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ID:9054216

大小:151.7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6

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_第1页
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_第2页
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_第3页
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辽宁农业科学2014(2):50~53LiaoningAgriculturalSciences文章编号:1002-1728(2014)02-0050-04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11,211111李鑫,苗立新,张战,赵一洲,毛艇,张丽丽,刘研(1.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2.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辽宁沈阳110866)摘要: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加快水稻耐冷性状的改良、选育耐冷品种对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水稻苗期耐冷的生理变化、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基因QTL定位等方面

2、研究的进展,对今后开展水稻耐冷性研究及水稻耐冷育种提供参考。关键词:水稻;苗期;耐冷性;QTL定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11.01文献标识码:B[11~13]水稻是对温度非常敏感的作物,东北稻区低下的表达借助于ABA的信号转导途径;其温冷害发生频率高,受害面积大,对水稻生产造成次表现为细胞膜冷稳定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极为不利的影响。加快水稻耐冷性状的改良,选耐冷品种在低温下要维持正常功能,膜的冷稳定育耐冷品种是减轻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性的提高能增加水稻的耐冷的能力[4]。关于膜施,对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稳定性

3、机制报道较多的主要是胞内成分的改前,我国水稻品种的耐冷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包括改变脂质成分、细胞内蔗糖和单糖的含量善,水稻耐冷育种仍主要停留在传统育种技术水[14]2+以及氨基酸(如脯氨酸)等物质的增加。Ca平,水稻的耐冷性分子研究基本上处于基因定位可能是通过稳定细胞壁、细胞膜结构和提高保护阶段。鉴定和发掘利用优异的耐冷水稻种质资酶活性以增强植物的耐冷性或通过传递低温信息源,精细定位更多的耐冷基因,采用常规育种技术[4]诱导耐冷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植物的耐冷性。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选育耐冷水稻[1~9]低温下植物体内产生大量活

4、性氧,SOD、CAT、品种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水稻苗期耐冷的POD、APX和GR等抗氧化酶与抗坏血酸、谷胱甘生理变化、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基因QTL定位等肽和细胞色素f等抗氧化剂,构成了抗氧化系统,方面研究的进展,为今后开展水稻耐冷性研究及[7]防止自由基伤害从而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水稻耐冷育种提供参考。在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可溶性糖、抗坏血酸1水稻苗期耐冷生理变化(AS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增加,丙水稻苗期受到冷胁迫,会出现分蘖少,苗弱,二醛(MDA)的含量减少,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过氧易感立枯病,甚至烂秧死苗等现象,耐冷品种

5、由于化物酶活性增加,细胞透性以及电解质渗透率降其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机制使其对冷胁迫表现出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再合成能力提一定的抗性。首先表现为植株内ABA含量变化。[7,14~16]高。李霞等认为耐冷性不同的水稻品种ABA是重要的逆境信号,植物激素ABA对植物叶片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和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耐冷性的调控作用十分明显,抗冷胁迫强的水稻氧化还原循环能力存在差异,水稻叶片维持高的品种中的含量明显比抗冷胁迫弱的品种高。ABA参与水稻抗冷调控途径,逆境下通过对保卫细胞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谷胱甘肽的周转循环能力是[10]水稻耐冷的

6、重要特征[17]。最后表现为水稻碳代气孔开闭的调控进行信号转导;植物冷诱导基因受ABA的诱导,水稻胞质GR基因在环境胁迫谢相关的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变化。低温导致呼吸*收稿日期:2014-03-01作者简介:李鑫(1979-),女,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lx2004369@163.com.第2期李鑫等: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51·[27]相关酶活性和呼吸基质供给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性。吸收受阻,降低水稻的光合速率;水稻耐冷品种的3水稻苗期耐冷基因定位RuBPCase、RuBPOase、FBPase的活性受低温影响关于水稻苗期的耐冷性

7、遗传规律前人做了大较小,低温下维持相对高的光呼吸速率,酶活性参[2~8,28~29]量研究。有学者认为耐冷性是受数量性数均高于冷敏感品种,碳代谢酶活性变化与水稻品种的耐冷性相一致[18~19]。低温下耐冷性强的状控制的,也有的认为是质量性状控制的,有的认为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互作效应,同时受细胞品种与冷敏感品种相比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有些不一致,可能是由于试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慢,其CAT,SOD和POD等验所利用的低温处理条件和耐冷性评价标准以及保护酶活性更高,脯氨酸和ABA水平增高,MDA[2,4,7]。试验材料耐

8、冷性程度不同所致,这些结论都需要含量降低进一步的验证,水稻的耐冷性遗传规律还有待深2水稻苗期耐冷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入。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多数学者认为水表型鉴定的准确性以及适合的低温环境对于稻的耐冷性是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