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师生关系的构建

从《论语》看孔子师生关系的构建

ID:8986090

大小:4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4

从《论语》看孔子师生关系的构建_第1页
从《论语》看孔子师生关系的构建_第2页
从《论语》看孔子师生关系的构建_第3页
从《论语》看孔子师生关系的构建_第4页
从《论语》看孔子师生关系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论语》看孔子师生关系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论语》看孔子师生关系的构建——之“平等中的首席”唐颖刚前言:价值观多元化正冲击着社会人际关系的原态,即便纯洁如师生关系也未能幸免。常有“生不生,师不师”之事见诸网端报头,触目惊心者有之,令人发指者亦有之,一时间惊涛骇浪,口诛笔伐。或以为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不公或误解,其实这是人们价值观体系崩溃时痛苦心情的正常发泄。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良好的?又该怎样去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呢?本文辑《论语》中孔子言行,参阅前贤考注,以故事汇的形式,分“平等中的首席”、“有爱与表扬”、“批评的艺术”三部分来展现孔子与群弟子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的构

2、建。如能略窥圣人教育艺术之万一,又能予我辈以点滴启迪,善莫大焉。关键词:《论语》良好师生关系构建表扬与批评的艺术在学校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师生关系因其可以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结果,无疑成为最重要的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育教学,所谓“尊其师,信其道,乐其教”是也;反之亦然。构建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教师。儒家也讲求“修身以正已,修已以正人”。基于此,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在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老师的做法。向古人借智慧,本文主要通过教育家孔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来探究师生关系构建的艺术。什么样的关系才是良好的?学生对待老师的

3、态度和意见,是检验师生关系是否良好的重要手段。孔子在其生活的时代里就有了“圣”与“仁”的美誉,是当时社会上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明星。大明星大都处在聚光灯炽烤之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难免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圣贤如孔子也莫能外。《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较集中的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訾诟。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州仇)对孔子就很不以为然。一次他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仲尼更贤能。”当鲁国的另一个大夫子服景伯将叔孙武叔的话告诉子贡的时候,作为孔子学生的子贡并没有因为别人夸奖自己比老师还厉害就沾沾自喜,而是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

4、可以看清里面的一切;老师家的围墙却有万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子张篇第十九·23》)还有一次,也是这个叔孙武叔干脆就毁谤起孔子来,也是这个子贡就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我的老师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我老师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子张篇第十九·24》)不独叔孙武叔,还有一个叫陈子禽也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孔仲尼

5、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干脆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的老师的高是不可及的,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我老师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我的老师活着是十分荣耀的,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子张篇第十九·25》)师生关系怎样才算是良好,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

6、长……这些都应该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其实,《论语》中能表现孔子与其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案例很多,上述三例单就尊师一点,也算是典型。在孔门中,按孔子的标准来评判,子贡并不是最优秀的。通观《论语》,也并不见得孔子对子贡同学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就是这样的子贡,却总能自觉地维护老师的尊严和威信,且都是在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孔老师在他的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令人羡慕的。那么,孔子是怎样把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起来的呢?平等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要不要、能不能、有没有与学生平等相处

7、,可以说老师的取向直接决定了师生关系构建的走向。师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要构建健康的、良好的关系是不可能的。没落了的贵族依然是贵族,孔子就是。因此,孔子的政治思想体现在对封建秩序的维护上,等级观念是很深的,《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就是两个对立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篇第十二·11》)那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提倡的是大众教育,这与他在政治上的做法正好相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第十七·2》),表现在德能勤绩等方面,学生个体间不可避免存在着差别,但作为人本身却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我们

8、来看孔子是怎样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一、有教无类也是师生平等的一种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有教无类”。既然是“有教无类”,就意味着不管年龄大小、出身如何,都可以成为孔子的学生。面对所有学生,孔老师均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心态之端正真能让今天某些老师汗颜,最能印证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