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

ID:8442642

大小:4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28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_第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_第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_第3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_第4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姓名:日期:分数:一、基础知识积累(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朝廷雷霆舰艇亭亭玉立B.栖息沏茶契约休戚与共C.凫水符合俘虏自叹弗如D.桂冠纶巾东莞鳏寡孤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打烊贸然颠扑不破狗苛蝇营B.宣泄通牒惹是生非进退唯谷C.荟萃招徕心猿臆马芒刺在背D.蝉联伸张见微知著老生常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

2、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B.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C.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D.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

3、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乙己》出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鲁迅的小说大多收在《呐碱》和《彷徨》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杨二嫂等人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B.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C.《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

4、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他是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二、现代文阅读(3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8题。“断桥”考关长龙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

5、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

6、“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

7、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

8、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