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文中量词的妙用

浅谈诗文中量词的妙用

ID:9060127

大小: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浅谈诗文中量词的妙用_第1页
浅谈诗文中量词的妙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诗文中量词的妙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诗文中量词的妙用临汾一中   常红杰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讲到“在字面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中国古典诗文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小星闹若沸”,“枫叶烧人眼”,“燕字归时,月满西楼”,“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经典的炼字事例,这里,“闹”、“弄”、“烧”、“满”、“瘦”这些动词形容词的使用,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而事实上,诗文中还有一些量词,经过作者的精心构思,巧妙运用,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文的表现力、感染力。一、使诗文内容更加丰富,更富有韵味。量词的语法作用本来是使不可计数的事物变成可以计数的事物

2、。但量词并非简单地用于计量,它还可以绘形、绘色,甚至绘情。古人写诗,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又讲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妙在生动形象,而一些量词的妙用,不但能增加诗文的画面感,而且也能增添画面的内容,从而使诗文更富有韵味。苏轼在一首《如梦令》中,他说“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本词是写苏轼对东坡的思念之情,为何用一“犁”字修饰“春雨”?因为他一生都在儒道佛的思想中徘徊,在“进则兼济天下”人生理想受挫之后,他就用道家的“玩世”和佛家的“出世”思想来平衡自己,试想诗人曾以“只渊明,是前生”而自许,自然也曾在东坡

3、过着躬耕自食的生活。而现在,江上一片春意,自然也就想着春耕时分的来临。陶渊明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而在苏轼看来,那春日的东坡也在盼着自己归耕呢。一个“犁”字,将诗人多少的怀念之情蕴于其中。一篇文章中有“今晚的月色很美,煮一壶月光下酒,与谁共饮?”句,试想,月光皎洁,洒落一地清辉,酒清洌,月清澈,月亮倒映在杯中,然而,对此良辰美景,让人总能想起李白的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在古典诗词之中,常做相思的代名词,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比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既如此,煮一壶月光,也就是煮一壶相思了,就着月

4、光下酒,也就是对着月光借酒消愁,消什么愁,自然是“人在何处”的相思之愁了。还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一朵桃花鱼》,以“朵”状鱼,真是神来之笔,“花开溪鱼生,鱼嬉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看”。 一树树桃花落英缤纷。水波中片片桃花荡漾着,就像那一条条玲珑剔透的桃花鱼。花耶?鱼耶?难以分辨,更写出了鱼的美丽和神奇。二、使诗文更富有含蓄蕴藉之美。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诗文才是真正有魅力的,这种魅力来自于读者的思维参与,在隔与不隔之间,能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空间。严羽《沧浪诗话》论诗,讲妙悟,讲神韵。钱钟书指出严羽讲:“‘诗之有神韵者,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透彻玲珑,

5、不可凑泊。不涉理路,不落言诠’云云,几同无字天书。”诗有形象藻采,有情有意,再加上言外之音,又跟妙悟配合,这正是对创作诗的要求。而一些量词的加入,正使诗文有了一种空白之美,残缺之美,含蓄之美。《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章中有“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岸边杨柳由碧玉妆成,秀丽可人,湖中水色澄碧,好像借来杨柳的翠色;泉质芬芳,好像分得两岸鲜花的芬芳。这里用“篙”字,从深度说水,而“脉”则既是写水形,又给人一种流水脉脉的含情之感。这付对联均为写水,却不着一“水”字,而又用“篙”“脉”字隐约带出,真有一种“曲径通幽”之妙。又如宋代赵令畴的《蝶恋花》

6、中有“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之句,写怀人而生春恨,何为“秋一寸”?其实此处不只写了思妇因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惨淡春景而伤怀之情,愁者,秋上心头也,思妇正是因春光老去而生韶华不在,生命渐入秋季之愁恨。而同时,一“寸”秋,也是指目,李贺诗有“一双瞳人剪秋水”,思妇怀人,望穿秋水而人不归,盼而不得,思而弥悲,故对春景而感秋意,此处一个“寸”字使得词的韵味更浓,回味更永。三、化抽象为形象。虚实结合,相映成辉是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的文字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而“虚”,即联想的意义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它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但它也可以使意蕴丰富。

7、而一些量词在诗文中就承担了连接虚实的桥梁,将字直指的意义,联想的意义巧妙地拼接一起,仅著一字,尽得风流。晋代陆凯的《赠范晔》一诗中说: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将一枝梅送给自己的友人,也送支自己的思念。而用“枝”来状“春”,最是此诗中的绝妙之笔,试想春光烂漫,春意岂能用“枝” 来形容,而在多情的诗人的心中,他所折下捎给友人的这一束梅花,却已不再仅仅是一朵梅花了,梅是报春的使者,诗人是想要将江南全部的动人的春光捎给远方的朋友,表达自己想要同朋友同游在这动人的****中的美好愿望,于是,梅又成了相思的象征。李商隐的诗中有“一寸相思一寸灰

8、”,这是诗人由居室之中沉香成灰而生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