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实验报告(上交稿)

教改实验报告(上交稿)

ID:9038675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5

教改实验报告(上交稿)_第1页
教改实验报告(上交稿)_第2页
教改实验报告(上交稿)_第3页
教改实验报告(上交稿)_第4页
教改实验报告(上交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改实验报告(上交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达县碑庙初级中学教改实验报告撰稿人:达县碑庙初级中学张英改革的背景教育部《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已推行了近十年,提出了“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方式。而作为偏远山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我校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为主。2008年我校成功创建为达州市市级示范学校,之后全体碑中人都在思索:碑中今后怎样发展?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学校提出了“创建川东名校”的宏伟目标,首先从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着手。2009年,学校王化校长到成都听了几位全国优秀校长

2、的报告,回校后向学校老师重点介绍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模式,并倡导在我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尝试。我校位于达县碑庙镇,全镇均开通了光纤电视、数字程控电话、无线通信、互联网,村村通了水泥路,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山里娃”们大开眼界,精彩的文艺节目、时髦绚丽的服装、温馨的网上交友、刺激的网络游戏使这些孩子疯狂、痴迷,他(她)们都觉得听老师上课枯燥乏味。又由于他(她)们许多是“留守儿童”,家长们对其学习的管理鞭长莫及,于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学习过程得过且过、学习成绩大幅下滑。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过程及思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总

3、体过程初步确定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广泛宣传、鼓励尝试。第二阶段,按学科分批推进、形成联动。第三阶段,全校推广、共同探索。第四阶段,总结提升、打造特色。我校2012级5、6、7班的三位数学老师从2009年9月首先响应学校号召,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通过近两年的探索,他们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在参加进这项实验的老师已增至十多人,学校也适时的在数学学科组全面推开。提出了每个班级每堂课最多由教师讲解25分钟,学生至少自主活动20分钟的课改目标。同时,学校又在德育领域提出了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的自主管理目标。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五环

4、节课堂模式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行单元教学法。5第一环节,老师导学。老师从当前学习单元的地位、需使用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等角度进行五分钟以内的导学。第二环节,学生第一遍粗读课本、自学相关内容。第三环节,学案导学。学生结合学案,第二遍精读课本并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是老师组织教学的第一个重要“抓手”,学案的导学质量尤为重要。具体的,编制学案我们坚持了以下原则:(1)、学案编写不能甩掉课程标准、不能甩掉教科书。教师在编写前应充分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体会教科书的编排用意,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优先选择教科书

5、所提供的设计理念、数学问题。(2)、充分重视知识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生成过程。为了让学案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在编制学案时教师必须重视概念的提出;公式、法则、规律的形成过程。(3)、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学生大脑中的建构、不能把学案编制成一份简单的“知识点汇编”或者“习题集”。学生的认知通常局限于掌握孤立的知识点,不能将知识系统化、更不能提炼出其中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在编制学案时教师必须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相关知识的比较、知识块节的划分,使知识系统化;更应注重引导学生从问题解答中及时提炼出数学方法和思想。(4)、学案应

6、将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尽量的问题化,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切忌将它们的相关结论直接写入学案,然后让学生记忆。(5)、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阅读理解能力,遣词造句、恰当设置问题,使学案阐述简明、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6)、注重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运用,避免学案失去“数学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模仿课本,掌握问题的解题格式。第四环节,小组讨论。小组的活动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第二个重要“抓手”,小组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小组的划分:每小组6人,教师先公布学生该科学业层次(A、B、C各占三分之一)按照基础、能力、性格、性别的差

7、异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至少有两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分别担任正负小组长。小组活动方式主要有:“对学”,组员按照A—A、B--B、C—C结成讨论对子,先进行讨论。然后按照A—B、B--C结成帮扶对子,再进行帮扶。“群学”,包括小组内的展示、反馈、拓展等活动。在本环节我们坚持了以下常规:1、每组一块黑板,所有学生离开课桌,在黑板前站立讨论、在黑板上书写展示。2、每小组在A—A的讨论结束后,进入A—B的帮扶环节,此时C—C继续讨论。在A—B的帮扶结束后,进入B–C的帮扶,两个A层次的同学做组内展示、反馈、拓展以及后面集中展示的准备。3、组内讨论

8、结束后,两位组长共同向组员选择3-5道反馈题目,并现场完成,组长及时评判。4、5教师在本环节内,应关注、纠正小组活动中的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并给予考核。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就每个问题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以便确定集中展示的内容及人选。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