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

2013人教版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

ID:8579341

大小: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2

2013人教版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_第1页
2013人教版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_第2页
2013人教版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_第3页
2013人教版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_第4页
2013人教版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教材、学情、教学研究课题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计划:1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2)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

2、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女生视角板书设计(思维导图设计)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检查预习2分钟二.导入新课3分钟三.讲授新课28分钟了解《学案》预习完成情况,提问或指名学生回答预习题答案。让学生思考问题:天地万物是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

3、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地球在约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2.什么是物质。教材先列举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引导我们探究物质的科学含义。课堂探究:(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

4、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提示:(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性。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那么,什么

5、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汇报学案预习题答案学生思考,各抒己见让学生在理性的思考中感悟道理学生分析思考,并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学生分析资料讨论思考问题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教材引用列宁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的本质含义: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质

6、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三,物质具有可知性。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设置问题: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

7、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

8、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一下的内在联系: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2、能为人的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