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

ID:8985652

大小:67.5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14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篇名: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兼释程恩富教授的定义作者:钟卫华;机构:三明学院政治法律系;来源期数:2012年12期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摘要: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助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有助于回应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诘难。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许多人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都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相比较而言,程恩富教授从四个方面来定义马克思主义,既强调了这一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主体,又点明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既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又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价值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定义最完整的科学概括。篇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过程与共产国际七大作者:侯波;张喜德;机构:湛江师范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来源期数:2012年12期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国际;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毛泽东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共产国际关系十分密切。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然也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本国化、民族化、时代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传入主要是通过俄国人,特别是共产国际的介绍来实现和完成的。研究这

3、一课题对于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客观公允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功过是非,以科学态度对待外部条件和资源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篇名:活跃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批判与创新》评介作者:李欣广;机构: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来源期数:2012年11期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理论批判;新自由主义;广西大学;公有制经济;评介;摘要:在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的集体努力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

4、的直接指导下,经过一年半的工作,由刘思华、项启源、杨承训主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批判与创新》出版了。书中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或学者作了学术思想与理论成就的简介,展示了他们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革命立场和学术风格。1.学术理论批判评介本书对各位学者的理论批判内容进行了概括,认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这些理论批判成为我国 篇名:论文化认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者:赵司空;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来源期数:,2012年11期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认同;苏东剧变;摘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广大社会群体文化认同的基础。这不仅由中国的社会结构决定,而且

5、可以从中东欧转型社会文化认同危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对待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中东欧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之一。中东欧文化认同危机与马克思主义命运的关系提示我们,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社会的作用比之于对中东欧社会的作用要大得多。其中,文化认同的可解释性与确定性、精英与草根以及文化认同的当下性与长期性的关系或许可以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认同的三个重要维度。 篇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思考作者:刘勇;机构: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期数:2012年11期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外知

6、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基于意识形态统一、国家建设、统一社会心态和人民教育的需要,高度重视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把它放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群众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首要地位。在极短的时间内提高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提升了他们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迅速在思想文化领域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主导权。这一宝贵经验,对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推进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篇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哲学解读作者:邓伯军;谭培文;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来源期数:2012年08期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体

7、系;语言哲学;摘要: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从语言哲学高度,以语言的指称和意义的关系为中心,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体系转变的学理内涵。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是在西方社会历史实践中约定俗成地指称外部对象,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大众化转变势必指涉指称的转变问题;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意义也是在主体以语言把握其所指的对象的过程中获得的,而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大众化转变势必指涉意义的变迁问题。 篇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热点问题综述作者:余卫国;机构: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来源期数:2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