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

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

ID:8530951

大小:2.87 MB

页数:159页

时间:2018-03-31

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_第1页
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_第2页
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_第3页
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_第4页
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概况(一)课题立项为集中广州市属技师学院的教研力量,共同研究和探讨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以便指导广州市属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的教学实践,并提供各级劳动保障系统参考,广州市职业技能教学研究会组织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冶金技师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六个单位于2005年9月立项《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科研课题,开展研究。(二)课题背景1、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

2、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件中提到:“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因此,159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关于技师和预备技师的培养问题,15号文件还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

3、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采用全日制、非全日制、导师制等多种方式实施培养。职业院校进行预备技师考核试点,取得预备技师资格的毕业生在相应职业岗位工作满两年后,经单位认可,可申报参加技师考核”,并要求“到十一五期末,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保障部在《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劳社部发〔2006〕16号)中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各类职业教育培

4、训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在完成‘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培养新技师和高级技师190万名。为此,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以及其它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中要开展预备技师培养试点工作,探索通过学校教育方式培养后备技师的途径和方法。为了贯彻落实劳动保障部提出的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和新技师培养计划广东省劳动保障厅也提出要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计划在1595年内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32.6万人,逐步形成一支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2、

5、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变化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后时期,产业结构正处在一个调整变化阶段,由于新技术应用、生产设备更新以及企业劳动管理观念的改革,原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两个转变的政策来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针对广东省经济发展对科技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广东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粤发〔2004〕12号)和《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粤发〔2005〕14号),明确提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到20

6、20年,全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创新型广东,同时创新型广东的建设包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体制创新、观念的创新,和技术创新,而所有这些目标都需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队伍是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力量。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设备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劳动者职业能力基本要求的全面提升,即包括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提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通过课题对就业市场调研的数据证实了上述形势的紧迫性。159在20世纪全球经济规

7、模的增量中,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同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仅为15%,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29%。另有数据表明200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仅49%。差距相当明显。其中,技能人才短缺及技能偏低是一大制约因素。据统计,2005年广东省技能人才的缺口为130万,高技能人才尤为短缺。下表和下图为2005年广东省技能人才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表。技术等级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求人倍率与上年相比求人倍率变化高级技能(职业资格三级)3.383.681.7

8、3-0.15技师(职业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