第3题,引导学生尽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4、第4题,先让学生想一想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结合第(1)题说一说精确到十分位即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和保留整数的含义和方法;结合第(2)题说一说把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二)练习十三1、第1题,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小数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小数的实际含义。2、第2题,名数改写,学生做完后,说一说改写方法。3、第3题,完成练习时,要加强学生对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之间关系的认识。4、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 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么做的。(三)小结本课练习情况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家庭作业:第十四课时单元检测检测内容:第四单元过关冲刺检测目的: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xkb1.com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湛这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多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古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二、发展性目标1.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2.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本单元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本单元教学难点】1、三角形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2、三角形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应用。3、学生对数学的转化思想的理解。【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因为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开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揄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揄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因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认识,发展空间观念。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广泛示尽相同。我们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有情境,提供“数学对话”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课时划分】7课时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2.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框架、小棒。自学提纲:自学课本第80~81页的例题1、2及做一做第1、2题1、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2、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行?你会画三角形吗?3、三角形有什么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出示随堂练习一、填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写出下面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2、以BC边为底,高是()。3、电线杆上有个三角形,这是根据三角形的()来设计的。二、自主探究(一)自学反馈:1、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重点点拨:1.三角形的特征。(1)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说说它有什么特征,你有什么想法?(2)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3)找一找。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2.三角形的特性。(1)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师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师: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稳定性)(2)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特性。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能举个例子吗?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请你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师:谁来说一说?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3)教师板演。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4)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三、随堂练习1.填空: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2.请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一条高。(教材86页第1题)订正直角三角形的高时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可以分别当作底和高,也可以以斜边为底画高。重点订正第三个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说说怎样来画这条底边上的高。四、达标检测1.学校的椅子坏了,课件演示,怎样加固它呢?(教材86页第2题)2.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课后作业:P83页1-3题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三角形两边不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内容:P82-83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自学提纲:自学课本第82页的例题3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任意地画2,3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2、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证明一下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2、出示随堂练习一、做一做,想一想1、剪出下面三组纸条(单位:厘米)(1)8、10、15(2)6、6、12(3)5、9、152、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想一想:通过剪和摆,你发现了什么?二、判断。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1、5cm,2cm,2cm2、4cm,3cm,3cm3、8cm,5cm,3cm三,从下面图中任意取3根,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二、自主探究1.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三、重点探究点拨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2)观察上表结果,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3)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4)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四、随堂练习填空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厘米、3厘米、4厘米,按照边来分,这是一个()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要()厘米长的绳子。2.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顶角是()。4.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另一个锐角是()。五、达标检测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2.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课后作业:P83页4-7题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三角形两边不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wwW.xkB1.cOm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内容:P83-84例4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自学提纲:第83~84页的例题4;课本第84页“做一做“1、把所有的三角形进行分类,你有什么分法?2、按照三角形的特点,按角和边的特点,把三角形分为哪几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3、练习设计: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2、出示随堂练习一、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1、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是89o,这个三角形可能是钝角三角形()3、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80o,另一个底角也是80o。…()二、操作练习1、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2、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三、想一想在直角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你分成了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还可以怎么分?二、自主探究1、引入: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2、小组活动:(1)出示小片子,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3、按角分的情况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分类.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教师板书: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2)三角形的关系.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4、按边分的情况:(1)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2)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3)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4)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5)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三、随堂练习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一)判断题(1)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xkb1.com(5)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而且都是锐角三角形。()(6)由三条直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7)在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角。()(8)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角是钝角。()(9)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钝角。()(二)画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接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并分别画出它们的一条高。.................................................................................................................................................................四、达标检测1.判断题.(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2.P87第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P84页3-7题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内容:课本P85例5教学目标: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教学用具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自学提纲:自学课本第85页的例题5及“做一做“1、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2、画两个大小不同的任意形状的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并把它们相加,看看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2、出示随堂练习一、它们说得对吗?1、钝角三角形:我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90o。2、直角三角形:我的两个锐角之和正好等于90o。3、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沿高对折,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o。二、已知∠1、∠2、∠3是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1、∠1=45o∠2=65o∠3=()。这是()三角形。2、∠1=20o∠2=50o∠3=()。这是()三角形。3、∠2=15o∠3=75o∠1=()。这是()三角形。三、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1、∠1=80o,求∠2。2、∠2=45o,求∠1。四、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5o,它的顶角是多少度?二、自主探究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6.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新|课|标|第|一|网三、重点点拨:1、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2、.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3.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5.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6.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7.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让学生试做。8.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2=180°-140°-25°=15°∠2=180°(140°+25°)=15°四、随堂练习填空题。1.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角。3.在三角形中,已知∠1=55°,∠2=48°,∠3=()。4.等腰三角的顶角是60°,它的一个底角是(),它又叫()三角形。如果底角是70°,顶角是();如果底角是45°,它的顶角是(),它又叫()三角形。5.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具有()特性,都有()条高。五、达标检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88页第9题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2、88页第10题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②列式计算180°-70°-70°=40°或180°-(70°×2)=40°2.88页第11题①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顶点,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课后作业:第四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反思:第五课时:图形的拼组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面的例6、例7。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形拼不同的四边形,用三角形拼组图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接着学生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3、通过图形的拼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并且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自学提纲:第90页的例题6及“做一做“1、你能利用手中的各种三角形摆出哪些漂亮的图形?2、想一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不等腰)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动手试一试。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形拼不同的四边形,用三角形拼组图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接着学生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2、出示练习导入一、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1、两个三角形纸片,一定能拼成一个四边形。………………()2、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一个105度的角。………………()二、看一看,数一数。上面的图形中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个三角形,()个平行四边形。三、用七巧板摆出平行四边形,你能用几种摆法?二、自主探究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到目前为止,都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你最喜欢哪种图形?为什么呢?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还有梯形统称什么图形?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师:怎样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呢?除了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还能用三角形拼出哪些不同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图形的拼组好吗?(板书课题:图形的拼组)2、自主拼摆:出示例6: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师:我们首先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好吗?师:想一想:用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汇报师:现在讲桌上放了许多三角形,谁能用这些三角形拼四边形,不仅要会拼,还能清楚地讲你用了几个什么三角形拼成了哪种四边形?怎么拼的?指名学生边操作边讲解,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回忆你们刚才拼四边形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只要各有一条边是相等的,把这两条边拼在一起,也是一个四边形,只不过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师:谁还有什么发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发现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四边形,不只有一种拼法,如果是用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来拼,它有三种拼法;如果用等腰三角形来拼,它有两种拼法;如果用等边三角形去拼只有一种拼法。)第一种:用三边不等的三角形拼可以拼成:第二种:用等腰三角形拼可以拼成:第三种:用等边三角形拼可以拼成:师:大家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通过拼摆,学生归纳总结: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二、拓展提升:师:我们会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用两个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用两个以下的三角形,有相同的三角形,有不同的三角形,把它们拼组在一起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形,都有哪些图形。师:你们想设计出一幅更好看的图形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我是图案设计大师”,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用你们准备的各种三角形来拼出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比一比,看哪一组设计的图案最美、最好。新课标第一网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展示学生作品(略)师生共同评价:你最喜欢哪个作品?说说理由。三、课堂小结回想这节课,我们从用两个三角形拼四边形到用很多三角形拼美丽的图案,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收获,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下课后继续去研究探讨它。四、随堂练习填空: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条边,正方形的边都(),长方形的()边相等。  (2)三角形有()条边。  (3)圆对折两次后,可以剪出一个()形。  (4)风车转动时,你看到了()形。五、达标测试(一)选一选。Xkb1.com1、下列()个不能分成4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A、正方形B、长方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最少用()根等长的火柴棒摆一个等腰梯形。A、4B、5C、6D、73、在长度分别是3cm、4cm、6cm、7cm的小棒中,任取3根摆三角形,你能摆出()种。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A、1B、2C、3D、4(二)分一分,画一画。xkb1.com1、最少能分成()个直角三角形。2、最少用()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如下的平行四边形。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你有几种拼法,并画出来。课后作业:P92页5-9题板书设计: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五课时:图形的拼组第一种:用三边不等的三角形拼可以拼成:第二种:用等腰三角形拼可以拼成:第三种:用等边三角形拼可以拼成:教学反思:第六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深化所学。2.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图形的联系和变化,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教学过程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2.练习反馈。 (1)用同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四边形?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同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同样的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菱形。  两个同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两个同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菱形。  ……  (2)用同样的三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 3.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1)欣赏图案。(2)自己动手,用三角形拼成美丽的图案。 (3)反馈,展示学生的作品。 4.练习。(1)判断。   任何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正方形    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梯形。(2)练习十五第1、5、7题。 5.总结。通过图形的拼组,你又学到了知识?第七课时单元检测检测内容:第五单元过关冲刺检测目的: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第六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表: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小数连加、连减的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计算一般的小数混合加减运算小数加减法带括号的小数加减混合计算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加小数加减简便计算减混合计算的推广能应用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三、学情分析1、对于小数加减法,。因为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就已经通过元、角、分的加减初步认识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并且在第四单元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及意义和计数单位。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是让学生联系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及法则。本单元意图让学生学会把知识的特殊性向一般性转化,遵循小学生由浅入深的渐进式学习特点,把小数加减法剥离具体情境抽象出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2、本学期第一单元学生就已经学了整数混合运算,本单元让学生理解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同时学生已经在本册书第三单元学了整数运算定律,本单元主要是将整数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推广到小数中应用。通过推广,帮助学生拓展定律的使用范围拓宽自己的知识框架,产生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联系特性。3、在以往的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数位不一一对应的加减法,学生数位不容易对齐;小数部分不够减的情况,不少学生则容易把这种不够减的减法计算做成加法,特别是整数减小数的情况。要引起老师们在教学中的重视。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推广到小数中灵活进行简便计算。授课时数:7课时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第95~97页例1、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退位减法。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第50~51页的例题12、小数是怎样产生的?3、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2)通过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3)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2、出示自学提示。仔细看数学书95、96、97页例1、例2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小组合作:(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1、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四、老师精讲: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五、随堂练习口算下面各题:0.7+0.94.7-0.50.56-0.451.2+0.81-0.40.39+0.157.7+0.63.6-0.84.8-31.7-0.3六、达标检测1、算一算:10.52+3.4815.24-3.849.9+10.11100-0.272、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3、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六、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练习练习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练习要求: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2、提高解题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2、口算下列各题0.7+0.94.7-0.50.56-0.461.2+0.81-0.40.39+0.157.7+0.63.6-0.84.8-35.7+0.23.6-1.67+2.3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8.02+15.28108.5-35.0525-16.07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二、笔算练习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一、解决问题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www.Xkb1.coM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四【提高练习】1、25.6+80.273.1-14.4215-1.260-25.38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1)、3吨400千克+2800千克6元3角8分+3元9角6米25厘米-1米7厘米2)、16个0.1再加上()个0.1就满3?3)、1□.3-□.□——————————五、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第三课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100页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自学提纲:1、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100页例32、完成“做一做”3、计算下面各题19.92+14.4-9.9285.7-(15.3-4.8)40-(2.75+0.86)9.5+4.85-6.13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通过本节学习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2、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看数学书95、96、97页例1、例2(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7325-714+146-8910000-(981-326)+148(3)原来有11.42元,昨天我用7.5元买了一枝钢笔,今天妈妈又给我0.35元。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a)小组合作要求:(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b)汇报。(1)483.4―(39.5+98.8)(2)165+80.7+99.4=483.4―138.3=245.7+99.4=345.1(千米)=345.1(千米)(3)483.4―39.5―98.8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443.9―98.8=345.1(千米)四、随堂练习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85.07-15.3+94.3-4.3099.26-〔8.9-(3.96+1.3)〕22.8+5.23-9.125+14.7532.5-(5.07+6.13)+8.25五、课堂达标解决问题:(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483.4―(39.5+98.8)(2)165+80.7+99.4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483.4―138.3=245.7+99.4=345.1(千米)=345.1(千米)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教学内容:第104页例4.教学目标: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预习提纲:1、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104页例42、完成书104页“做一做”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教学目标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2、复习引入(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wwW.xkB1.cOm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2+2.5+1.80.5+1.5+1.5+0.55.26+3+1.740.25+0.15+0.75+0.8527.85-(7.85+3.4)(2)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3.85+10.06=□+3.8510.24+8.2+1.8=10.24+(□○□)18.76-(3.76+0.53)=18.76-□○□32.17-0.46-4.54=32.17-(□○□)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2、小组合作完成(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汇报:(1)8.42+8.46+8.54+8.58=16.88+8.54+8.58=25.42+8.58=34(秒)(2)8.42+8.46+8.54+8.58=(8.42+8.58)+(8.46+8.54)=17+17=34(秒)1、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2、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四、随堂练习练一练4.36+14.8+5.64+5.238.2-7.09-20.6-2.31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⑵指名汇报五、达标检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2.5+1.80.5+1.5+1.5+0.55.26+3+1.740.25+0.15+0.75+0.8527.85-(7.85+3.4)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完成课本105页第4题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五、课后作业:P105页5、6题板书设计:简算8.42+8.46+8.54+8.588.42+8.46+8.54+8.5=16.88+8.54+8.58=(8.42+8.58)+(8.46+8.54)=25.42+8.58=17+17=34(秒)=34(秒)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教学要求: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教学过程:一、口算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0.4+0.6+57.5+3.1+2.510-2.5-2.521-7.7-2.38-2.59+3.610-2.48-1.6二、简算练习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3.85+10.06=□+3.8510.24+8.2+1.8=10.24+(□○□)18.76-(3.76+0.53)=18.76-□○□32.17-0.46-4.54=32.17-(□○□)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1.25+3.7+0.755.6-0.18-1.27.08+16+8.210+0.009+0.1913.75-0.75-1.2580-19.4-8.09-3.515.6+0.5-5.6+0.57.2+5.6-2.834.5-(17.2+4.5)三、解决问题1、P10542004年春季运动会田径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见书)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2、P1065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3、P106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4、P1068⑴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使多少?⑵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5、P1069完成表格。说说每轮动作后,这三对选手的的分及排名情况四、作业:第106页7题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六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1、口算:2.6+0.40.375+0.6255.8+25-0.20.48+0.294.3-1.60.74-6.41-0.893-2.32.计算:4.2+15.624.8-18.213+7.110-9.053.96+6.044.03-1.97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二、巩固练习:1.计算:2-0.35-0.275+0.44.36-(2.01+2.29)+0.4821.3+108.75-(100-0.07)新课标第一网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1).9.26-3.96+8.905=(14.47514.20513.809)(2).9.09+11.1-19=(201.11.19)(3).40-9.05-(3.8+6.02)=(21.1333.3520.95)2、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4.9+0.1-4.9+0.134.02+13.5+0.985.6+2.7-4.45.17-1.8-3.29.95-(4.95+3.14)8.43+2.87+0.57+0.133、列式计算:(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三、解决问题: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3、有两个粮食仓库,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五、作业:完成作业本。课后小结: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七课时单元检测检测内容:第六单元过关冲刺检测目的: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第七单元统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16页的有关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四、学情分析: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五、采取的措施: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2、进一步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3、把握好教学要求。六、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书P108~109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预习提纲:1、自学课本P108-111例1-32、收集5月15日一天的气温,完成统计表。6时8时10时12时14时16时18时20时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并利用这种特点进行简单分析。教学难点: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简单分析。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出示自学提示。(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2、谈话引入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师出示统计表)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989900010203人数(万人)3468810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2.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xkb1.com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四、随堂练习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小组合作,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探究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自己绘制折线统计图,那大家想知道自己学的怎样吗?接下来我们做一组检测题。填空(1)要表示一年12个月的平均气温变化,用( )统计图更合适。(2)如果要观测病人的体温情况,最好选用(  )统计图。(3)为了比较学校六个年级的人数的多少,用(  )统计图好一些。(4)妈妈为了观测小明几岁到几岁之间长得最快,应选择(  )统计图。五、达标检测观测分析统计图。(1)从1月至8月,气温逐月(  ),8月以后,气温逐月( )。(2)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月,最高的是( )月。(3)( )月至( )月是全年最热的时间。(4)( )月至( )月气温上升最快,( )月至( )月气温下降最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老师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七、课后作业: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板书设计:认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画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书P110~113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提纲:1.陈东从出生到10岁身高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想了解哪些关于他身高的数学问题?2.对照陈东的身高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陈东的未来身高进行预测。3.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4.尝试完成教科书P111“做一做”。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动手能力。2、复习导入1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2、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师指导个别学生。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3、新课探究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小明115厘米时几岁?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四、随堂练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一二三四五六平均气温℃3510162228五、达标检测1、某县农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wwW.xkB1.cOm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课后作业:P112页1-4题板书设计:画折线统计图(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2)先画纵轴,后画横轴,纵、横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3)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书P114~116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教学过程:一、练习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二、实践活动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教学后记: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四课时单元检测检测内容:第七单元过关冲刺检测目的: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124页的有关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生活重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能较灵活的应用植树问题解决问题。四、学情分析:wwW.xkB1.cOm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主要是渗透有关的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手来帮助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五、采取的措施: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2、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六、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例1教学目标: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2、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自学提纲:1、搜集《关于植树节的由来》;2.请你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栽的棵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两端要栽”的。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再用线段图表示“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2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栽的棵数”,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这两幅线段图中发现的规律,并把它写下来。教学过程课前自学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2、出示自学提示。做一做:教学楼到操场有一段12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植树,要求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按照每隔4米栽一棵的要求植树,请你设计好,我们该准备多少棵树苗。a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b.植树有几种情况C.计算你的设计需要多少棵树苗?能利用画线段图把它表示出来吗?并将植树方案补充完整植树方案总长(米)间隔(米)间隔数(个)棵数(棵)种植情况示意图 12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d.你发现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师生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大家》学做手指操。2、导入: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灵活,在你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你们想了解一下吗?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三、预习反馈1、搜集作业汇报师:老师要求同学们搜集了植树节的由来,想必大家对植树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请问植树节的时间是几月几日?2、设计方案汇报是啊,3月12日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我们四年级的小朋友也要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诶,老师要求同学们设计的植树方案完成好了吗,请你们拿出来。在设计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1)课件出示:教学楼到操场有一段12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植树,要求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按照每隔4米栽一棵的要求植树,你会设计吗?我们该准备多少棵树苗?(由于题目中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的,同学们从3个不同角度考虑,出现了3种可能种植的情况。)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比较中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3)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课件:(两端都种,4棵)(只种一端,3棵)(两端不种,2棵)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理解:两端1)提炼规律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树只种一端:间隔数=棵树两端不种:间隔数-1=棵树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猜想解答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使全体学生体验到在不封闭的直线上植树会出现的三种常见类型。让学生在大背景下学习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运用分类与整合思想研究植树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引出、开展新课教学做好铺垫。(由于题目中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的,同学们从3个不同角度考虑,出现了3种可能种植的情况。)现在来研究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发现的规律正确吗?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中自学:应用规律,诠释规律四、设计方案,拓展思维空间1、出示课件:教学楼到操场有一段12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植树,要求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按照每隔4米栽一棵的要求植树(两端要栽)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新课标第一网1.).师:教学楼到操场有一段12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植树,要求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按照每隔4米栽一棵的要求植树(两端要栽)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套植树方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看看哪些方案最合适。2.)师:读完信息后要注意什么?(一边、两端要载)师:能解释一下“两端要栽”吗?生:头和尾各要种一棵。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平均分成几个间隔?每个间隔多少米?一共要栽几棵树?4.)平均分成6个间隔,每个间隔几米呢?有几棵树呢?5.)你想平均分成几个间隔,每个间隔几米?生:4个间隔,每个间隔3米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套植树方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看看哪些方案最合适。我的植树方案设计方案(示意图)小路总长度(米)间隔米数间隔个数栽树棵树(1)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2)汇报交流(3)在学生汇报方案时,要求他们讲清思路,,师予以展示。(4)师生共同探讨,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合适宜的株距、植树科学性、美观性等,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5)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条小路分成n段,每段的两端都要种树,会怎么样呢?【设计意图】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建模。1、你发现了什么?1)整理:我们把大家设计的方案整理一下。2)发现: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板书:在不封闭图形中,如果两端都要栽间隔数比棵树少1.间隔数+1=棵树间隔数=棵树—1间隔数×每个间隔长度=全长全长÷间隔=间隔数3)理解为什么加1呢?生:只有两个东西之间才有一个间隔生:两头都种如果是200米呢,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20米,会有几个间隔几课树呢?4、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1)有什么办法可以来验证吗?那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关系呢?1)提升:刚才我们从独立设计一个方案中初步感受,到在很多方案中发现规律,再想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验证了这种关系,这条路也是科学家发现自然奥秘的科学之路。不经意我们也经历了科学探索过程,好棒!我们继续上路探索。五、随堂练习(过渡语: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让学生看看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其他问题)我们生活中常常碰到一些植树问题请你选一选1.这排礼炮共有29个间隔,合()门礼炮。28门29门30门2.一列共有25张凳子,有()个间隔。①.25+1=26个②.25个③.25-1=24个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公交车从东站到西站全长18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多少个站点?把()想象成“树”,把()想象成间隔六、达标检测(一)、请你填一填(过渡语:在我们生活中,不仅物体与物体之间有间隔,时间与时间也有间隔。)1、吴老师家里时钟5点敲响5下,每下相隔2秒,敲完5下需要( )秒。12时敲响12下,需要()秒。2、5路公交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个车站(二)、请你算一算1、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2、四(2)班48人做早操,平均排成2列纵队,每2位同学的距离是5分米,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同学的距离有多少米?(三)、拓展题一人匀速地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5根,用了15分鈡,则这人如果按这速度走30分鈡可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几根电线杆处?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之为“植树问题”。想一想,“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有哪些特征?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课后作业: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那么两端不栽,棵树和间隔数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课后自学做一做: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板书设计】:植树问题在不封闭图形中,如果两端都要栽间隔数比棵树少1.间隔数+1=棵树间隔数=棵树—1间隔数×每个间隔长度=全长全长÷间隔=间隔数教学反思:Xkb1.Com第2课时: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二)教学内容:118-119页例2教学目标:1、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两端不栽时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自学提纲:1.认真读P118例2,它与例1有何不同?你是怎么想的?也用线段图示意,并找出规律解决问题。2.尝试完成教科书P118“做一做”。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出示自学提示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b.如何列式解决?C.利用画线段图把它表示出来?xkb1.comd.你发现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3、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预设:(1)画线段图。(2)复杂问题简单化。(3)直接在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推理。5、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通过你的验证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小结:两端不栽的规律:棵树=间隔数—16、想一想,两端栽和两端不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四、随堂练习: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五、达标检测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2、119页做一做1。3、119页做一做2。六、全课总结: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P120页2-4题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二)棵树=间隔数—160÷3=2020-1=19(棵)19×2=38(棵)教学反思:第3课时:植树的学问(三)教学内容:120-121页例3教学目标:1、借助动手操作,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2、初步培养在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教学重点:探究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自学提纲:1.利用实物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有几种方法可以算出“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2.通过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和例1、例2所发现的规律区别在哪?3.尝试完成教科书P121“做一做”第1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借助动手操作,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2)初步培养在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自学内容:P121页例3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b.如何列式解决?你是怎么想的?C.还有其他的方法吗?d.你发现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拿出学具,动手在3×3、4×4、5×5方格纸上分别摆一摆,并根据摆放的过程,填写下列表格。每边放的个数最外层总数计算方法3456。。。。。18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预设:(1)直接数(2)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1)×4(3)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4-4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1)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2)×4+4(2)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2)×2+每边的颗数×2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推出它的最外层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吗?填在表格中。3、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4、仔细思考,像这类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有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封闭图形与我们所求的“植树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小结: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每边的间隔数=每边的棵树-1最外层的棵树=最外层的间隔数5、出示例3:围棋格子图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四、随堂练习:1、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2、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花,可以怎样摆放?最少需要几盆花?五、达标检测1、快速抢答.(1)一个五边形,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2)一个三角形,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3)一个圆形,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数,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121页做一做3六、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练习二十:第6题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三)封闭图形(方阵)中:每边的间隔数=每边的棵树-1最外层的棵树=最外层的间隔数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1)×4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间隔数×边数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4-4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2)×4+4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2)×2+每边的颗数×2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单元检测检测内容:第八单元过关冲刺检测目的: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第九单元总复习 总复习(一)——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复习过程: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小组比一比: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3、小数性质(一)     复习概念(二)     小数化简1.,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练习:(1)0.6里面有()个0.01(2)0.61里面有()个0.01(3)3.61里面有()个0.01(4)0.061里面有()个0.0017/100改写成小数();23/1000改写成小数()34/10000改写成小数();3/1000改写成小数()0.25写成分数();0.312写成分数()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4、小数点的移动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练习:63.6×10×100÷1000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63.6缩小为原数的1/10缩小位原数的1/1000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2)由0.56到0.056是()。a缩小10倍b扩大10倍c缩小100倍(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总复习(二)——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过程:一、   讲评第六单元试卷1、口算。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二、   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练习:12.376÷10=()×100=()÷1000=()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练习:2.37米=()厘米1.46米=()毫米5070千克=()吨6.5吨=()千克1吨25千克=()吨52米4厘米=()米教师提问: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练习: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三、   综合练习课本P125小数P1281、2、3  总复习(三)——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一、口算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47?28-735?49+747?28-(735?49+7)47?(28-735?49)+7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235+5?(200-100?25)5?(12-12?12+12)=240?(100?25)=5?(0+12)=240?4=5?12=960=60说说运算顺序4300-(224?7?8)(41-16)?(89-64)(375+31-16)?(89-64)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2、  课堂练习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578+3864=178X26=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25X12514-389-11187X201125X88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66X9928X3+28X5+2X2825X47X4098X2723X37+27X373、应用题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四、   综合练习: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总复习(四)——三角形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教学过程: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1、  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2、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3、  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3.4.53.3.32.2.63.3.5为什么?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活动二:解决问题1、  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1)  三边相等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3)  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2、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活动三:提高题1、  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交流——汇报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交流讨论——汇报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8P130-13110、11、12、13    总复习(五)——三角形的练习卷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复习过程:1、复习概念: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2、练习讲评:(一)     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二)     填空: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三)     判断: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四)     画高: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1、  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2、  要标上垂直符号(五)     计算1、  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2、  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3、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总复习(六)——位置与方向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复习过程:1、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2、  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3、  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4、  画路线图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幻灯显示: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结合练习卷55、  课堂小测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总复习(七)——统计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2、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1、  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2、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1) 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2)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3)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4) 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4、P127统计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2) 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P13114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www.xkb1.com天添资源网http://www.ttzyw.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