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吴仁宝》观后感

影片《吴仁宝》观后感

ID:8823830

大小:17.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8

影片《吴仁宝》观后感_第1页
影片《吴仁宝》观后感_第2页
影片《吴仁宝》观后感_第3页
影片《吴仁宝》观后感_第4页
影片《吴仁宝》观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片《吴仁宝》观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影片《吴仁宝》观后感4月28日,我公司党组织全厂党员观看了十八大献礼影片《吴仁宝》。吴仁宝同志的先进事迹朴实感人、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共产党员的责任是无限的。”观看了《吴仁宝》后,让人发自内心的感想和赞叹。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华西村的吴仁宝就是这个发挥着关键作用的最为关键的人。他的“关键地位、关键作用”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几十年带领群众拼搏、奋斗中形成的,他的牺牲奉献、公而忘私、言行一致的人格和精神是人民群众公认的。影片《吴仁宝》以铮铮事实告诉了我们,在新时期党员干部应该

2、如何服务人民、造服社会,应怎样才能永葆纯洁品质,发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带领村民艰苦创业的历程,深刻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一心为公的精神风貌。片中每一个生动的场景,每一次创新的举措,每一句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感动着大家。影片不仅刻画了吴仁宝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的光辉形象,也展示了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拼搏精神,使每一位观众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电影中的主人公吴仁宝在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两句朴实铿锵的语言,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恢宏磅礴的气势,但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起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是什

3、么会使我如此感动呢?这就是从这部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江苏大地上千千万万种精神中的强音,是我们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上的无价之宝。看过电影后,我很想去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去看看,领略下华西村的风采。虽然没有时间去参观参观,但华西的风貌我也见识了一点,今年暑假,我乘车去昆山时经过华西村,虽然只是大致的观摩了下,但华西的发展却是让我感慨万千,华西村的建筑让我领会到农村与农村之间也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华西的建筑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也有复古的明清建筑,融合了现代与古代建筑的灵魂,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吴仁宝》

4、故事让人感动,更多的是带给广大党员干部的感悟与激励。联系到规划部门身处城市建设的前沿,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是基础,是关键,必须规划先行,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管理得好。我认为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加强规划部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一是要树立朴实奉献的思想作风。思想作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灵魂。吴仁宝老书记始终不拿村里的最高工资,不住最好的房子,身体力行教育身边的人“吃水不忘打井人”,不忘党的领导。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艰苦朴素,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作为引领地方经济建设的规划部门,要以思想作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做到脚踏实地,敢于创新

5、,勇于奉献,为服务江宁科学发展筑牢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要树立造福人民的服务理念。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树立为人民服务、造福社会的服务理念。为了华西村的需要,吴仁宝可以置家中4个熬熬待哺的孩子于不顾,而捐出米缸中仅剩的大米,充分展示了吴仁宝那种始终不渝的、忘我的爱民情怀。规划部门作为国家的职能机关,规划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服务人民、让群众满意,我们所掌握的审批和管理权的实施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础,坚决做到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按职用权,必须始终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观教育,确保规划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吴仁宝对现

6、状有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清醒的规划,他能够充分认识到华西村自身的发展情况,不盲目跟风,订下了“15年规划”平整田地,以此打下华西村未来发展的基础。作为规划部门,不论是编制区域性的长远规划,还是审核一厂一村的项目蓝图,都要求业务人员踏实苦干、实事求是,在图纸上察之毫厘,在踏勘中绘之千里,一切工作皆以实事求的工作作风为基本要求。四是要树立造福社会的崇高信念。吴仁宝并非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他始终坚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以造福群众、造福后代、造福社会以崇高信念。规划部门要以树立造福社会的崇高信念为核心,结合即将开展的新市镇城市设计工作,作为规划人,要为百姓负责,规划出群众满

7、意的新市镇蓝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好好地向优秀的共产党员吴书记学习。学习他敢于创新,追求发展的气魄。华西村的工业发展,是从基础发展开始的。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厂。80年代,他想建学校、盖医院,让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没有这种超前的思维,没有这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动力,没有这种想干事的气魄,是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产销售总额要过500亿元目标的。学习他百姓第一,共同富裕的胸怀。当初的华西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