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ID:9005883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4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1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2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3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丰县欢口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相权的演变、古代的监察体制、选官制度、地方行政机构等为基本内容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秦汉至元朝)。能力目标: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学生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通过教材知识体系的重新整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重、难点:重点:相权的演变古代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难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进程与规律问题探究:1、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处于怎样的地位?有何表现?2、试述从秦汉到元朝,相权演变的有关史实。你能归纳出

2、相权变化的基本趋势吗?3、西汉、唐朝、宋元时期设置了怎样的监察机构?你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4、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你能从那几个角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科举制?5、元朝设置了哪些主要的行省?它与元中央的关系如何?行省的设置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6、结合第二、第三节的有关内容,综述一下汉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况。学习检测一、选择题:1.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盖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A.继承了秦国王位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D.修建万里长城2.西汉形成中外朝制度,反映了()A.地方势力削弱皇权加强B.国家机构的数量增加C.决策中枢的

3、转移D.政府的办事效率加强3.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起用布衣为相D.设中朝4.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特征有()A.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B.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C.地方推行州郡县三级制 D.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5.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6.九品中正制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主要实行于()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7.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有利

4、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了不断完善8.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A.唐朝B.明朝C.元朝D.清朝9.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也。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

5、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宰相,设五府、门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唐朝中央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3)材料一、二说明了唐初君主的权利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4)材料三中明太祖所总结的前朝设宰相的弊端是否正确?

6、根本问题是什么?“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归纳小结:拓展阅读--科举名衔称谓一览  进士 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状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此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 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

7、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 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贡士 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会元 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   举人 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