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

ID:8804377

大小:1.15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4-08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_第1页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_第2页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_第3页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_第4页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接触网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接触网九区平面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铁道电气化年级:2007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王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年月日接触网课程设计一、原始资料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

2、型气象区。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站线:承力索GJ—70,Tcmax=1500kg;接触线TCG—100,Tjm=1000kg。正线:承力索GJ—70,Tjm=1500kg;接触线TCG—100,Tjm=1000kg。e=8.5m4.土壤特性:(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º,挖方地段。

3、(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º,填方地段。二、设计内容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拉杆及腕臂/定位管及定位器、安装参考图号三、验算部分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四、使用图纸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五、课程设计于第七周末交

4、,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第一章接触网的负载计算各种气象条件下悬挂负载的计算:原始资料: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链型悬挂,站线半补偿链向悬挂2)气象条件:第九典型气象区3)悬挂数据:结构高度为1.1m站线:承力索GJ—70,=1500kg;接触线TCG—100,=1000kg。正线:承力索GJ—70,=1500kg;接触线TCG—100,=1000kg。e=8.5m4)土壤特性:安息角(承载力)为300,填方地段1、气象条件:=40℃;=-20℃;=-5℃;=30m/s;=15m/s;b=20mm

5、;;(查标准典型气象区表)2.线索条件:承力索GJ-70:=1500Kg;Δ=±10%;=0.615Kg/m;dc=11mm;s=72.20mm2接触线TCG-100:=1000kg:;Δ=±15%;A=11.8mm;B=12.8mm;=0.89kg/m,=0.05kg/m。风速不均匀系数:=0.85(查风速不均匀系数表)风载体型系数:K=1.25(查风负载体型系数表)计算过程:1.垂直负载:在计算冰负载时,因接触线与受电弓互相有摩擦,故在计算是将其厚度折算为承力索覆冰厚度的一半。承力索的覆冰厚度认为是圆筒形的,且

6、全线覆冰厚度相等。对于接触线的覆冰重力负载,在计算时忽略其横截面的沟槽形状,认为是圆形的,对于接触线取平均直径1)接触悬挂的自重负载(无冰.无风的合成负载):2).承力索冰负载:3).接触线冰负载:4.)接触悬挂的冰负载:2.水平负载:接触网悬挂线索的风负载计算公式:(1-1)该式是表示一个跨距内的线索所受的实际风负载。在计算式,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一般取。同时,为计算方便,通常总是先求单位长度的风负载。当把取1时,接触网悬挂线索的风负载公式可变为单位长度风负载公式,即1).承力索最大风负载;2).接触线最大风负载

7、:3).承力索覆冰风负载4).接触线覆冰风负载3.合成负载:在线索同时承受垂直负载和水平负载时,合成负载时它们的几何和。在计算链形悬挂的合成负载时(对承力索而言),其接触线上所承受的水平风负载被认为是传给了定位器而予以忽略不计。则最大风速时的合成负载覆冰时的合成负载第二章最大跨距计算1).已知条件:支柱挠度;当量系数m=0.85(《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接触网》)在强风作用下,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最大偏移值,在线路直线区段不应超过500mm,在曲线区段不应超过450mm。直线区段“之”字值a=300mm,曲线区段拉出

8、值见表2-1表2-1.接触线拉出值选用表曲线半径(m)300~12001200≤R≤1800R>1800∞区间拉出值(mm)400250150±300隧道拉出值(mm)300150100±2002).链形悬挂最大跨距长度计算过程直线区段:(2-1)(式中——最大计算跨距(m);——接触线额定张力(Kg·m);——接触线受风负载(Kg/m);——链形悬挂当量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