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洪灾成因及其防护措施

宿州市洪灾成因及其防护措施

ID:9030552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5

宿州市洪灾成因及其防护措施_第1页
宿州市洪灾成因及其防护措施_第2页
宿州市洪灾成因及其防护措施_第3页
宿州市洪灾成因及其防护措施_第4页
宿州市洪灾成因及其防护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宿州市洪灾成因及其防护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宿州市洪灾成因及其防护措施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自然灾害越来越成为人类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频繁的洪水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以宿州市为例,讲述了洪灾的定义、危害、成因、防治措施等。关键字:洪水、灾害、危害、防治一洪灾定义(1)洪水洪水泛指大水。一般认为,凡超过江河湖库等容水体的承纳能力,造成水量剧增或水位急涨的水文现象,统称为洪水。(2)洪灾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才称为“灾”。洪水成灾是下面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存在致灾洪水即诱发洪灾的自然因素(致灾因子);(

2、2)存在洪水危害的对象,即洪泛区有人居住或分布有社会财产,并因被洪水淹没而受到损害;(3)人在潜在的或现实的洪灾威胁面前,应作出相应的回避、适应或防御等对策反应。二洪灾的形成原因宿州市位于安徽北部,是安徽的北大门,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处淮北平原,东临江苏淮阳是,西接河南商丘和淮北市,南靠蚌埠市,北频山东菏泽市及江苏徐州。全市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埇桥四县一区,全市总面积9786平方公里。境内河流大多起源于废黄河南堤,全市有南四湖水系、故黄河水系、新汴河水系、奎濉河水系、怀洪新河水系、安河水系共6大水系,共有中小河流35条,长度1320km。黄河流经

3、宿州市的砀山期间,有记载的决口和泛滥多达50余次,给两岸的百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黄河含沙量大,河道淤塞,排洪能力差,以及人为的破坏植被致使河道更加堵塞,都是造成洪灾泛滥的原因。在今天的砀山县城,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丝明代以前的古迹,当地人告诉我们,今天我们看到的砀山县城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砀山的历史随着古城都被埋在了地下,今天的县城是建在当年的黄河故道上。公元1194年,即宋绍熙五年,黄河在河南阳武决口,黄河又迎来了一次大改道,这次改道使黄河开始向南由淮河流入东海,但从此宿州市的砀山和萧县就成了黄泛区。由于隋唐大运河贯穿黄河,黄河的改道和历年的决口

4、,一次次的黄泛造成了淤积,大运河开始渐渐萎缩,最后它也遭到了砀山县城同样的命运。砀山是黄河上有名的决口点和受灾区之一由于连年的水患,当地人都纷纷四处逃难,维修大堤这样繁重的工程依靠当地的人力已无法完成,于是朝廷就开始迁移外地居民来修筑堤坝。他们后来就留在了当地,在这里落地生根。除了河道的堵塞、植被的破坏之外还有其他原因,总结来讲,洪灾的形成原因有:1、自然原因(1)大量冰雪快递速融化。(2)集中的大范围强降雨(3)河道堵塞、、2、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汇水速度极快。河道淤塞,排洪能力差。(2)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蓄洪、滞洪

5、能力下降(3)各种不合理的工程活动、、、都是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三洪灾的特点1、范围广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中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中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2、发生频繁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

6、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四洪灾的危害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致使两岸的人民流离失所,颗粒无收,甚至家破人亡。造成人畜伤亡。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页就是劳动人民和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大禹大禹治水。时至今日,洪涝依然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灾害。中国长

7、江连年洪灾给中游地区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1.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打原有的生态平衡。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2.水源污染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

8、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