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四册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四册

ID:8914453

大小:1.27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4-12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四册_第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四册_第2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四册_第3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四册_第4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四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四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读图--农业分解图:  1.指出农业的五个部门;  2.农业各部门生产的主要产品;  3.农业生产的产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主要有哪些用途?    我们从农业分解图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所以说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想一想  1.当地主要从事哪个农业部门的生产?  2.从我国国情来说,抓紧粮食生产尤为重要,为什么?  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种植业是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一方面要有适宜耕作的土

2、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另一方面要有可供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区域,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例如,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等。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氏族公社时期,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种植业。直至今天,种植业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想一想  1.当地种植哪几种农作物?一年能收获几次?  2

3、.家里平时吃的粮食、蔬菜、食油、食糖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  3.山区发展种植业为什么要修造梯田?     读图--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我国哪些地区是主要的种植业区?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这些地区成为主要种植业区的原因。  2.指出我国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油料作物--花生和油菜,糖料作物--甜菜和甘蔗,以及棉花的集中产区。    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的差别。一般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地区主要是

4、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以南地区主要是水田,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较广。农作物生长期的天数,从南往北逐渐减少。一般来说,海南岛可以一年三熟,淮河以南一年两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一年一熟。所以,我国种植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各地的水、热等条件,因地制宜,使耕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做一做  完成下表:  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的需要量大。长期以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粮食生产一直占有主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五

5、十多年来,我国的粮食产量虽然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缓慢。1984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396千克),但是,仍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400千克)。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目前,丰收年粮食就不富裕,歉收年粮食供应则更紧张。所以,粮食生产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读图--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及其人均值的变化:  1.1992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的耕地总面积大约减少了多少?人均耕地面积约减少了多少?  2.1992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约增加了几倍?

6、人均粮食产量增加了多少?     想一想  我国近四十多年来,为什么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倍数,少于粮食总产量增加的倍数?    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国家从1983年开始,在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建立了一大批商品粮基地。在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读图--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指出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名称。      读一读  我国

7、的商品粮基地  自1983年以来,我国已投资14.4亿元,陆续兴建了274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市)。这些商品粮基地县(市),除集中分布在九大商品粮基地外,在内蒙古、广西、福建、青海、新疆、云南、贵州等省区也有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既包括小型水利设施的配套工程,也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良种繁育体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智力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自1983年至1992年的十年间,这些商品粮基地已累计生产粮食3992亿千克,其中全国新增的粮食产量,有一半左右是由商品粮基地生产的。  --摘自1992年12月9日

8、《人民日报》    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