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书读得少你是经典读得少

你不是书读得少你是经典读得少

ID:8992413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4

你不是书读得少你是经典读得少_第1页
你不是书读得少你是经典读得少_第2页
你不是书读得少你是经典读得少_第3页
资源描述:

《你不是书读得少你是经典读得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你不是书读得少,你是经典读得少一、问题的由来每次去书店,看着高高的书架,满眼的书,一方面很庆幸,这个时代对爱书的人来说,是幸福的,一方面也很难过,这些书都像一个个陷阱,很多人陷在其中,而不自知。这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信息通畅,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各种论调都可以看到,但有价值的东西也被隐藏的更深了,不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很难发现他们,互联网像一湾深海,如果没有高超的游泳技术和掌控能力,不想被互联网淹死,就只能远离它。有一个现象,自信息革命以来,整个世界范围内,在各自领域内取得瞩目成就的年轻人大多集中在互联网和商业领域,

2、而人文科学几乎找不到年轻人的身影了。可能很多人会说,人文科学需要经历和积累,心智成熟之后才会有所成就。先不说什么叫心智成熟,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先看看近代历史上的一些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维特根斯坦写《逻辑笔记》的时候,24岁,尼采写《悲剧的诞生》时,28岁,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39岁,卡夫卡写出《变形记》刚刚30,叔本华30岁就写出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完成自己的哲学使命,《共产党宣言》出版的时候,马克思也才刚刚30岁……再看看国内的:陈寅恪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胡

3、适26岁任北大教授,萧红去世时,也刚刚30多岁,却已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几部耀眼的作品……上面提到的这些人本身具有的某种超越常人的品质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光有品质是远远不够的,对人类来说,每个时代人的品质应该是差不多的,不存在有的时代人的品质高,有的时代人的品质低,如果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现在的人的身体素质与大脑发育应该是超越过去的,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当代做出巨大成就的艺术家与思想家却乏善可陈。这当然跟环境有关,跟这个时代有关。有位前辈说过:你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我想换个说法:你不是书读得少,你是经典

4、读得少。我们这个时代,留给思考者的空间越来越小了,思考者要接受的挑战越来越难了。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内心笃定,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并坚持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最后越走越远,越走越闪耀。世界上本没有多少真理可言,有的只是角度的不同,你坚持自己的世界观,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坚持下去,开辟蹊径,终会有所成就,就像叔本华生前极其讨厌黑格尔的哲学,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并不妨碍叔本华与黑格尔都成为伟大的哲学家,我们的世界有足够的宽容与度量,容得下不同与异端。怕就怕自己没有独立的思考与意志,跟着那些粗枝大叶的浮于表层的潮流与声音四处

5、飘泊,最终茫然不自知,埋怨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不平等,把浅薄当深刻,把高音当强音。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些浮于表面的潮流与声音就特别多,充斥在书架上的评论集,充斥在社交工具上,充斥在一些精神导师的心灵鸡汤里。那些满是标签与结论的东西,根据触及不到事物的本质,只是一堆情绪的排泻物,但它们足够的多,年轻的孩子们很难穿过它们,找到一处安静之地,人烟稀小,用自己的头脑想点东西。是的,现实的干扰是最大的敌人,教育的求全求偏、社会环境的嘈杂,互联网的泥沙俱下,这是这个时代对每一个渴望独立思考的人最大的挑战。很多人患上了偏见症,无法用无偏

6、见的认识去深入社会与生活。而他们的这些偏见并不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是从别人那儿继承过来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持偏见的那些东西到底是怎么样的,就人云亦云地带着偏见,可笑而可悲。不管是黄色的土,红色的土,还是黑色的土,都是可以长出大树的,关键土里要有树需要的营养,空空的脑袋里是长不出思想的。我们需要的是独立的思考,是直接面对认识对象不带先入偏见的思考。而更多的时候,就像柏拉图的那个比喻里说的,我们直接面对的是认识对象的影子或者是影子的影子,那些不痛不痒的议论者,就像那些举着火把的人,把影子投射给我们,或者他们看到的也只是

7、影子,他们贩卖的都是从别人那儿拣到一些零碎,如果你信了,你记下了,看似你收获了很多的东西,给了你一树的枝繁叶茂,可是在一棵树没有强壮的根系与枝干之前,枝越繁叶越茂,大树倾倒的就越快。那些相互矛盾不成体系的结论最终也会纠缠在一起,让事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浮于表象。所以,打好根基,强壮树干,就请从经典读起,从源头读起。简单说个例子,现在电影文化很火爆,人人都在写影评,谈电影,江湖上自称影评人的越来越多,张嘴法国新浪潮,闭嘴谈巴赞,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看过巴赞写的文章,如果看过了,又不知他们有多少人接着找来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

8、读读,如果不理解柏格森有关“意识”与“时间绵延”这些理论,是很难理解巴赞的。我先大致说一下,我对经典的理解。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一个学科或者领域内的开创之作或集大成者,或者是表现人类对世界及自身探究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二、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是一个学科的开创之作,是学科概念和框架刚刚形成的样子,是学习和理解一门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