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致蒋经国先生的信》word教案及练习

语文版九上《致蒋经国先生的信》word教案及练习

ID:8628822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语文版九上《致蒋经国先生的信》word教案及练习_第1页
语文版九上《致蒋经国先生的信》word教案及练习_第2页
语文版九上《致蒋经国先生的信》word教案及练习_第3页
语文版九上《致蒋经国先生的信》word教案及练习_第4页
语文版九上《致蒋经国先生的信》word教案及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上《致蒋经国先生的信》word教案及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致蒋经国先生的信•课文精讲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咫zhǐ 尺:比喻距离很近。幼时同袍:形容当年很亲密。政躬违和:文中指蒋经国患病。政躬,对对方身体的尊称。违和,不平和,即生病。珍摄:保重身体。同捐前嫌: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诠quá n察:明察真理。诠,事理,真理。悖bè i谬:荒谬,不合道理。难辞其咎:难以推卸责任。咎,罪过。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经纬万端:指形势错综复杂。苟gǒ u同:随便地同意。毋庸赘zhuì 言:无须说多余的话。旨哉斯言:这话说得对呀。旨哉,赞美之词。斯言,这番话。时不

2、我与:时间不等待我。指要抓紧时间。未雨绸缪mì u:原指趁着天还没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后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束装就道:整装上路。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阳市陈江镇幸福村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

3、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32年,在荷兰、比利时、德国汉堡等地组织领导海员运动。1933年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等人营救获释。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因反对张国焘“左”倾路线,遭张国焘拘捕,带着手拷参加了长征。1936年冬到达陕北后,在红色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编译,1937年3月,任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参与筹备、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在韶关被捕,先后被关押在江西马家洲集中营、重庆渣滓洞

4、等地,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1月获释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在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具有重大影响。他历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

5、会副主席,中苏友好协会理事、副会长,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常务委员,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支援埃及反抗侵略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华侨大学校长,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外交部顾问,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外交部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

6、任、党组书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侨联名誉主席,中日民间人士会议中方委员会主任,宋庆龄基金会顾问。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六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并获国家副主席提名,第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等职。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3.背景链接有文献记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

7、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本文围绕和平统一祖国,解劝蒋经国为此做出贡献为中心进行阐述。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信旨,接着从不同角度,采用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劝说。感情强烈,推心置腹。论证灵活、逻辑严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二、文章脉络文章因为是书信体,可分为前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前言(1、2),称呼和问候语。由于作者与蒋经国虽说世交,然“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长年未通音问”,所以先叙旧,再议别离,后问安。正文

8、(3-7),为促进祖国早日统一,作者从不同角度劝说蒋经国为和谈做出贡献。(分析问题)正文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3),首先提出总论点,“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提出问题)第二层(4-6),从几个不同角度论述中心。一、从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入手,论述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批驳所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