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

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

ID:9010531

大小:27.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4

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_第1页
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_第2页
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_第3页
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_第4页
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摘要】: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道德学派和哲学思潮,是人类极其重要的思想成果,合理地继承他们有价值的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在不了解功利主义的人们看来,功利主义往往带有贬义色彩,本文着重于分析功利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扬弃地辩证地看待功利主义。【关键词】:功利主义;边沁;个人利益;市场经济;法治一、功利主义伦理观的主要概念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

2、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功利主义以坚持人性论,坚持道德为出发点是从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出发,提出快乐是人的最终目的,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追求自身的幸福快乐的权利。功利主义思想家们关注到从追求个人幸福的功利立场

3、出发,会导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冲突,进而提出有效的调适方法,以图解决利己与利他之间的矛盾。功利主义提出了合理的利己主义,个人幸福必须与社会幸福结合起来等观点,强调一种普遍效应的快乐主义,认为任何一种行为只要其增多社会幸福的趋向大于减少社会幸福的趋向,我们便说这个行为是符合功利原则的。这种行为不单指个人行为,还包括了整个政府及其政策和法律,假如这里的当事者是泛指整个社会,那么幸福便是社会的幸福。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即使受到一些痛苦,但只要以总的方面增加了快乐,他也应该是幸福的。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

4、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简言之,即最大幸福原则。二、功利主义伦理观的形成过程及代表人物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西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前4世纪的伊壁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法兰西斯·哈奇森与休姆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以及休姆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

5、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密尔提出。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在功利主义伦理学史上,边沁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18世纪末叶,英国爆发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寻求更多利益。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边泌的功利思想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了19世纪在英国影响极大的思想学说。这种学说不仅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做了理论上的辩护,而且也为他们争得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提供了理论指南。他对于快乐

6、和痛苦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可采用数量方法对快乐和痛苦加以计算,通过计算可以比较两者的多少和价值的大小,从而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边沁还把痛苦分为12种,即由贫穷、感觉、笨拙、仇恨、恶行、恶名、虔诚、仁慈、记忆、想象、期望、交结引起的不同的痛苦感受;他把快乐分为十五种,既由感觉、财富、技能、和睦、美名、权力、虔诚、仁慈、恶行、记忆、想象、期望、交结、善行等等引起的快乐以及摆脱痛苦的快乐。对于苦乐的计算,边沁提出了7个条件,并由它们来决定苦乐价值的大小:1、强度,2、持久性,3、确定性或不确定性,4、迫近性或遥远性,5、继生性,6

7、、纯度,7、广度。即苦或乐扩展所及的人数或受苦乐所影响的人数的多少。在边沁看来,能够给利益攸关的当事人带来快乐、幸福、利益、好处、善良的事物,或者防止痛苦、危害、邪恶、不幸福的事物特性叫做功利。简而言之,所谓功利就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当然他所指称的利益并不是单指对物质利益有追逐、获得、享受与满足,应该还包括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心灵上的利益追求、获得与满足。另外,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以个人为出发点,但它的归宿却不是个人,而是社会。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不仅仅是个人对自身利益生活的追求,也是个人对自身利益之外的社会理想的设定与

8、追求。于是,边沁就面临怎样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的问题。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就必然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边沁将社会还原为个人,他认为社会是由个人和物所组成的一个想象的团体,社会成员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利益。所以只要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能够实现个人的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