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版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导学案

2012语文版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导学案

ID:8581317

大小: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02

2012语文版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导学案_第1页
2012语文版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导学案_第2页
2012语文版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导学案_第3页
2012语文版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导学案_第4页
2012语文版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语文版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编制:窦慧杰审查:高一语文组时间2011.11教学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

2、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2..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⑷留别:

3、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二:预习检测。1.①学生注意正音。天姥()瀛()洲剡()

4、溪渌()水屐()殷()岩泉栗()深林水澹()澹扉()訇()鸾()觉()时之枕席②、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烟涛微茫信难求信:越人语天姥语(yǔ),云霞明灭或可睹或:势拔五岳掩赤城拔:我欲因之梦吴越因:脚著谢公屐著:(zhuó),迷花倚石忽已瞑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殷: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2.整体感知诗词,梦,总有个入梦前——梦中——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提示:入梦缘由——()——()——()——()这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

5、线连缀起来成(山形).三:文言知识点:1.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2).名词用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3).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

6、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四:、诵读并分析诗文  (一)诵读并分析①段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1. 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2. 郎读“

7、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1.此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2.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五、艺术特点:1、想象丰富。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2、构思新奇。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3、消极因素。流露的“古来万事东流水”,

8、“且放白鹿青崖间”之类的情绪,是清高的士大夫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六、中心思想: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七:拓展练习(一)、课文阅读训练1.选择背诵: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明显点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表现他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