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干丝“滗”水,何“罪”之有?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干丝“滗”水,何“罪”之有?

ID:8476217

大小:2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3-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干丝“滗”水,何“罪”之有?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干丝“滗”水,何“罪”之有?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干丝“滗”水,何“罪”之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干丝“滗”水,何“罪”之有?近日,一篇《语文教材“三宗罪”》的专访,网络和媒体竞相转载。作家叶开以“邪恶”“篡改”“造假”“蒙蔽”“罪恶”“伤害”等词语指斥教材删改名家名作,断言“教材编写者如果是真正的专家,他们一定能找到真正的好作品选入教材,而无需删改一字一词一句”。叶开特别举出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认为教材改得“非常之荒谬”:课文里提到“扬州干丝”,北京是煮了当一份菜吃的,扬州作为点心来吃的。茶馆外有人挑担子叫卖,客人要时,担主就把干丝切好装在一个碗里,把开水浇进去,用另一个碗一扣,倒过来,就把开水逼出去

2、了。这个动作,朱自清用的是“逼”,常见字,且生动活泼。课文擅自改成了“滗”。这个字反而是生僻字,且“滗”指用像笊篱一样的东西过滤,而“逼”字,在《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里,就有把水“逼”出去滤干的词意。所以朱自清用词非常准确,还是个常见字。把它改成“滗”,就变成一个生僻字,而且这两个字的意思还完全不一样。教材中名家名作的用字该如何整理尽可以讨论,但叶开的议论至少有三点靠不住:第一,说此处只有用“逼”字才“准确”和“生动活泼”;第二,说“‘滗’指用像笊篱一样的东西过滤”;第三,说某词典“逼”字有“把水‘逼’

3、出去滤干”的词义。“滗”,《广韵?质韵》鄙密切,训作“去滓”。普通话读bì,《现代汉语词典》释作“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滗茶、滗药(汤药)滗米汤,许多方言都说“滗”,且绝不用“笊篱一样的东西”。扬州话也说“滗”,扬州干丝先用开水烫过,自然要“滗”去水再吃。朱自清说自己是扬州人,“一大堆扬州口音就是招牌”(《我是扬州人》)。他把“滗”写作“逼”,是因为自己母语里这两个字同音。这跟以下两个例句中他把“蹲”写作“登”、把“斗(鬭)”写作“逗”原因一样。你可以说先生这么写也没什么不合适,但至少未见得

4、更“准确”和“生动活泼”吧:在这一个月里,我虽然在春晖登了十五日,但觉甚是亲密。﹝见《春晖的一月》。“登”,字当作“蹲”,《现汉》的注释是“比喻待着或闲居”。﹞分析一首诗的意义,得一层层挨着剥起去,一个不留心便逗不拢来,甚至于驴头不对马嘴。﹝见《新诗杂话·序》。“逗”,字当作“斗”,《现汉》的注释是“往一块儿凑”。﹞叶开所说的《现代汉语大辞典》真还没见过,《汉语大词典》“逼”倒是有一个义项注作“用同‘滗’”。这个“用同”说得极有分寸,指出有人将“逼”当“滗”用是曾有的事实(可见朱自清文中的“逼”就是“滗”

5、字,两个字的意思并非叶开说的“完全不一样”),但又不承认“逼”是“滗”的异体字。据《扬州方言词典》(王世华、黄继林1996),扬州话的“滗”有去入两读:入声一读正与“逼”同音,去声则读如“闭”。编于上世纪30年代的《国语辞典》,“逼”字也另有去声一读。朱自清“滗”2写作“逼”,用的是方言同音字,也照顾了当时的国语标准音。可今天还教学生将口语常用字“滗”读作“逼”或直接写作“逼”,用普通话读来是很不堪的。教材和课外读物不同,对名人名篇的文字处理应当允许有所不同。“滗”照朱自清原作写作“逼”,不知会让多少小学

6、生像叶开一样望文生义;教材直接改作“滗”,省去了注释说明的麻烦,不是也没有影响叶开“语文考试成绩也仅是中等偏上”的女儿“两天”就看完“五十多万字”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吗?教材对名人名篇的文字处理不可能全都十分妥当,但未必就是“造假”。正如本文引述叶开的文字,就“擅自”将“切生动活泼”改作“且生动活泼”,将“虑干”改作“滤干”,不管改得对不对,都只是为了讨论方便,而绝无“邪恶”用心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